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二號車手
-
2 # 高氏觀市
在我們的固有印象中,似乎是汽車鋼板越厚,它就越安全。其實,這個想法不對,至少說是不完全對。
那麼一輛車安不安全到底看什麼?或者說是什麼對車輛的安全性影響最大?
我覺得對於車輛的安全性,首先要先將車放在一旁,什麼鋼板厚不厚之類的我們都放下不談,對於車輛安全性影響最大的就是人為因素。簡單點來說,就是駕駛員對安全性的影響遠高於車輛的安全性。如果你遵守交通規則好好開車,那麼車輛的安全將會大大提高,反之如果肆意狂飆,就是安全性再好的車也不能給你提供安全保障。
接下來我們再來說說鋼板厚度的問題,為什麼我說鋼板厚度越厚越安全這句話不全對呢。大家都知道,當一輛車發生撞擊的時候,車輛的車架是主要的受力結構,它的剛度大小對於一輛車來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說它的厚度越厚,對於汽車的安全性來說就會越好。而我們日常所說的鋼板厚度其實說的不是車架的鋼板厚度,而是覆蓋在車輛表面的鋼板厚度。當然表面的鋼板也是越厚越好,但由於受力面積過大,就算再厚的鋼板也起不到很好的分解力的作用。
當然,除了上述這些,我們還有很多增加車輛安全性的措施。比如說,行車的時候系安全帶,在發生危險的時候能夠大大提高駕駛員的生存機率。還有安全氣囊,能夠有效地保護駕駛員的頭部以及上半身。
所以說,汽車的安全性是由很多因素決定的,而鋼板厚度只是影響它的一個因素。
-
3 # 車問診
鋼板這個梗就不談了,要厚可以買個坦克。而汽車的安全性主要就分為主動性安全和被動性安全,車身設計中的鋼板屬於被動安全,很多人忽略了主動安全裝置。
主動安全
主動安全是指主動安全設計,使汽車能夠主動採取措施,避免事故的發生。像現在基本普及的ESP以及將要普及的雷達。現在汽車這些主動安全配置越來越多,當然有部分比較雞肋。但是總體上而言,主動安全裝置的增加的確給汽車整體安全提高了不少,像最早普及的ABS,到EBD,TCS,LDWS,有的可能很少用到,但是用一次可能救了你的命!被動安全
被動安全指汽車發生危險後而保護乘坐人安全的裝置。像安全帶、安全氣囊、保險槓,以及車身等等。其中像氣囊個數,車身設計結構,用不同強度的金屬材料,從車頭開始,設計成階梯式強度不同的區域,在發生碰撞時,最脆弱的車頭先發生潰縮變形,其次是第二段,第三段~~~在依次潰縮變形中,為乘客提供一定的緩衝時間等等。
一輛車安全與否,要全面的看主動安全以及被動安全。任何一個有缺陷的地方,都會影響其整體,因為這是涉及安全,不容一點瑕疵。
-
4 # 女司機頻道
汽車安全看什麼?其實只要觀察國內外汽車安全碰撞的測試專案就知道了。
1、Euro NCAP(歐盟新車安全評鑑協會):成人保護、兒童保護、行人保護、安全輔助系統這四項標準。
2、ANCAP(澳洲新車安全評鑑協會):同樣的,也是成人保護、兒童保護、行人保護、安全輔助系統這四項標準。
3、C-IASI(中國保險汽車安全指數管理中心):車內乘員安全、車外行人安全、車輛輔助安全這三項標準
可見,汽車是否安全,考察的是一系列綜合安全措施對司機/乘客、行人的保護情況,鋼板只是其中的一項保護方式而已。
此外,鋼板厚薄其實不是最關鍵的,重要的是結構和碰撞吸能技術。要把車造大造重其實不難,而造輕才難。現在汽車大量採用碰撞吸能設計,就是碰撞完發生變形但是保證駕駛艙完好。所以,你會發現汽車廠商在宣傳自己的車時,不說鋼板有多厚而是強調結構以及吸能效果如何。
-
5 # 馬頭人車庫
最近,相信很多朋友都會去關注汽車碰撞安全的事情,那這個時候我們就不得不去提下汽車的車身結構問題
車輛結構我們現在用的家用車普遍用的就是一種叫承載式的車身,它其實像一個鳥籠子一樣,雖然它是一個整體,但其實我們還是可以把它大致的分一下結構的,分上中下三個部分,下面的部分主要是包括縱梁、前底板、後底板,側框主要包括ABC柱、翼子板,最上面的部分就是車頂了,如果從前往後分的話,我們又可以把它分為發動機艙和乘員艙在這個之間隔得板就是所謂的防火牆了,防火牆並不是說用來防火的而是它可以絕對的把發動機艙和乘員艙給隔開。
車輛哪些地方強度高才安全在一輛車上它強度最高的部分就是離我們乘員尤其是駕駛員最近的一塊,比如說A柱、B柱、下門檻以及現在還有些車子的車頂幾個橫樑也是高強度鋼,其實大家想一想這個狀態,它其實就是把人框在了一個籠子裡,那這個籠子的作用就是在任何情況下都要保證它不會變形,給車內的人員提供一個充足的安全空間。比如某某車在64公里每小時的情況下,它的A柱就斷裂了,個人判斷應該就是這個高強度鋼的材料是不過關的。
車輛最弱區域再往前一段,比如說翼子板這一段的強度是沒有A柱的強度高的,那車上最弱的就是潰縮區域,跟大家說下為什麼會這樣設計,當我們車輛在發生碰撞的時候產生的動能就那麼多,這些動能最後就是要轉換成它整個車子的變形,然後才能把這些動能全部吸收掉,當我們人坐在車上的時候,跟這個車就是一體的,那如果車子不變形,換句話說我們人要變形,所以說我們儘可能的是讓我們的車子變形,而且是讓車子離我們人距離越遠的地方變形越好。最好是那就是車的最前面。
車輛防撞梁越厚越硬越好嗎因為各個車企的設計師的思路也並不是完全一樣的,比如有的設計師他會認為不光是前面的防撞梁以及潰縮區域,可能中間的部分他也需要讓它儘早的去潰縮,有的可能設計的很極端就是讓前面儘可能軟讓中間儘可能硬,並不是說前面防撞梁越厚越硬就越好,這個是要跟著整體的車身的設計思路來的。
總之,我們在評價一輛車安不安全的時候,主要的還是以車內人的安全為主,現在特別是老一輩的司機會去用一輛車的車身的厚薄去評價它的安全,那你瞭解了之後,大家覺得這個車皮厚薄還有多重要呢?其實影響車子安全的就是整個車架。
-
6 # 天和Auto
汽車鋼板越厚越安全,這個說法其實並不完全正確,汽車車身覆蓋件也就是常說的汽車表面的鋼板,這個東西主要的作用就是造型和裝飾,並不能起到多大的安全保護作用。
車輛起到主要保護作用的還是車身結構本身,不同的車身結構對碰撞的緩衝也不同,在碰撞裡起到保護作用的最簡答大家都知道的,是像前後防撞梁、車門內的防撞梁,這些才是真正能保護到車內成員的東西。
車身的鋼板,只能相對起到一些保護作用,主要還是為了造型和美觀。
-
7 # 煙雨濛濛未沾衣
汽車車身鋼板越厚,安全性越高,這種觀點是毫無科學依據的,是數年前流傳下來的一個笑話。
汽車的安全性,取決於車身框架、車輛底盤的結構及材料,還有輔助性裝置如防撞鋼樑、車門防撞杆等的材料和厚薄,車身鐵皮的厚薄對安全性的影響微乎其微。
就像一個人的抗擊打能力,是取決於骨骼還是取決於面板?答案不言而喻。以前有些人靠按壓車身鋼板、聽關門聲音是否厚重來判斷汽車安全性,這實在是一個極大的誤區。
再說了,現在汽車車身鍍鋅板的厚薄差異並不大,傳言日系車鐵皮薄,德系美系車鐵皮厚,但從公開的資料來看,也並非絕對如此,某些日系車的鋼板稍微比其他車系還厚一點,所以,要了解車輛的安全性如何,最好的方法是瞭解車輛的構造、材料以及相關測試機構釋出的資料做參考,千萬不要再去鬧手按車皮判斷安全性笑話了。
-
8 # 汽車扒一扒
導讀:“鋼板厚度決定車輛安全性”,這是我聽到最多,也是最大的謊言,更多的老司機對於車輛的安全性,還侷限在看鋼板厚度的層面,當然如果你告訴他緊湊型SUV鋼板最後的是三菱歐藍德的時候,他們也一定會鬱悶良久。汽車的安全性其實跟鋼板厚度完全沒有關係,要知道鋼板最薄的雷克薩斯,安全性卻是同級佼佼者。
國內目前務農人口依然佔到半數以上,這就是說明其中依然有很大一部分消費者對汽車沒有一個真正的瞭解,我曾經問過一個年長的朋友,Jetta跟PRADO的安全性誰更好,這位朋友不加思考的告訴我肯定是Jetta,當然不要當這是一個笑話,細思極恐的是,國內這種消費者,不在少數。
到現在依然有很多消費者在謠傳:日系鋼板薄、日系安全性差,日系車輕,但是我要告訴你的是,同級別的車型中,安全性基本上都差不多,CIVIC安全性不比Lavida差,POLO安全性也沒有比Sunny好太多,同價位車型中沒有能秒殺同級別的車型,售價擺在這裡,各大車企的造車技術不盡相同。何來秒殺之說?
豐田的造車理念就是用更強的骨架迎接更強的碰撞,而車輛鋼板只是起到一個美觀的作用。蒙皮的厚度只有1mm左右,最厚的Range Rover不過1.7mm,而這種厚度的鋼板根本無法抵禦外力,車速上了40km如同紙糊一般。既然只能起到美觀以及封閉車艙的作用,那麼就對安全性的提升起不到太多的作用。
豐田或許不是一個操控專家,但是在造車這件事兒上,絕對是一個好手兒,細節之處見實力、比如說在10年前的車型上,各大車企的防撞梁以及保險槓間距很小,這樣的設計對行人的危害非常大,而在很早之前的CAMRY上,你能看到的是,CAMRY的前防撞梁還加裝了泡沫梁。為的就是保護行人。而有一些別有用心之人則稱日系車簡配前防撞梁,要知道的是,相關規定車輛必須配備前防撞梁。不配備的不允許售賣。
雖然不是一個級別的較量,但是兩款車的鋼板差距卻相當幹,LS的鋼板厚度是高爾的一半左右,但是低速碰撞下差距依然很明顯,豐田的鋼板無用論在這個小事故中也能體現出來,因為相比於鋼板,其更覺得車輛骨架才是決定安全性的主要因素。
在設計車輛以及平臺的時候,設計師也會更加的傾向於行人考慮,單從造車實力上來說,歐洲、美洲的日系車市場表現絕對不比歐美系差,從消費者的選擇上就能看出來。而國內的日系車,多半是合資之後簡配導致。
小結:看鐵皮厚度這種外星人式的思考方式,我是欣賞不來,如果有人認為這樣是判斷車輛安全性最有效的方法,就讓他們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去把。
-
9 # 汽車觀察家
一直以來,汽車安全就是汽車行業發展的重中之重,但是很長時間以來,國內有很多消費者一直認為是車子的鋼板越厚,車子就越安全,而且在一些車輛銷售場所,會看到很多人喜歡用手敲打車身鋼板判斷鋼板厚薄和聽關門的聲音。而且,網上很多訊息稱“車身輕等於不厚道,開著發飄,也更不安全。車身重行駛時表現更穩、駕駛更紮實,安全性也更好。車頭硬的車安全性好,德國車鋼板厚結實,日本車鐵皮薄吸能……”這些所謂的主流汽車理念在中國非常盛行。但實際情況是這樣嗎?汽車的安全性究竟要處什麼?
我們首先要明確的一點是,汽車的碰撞保護是由三個部分組成。一是對車內人員的保護,二是對車內行人的保護,三是降低車輛核心部件受損傷的自身保護。
汽車的安全效能好不好,並不是看鋼板的厚度,而是看車輛設計,包括車的鋼樑、駕駛室整體結構的設計都考慮有不同的吸能區,來吸收碰撞衝擊能量,目的都是為了降低對人的直接傷害。
設想一下:如果採用很厚的鋼板,劇烈碰撞基本不變形,那麼,在發生正面劇烈碰撞時,鋼板就會在巨大的衝擊力之下直接插進駕駛室,後果很嚴重,其安全效能反而降低。開車實際上是有很大風險的,汽車是高速執行的機械裝置,發生意外是難以避免的,任何車在高速行駛中發生碰撞事故都可能車毀人亡。而駕駛汽車安不安全,很大程度取決於駕駛者的安全意識。安全意識強,坐進駕駛室就想到安全第一,就會隨時按照安全的駕駛方法去做,這樣,就很少出事故或能夠避免發生事故。
汽車安不安全主要與車身結構有關,汽車在發生碰撞時,單純靠鋼板並不能完全保證安全。再說了鋼板厚不代表汽車安全效能就高,隨著造車技術越來越先進,汽車鋼板已經朝輕量化發展,汽車安全性的好壞關鍵還是看設計水平,合理的車身結構設計才能為車內乘員提供最好的保護。
車身整體質量變輕後,車輛的加速效能會相應提高,同時剎車慣性減小,能有效縮短制動距離,確保車輛安全。除此之外,更輕的車身還能減少燃料消耗,達到省油的目的。
-
10 # 氣定神閑
別被日偽漢奸的詭辯論矇蔽了雙眼,雖說不是越厚越安全,但厚一些肯定比薄如紙的安全,一個二踢腳穿過車門攝入乘車者的肚子這是真事,一個撞護欄的單方事故某車竟然撕裂碎成一堆零件和鐵片子全家昇天的事也是真的,事故對撞過程中誰輕誰受傷嚴重,誰變形最大誰嚴重。
-
11 # 孫行者救援線上
這個問題問得不嚴謹,並不是車皮厚的汽車就安全,也不能說車皮薄就不安全,這都是需要相對而言的,也應該從另一方面來衡量車子的安全性,而不是從車皮厚薄上去說。
很多人都覺得日系車的車皮薄,那麼不安全,這是消費者中一直在議論的話題,其實車身強度也不僅僅是鋼板厚度所決定的,要透過先進的框架結構設計,並採用高強度鋼板材料和鐳射焊接等技術。就算鋼板變薄了,也不會影響車身的強度。
現在很多車型都開始以這個方向去發展,在過去的時候,很多車型都以車身鋼板重為主,主要為了車子行駛更加平穩,其實這樣很不利於汽車的消費市場,很容易就導致油耗的增加,達不到省油的理念,而如今的車輛越來越偏向於輕量級,在保證安全性的前提下,提升車子的動力,降低油耗,我相信這才是以後的趨勢。
當然有人看到這裡,會以為我的觀點是皮薄比皮厚的車更安全,然而並不是,當然我也贊同大部分人說的皮厚實比皮薄更安全,但應該從車子的全面性能去考慮,而不是單單考慮一方面而已。就我個人的理解,汽車的安全性,可以說應該從車子的整體架構,汽車的轉向系統等方面去考慮。
汽車安全效能好不好,一是看安全配置,二看碰撞測試結果,而不是看鋼板厚薄。現在很多車的鋼板並不厚,按一下車蓋板就往下陷,並不是安全性不好,而是為了在發生劇烈碰撞時,用鋼板變形來吸收能量,減少對人的傷害。
-
12 # 60秒懂車
首先,剛滿月後,一定是有一定的好處,但是安全是一個,綜合的問題。
確切的講,剛板越後,車身剛性越強,那麼車身的這個耐變形能力越強。
那麼在碰撞安全過程中,有很多種測試,鋼板厚的車型,在很多測試上能有很好的加分。
今天詳細講一下這個汽車安全
其實汽車的車身構造分幾個部分,第一是車身結構,車身結構部分剛性越硬,越好,而對車內乘員的安全性越高
第二是車身蒙皮結構,這一部分,有時候適當的減輕重量也能,降低油耗,並不影響安全。
第三部分是車身的前後吸能區,吸能區的話,要有一定的可伸縮性才能保證,汽車內乘員的安全
那麼現在就可以告訴大家,如果車身的剛性越好,以及前後防撞梁的剛性越好,而且吸能區的,這種潰縮能力適中。
這個車,就越安全。
因為吸能區,可以增加對人員的保護,車身剛性去了,減少車體變形的可能性,這樣,擋撞車的時候呢,車門了就能開啟,人員能夠安全逃生。
嗯,為什麼日系車給人的感覺,往往不安全而碰撞實驗有時候還是很高的呢,就是因為他的,吸能區設計比較好,和車身剛性部分也還不錯,但是呢,因為汽車蒙皮比較薄,所以人們敲日本車敲上去,車殼覺得很薄,就有一種錯誤印象,以為日本車,不安全。
補習白雪,要想開你的車的安全性,還是看他的,國內和,國外的碰撞實驗比較有什麼問題?
現在網際網路時代,大家不要做黑白的,是要對一個事兒,內幕要了解。
-
13 # 混沌初分
你的問題有瑕疵,不是鋼板越厚越安全,而是為多新增一個安全措施。就比如你穿戴勞保會比不穿戴勞保更安全嗎?那要看你碰上多大的事故了,如果一個扳手從五樓砸下,戴安全帽就有明顯區別,不穿非死即重傷,戴了就是輕傷甚至沒事。但你碰到落下的整扇窗戶或是整面牆又或是從更高樓層落下的扳手,那你帶不帶安全帽是一樣的。我從來不和生命討價還價,能多一點安全,絕不少一點,拿駕駛感受和保養方便來和安全比較就是SB,拿開車技術討論安全就是自大。只要你開一天車就不能說你牛逼從來不出事。事故是偶然的客觀事實,而你的主觀駕駛技術?抱歉,我從來不相信任何人的駕駛技術,我只相信真正做到規矩開車而不是嘴上吹牛逼
-
14 # 小小巖哥
汽車安全是大家買車時首要關心的問題,很多朋友存在著一個誤區,認為汽車的鋼板越厚,車輛就越安全!更有甚者用手來敲擊車身的鈑金部件,以及用力關門,透過聲音來辨別車輛的鋼板厚度。我之前也解釋過此類問題,汽車鐵皮的薄厚,與車輛的安全性沒有直接的關係。如果車輛的鋼板很厚,撞擊時必然會出現變形和位移,如果沒有緩衝而是硬碰硬,一旦鋼板變形嚴重,會對車內成員造成不可逆的傷害!一輛車是否安全,主要取決於車身的結構,以及車身骨架所採用的材質。而碰撞安全性,又分為三個領域。第一是車內成員保護、第二是車外行人保護(也就是被撞者)、第三是車輛重要部件保護。第一種大家很好理解,第二種行人保護是指,當車輛撞到行人時,儘量要將車輛對行人的傷害降低到最小。比如捷豹的XJL,就配有行人碰撞保護系統。比如發動機下沉技術,就是車輛重要部件保護中的一個功能。當系統監測到車輛遇到撞擊,並且撞擊的力度很可能傷到發動機之後,發動機會自動下沉。防止車頭嚴重變形之後,發動機衝進駕駛室,同時也可以保護髮動機受損。很多朋友覺得日本車不結實,撞擊後的變形十分嚴重,其實這樣的判斷並不準確。日系車基本都採用了碰撞緩衝防護系統,比如本田Accord在機艙蓋的末端安裝了一個活動的鉸鏈,當車輛碰撞到行人時,鉸鏈會用力向下拉動,並帶動機艙蓋下沉,從而起到減少對行人的撞擊力度。而且在前後保險槓以及翼子板位置,都會預留出空隙來作為緩衝區,當車輛發生撞擊時,起到潰縮緩衝的效果。巖哥的觀點:現在的汽車基本都採用了輕量化車身設計,用強度更好的材質來製作這身骨架,並且還加入了很多主動安全和被動安全裝置。所以鋼板的薄與厚,與車輛的安全性沒有直接的關係。
-
15 # 一號車評人
感謝提問!我是知識問答百科,我來為您回答這個問題:
安全向來是人們買車時必須考慮的一個因素,很多朋友們認為,車皮越厚越安全,其實並不是這樣,這是一個錯誤的理解。
其實車皮的厚薄和車輛安全與否並沒有太大的聯絡,影響車輛安全性的主要因素的車架的設計結構,在高速碰撞的時候能夠合理地保護車內人員的安全,鐵皮再厚,車架結構設計不合理,也是一團糟。
回覆列表
汽車的鋼板厚度與車輛安全的標準有一定程度的聯絡,但是這並不是決定一臺車安不安全的最核心要素。
一塊鋼板越厚它所能承受的抗屈服度也就越高,在同等壓力下肯定比薄板材更不容易彎折,但是更厚的鋼板帶了一個重要問題就是,車輛質備高企難下,要驅動更重的車輛,那就需要更多的能源消耗,面對越來越嚴格的燃油消耗標準,大家都不想成為第一家被懲戒的公司。
目前大家公認的安全標準是美國IIHS的碰撞測試成績,在IIHS的測試中,其中正面碰撞、偏置碰撞、行人安全保護、主動安全技術的應用是佔據大頭的,考核的結果就是對車內乘員的保護標準,誰能最大程度減少碰撞能量傳遞到車內乘員身上,誰的碰撞測試分數就會很亮眼,因此潰縮式吸能柱顯得格外重要,碰撞發生時它會像海綿一樣吸收掉大部分動能,然後逐級潰縮,吸收能量,就像海綿吸水一樣,待能量傳遞到發動機防火牆的時候,能量被化解掉大部分,
氣囊的配置程度也是汽車安全的一個環節,當你的車擁有8、10、12氣囊的時候,正面、側面、膝部、側氣簾同時工作,就像撞擊在氣墊床上一樣
主動安全系統的應用,比如預碰撞系統、主動剎車輔助、防翻滾系統等也是一個參考,預碰撞系統會在檢測到危險即將發生,而車輛沒有制動表現的時候,瞬間收緊安全帶,將乘員緊緊繫結在座椅上,防止乘員被甩出車外或者在座椅上形成二次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