-
1 # 我的湯姆沒有傑瑞
-
2 # 傑瑞
哈嘍,我來回答。
就個人而言,我覺得毫無基礎,最好是備考8-12個月,行測有五個模組,每個模組需要2-3個月,剩下的衝刺。所以加油加油加油
-
3 # 櫻桃番茄GO
可以做到這點,無非是兩個原因:一、天賦異稟,所謂的聰明;二、基礎好。行測考試內容並不高深,全是中小學知識,以前學的紮實自然考得高。
案例一
以前我的qq交流群,有個人民大學的大四學生,第一次卡時間做16年國考真題,就得到72分。他屬於以上哪個原因,未知。17年國考行測得分74分,並不算高。
案例二
也是qq群裡的大神,從來沒聽過行測課程,國考行測省部級79分。這次仔細詢問過原因,他說自己屬於原因二。老哥高考成績可以上清華,高中苦學從來沒在12點前睡過覺。
文章連結:
純靠天賦行測裸考70分以上,我至今沒見過,我也反對行測天賦論。
以案例二來講,人家在中小學階段吃過苦,所以你想取得好成績,要補上這一節課。
我反覆強調的行測三輪複習法:學習方法→刷題→總結錯題;三個步驟迴圈往復三次。
最重要的一環是刷題。
有兩個誤區:
1、畏懼做題,逃避做題,妄圖聽聽課就能提高行測成績。
行測方法的已經基本終結。方法已經被挖掘的差不多了,各大機構在行測上的方法,至少70%以上是雷同的,學生比拼的是熟練度和技巧的吸收能力。不要把主要精力用在尋仙問藥上,有可能你報的大神行測班,講的內容跟機構差不多。
假設真的存在這樣一種聽完課就提高的方法,要從眾多的培訓班,不斷試錯找出來,時間成本+金錢成本恐怕不菲,老老實實刷題可能成績早就提高了。
2、刷題不夠卻異常重視總結。
沒有一個大的錯題樣本,根本總結不出任何有價值的東西。不少錯題只是偶發性錯題,要從大的樣本找出方法和做題思維上的誤區。
有些同學口口聲聲說刷題沒用、刷題是笨方法,總是想走捷徑:以為花錢報班聽聽課就可以了;以為總結總結錯題就可以了。
等成績出來才追悔不及,原來最大的捷徑就是不走捷徑。
唐代大詩人韓愈在《增廣賢文》中提到自己的治學名言“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送給那些想偷懶找捷徑的同學。
以上是方法論,以下是具體學習方法
學習方法
行測各板塊的做題技巧需要前期學習好,這是刷題的基礎。
第一個誤區:不學技巧就開始亂刷題,結果事倍功半。科學的方法比盲目刷題更重要。
第二個誤區:喜歡找做題竅門,比如學習各種秒殺大法,奇技淫巧學的不少,遇到題目該不會做還不會。巧解速度快,減少計算量。但注意適用性,不少秒殺技巧只適用小部分題目,絕大多數題目是不適用的;減少計算量是很好,但巧解通常增加了思考量,思維不夠敏捷或是方法不熟練,往往還不如笨方法。
行測方法的終結:方法已經被挖掘的差不多了,各大機構在行測上的方法,至少70%以上是雷同的,學生比拼的是熟練度和技巧的吸收能力。不要把主要精力用在尋仙問藥上,有可能你報的大神行測班,講的內容跟機構差不多。
刷題
題量:說過N+1次,刷3萬題行測一定會提高。至於是不是每個人都需要刷3萬題,那倒不一定。有些基礎好的同學,刷個幾千就足夠了。
怎麼測試自己需要刷多少題?
每個人基礎不同。多年的培訓經驗,我遇到過基礎特別好的,比如17年問道二群有個人民大學的學生,第一次卡時間做行測就考了70+;也遇到過基礎一般,做行測只考40多分的:;
甚至有些人學了好久,做了上萬題,也只有這點分數:
如何判斷自己應不應該早點備考?
給各位一個標準,把17-19年國考地市級行測真題卷子模擬一下,按照110分鐘做題(考場塗卡需要10分鐘左右),算一下平均分。
情況一:平均分不到55分,建議你1000小時+3萬真題
情況二:平均分55-70,建議700-800小時,1-2萬真題
情況三:70+,大神你可以去裸考了
卡時間:行測如果不卡時間做題,那麼完全是另一種考試。先保證正確率的基礎上再提高速度。
行測考試的設計思路:據國家人社局的專家稱,曾經隨機抽選大學生限時做國考行測試卷,結果絕大多數大學生做不完所有題目。行測考試在設計的時候,就是一個壓力性測試,正常人是做不完的。
再從另一個角度說,國考130道題(地市級),考試時間120分鐘,除去塗卡時間10分鐘左右,需要在110分鐘作答130道題,平均每道題50秒左右作答完成。除了常識作答較快,資料分析和數量50秒一道題且保證正確率,也是非常困難的。
既然做不完,那麼得出一個結論,要有所捨棄。行測得分核心思想是“在有限的時間內,儘可能的得到最多的分數”
正確率:針對每個版塊對多少題,或者錯多少題比較達標的話,因為國考和省考題量是不同的,每個板塊的題量也是不同的,我覺得你們就按照正確率來估算。言語能夠達到90%左右,邏輯大概達到85%左右,資料分達到100%,即使你的數量和常識不是特別好,基本上也能維持在70分左右。
科學安排作答順序:在不能作答完所有題目的情況下,要先安排正確率最高的板塊,把最差的板塊放到最後,有時間做就做,沒有就蒙。
至於每個板塊的作答時間,需要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調整。正確率和速度往往是此消彼長,做的越快,正確率會受到影響。但就像上文說的,每道題是50秒,儘量把每道題的時間壓縮到1分鐘以內,比如言語和邏輯透過訓練還是可以的,資料和數量就比較難一點。
提升速度:再回到題目上來,我認為提升速度的核心在於:多練
大家都學過古文《賣油翁》
乃取一葫蘆置於地,以錢覆其口,徐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溼。因曰:”我亦無他,惟手熟爾。”
行測也是這樣,透過卡時間不斷刷題,總結分析錯題,達到手熟的境界,速度自然可以提升。題量推薦做三萬道以上真題,這只是一個標準,每個人情況不同,不少基礎好的同學,只需要做幾千題。
總結錯題
需要以下步驟:
一、發現錯題 對機構答案和解析,如果是爭議題可以選擇跳過不糾結,找到做錯的題目
二、區分錯誤原因 錯題一般分兩類,一類是馬虎粗心導致的,公考中以資料分析居多;另一類是思路和知識點有問題;
三、分析錯題 對於馬虎做錯的題目,日常多提醒和記憶,做題少跳坑。思路和知識點做錯,看下圖
四、反思改進 對薄弱知識點,要多看教材和影片,有針對性攻克遺漏或者忘記的知識點;要形成適合自己的做題思路,特別對於言語和資料,因為這兩塊內容方法較多,但是方法和具體題目並不是完全適配。打個比方,有同學經常會問,學了言語的方法或資料的方法,做題的時候用不出來,這個問題就是適配性的問題。
題型和方法本就是便於形成自己做題方法的“柺棍”,絕不是一一對應的填坑式做題思路。我自己言語和資料是學習了多家機構方法,不斷做題摸索和改良出來的,不經過刷題的大浪淘沙,找不到適合自己的真金白銀。
你的關注和點的每個贊,我都認真當成了喜歡~
回覆列表
公務員考試其實入門很簡單的,對於行測的話入手很簡單的,但是要學精學透是需要花點時間的,從現在開始複習是完全可以的,到考試那天應該會很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