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滄海晨熙
-
2 # 迎接明天的朝陽
我喜歡獨來獨往,自己過自己的生活。在快節奏人情淡漠的今天,沒有人願意被別人打擾,只想活在自我的境界裡,做著自己喜歡的事,不會被人說三道四,不會被人指手畫腳,自己的生活自己做主!
我們也不必為別人的事憂心忡忡,插手別人的事吃力不討好。
孤獨可以淨化自己的靈魂,撫平一顆受傷的心。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空間,讓自己有足夠的時間去享受生活。
-
3 # 巢州憨人劉立桂
謝邀!享受孤獨?憨人是很多年漂泊在外的人。為了家人快樂,為了後人有穩定的生活、前行無憂。十五年前,憨人辦了病休手續,隻身赴外地教書,一晃就是十五載。工作之餘,夜闌人盡,總會在孤獨中,回味妻之情,女兒努力讀書、懂事、勤勉、孝順情,孤獨中很享受親情之愛!朋友情絲也在孤獨中溫馨品味。人生啊!有如意和不如意,有聚有散、有別離。孤獨不可怕,就怕孤獨中沒有慾念。孤獨時有彼此掛念,這何嘗不是享受?殘缺美,也是美呀!聚時欣喜,孤獨時也很享受相思情!回答如是!
-
4 # 慕容秋實
享受孤獨是一種人生境界,它不是可憐,不需要人認同。當一個人的內心世界變得更加豐富自信以後,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也有安全感而變得更加愜意,外在更願意一個人面對自己,我覺得這就是一個人成熟的標誌!……其實孤獨是高貴的,是特立獨行的,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世事紛紛擾擾,難逃喧囂,要學會忙裡偷閒,享受孤獨。
-
5 # 使用者54817303807
天邊的白雲好美好神奇,像棉花,像羊群,像賓士的駿馬,像瘋狂的獅子,像咆哮的老虎,像展翅的雄鷹…柔美的白雲懶散地遊著,多想變成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女,傾刻飛奔在它溫暖的懷裡,靜靜地睡去。
夢中去了一個好美好美的地方,鮮花叢中,一所精緻的小木屋,一個穿著雪白裙子的姑娘在那綠嫰嫩的草坪上翩翩起舞,羚羊,老虎,獅子…還有各種鳥兒在看她,如痴如醉,如夢如幻。姑娘盡情地跳著,盡情地揮灑著青春和熱情。
Sunny普照,空氣清新,遠處的各種水果散發出誘人的香味,白菜,大豆,冬瓜,黃爪,絲瓜掛滿枝頭,鮮鮮地,嫩嫩地,好美的地方,人間的天堂。
就這樣永遠睡去了,我再也沒有醒來。我的靈魂落在木屋旁,我的魂魄永遠遊蕩在鮮花果林中。
嘎嘎嘎嘎嘎嘎,烏鴉悽慘嚇人的聲音把我驚醒了,打了一個冷顫,抬頭看天上,落日的餘輝照得白雲金燦燦。
我擦了擦嘴角的口水,哼著歌兒,回了山腳下果林中的家。
-
6 # 情感女王劉教主
因為就是一個思想認識見解,自己的人生品位都有不同的一種遠見,一種心態意識去面對這個社會大眾。往往身邊周圍都是一些庸俗不堪的人,不是吃喝玩樂紙醉金迷,就是三姑六婆在一起說八卦聊無聊的事情,要麼就是吃喝玩樂打牌,可是我對這些一點都不感興趣。只沉醉在自我的世界中,除了工作賺錢,結交一些正能量人士,除了我的客戶供應商之外,那麼我所有的時間都是在寫寫畫畫,陪陪孩子們啊,就這樣一種沉浸在自己文字的世界裡,這就是一份所謂的孤獨感覺!
在自己的心靈世界真的沒有人走進,沒有人能夠與我匹配,茫茫人海紅塵萬丈,有誰是那個真正能夠懂得我的人呢?想想蠻孤單蠻可憐的,連一個真正說知心話的都沒有。沒有一個人能夠真正的懂得你,沒有一個人真正的能走進你的心裡,走進你的靈魂世界,所以覺得蠻孤獨蠻可憐的。所以覺得在這個精神文字的世界裡,自己就是一個小孩就是一個孤身戰士,所以嘞,感覺寧願享受這份孤獨,也決不庸俗!但凡是每一個成功者每一個有遠見有卓越思想的人,其實都是從這種孤獨中成長起來的!
因為有孤獨才能夠專心致志,才能全心全意,全神貫注才能聚精會神的沉浸在這一份美好的世界裡,而把所有的心事精神而用來專注的投入,才能擁有不同的一種人生狀態,才能有一份卓越的作為,所以這就是孤獨的一種境界!凡是能夠耐得住孤獨的人,那麼他都是卓爾不群的,都是與眾不同的,都是不同凡響的,都是超凡脫俗的。所以凡是能夠享受孤獨的,都是磨鍊中成長起來的,多少成功優秀的人是都是因為在這樣孤獨一份中而沉澱積累,才最終實現自我的一種夢想目標,才能實現人生遠大的一種抱負!所以只要經受住孤獨的人,他都是優秀成功的人士,所以經得住孤獨耐得住寂寞,這才是人生最好的一種境界,這也才是一種真正的修為!
-
7 # 月亮閱月
我喜歡孤獨,我享受狐獨!我在孤獨中冷眼觀察世間的人和事,我在孤獨中結識真心的朋友,我在孤獨中學習,我在孤獨中學會了彈琴唱歌!孤立讓我學會堅強,孤獨讓我學會成長,孤`獨讓我遇人遇事學會了寵辱不驚!孤獨讓我樂觀容顏不老!
-
8 # 王海燕160371735
謝邀!我已經習慣了孤獨,從害怕孤獨,走到今天,習慣了孤獨,也從孤獨中尋找快樂!聽音樂,跑步,遐想……孤獨讓我隨意開啟記憶的大門,讓我放飛夢想;在無數個孤獨的夜晚,我與孤獨同眠,有時孤獨也會讓我心痛,讓我重生.清醒;孤獨,這個略顯蒼涼的字眼,在我的心裡,他就是知己!其實在這個浮華的社會,誰又沒有孤獨呢?不要害怕孤獨,要學會擁抱孤獨!
-
9 # 寒風微光
1、梭羅說,我從沒有遇過比孤獨更好的伴侶。所以梭羅喜歡孤獨。但這種人畢竟是珍稀物種,尤其在現代社會。
2、寂寞是醜的。茫茫大千世界,試問,誰又不寂寞?只是每個人的寂寞不同罷了。
我不知道我的孤獨來自何方,但我真的感到孤獨。孤獨也是醜的。
人是群居動物,離群索居如梭羅自然是曲高和寡絕世高人,而我等凡人自難忍受寂寞孤獨的侵蝕。
音樂,電影,聚會,都是人類對抗孤獨的利器。
-
10 # 北千變乖
謝邀。。。其實如果可以的話,沒有多少人喜歡獨自一個人生活。我們總說自己很愛自由,喜歡一個人看電影,一個人逛街,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睡覺,甚至生病也喜歡一個人去看醫生。在人前都是高傲的單身貴族,瀟灑的不行,沒有人會看到在背地裡他們都孤獨的像條狗。
-
11 # 使用者6066163133
謝邀。哪裡有人喜歡孤獨,除非抑鬱,自閉要不然就是心裡有重大創傷。哪裡有人喜歡孤獨,只是不想勉強的交朋友。哪裡有人喜歡孤獨,不過是不喜歡失望的感覺罷了。不過如果真要那樣的話恐怕也只有失望了。反正我是不喜歡孤獨,既然我都不喜歡孤獨那麼我相信很多人都和我一樣。
-
12 # 愛國主義個
如今我不再如醉如痴,也不再想將遠方的美麗及自己的快樂和愛的人分享。我的心已不再是春天 我的心已是夏天。我比當年更優雅,更內斂,更深刻,更洗練,也更心存感激。我孤獨,但不為寂寞所苦,我別無所求。我樂於讓Sunny曬熟。我的眼光滿足於所見事物,我學會了看,世界變美了
-
13 # 龍雨田
如果說喜歡的那是作家。
沒有人喜歡孤獨,只是有人為了勸自己接受孤獨的現實而已。人是群居動物,要不然也不會有今天的鄉村城鎮。
少年不知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說喜歡孤獨的人其實就是這種心態。或者說厭煩了市井的紛爭,需要一小段時間獲得一下自由,獨自呆一段時間。
但是從某個方面來講,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孤獨的,你我他心裡都有自己的小算盤都有自己的小秘密。在這種境地,任何人進不去我的內心,只有我自己不被別人理解,這也是孤獨。
繁華落盡,獨留一個人夜裡冥思。自己何去何從?是進入紛爭還是與世無爭?正因為這個糾結,所以才看出人們不喜歡孤獨。因為人們不喜歡紛爭。
-
14 # 王小照
日前,由中央電視臺與故宮博物院及上海博物館聯手製作的《國家寶藏》節目,獲得了廣泛好評。節目將嚴肅、沉重的文物與娛樂節目相結合,連線古今,成功激發了無數人的人文情懷與文化自信。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在評論這檔節目時指出,“文物和每個人息息相關,如果有人對文物不感興趣,有可能是沒有找到自身與文物的連線點。”
哲學作為一種研究基本和普遍問題的嚴肅學科,其內涵深度與文物比肩。其晦澀、深奧,也如文物一般,讓很多人對其望而卻步、將其束之高閣。而亞瑟·叔本華的《孤獨通行證》一書,則與《國家寶藏》節目有異曲同工之妙。
該書以時下最普遍的“孤獨感”為切入點,打破哲學的嚴肅面具、打通哲學與生活的最後一公里,讓哲學世界的五彩斑斕與生活相連。
本書的作者亞瑟·叔本華,是闡述“孤獨”這一哲學課題的最佳人選,是溝通哲學與生活的最佳引路者。
他有著深厚的哲學功底,名噪全歐,譽滿天下,影響了數位近代著名思想家、文學家、藝術家。不僅如此,他自童年起便與孤獨為伴,是最瞭解“孤獨”的人:性格易怒憂鬱的父親在叔本華很小的時候便溺水身亡;頗具名氣的作家母親雖與歌德、格林兄弟等文壇名家交好,卻始終與叔本華有著很深的隔閡。而叔本華本人不僅遺傳了父親的自閉與憂鬱,而且其對哲學的研究,更是沉寂了三十多年才最終得到認可。這一切,都使得他的孤獨深入骨髓,使得他對孤獨的研究直抵“七寸”。
如今,“孤獨”橫行,眾人避之如瘟。而與孤獨朝夕相處了一輩子的叔本華,卻在本書中第一次提出:孤獨是生命的禮物,它源自人性,它的高貴足以戰勝世間一切庸俗。
不僅如此,對於究竟如何獲得這個禮物、如何以正確的心態擁抱這個禮物、如何更好地利用這個禮物,叔本華從哲學角度出發,追本溯源,在書中給出了三條指南。
指南一:孤獨是生命的禮物孤獨並非形單影隻的表象,而是一種高貴、強大的心理狀態。
叔本華在本書開篇即指出:如果你足夠孤獨,這是你的榮幸,亦是上帝對你勤奮的獎賞。因為孤獨不是天生的,而是透過長期培養才能習得的,孤獨是偉大靈魂的顯著特徵。但叔本華亦指出,孤獨並不意味著封閉,孤獨的最高境界是可以在喧囂與孤獨中自由出入。
也就是說,孤獨是一種心理狀態,不論你是長袖善舞還是慣於沉默,不論你享受燈紅酒綠還是離群索居,只要你安得住內心的平靜,你就可以習得孤獨。
指南二:人性的,更人性孤獨的人很可憐?不!那是你自己瞧不起自己!叔本華甚至在本書中公然鼓勵“孤獨”。
作為唯意志論的創始人,叔本華認為“自我”才是最重要的。因為一個人要想建功立業,需要的是一顆偉大的心靈;一個人要想著書立說,需要的是一個卓越的頭腦。而這些都是“自我”的東西,與別人的看法毫無關係。
換句話說,越孤獨越成功。
其實現實中也不乏這樣的例子。“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從來不看電視,中國近代史學者、作家兼大師李敖從不用電腦……他們很孤獨,但他們很享受孤獨,他們的成功也源自這種孤獨。
指南三:孤獨必然戰勝庸俗“要麼庸俗,要麼孤獨。”這是叔本華最廣為人知的一個論斷。在他看來,孤獨是高貴的,也只有高貴的人才有能力享受“孤獨”。
叔本華在書中以豪豬為例,剖析了這種以刺痛換取溫暖的庸俗,並一針見血地指出,只有體內不缺乏熱量的高貴之人人,才能超脫於群體之外,不必為點滴的溫暖而屈膝低頭。
哲學作為一門研究萬物演化總規律等基本問題的學科,源於生活又遠高於生活,但哲學存在的終極意義在於指導生活。
亞瑟·叔本華的《孤獨通行證》一書,從時下人們最關心的“孤獨”問題出發,聯通哲學與生活,讓讀者帶著問題與好奇自發地進行縱深探索、順藤摸瓜地“找到”孤獨表象背後深奧的哲學意義。
這種推己及人、由淺入深的結構方式,註定了它絕非是一本簡單的哲學入門書,而是一本可以讓你讀上癮、提升你的思想高度的鉅著。它很深奧,但它講的都是你的事兒。
-
15 # 德哥工作室V
‘’與其說孤獨是人生的遺憾,倒不如說孤獨是人生的一種境界‘’。
我很欣賞這句話,它道出了我的心聲:要學會一個人享受孤獨,體驗不一樣的人生。
你是不是也像很多人一樣把孤獨當成貶義詞?其實不然。雖然人需要群居,需要親人、朋友、夥伴,但是在很多情況下,人是需要獨處的。
當你享受孤獨時,它能帶你進入一種靜雅的境地。清晨或傍晚,當你獨身行走在一片小樹林裡,只有輕風、蟲鳴,啊,這是多麼孤獨的愜意啊!
現在人們生活條件好了,卻反而總是很忙碌,反而怕一個人獨處了,總是愛湊熱鬧。殊不知,我們並不總是為別人活著,偶爾忘掉名利得失,好好地品一品孤獨的美妙味道,好好地享受一下從孤獨中獲取的快樂吧。
我認為,孤獨是一種生活品質,也是一種人生境界,讓我們大膽地去享受吧!
-
16 # 秋風正勁2
孤獨會使你對生活失去樂趣,會使你失去向往。但對孤獨也分年令段。年輕的人可能喜歡安靜,自由的生活環境但那不是喜歡孤獨。我們這一代是最早的一代獨生子女的家長。對孤獨將是恐懼的,但又不得不面對的。我們的子女均為80後,她們有自己的家庭,有自已的事業。孤獨將伴隨著我們這代人走向終了。
-
17 # 奈何浮生未歇
不喜歡孤獨
卻又不得不面對孤獨
不爭不吵,不言不笑
一條路,一夜黑,走不到的盡頭
有些東西,不是你不喜歡就不喜歡
也不是喜歡就喜歡
討厭孤獨,卻不得不與孤獨做伴
-
18 # 靜34799756
不喜歡,可我特別孤獨。
在體會過相愛相伴,被人疼愛、呵護的幸福,覺得自己是這個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以後。
他死了,我的心也跟著死了。
-
19 # 狂奔的蝸牛1992
沒有人會喜歡孤獨,但生活就得自己去闖,哪怕夜夜孤寂,沒有人相伴的時候請守住心,不要輕易開啟,任人宰割,餘生很貴,不要隨便浪費
-
20 # 光頭強上司李老闆
叔本華曾說:“要麼孤獨,要麼庸俗”。這句話是至理名言嗎?如同現在的那句“合群,是墮落的開始”,這真的是真理嗎?還是給那些社交不怎麼樣的人一針安慰劑呢?為這,我還花了好長一段時間去思考。
由於期末考試,最近一段時間我經常呆在圖書館裡複習,有時學累了,我便觀察周圍學習的人還有剛進自習室裡的人。學習的人有的埋頭苦學,有的抬起頭來望著天花板,嘴裡不停唸叨著毛中特,英語句子,化學方程式......有的一圈一圈的轉筆,為了一道似乎永遠也解不開的數學題而苦惱。而剛進來的人則是肩揹包,手握瓶,兩隻眼睛在椅子與桌子上不停穿梭,巡視一圈,找到一個可心的座位坐下來,在揹包裡拿出書與筆,準備學習。漸漸的我又發現了一個問題,來到自習室學習的人很少有成群結隊來的,基本上都是一個人在“戰鬥”。我剛開始一個人來時感覺相當不適應,當年上高中時,去自習室都是我們幾個關係比較好的同學相約而行,突如其來的單獨行動還怕別人以為自己沒什麼朋友,被當作異類。後來一個人來時間長了,才會慢慢釋然,漸漸習慣:有些路必須自己一個人走,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去完成。但還是覺得如果能有一個人能和自己一起努力共同奮鬥該多好啊。
混跡簡書半年,關注了好多作者,他們大多數都是學生黨,我閱讀他們一篇又一篇的文章。聽他們說過好多次“合群是墮落的開始”,但是我也在想,如果不合群,你會不會覺得孤獨?當你的室友熬夜打遊戲時,你卻抱著一本經典名著閱讀;當你的室友在早起之後將被褥捲成一團攤在床上,你去將被褥疊成豆腐塊,整整齊齊的靠在床腳時;當你的室友上課時連筆都不拿,你卻認認真真跟著老師的步伐一點點記筆記時......這時不是你用有色眼光看你的室友,而是你的室友用有色眼光看你,在這些情況下,你會不會覺得自己反倒像個異類,你會不會覺得孤獨?這是你又該怎麼辦?當你在深夜還在為白天沒聽懂的課而糾結在寫字檯前,反覆琢磨。當室友睡醒一覺,下床上廁所時看你還在寫字檯前,便用冷嘲熱諷的語氣對你說:“早這麼認學,何必考到這來呢?”那一刻你該怎麼辦?解釋?還是不給予理睬?是閉燈上床睡覺還是繼續琢磨那些未弄懂的題呢?那一刻你會不會覺得孤獨?那一刻你又該怎麼辦?
我很敬佩那些在簡書上說,大學四年能看1000本書的朋友,我也很敬佩那些說我很享受孤獨的人。有時我在想,是我的運氣不好還是我的社交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太差勁呢?怎麼感覺到我這,就那麼舉步維艱呢?我卻怎麼都享受不了孤獨。我覺得孤獨的時光最難熬。
那些說能享受孤獨,說合群是墮落的開始的朋友,你們是真的享受嗎?還是你們在忍受那些舉步維艱的時光後看到了希望,過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後才對孤獨與不合群大加讚賞?
風雨過後註定會有彩虹嗎?孤獨與不合群真的是提升自我價值的大好時光嗎?我想到這季“奇葩說”裡有個辯題叫做:你會感激,生活的暴擊嗎?我想我不會,就像其中一個辯手說:“如果可以快樂的生活,誰又願意去承受苦痛呢?”我深以為然。而孤獨和不合群不就是生活的暴擊嗎?那些無朋無友的日子裡你真的會感到愉快嗎?
你真的享受孤獨嗎?真的享受那些寂寥的夜晚無人問津的時刻嗎?你真的享受孤獨嗎?當你看到三三兩兩結伴而行時,你真的會安慰自己說:“一個人的影子真的很美嗎”?不會吧,人畢竟是一個群居生物,他需要愛,需要關懷,需要溫暖,這些哪能自給自足呢?所謂的享受,不過只是一種忍受罷了,忍受別人奇怪的目光,忍受別人的冷嘲熱諷,忍受別人在你面前做著你討厭的事情卻又洋洋得意的樣子。因為你有你的理想,你有你的奮鬥目標,你知道自己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你知道你們的三觀不同,所以你選擇離開,離開你所處的圈子,所以你變的不合群,所以你會孤獨,但是你必須還得忍受,承受它給你帶來的痛苦。如果在這段時間裡,你保持你理想的熱情和實現目標的決心,並腳踏實地的先前邁進,那麼當你實現你的目標時,你會遇到和你志同道合的朋友甚至是情趣相投的,能執手一生的愛人。那時,孤獨與不合群就會蕩然無存,消失不在了。如果你最終還是與他們一樣,做了芸芸眾生裡的一員,你孤獨與不合群還會有價值嗎?這時,你還會說:“我很享受孤獨嗎?”這或許就是叔本華那句話的含義吧。
所以,不要再說什麼享受孤獨了,或許它就是一針安慰劑,但是長時間的安慰會讓我們與世界脫節,情感麻痺。如果人生的每一天都能有溫暖,有知己,有愛人,那麼哪還會有人不喜歡這些,孤注一擲的說:“我不愛這些,我只愛孤獨,因為孤獨使我享受”。
回覆列表
有沒有人會喜歡孤獨?
有的。(比如我)
並不是所謂“自視清高”以至於“孤芳自賞”,只是單純,怕麻煩而已。
世界上大概沒有比“與人交往”更麻煩的事情了。小到與人碰見打不打招呼,共處一桌起不起話頭;大到受人幫助給不給回報,與人援手盼不盼報償之類,如此林林總總,由心理、言語、愛好等等交織成名為“人際關係”的巨大的網,每個人都既是蜘蛛,也是蚊蟲,遊刃有餘或手忙腳亂地攀附其上。
既然說是“INTERpersonal”,人們便來往著,一舉手一投足,一句話一個眼神,都有淡漠的或熱烈的,敷衍的或認真的迴應。這背後的情感太複雜,我怕麻煩,所以選擇不去猜,也不去想。
被說“孤僻”“低情商”“自我中心”是無可厚非的,會因為這種評價難受的話,也是因為還沒有完全脫離人群吧。

“Everyone is an isolatedisland.”明明“感同身受”約等於“痴人說夢”,為什麼世界上那麼多人,都期盼著所謂的“理解”呢?
既然機率無限趨近零,何苦還要難為自己去找呢?
我怕麻煩,所以放棄了尋找,勸著自己習慣孤獨。

當然人際交往也不是要建立在“相互理解”上的,萍水相逢,打個招呼;一面之緣,下次眼熟;打招呼回不回是別人的事,會不會報以微笑也是別人的事,那麼,是不是尷尬?給對方印象好嗎?這樣的問題就拋給了自己。
“哪裡會有人喜歡孤獨,不過是不喜歡失望。”因為說錯了話,做錯了事,期盼的迴應一次次落空,從滿懷期待到滿心尷尬,擔心著壞印象而自我譴責,下次見面又張口結舌。
明明我碰上的,都是些很溫暖的,和親切的,很可愛的人。
那就是自己的問題吧。“膽怯敏感”之類,不是什麼好品質。
每次付出都計算著回報,也不是什麼好品質。
我怕麻煩,所以選擇了遠離人群,不去管,不去想。

於是對待人際交往的情感,從熱衷變成了漠然,最後,本著“可有可無”的態度,徹底從心所欲,寧願在自己周圍築一道高牆。
他人的臉,話語,性格,都是看個大略就好,大體知道怎樣應付,湊活著生活也是可以的。
所以被評價為“冷漠”也是正常的。【笑
說實話我很反感“強者都是孤獨的”這種很像是孤獨者自我安慰的論調,大多數人認為孤獨者都是loser這樣的事,我也心知肚明。
但是,也就只止步於“羨慕”而已了。
不過放棄對這種事的計較,也算是孤獨者的自我修養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