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職聊堂

    那就要看你的能力如何了。年齡從來都不是有能力的人成功的限制,更別說在職場打天下了,有能力了,就沒有什麼生死線了。

    沒能力,或者能力還不夠,面對職場的生死線,也不是沒有解決的辦法。最簡單有效的辦法就是提升你的能力。所以35歲之前你應該做到:

    1、別人無法超越的技能

    既然是生死線,就一定有生的條件。當你滿足這個條件時,就能生存。我覺得35歲之前擁有並不斷強化無人超越的技能,就是職場生存的條件。正因為你可以做到,別人做不到,你才會被留下來。人人都做的到,就有被淘汰的風險。所以35歲之前,你應該加大精力提升自己的技能,先專業後綜合。只要你表現的比別人強,就一定有生存的空間。

    2、明確職業方向和目標

    有人在職場到了35歲覺得自己很迷茫,不是因為別的,就是因為沒有明確職業方向和目標。也就是說他上班,全是憑著跟風,人家怎麼做,他也怎麼做。不要小瞧這個現象,看看你身邊的人,說不定隨便拉出一個就是這樣的人。不想到了35歲後開始擔憂自己的生存問題,就應該在35歲之前明確自己的職業方向和目標,明確之後,你還會不知道該怎麼做嗎?

    3、建立有價值的人脈圈

    在職場混,不是能把工作做好就能有一個好前途,還需要有價值的人脈圈。同樣的機會和資源,有人脈和沒人脈的結果是大相徑庭的,這不用我多說,相信大家也都早有體會。遇到這種情況,不要埋怨,越埋怨越生氣。不如學以致用建立自己的人脈圈,等你真的需要跨越職場生死線的時候,就會多個資源和機會幫你度過難關,這一切都要提前準備。

  • 2 # 魚豐徐徐

    我先來講個故事:我閨蜜的老公張強,一畢業就進了某世界500強單位。當時,他們單位那個福利真是好。只要去應聘的,不管你有沒有透過,公司都會報銷車費。當年,張強花了2塊錢公交車去面試,人家就發了100塊錢給他。聽說,其他外地過去面試的,只要成功的,都安排住五星級賓館。張強在這家單位一干就是10來年。他積累的經驗越來越多,職位也越升越高。但因為行業不景氣,導致單位一年不如一年,早已退出500強了。去年,他們公司裁了上百號人。所幸,員工工資還是照常發,數量也沒有減少。只不過,張強好幾年沒有漲工資了。今年初,公司又開始大裁員,張強也想被裁,然後拿一筆補貼,出去重新找。鬱悶的是,公司並不裁他們這些真正能做事的。工資又不漲,總熬著也不是辦法。張強幹脆不要這筆補貼了,直接跳槽了。當時,很多留下里的人勸他不要貿然行動。這樣,不但虧了不少補貼費不說,還不容易找到新工作。張強沒有聽別人的勸,直接辭職了。這一年他35歲。他不僅換單位,還換領域了。從原先的變壓器行業直接轉行去做建築了。而且工資還翻了一番。聽說,他現在已經是公司的骨幹了。你可能好奇,完全沒有任何經驗,陌生領域,他怎麼還能幹得這樣好呢?原來,他在幾年前就給自己留了一手。他利用業餘時間,自學考取了建築行業的註冊證書。同時,在這兩年,他也不間斷地學習建築行業的各種規範,看書、聽講座。反正一有時間,他就開始學習。就連出差,他的包裡也都隨身帶著各種規範和手冊。進了新單位,雖然沒有工作經驗,但他理論基礎也是相當紮實了。然後,他一邊工作,一邊向前輩們請教,還經常去施工現場實地學習。所以,成長得特別快。35歲對於他來說,不但沒有成為“職場生死線”,反而成就了他職業生涯的規劃升級。因此,限制我們發展的從來不是年齡。只要你有再學習的能力,哪怕是45、55、65……又如何?“得到”的創始人羅振宇,也是35歲辭職的。他當初離開的可是很多人羨慕的央視。當時,他父親很擔憂他的前程,問他“一個月能賺到一萬嗎?”。當時,羅振宇也不知道,他說自己的內心是惶恐的。但是,好在他有謀生的本領。之後,他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就去給一些機構講課,當主持人。然後,慢慢從幕後走到臺前。這期間,他沒有任何過渡上的不適應。這是為什麼呢?就是因為他從來沒有停止學習,一直都有“死磕”的精神。現如今,一步步走來,他的身價已經達到幾十億,甚至可能超百億。但他仍然堅持和自己和困難死磕到底。所以,不管做什麼,能不能成功?很大程度在於我們有沒有去做。而不是,停留在“想”的層面。因此,在積累現有經驗的基礎上,不斷保持一顆學習的心,試著去挑戰一些新的領域。在不斷試錯的過程中,我們就能慢慢積累起一身過硬的本領。到時候,就不是我們愁如何找工作,而是很多工作和機會自動送上門了。

    以上是我的觀點,希望對你有幫助

    這個時代,只有不斷學習的人才能逆風成長。不管是在職場打拼,還是在家做全職主婦,學習永遠是不可丟的一件事。

    讀更多的書,結識更多的人,體驗不同的人生,讓自己的每一天都多姿多彩。

  • 3 # carrie妞

    Carrie 妞 喜歡➕關注

    90年出生的我們,已經蒼茫的邁入了30歲的中年。我們沒有80後的那樣願意吃苦耐勞的精神,也沒有現在00後優越的生活條件。也許有很多人跟我一樣,從畢業到現在一直是迷茫中去選擇,去前行,不知道自己前方的路有多遠,有多寬?有沒有山峰?有沒有懸崖?幸運的人會由好的父母給做指引,為未來的路做好鋪墊;缺少那一份幸運的我們只能靠著自己的腳一步步的,在泥濘中行走。要肩負家人的期望,要為自己的未來尋找一份光明。

    我不知道我35歲的時候會怎麼樣?但是我知道我的30歲已經來了,我害怕,我恐懼,看著銀行卡里的餘額,我不知道我會撐到哪一天?家人的無休止的埋怨,夫妻之間的不理解,嗷嗷待哺的孩子在哭泣。有時候,會發現,活著好累啊。但是又不敢停下來,所有的壓力轉換成所謂的動力,可是,只有嚐到過生活辛酸的人就會知道,沒有什麼所謂的動力,只是我們沒有退路而已。

    30歲之前的我,年輕氣盛,不懂得規劃自己的未來,包裝。已經嚐到苦頭的我們,為什麼不從現在開始,為5年後的自己去添彩呢?而去糾結“避免”呢?

    ➡️我想要什麼樣的生活?

    ➡️我該怎麼規劃我的未來?

    ➡️現在的我該怎麼做?

    我該如果面臨即將到來的35歲?我會做到這幾點,也許很潦草,很簡單,但是我相信只要我堅持下去,總會坦然的面對35歲的“生死線”。

    提高在領域裡的專業性;

    提高英語口語及書面能力;(在外企尤其重要)

    多讀書,考相關的資格證書;

    堅持健身,開展多種多樣的文娛活動;

    提高審美能力,學習演講;

    學習投資理財,掌握金融知識;

    開展有效復業;

    等等。。。。。

    年齡從來不是界限,除非你自己拿來為難自己,願你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無論何時,年華都盛開。

  • 4 # 勇闖天涯的蝦客

    1,35歲之前,不管做什麼工作,都要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溝通能力,協調能力,擴充套件人脈,增強社交能力。這樣可以提升自己在職場上的核心競爭力,使得自己越老越值錢,越老越能幹。等到35歲左右,能升職成為中高層管理人員,成功向管理轉型。

    2,要麼在35歲之前創業,等到35歲左右有了自己的公司或者工廠,自己經營自己的產業,為自己打工,自然能規避35歲的職場"生死線"了。

    3,35歲之前避免從事吃青春飯的職業,比如中國的程式設計師,比如模特,比如其它對年齡有依賴的職業。而是儘可能去做一些越老越值錢的工作,比如審計師會計師,比如律師,比如諮詢師。

    4,總之一句話,活到老學到老,讓自己不因為年齡增大而變得隨時可以被替代。

  • 5 # 職強不息的大強師兄

    要過好35歲或者40歲,首先要知生知死。如果我們現在剛剛20幾歲,那麼重要的是做好規劃和行動計劃,也即回答3個問題。第一,到這個年紀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第二,為了成為這樣的人,在這段時間你的分步驟計劃是什麼。第三,如果在過程中有重大偏差和風險,你的底線及Plan B是什麼?如果現在我們已經接近甚至已經過了這個年紀,那麼我們需要做的是不要後悔過去,不要做如果重來一次這樣的胡思亂想,而要做的更需要是活在當下,把我們的更切實的目標放在之後的5年。每一個人都應該尋找生命的價值,任何時候都不晚。

  • 6 # 軒轅同學

    保持對新事物的敏感性,提高學習能力,打造自己競爭壁壘!

    首先,不存在"職場生死線"這麼個概念,不要自我束縛,30-40歲是一個人精力旺盛,經驗豐富的時候,是成就自己一番事業的時候,理論上,30-40歲的職場人士,基本上是每個企業的中堅力量,在公司中處於中高層位置,這些精英有以下幾個特點:

    1,經驗豐富。這些人工作經驗基本上在10年左右,大風大浪都經歷過,職場中常見的一些問題,基本都面對和解決過。

    2,進取但不失穩重。沒有職場新人的那種冒冒失失,也沒有工作20多年後那種過度謹慎。既有冒險精神,又有清醒的頭腦,所以很多網際網路企業高管都是這個年齡。

    3,壓力大,動力強。房貸,車貸,孩子教育,父母贍養,還要和同齡人比出息,和年輕人比加精力。30-40歲的壓力不是一般的大,所以,這個時間段男人愛脫髮,女人易衰老,公司最容易出成績的就是這些人。

    當然,這一代中青年最大的挑戰在於:

    社會發展太快,新事物層出不窮,想跟上這個時代的腳步太困難。

    曾經在圓桌派上看到一段話:現在需求度最高的前十名工作,在十年前都沒出現過,我們現在在培養未來還不知道會幹什麼工作的學生,他們在未來會用我們現在還不知道的技術,去解決我們現在還不知道的問題。

    所以這個時代,最難能可貴的是一個人的學習能力和對新事物的敏感性。

    持續保持自己對新事物的敏感性,鍛鍊自己的學習能力,你的職場生涯沒有生死線。

  • 7 # 文火烹小鮮

    我也一直在考慮這個問題,不過應該說是不成熟的想法,這裡只是跟大家交流,拋磚引玉,希望不吝賜教。

    35歲只是一個人為畫出來的分界線,無論多大年齡,都應該注意一個問題,就是自己從事崗位的可替代性。

    本人在某國企上班,剛開始所從事的崗位可替代性很強,一個應屆畢業生跟上幾個月,就完全可以獨立頂崗。現在,從事文字材料工作,可替代性稍微好了一些。雖然在國企大家都明白,只要不犯法違規,幾乎沒有被裁掉的可能性。但是我依然有很強的危機感,沒有背景的人,你的命運不一定掌握在自己手裡。

    想把命運握在自己的手裡,我倒感覺有兩點思路:

    1、打造核心競爭力。

    利用工作中的資源,或者是自己的興趣愛好,或者是某一領域獨特的技能,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說白了吧,就是要培養自己離開體制或者原單位的資本,不能說到時候辭職了,連找份新工作的能力都沒有。跳槽,一定是為了更好的發展,而不是因為在原單位待不下去了採取跳槽。

    2、做一名斜槓青年。

    很多人工作比較清閒,特別是在體制內的,既不想離開這個溫暖舒適的巢穴,又心有不甘,一直嚮往屋外美麗的風景,如果條件允許,不妨嘗試下做一名斜槓青年。說白了,就是吃著碗裡的,看著鍋裡的,這樣既有體制內的安穩,又有能實現自身價值的通道。當然,這個也比較難。

  • 8 # HR那些事兒

    近兩年受到名企裁撤35歲技術、中年職場人結束生命等新聞傳開後,媒體開始關注此類話題,出現了中年油膩等詞彙,鋪天蓋地35歲職場雞湯文開始氾濫,這一切恰恰反映了職場社會人的焦慮很明顯。

    首先,我們探討下為什麼35歲會被職場另眼相看?

    從生理上看,35歲被很多醫院作為就診量血壓的年紀,說明身體機能開始走向下坡路,直接反應的就是精力,往日的隨意熬夜,出差,加班等拼體力的活,普遍沒有年輕人那麼好;

    從心理上看,35歲,掐指一算,本科普遍23歲畢業,職場工作已十餘年,工作習慣已經養成,心態開始求穩,職業發展進入緩慢攀升階段,多數人開始進入職場瓶頸期,對工作有了倦怠和迷茫,但是受制於經濟壓力、精力等因素,沒有了很強的學習、奮鬥能力。

    為此,如何衝出或者避免35歲職場“生死線”,有以下建議:

    第一,保持良好的身體,養成鍛鍊的習慣,將跑步等作為生活中的一部分,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沒有身體一切職場東西都是歸零。

    第二,養成讀書學習的習慣。一個人是否還有對新事物的興趣,從學習積極性就可以看得出,如果失去學習的動力,不學習不愧疚,說明已經麻木。讀書是一種方式,學習也不限於讀書,但是當前手機黨天下的人們,往往每天入睡是手機相伴,但回想過後發現雞湯文刷抖音並沒有給個人成長帶來多大幫助,更多是滿足大腦好奇心而已。

    第三,及時更新個人認知。時代飛速變化,人的落後往往是認知的落後,快速迭代認知理念十分重要,只有不斷和行業先進理念接觸,並付出實踐,這樣才能算是經驗所得,否則只是空想。閉門造車不可取,這樣成長的速度有限。

    第四,樹立積極樂觀的心態。羅曼·羅蘭講到“只有把抱怨環境的心情,化為上進的氣力,才是成功的保證。”好的心態力量十分強大,非常明顯體現在面對困難和焦慮方面,只有好的心態,可以將劣勢轉為優勢,35歲是閱歷和經驗比較充足的年紀,心智成熟,責任心好,算是年富力強,而面對畢業小生們,這也是他們沒有的優勢。

    總之,職場生死線不是物理線,更多的還是心理線,如果都能從現在開始做,事情都不會晚。共勉!

  • 9 # 精瘦胖子

    近兩年經濟下行、各行各業都開始困難之後,以職場人,特別是中年職場人為主體的各類職場雞湯文成像鋒利的狼牙,趁著各類自媒體平臺爆發的東風,狠狠的扎入這部分“特殊群體”的心靈,這一切,都反映了職場人的焦慮,特別是30-40歲這部分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頂樑柱這種焦慮甚至到了需要人為的畫一條35歲的線來明確的地步。

     

     

    一、為什麼35歲成為職場生死線?

     

    1、首先從身體上看,35歲,甚至很多不到35歲的職場人,體檢報告的結果已經半業紙寫不開了,說明身體機能開始衰退,最明顯的反應的就是精力,普遍肯定沒有年輕時候的好;

     

    2、從精神上說,此年齡段的職場人一般生活和工作壓力大,生活上揹著一家老小,工作上上升空間不大,還要時刻處於被年輕人衝擊的危險中,受制於學習能力和經濟等多方面的因素,求穩定,不敢隨意辭職,同時對工作有了持續的迷茫,不知道要怎麼解決當前的困境。

    二、到底怎麼辦?

     

    1、  戰略上。

    認真的、負責的、問自己幾個問題。首先,在職場中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第二,有什麼計劃去努力實現。第三,如果實現不了的後果是什麼,有沒有底線和其他計劃?

        先說一下本人的情況。本人在某事業單位上班,近兩年又被借調到政府機構協助工作,離開了本身的技術崗位。這期間知道時間不能浪費,趁著相對比較空閒,考取了本專業的註冊證書和軟考的高階證書,這是第一個5年計劃的目標都實現了。後面我會進一步完善自己的下一個5年目標。

     

    2、戰術上。

    第一、重視自己的身體,從衣食住行的各個方面注意。不要受涼、不要熬夜、注意安全,加強鍛鍊,至於為什麼,這個不用多說。

     

    第二,多讀書,特別是自身專業的。到了這個年紀,應該逐步完善自己的專業知識體系,我看過一篇文章說,對專業方面的考量標準,“45分鐘原則”,即可以以一節課的時間用相對比較專業的術語(不是大白話廢話)講述清楚你工作的領域的前因後果適用邊界,大家可以對照的看看自己能不能做到,可以自己錄音、錄影、做PPT看看,我試過幾次,目前還是慘不忍睹。

    第三,立刻去做,不要猶豫。時間對我們真的是最寶貴的資源,不要浪費哪怕一絲一毫的光陰。看下面圖片。既然已有前車之鑑,就儘量不要重蹈覆轍。

    第四,適當的阿Q精神,保持樂觀。職場問題,不是一兩個人的問題,也不是一兩家企業的問題,是所有人都問題,既然都有這個問題,不要太糾結,反正你糾結它還是在那裡,還是把握當下,放眼未來。自己做到最好,其他的交給上帝。

     

    最後,用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1900)的一句名言共勉,“那些沒有消滅你的東西,會使你變得更強壯”。

  • 10 # 一個平凡的跑者

    35歲確實是人生的一道坎!爬過來就好了!如下建議:

    第一、把握好人生的第二個黃金十年,我們還年輕不能帶著養老的心工作!

    第二、多和比自己優秀的人一起,多啟發式的發問,鎖定人生方向的時間節點到了!

    第三、制定一個運動計劃,這個年齡段的人身體開始走下坡路了!

    第四、要麼成為行業的專家,要麼努力提高自己的情商和財商!

    第五、多讀點育兒方面的書,想想如何處理好家庭老人和孩子的關係!

    第六、好好說話,好好聽話,做一個百歲人生計劃!

    第七、要麼出來實現自我,要麼學會投資!不創業,必投資!

    35歲是一個分水嶺,愛學習規劃的人已經找到方向,但作為我們普通人可能更多的是迷茫。迷茫不要緊,就從今天開始,尋找方向!

    人生不在意做多少事,只要找到一件正確並且適合自己的事長期做下去,就是成功!

    借用網上的一句話,有的人35歲已經死了,因為他已經不想再學習了!

    35歲不可怕!可怕的是沒能終生學習的習慣!可怕的是沒有目標的人生!

  • 11 # 文若河演講力訓練

    35歲的職場人,大都上有老下有小要養育。

    工作家庭要兩頭顧,精力卻不如年輕人。

    最近許多職場人都開始恐慌人近中年,如何避免35歲職場“生死線”?

    我認為要有以下3點,有其一便可不恐慌。

    1.人脈

    人脈可提供工作崗位給你,或直接上崗,或優先給你面試機會。

    人脈分為親戚關係,先天帶來的。

    還有就是學習、生活、工作中認識的。

    我們後天得來的人脈,大都是靠人際溝通、社交換來的。

    有些人認識的人有很多,但能幫忙的人脈卻極少。

    如何把認識的人,轉化為人脈?——幫助他人

    社交的本質就是不同的形式來幫助他人。共享出你的知識與資源、時間與精力、朋友與關係、同情與關愛,從而持續的為他人提供價值,並提高自己的價值。

    2.能力

    溝通能力、工作能力都是你的立腳點。

    如果你覺得自己是有能力的人,但還是覺得恐慌,我只能說,那是你的能力一般,容易被人學會,容易被取代。

    不能輕易被替代的工作能力,才能使你人近中年不恐慌。

    多多觀察40歲左右的職場人,分析學習他們所具備的能力,為將來的自己做準備。

    3.存款

    金錢、房產、車子……當然,有的人身價上億還是會恐慌,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恐慌,但找到原因也是能夠避免的。

    人正是有了恐慌的督促,才會一直努力,使自己變得更加優秀。

    人脈、能力、存款 擁有了這三點,能有效緩解大部分人的恐慌。

    答主介紹:文若河,張嘴就來演講力訓練專家,北大、清華、浙大、復旦、廈大等高校Quattroporte班、EMBA班演講力講師,常年在北大、復旦、浙大面向社會開設演講力訓練課程。著有《競聘演講輕鬆過關》《會說話,得天下》《我最想要的口才指導》等暢銷書籍。

    更多資訊,請點贊後,點選上面的“關注”,可私信與文老師溝通交流。

  • 12 # 華中袖錦

    克服惰性、提早規劃、清醒認識自己的定位。

    一是瞭解自己的能力特長,35歲以前,能力不夠的,抓緊時間去學習,掌握本行業、本崗位所有應具備的技能,成為業內的專家,不怕裁員。

    二是清楚定位行業內的標杆水平,和自己能達到的水平,以及同業平均水平在哪裡?比如,你是資料分析師,但是隻會sql,不會python,那就危險了,趕緊學習python,再懂幾個演算法,就穩了。

    三是盡力增加自己的武器庫,複合型跨領域、懂管理的背景很難失業。

    35歲的你,在職場大約10年,如果不換行,應該有10年的經驗,足夠成為本領域的專家,但是如果投入不夠、惰性太強、警惕心缺乏,有可能被30出頭更年輕衝勁兒更足的後輩代替,努力吧!

  • 13 # 滄海一鼠

    提前做好預備,工作之餘,多學習充電,開啟第二職業,現在很多人本職工作外都有第二職業,35歲在職場是個坎,能上的早就上去了,沒有上去的也是整天提心吊膽,誠惶誠恐,想想上有老下有小,自己就是個夾心餅乾,所以,還是要及早做好規劃,家有餘糧心不慌!

  • 14 # 與娃兒共成長

    一直保持學習的狀態,在生活中學習,在工作學習,還有專業化學習。

    我解釋一下,35歲時,可能你身邊不只是你一人,愛人,孩子,父母也許都是你的牽掛,不把這些關係處理好,絕對會影響你的職業生涯,所以學會生活,平衡好家庭和事業之間的關係;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說的是要活在當下,把握當下,做好你目前的工作,它總會教給你什麼,將來它會是你爬上再高一層的梯子,是你下一份工作的耀眼名片,工作不是給老闆做,是給自己做的;

    最後,要專業化學習,從深度鑽研,做到不可輕易被取代才好,35了,一般社會經驗值都10年左右了,職場的基本規則已經熟絡,很容易老油條,不好管,用人單位會覺得中年人的價效比不是最好的,如果再沒有專業優勢的話,額,職場一動盪很容易跌落到低端崗位,再翻身,很難,

    當然,你也可以完全拋開以前學業、工作上的積累,去學一新生領域的技能,早進場早享受紅利。

    所以,為避免觸及“生死線”,35歲之前,凡事都得有提前準備~學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iPad Pro取代筆記本,真的有可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