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紫堇色的故鄉
-
2 # 講史詩
穿越成秦始皇,最重要的目標應該是消化好吞併的六國、鎮壓六國舊貴族隨時可能的反叛,建立一個穩固的,在當時世界上遙遙領先的強大帝國。這需要制定以下策略:
一、消滅六國,秦始皇已經做得非常好,直接按照歷史攻略進行即可。不同之處是打楚國直接派老謀深算的王翦。李信則另有任用,讓他為秦朝訓練重騎兵(隴西李氏出過不少優秀的騎兵指揮官,如李廣)。穿越帶來的科技“馬鐙”,足以訓練不同於當時世界上任何一支騎兵的重甲衝擊騎兵,在配上了馬鐙、高橋馬鞍、長槊之後,每一名重甲騎兵都擁有超過亞歷山大夥伴騎兵的戰鬥力。重騎兵和輕騎兵配合的戰術,足以在那個時代的戰爭中起到一錘定音的作用。穩步擴充騎兵,達到輕騎兵10萬,重騎兵3-4萬的水平,作為戰爭中的決定性力量使用,秦始皇親自掌控這支騎兵部隊。
二、收天下之兵,鑄造為大批次的銅錢。這樣既減少了叛亂的威脅,又充實了財政,比銅人的效果要好很多;書同文,車同軌這項統一政策無可指責,只是小篆書寫還是比較複雜,不利於文字的傳播和推廣,直接使用隸書作為字型,這樣對於文化的傳播和教育的普及具有更大的作用。
三、擴大咸陽的宮殿,擴大宮殿規模可以提高朝廷威望,這個並沒有太大問題,劉邦也是這樣做的;遷移六國貴族和富戶到咸陽,這項政策也沒有什麼問題;修築長城這項政策,因為引進了足以碾壓匈奴的先進的騎兵體系,可以適當減少建築規模,主要發揮預警作用。對於匈奴採取守勢,集中兵力於國內,重點放在穩固和消化新徵服的六國舊地上。
四、建立類似錦衣衛的全國性情報和偵緝機構。歷史上秦代之所以二世而亡,很大原因是吞併六國之後消化不良,統治不夠穩固,讓六國貴族抓住機會組織力量進行反叛。因此建立專門情報機構監視六國貴族的動向和掌握各地民情非常重要,這樣能夠知己知彼,加強對於全國的掌控,並擁有鎮壓叛亂的資訊優勢。
五、嚴禁方士的迷信活動,這樣秦始皇不會醉心於煉丹,可以增加壽命;提倡節儉,不搞大規模的皇陵建設,讓天下百姓得以休養生息;早立扶蘇為太子,皇帝出巡時履行監國職責;李斯進位為三公,不再執掌丞相職責,擴大丞相人數,積極提拔全天下有才幹的賢士參與國家機要;其他各位皇子封為藩王,忠心且有才幹的藩王讓其出鎮楚地、趙地、魏地的重要地區,緊急情況下可以執掌當地地方部隊以鎮壓叛亂,但是要受到皇帝指派輔臣的制約。這樣能夠形成藩王拱衛國家的機制,有利於秦朝控制的鞏固,並能更好應對六國貴族的叛亂。
六、發展鍊鐵業,製造質量較好的鐵質盔甲,大量製造鐵質刀劍,重點裝備關中的秦軍部隊,使得秦地軍隊裝備和訓練水平在全國處於絕對優勢。發明火藥,研製使用鐵彈和霰彈的青銅大炮,發明火繩槍,在關中秦軍中大量裝備火槍,推廣火槍三段擊技術。其他地區,仍然使用和裝備冷兵器。
以上措施實施到位,秦國可以成為當時全世界制度最先進、力量最強大的帝國。然後就是故意示弱,等待六國貴族發動叛亂。即使是六國貴族叛亂中項羽這樣的蓋世英雄出現。那麼他的破釜沉舟之師,首先是遇到重甲步兵方陣的有力攔截,隨後遭到火繩槍和霰彈的密集火力打擊,在巨大的轟鳴聲的驚嚇和重大傷亡下陷入混亂,最後重騎兵從側後完成致命一擊。在制度和科技的壓倒性實力面前,劉項也是無法抗衡的。平定六國貴族叛亂之後,派大軍掃蕩河套地區,趕走匈奴。平定百越,控制廣東、廣西地區,建立面向東南亞和印度次大陸的前進基地,後續的征服工作就可以留給扶蘇去完成了。
以上都是個人的YY大家開心就好哈哈。
-
3 # 影視尋歷史
首先得看看怎麼穿越了,如保留了兩世記憶學識,還是大有可能的。
我們簡單看看嬴政的生平,秦始皇嬴政(前259年—前210年),前247年,13歲時即王位。 前238年,平定長信侯嫪毐的叛亂,之後又除掉權臣呂不韋,開始獨攬大政。 重用李斯、王翦等人,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完成了統一中國大業。中央集權,在中央實行三公九卿,管理國家大事;地方上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同時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對外北擊匈奴,南征百越,修築萬里長城;修築靈渠,溝通長江和珠江水系。但是到了晚年,秦始皇求仙夢想長生,苛政虐民,扼殺民智,動搖了秦朝統治的根基。前210年,秦始皇東巡途中駕崩於邢臺沙丘。
十三歲的時候繼承王位,二十二歲的時候才開始親臨朝政,三十九歲那年,嬴政一統中原,正式稱始皇帝。稱帝十年後去世。
1,秦始皇死的太突然,接班人出現問題。
2,秦二世統治腐敗,佞臣當道。
3,勞役繁重,造阿房宮、建驪山墓,修長城。
4,律法嚴苛,一人犯法,親戚鄰里都要連坐。
5、違背社會發展,激發與普通民眾的矛盾,百姓希望休養生息。
6,雖然建立了郡縣制,但制度遠未完善,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力不夠等
其實秦始皇很多政策還是很正確的
下面我們一起探討一下需要修正的。
1,多活幾年,雖然也希望長生,但至少明白是不可能的,所以不會去嗑那麼多重金屬,不會為了求丹勞民傷財,(方士倒是可以養著,研究火藥,冶煉技術等等)。
2,繼承人問題,明確繼承人扶蘇(扶蘇賢德,應該不會等不及謀反)。
3,誅殺佞臣趙高等,招賢納士,聘請六國賢士。
4,輕徭薄賦,與民休養生息,長城還是要修的,但比急於一時,宮殿就算了。
5,招賢才修改補充律法,嚴寬得當。
還有把後來的名人名將都蒐羅來,按才能安排。
這樣即使避免不了亡國,也能續命一段時間吧。
當然這些偏理想主義,在權力下是否能守住本心?是否能符合了當時國情?是否會出現意外事件?我們都無從所知,權當一個美好的意淫吧!
-
4 # 正氣歌聲
肯定能啊。
畢竟我們是拿著劇本穿越的,什麼人忠,什麼人奸,史書上早有記載,重用賢臣,排斥小人,同時修身養性,國勢必然會蒸蒸日上。
秦王朝滅亡的最大因素有兩個,一是濫用民力,搞得天下怨恨。
這一點很好解決,一些工程緩點上馬,減輕百姓負擔,同時安撫民心。這樣天下安定,自然就不會有人怨恨。
其二就是因為趙高的胡作非為。
如果秦始皇死的時候,能夠順利地將皇位傳承給仁德的扶蘇,秦王朝也不會二世而亡。扶蘇得人心,不會任性胡為,不可能會濫用民力,天下自會安定。
當然,帶著上帝視角,一切問題都是那樣的簡單,但任何一個歷史人物都有其侷限性,這是人性的弱點,我們若是當事人,恐怕也很難逃脫一些令人扼腕嘆息的命運。
-
5 # 貼士人生
夠嗆啊!
我個人是比較喜歡研究秦國曆史的。個人感覺秦國的迅速崛起和迅速滅亡都跟法家治國有關係。
商鞅執政以後,實行的是比較鐵腕的政策,這也使得貧弱的秦國迅速崛起。
秦始皇統一六國,我個人感覺速度太快了,統一之後內部各種矛盾難於消化,最終爆發。假使秦始皇能活個一百歲,以他的威懾力可以鎮壓,奈何統一六國消耗了秦始皇的身體,這是不可能做到的。
以我的觀點,最好的方法是以秦昭襄王滅趙為開端(因為聽了範睢的計策失敗),或者是以秦始皇為開端,每一代帝王滅一到三個國家。繼承者如果不夠鐵腕,就不發動戰爭,直到下一個鐵腕的國君出現。這樣延續兩三百年,統一六國才能夠穩定。光靠一個人是比較困難的
-
6 # Xiao羅羅2019
不能。第一,統一六國只能透過武力。常年征戰對內對外都造成極大的災難。導致內外民怨四起。第二,戰敗國統治者遺臣難以徹底剿滅,比如後來參與起義的項羽、張良等。第三,統一六國的戰爭極大消耗國力。容易讓後來者乘其弊。
-
7 # 順風順水平安一生
如果成為秦始皇,還要考慮身體狀況。如果能保證活到80歲。我覺得能保證秦朝像漢朝一樣國運400年。
為什麼這樣說,主要是秦始皇13歲即位,真正開始掌握生殺大權是在他22歲那年。秦始皇花費了十多年的時間,兼併六國,實現了大一統的霸業。秦始皇統治秦國約37年的時間,不過他卻只當了12年的皇帝。
1.親賢臣,遠小人.重用如白起,司馬錯,王翦,蒙恬這些名將,練強兵。採用慰撩子,李斯等穩國運。
2.重視發展生產,減輕民的賦稅勞役。
3."戒奢從簡",節制自己的享受慾望。
4.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有利於減輕人民負擔。
5.虛心納諫,避免心裡膨脹。
6.加強後代教育,以其他國家敗亡為鑑,讓後代知道以民為本,與民休養生息。
7.寬刑簡法,緩和社會矛盾。
8.輕徭薄賦、均田制、法治天下。
-
8 # 秋葉翁
秦朝為什麼會二世而亡?這與中國曆朝歷代一樣都是個人私心太重導致的。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個人的虛榮心膨脹起來,自己所用的什麼都要最好的、最大的,於是就有了阿房宮、秦始皇墓等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工程,這些工程只能靠徵用民夫來承擔,工程所用到的花費只能靠課稅來實現,這無形中加大了秦朝百姓的負擔,已經達到了其所能承受的極限,所以秦朝的滅亡起因於陳勝吳廣起義。後來的漢朝吸取秦朝的教訓,採取休養生息的政策,才使得漢初有了文景之治。
回覆列表
應該能。
首先,在知道歷史的前提下,扶蘇是不會外派的,留在身邊教育。
其次,萬里長城是要修建的,只是可以留給子孫後代,緩修幻築。
再次,不會再對六國遺民仁慈給予高官厚祿,反而會更嚴厲,比如說趙高之類的。
最後,秦朝法典其實很完備,並不殘暴,剛開始,要讓戰亂侵襲的百姓安居樂業,休養生息才行,小孩子都要加強教育,增加秦國教育。
大概就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