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生活大話家
-
2 # 甲申十七年
劉禪投降後。被送往洛陽。司馬昭宴請伐蜀的將領,劉禪也出席。
席間,司馬昭下令演奏蜀國的音樂,許多投降的蜀國大臣紛紛落淚,劉禪嬉笑自如。司馬昭問劉禪,想念蜀國嗎?劉禪說,這個地方這麼快樂,不想念蜀國。
席間劉禪去上廁所,蜀國大臣郤正對劉禪說,陛下應該說想念蜀地,說先人陵寢在成都,想回去守陵。回到席上,司馬昭又問,想念蜀國嗎?劉禪哭著說,先人的陵墓在成都,很想回去守陵。司馬昭說,這話怎麼那麼像郤正說的?劉禪說,沒錯,就是郤正告訴我的。
劉禪這個人,可能慫可能怕死,但絕對不是一個傻子。自古亡國之君不得善終的不計其數,而劉禪在投降後還活了8年,在公元271年才病死,他的樂不思蜀,正是能讓自己保命的一種大智慧。
-
3 # 大秦銳士天下無敵
俗話說得好,大智若愚,阿斗“樂不思蜀”一直被後世傳為笑柄,用以形容一個人沒心沒肺和窩囊無用。
但是,劉禪正因如此,才使心狠手辣的野心家司馬昭確信,這是一個糊塗人,對自己毫無威脅。因此不但放過了他,而且以後沒有再為難和羞辱過他,能得此善終豈非大智若愚?
相比較蜀漢劉禪,南唐後主李煜則真正讓我們看到,什麼叫聰明反被聰明誤。“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雖然李煜才華過人,留下的詩詞千百年來廣為傳送,但他的悲劇也因此而來,最終被毒酒賜死,結束了自己悲情的一生。
被司馬昭殺害的魏主曹髦,也是“不甘平庸”,最後橫死當場的下場。一個毫無實權的傀儡皇帝,如果像劉禪一樣,明白“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道理,示弱於人,表現出甘心臣服的樣子,或許可以自保無禍。可他卻偏偏不甘大權旁落,卻不知實力懸殊過大,失敗是早已註定的。用現代的話來說,不作死,就不會死。
所以,劉禪此舉真乃大智若愚之舉。
-
4 # 桃花島工作室
阿斗“樂不思蜀”笑死司馬昭,正史《三國志》沒有記載,也不是來自羅貫中的《三國演義》,而是來自94版電視劇《三國演義》中的最後一集,第84集。
故事的開頭,電視劇與小說、正史所記錄的內容相同,我們先看一下故事經過:
司馬昭宴請劉禪,故意安排蜀國的節目,在旁的人都為蜀漢的亡國感到悲傷,而劉禪卻歡樂嬉笑,無動於衷。司馬昭看見這種情形就對賈充說:“想不到劉禪竟糊塗到了這種地步,即使諸葛亮活到這時,也不能輔佐,何況是姜維呢!”賈充說:“不是如此,殿下您又怎麼能吞併他呢。”
有一天,司馬昭問他說:"你思念蜀國嗎?"劉禪回答說:“這裡很快樂,不思念蜀國。”知道了這事,隨侍劉禪的郤正就指點他說:“如果司馬昭再問起時,你應哭泣著回說:‘先人的墳墓都葬在蜀地,我是天天都在惦念著。’”後來司馬昭再次問他時,劉禪便照著郤正教他的話回答。司馬昭於是說:“為何像是郤正的語氣呢?”劉禪聽了大驚,睜眼望著司馬昭說:“您的話確實沒有錯。”左右的人都笑了。
不同之處在於結局,電視劇中在周圍人鬨笑之時,阿斗表現憨態可掬,司馬昭也忍不住大笑起來,笑著笑著,一口氣沒有接上居然笑死了。
正史記載,司馬昭是病死的,沒有被阿斗笑死,而樂不思蜀也被用於形容一個人得到了快樂,貪圖一時,不想回到從前。
而我個人認為“樂不思蜀”是一場表演!其實也是阿斗的一個小詭計,與其父劉備當年在曹操的控制下青梅煮酒論英雄時的韜晦之計如出一轍,不同之處在於,劉備假裝胸無大志是為了矇蔽曹操放低警惕,從而能擺脫拘束早日實現抱負,而阿斗表現出貪圖安逸是為了讓司馬昭相信,他安於現狀,沒有復國的打算,他的目的在於保命。
-
5 # 遠方西沙
怎麼說呢,說阿斗傻,他其實一點也不傻,他比他爹老劉還會作秀。
樂不思蜀,是劉禪故意迷惑司馬家族,不殺他的一種避世手斷。已經亡國了,當俘虜了,再強勢,他恐怕命也難保吧。
司馬昭和他爹司馬懿比,個感覺,火候差了點。司馬昭是真信劉禪裝風賣傻,還是真的樂不思蜀,反正劉禪沒有被一刀咔嚓了。司馬昭是真笑還假笑,忍著見仁,智著見智吧。
後來樂不思蜀也是瘋刺那些忘本的人的一句口頭禪了。
-
6 # 喝著汽水看影視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首先我們先看了解一下阿斗,阿斗是劉嬋的小名,劉備之子蜀漢後主,為甘夫人所生,劉備時候劉嬋繼位在位41年,在諸葛亮的輔佐下,蜀漢經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諸葛亮死後,蜀漢國力日漸衰退,最後在263年被魏國所滅被擒於洛陽,有一次司馬昭在宴請劉嬋的時候問劉嬋,你很想念蜀國吧?劉嬋樂呵呵的說,這裡有歌舞有美酒,很快活,我不想念蜀國了。最後司馬昭對劉嬋徹底放心了,這就是樂不思蜀的由來,至於司馬昭發笑是因為,他認為劉嬋並不能對他構成威脅,也就沒有了殺他的心思,劉嬋的無能在歷史上是出了名的,要不怎麼會後,“扶不起的劉阿斗”“阿斗的江山白送”這樣的句子。
其實我認為劉嬋並不是一無是處,雖然說綜合能力不及他的父親劉備,但是多多少少也學到了他父親的一些處世之道,他也清楚自己的能力,他清楚的知道蜀漢已經成為過去,活下來才是最主要的。他的一些做法也算是明哲保身之舉,但是誰願意那樣啊,而其中的苦楚只有自己清楚
-
7 # 費玉山
蜀妓輕歌魏宮前,
佯裝歡樂去相瞞。
存身保命為上策,
樂不思蜀任笑談。
有人說阿斗沒有智慧,憨態可掬!“樂不思蜀”的故事,讓人不免有些思考。阿斗應該是三國裡在位時間比較長的皇帝,這些他是依靠什麼力量來做到的呢?我們觀察上古皇帝,有幾個是昏庸無道的君王,他們在位的時間都沒有阿斗長哦,這又何解?
回覆列表
其實劉禪的才幹是突出的,並不像之前想象的那樣無能。
劉禪接盤以後,這個爛攤子已經很難處理了,三足鼎立局面形成以後,蜀就開始呈現出乏力的現象。魏國逐漸強大,和吳國的友好關係破裂,內部任人方面等因素。一個小孩子能把這些處理協調的很好,以至於出現百廢俱興的局面。“南平四郡,四郡皆平”,與吳關係重修,讓蜀走出一節低谷。阿斗又將張飛的女兒立為皇后,讓自己的女兒嫁給關於的孫子,這樣做是為何?當然匯聚人心是肯定的,加強對權力的集中和把控擁有更多的話語權,另外想想這豈不是活脫脫的一種“桃園結義”嗎?把老爹的核心老幹部們變成自己的可靠團隊是很聰明瞭。還有魏延造反這件事,做的可以說也是情理之中吧。
再來說說大家關心的樂不思蜀,這裡就百家爭鳴了。他不戰而降:扶不起。也有一種說法,說這是一種通明的做法。那個時候姜維著急忙慌趕不回去,鄧艾又衝在徵蜀的第一線。另外說句難聽話,蜀地本來就有因政績、生活安樂而去附和阿斗的,現在弄成這樣的局面,人家憑什麼給你拼命?誰都知道蜀國滅亡是必然的了。他為了不讓蜀華人飽受戰爭的創傷,不去傷民,甘願淪為階下囚,降魏後,阿斗獲得稱謂(安樂公)。司馬昭給他安排蜀國宴會表演,問阿斗感覺怎麼樣,阿斗說“此間樂,不思蜀”。身邊的人說阿斗你怎麼能這樣呢?你應該感覺悲傷啊。阿斗想了想對啊,我都亡國了我應該悲傷。司馬昭又問了,阿斗感覺怎麼樣,阿斗努力想哭,裝作悲傷的樣子。司馬昭說,你這樣明顯是裝的,是不是有人教你啊?阿斗傻乎乎的說dei dei dei 有人教我這樣做。司馬昭疑心很重,看到這樣也不在乎什麼了,後來沒有殺阿斗。試問一個君主真的就不知道亡國之痛嗎?這種做法難道不夠明智嗎?目的是啥保民保己。就這樣裝瘋賣傻在大洛陽待著。和孫皓比比,孫皓這孩子真是把吳國弄的很垮。孫皓的結果結局可想而知,這樣想想其實阿斗的做法也並不是沒有道理啊。自己的做法。直接影響晉對蜀地的政策。
成王敗寇嘛。傳統觀念就是這樣。阿斗要真扶不起來,那40年來穩固發展,使百姓免受戰爭摧殘,輕面子,重現實,怎麼會做到這一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