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創業壹課

    不管是為了提高自身素質要求還是職業工作的要求,都要我們好好學習,都說讀書使人進步,可以讓人獲取更多的知識,但是真的是這樣嗎?你有沒有發現,自己讀了很多書,但是知識還是沒有學到呢?那麼對於成年人來說,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如何能夠讀書獲取知識呢?

    一、首先要明確自己需求目的,是為了修身養性還是為了功名利祿。目的不同,安排不同。劃分好時間段。並將你在書中學到的東西或者感悟到的真諦,恰當地應用到實際的生活和工作當中,這樣可以加深自己對書中內容的理解,讓自己收穫更多。

    二、素質是知識的容器。素質越高,能學的知識也就越多。好的素養,正直,善良,勤奮,守信等等,能讓你發揮出與眾不同的光芒。心Sunny了,開闊了,樂於接受心的知識了,你就離成功不遠了。

    三、多接觸不同的人。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誰都有特長,取別人特長加以學習。三教九流都要接觸,總有閃光點。當然品行較差的要非常非常慎重交往,不然容易誤入歧途。從別人談話中獲得資訊。

    四、注重方式。現在網路技術發達,學習方式多種多樣。比如公開課,自學網站,圖書報紙雜誌,題庫學習軟體,還有旅行等等。你去一座城市旅行,多感悟,不僅僅可以看到人文風景,對自身也是一種薰陶。此外還要多接觸網上資訊,尤其是網際網路時代,有時候一個關鍵詞就可以搜到很多資訊。

    五、你需要一個計劃,明確自己的目標,確定一個時間段,制定階段計劃,反思有哪些資源。帶著目的閱讀,在讀書之前,你應該想好為什麼會選擇讀這本書,是帶著什麼樣的目的去讀書,這樣會讓自己的方向更加清楚,這樣記憶反而比較深刻。

    六、堅持吧。不堅持啥都白搭。為了鍛鍊意志力,你可以透過堅持跑步等方式磨練自己,想放棄了多咬牙堅持。長期下來你會發現自己變得與眾不同。優秀也成為一種習慣。

    閱讀本身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千萬不要為了讀書而讀書,如果你是帶著情緒去閱讀,或者被迫去閱讀,那麼要想收穫更多的知識,機率是很小的。只有愛讀書,才能夠學到更多的內容。

    活到老學到老,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這需要很多條件,比如一個明確的目標,一個合適的階段性計劃,一個良好的心態,還有一顆堅持的心。

  • 2 # 樂校遙

    這裡和大家分享一個快速掌握書中知識的閱讀方法,希望對大家有用。

    PQ4R讀書指導法是一種高效、新穎的學習“良方”,是一種最有效的能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的學習技術,謹在此介紹給廣大師生共享。

    它是由托馬斯和羅賓遜(Thomas&Robinson)1972年率先提出,並在實踐中得到發展和推廣的。它的原型是SQ3R學習法。SQ3R學習法始創於美國衣阿華大學,是羅賓遜(F.P.Robinson)於1961年提出的,是一種引導學生進行自學的讀書方法。

    SQ3R是五個英文單詞的縮寫,代表了閱讀過程的五個步驟,即:縱覽(Survey)一發問(Question)---閱讀(Read)一-~背誦(Recite)一複習(Review)。經過實踐檢驗,效果顯著,很快得以推廣,但隨著認知心理學的發展,托馬斯和羅賓遜發現缺少一個反省認知的環節,即學習者的自我監控和調節程式,遂加以修改,發展為PQ4R學習策略。

    二、PQ4R學習策略及操作。

    PQ4R學習法是在SQ3R學習法基礎上改進的。

    它分別代表預覽(Preview)、設問(Question)、閱讀(Read)、反思(Reflect)、背誦(Recite)和回顧(Review)六個步驟。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資訊的接受--一加工-反饋的作業系統與執行監控系統協調作用,保證了學習的高效進行。PQ4R學習策略的具體操作如下:

    1、預覽:面對閱讀材料,從頭到尾快速瀏覽,對材料的基本組織結構和主題等內容作框架式的大體瞭解。找出你要讀的和學習的資訊(這些資訊包括內容提要、目錄、序言、大小標題、圖表、註釋等),先粗略地看--遍。

    2、設問:閱讀時,圍繞讀物的主要內容(包括重點、難點)問自己一些問題。根據標題用“誰”、“什麼”、“為什麼"、“哪兒”、“怎樣”等疑問詞提問。

    3、閱讀:帶著問題深人閱讀材料,可以邊讀邊圈、點、批、劃,並做筆記,試圖回答自己提出的問題。

    4、反思:它是極其重要的--環,可以在閱讀中幫助我們監控過程,檢驗閱讀效果,改進閱讀方法。可以透過四種途徑,幫助理解資訊並使資訊有意義:

    (1)把閱讀的資訊和你已知的資訊聯絡起來,用已知的知識理解未知的知識。

    (2)把課本中的副題和主要概念及原理聯絡起來。

    (3)閱讀要集中注意,試圖消除對呈現資訊的分心。(4)嘗試用閱讀的材料去解決聯想到的類似問題。

    5、背誦:回憶複述材料並一問--答,反覆練習記住這些資訊。你可以使用標題、劃線詞和對要點所做的筆記來提問,鞏固學習內容。

    6、回顧:最後一步,積極地複習材料,向自己提問,只有回答不出來時,才重新閱讀材料。PQ4R學習策略在運用時學得比較紮實,適用於需要記憶和深刻理解的精讀和必讀材料,但它費時多,不宜用於略讀材料。

    三、PQ4R學習策略引入閱讀測試後衍變為“閱讀四次解題法":

    (1)定向略讀、整體認知:快速定向瀏覽閱讀材料後的試題,對測試的要求及重點大致瞭解,使隨後的閱讀有明確的指向性:略讀測試材料,要把握全文思路.線索、體裁及語言表達;速讀了解主要內容、中心主旨、體昧格調;尋讀抓住題眼.文眼、重點、關鍵語句。

    (2)深讀識記、分割理解:指深讀材料,找出段落、層次、文路線索結構把握主次及各部分間的關係;同時注意從語言文字到具體內容,再到主題中心,逐步加深理解文章的內蘊;還要在閱讀時用鉛筆標記與文後試題相關的內容。如採用阿拉伯數字對應標註,以便讀後對照解題。

    (3)反省修訂、綜合昇華:由分解回到整體,反思文章的內容及結構、主旨,檢驗閱讀的理解程度,發現有誤讀的地方立即修訂,從整體著眼,綜合把握全域性。

    (4)確定思路、迅速解題:掌握解題思路很重要,這是答題速度的關鍵。解題前,確定從整體出發,從區域性人手,不就題論題,而是各個擊破的總體思路。解題的具體步驟是:先略讀全文,確定體裁,疏通文字,瞭解大意,明確中心,理清思路,然後再審明題意,找出考點,確定思維方向,調集知識,辨析正誤,篩選求真,排惑決斷,逐--解答。

    四、運用“閱讀四步解題法”的注意事項:

    (1)預設閱讀和解題時間,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解答任務。

    (2)注意運用標記法迅速從材料找出與題目相關的部分(字、詞、句段)。

    (3)解題思路要正確化,清晰化,綜合題要分步解答再合併。

    (4)注重對解題過程和結果的反思,考試後要及時總結解題思路.方法和技巧。

    馬克思說:“任何一種解放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關係還給人自己。”有效的學習策略可以使學生從繁重的學習任務中解放出來,有利於他們的個性生動活潑、主動和諧地發展,掌握PQ4R學習策略無疑是掌握了“最有價值的知識"(達爾文語),擁有了開啟資訊之門的鑰匙。

    1、《當代教育心理學》陳琦、劉德儒主編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年4月第一版

    2、《語文教學設計論》周慶元著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12月第一版

    3、《高效新穎的讀書指導法-PQ4R學習策略及其應用》龔孟偉

  • 3 # 伍鋅

    可以試試下面2個方法:

    1.解決知識盲點

    讀書不僅是讀字面上的內容,不只限於瞭解主書中大意,找出那些你看不懂的地方更有意義。

    比如下面這段話:

    一般認為猶太人在中世紀時曾受到嚴重迫害,但並不能如此一言以蔽之。 因為在紐倫堡、法蘭克福等地,部分的猶太人依然擁有市民權,甚至有些猶太人的地位與市議會成員同等。

    在閱讀這一段文字的時候,或許你不認為存在什麼看不懂的詞句。

    但是,你真的讀懂了這段話了嗎? 如何檢驗你真的讀懂?

    第一步,找出你認識模糊的實詞,這些詞就是你的知識盲點。

    比如, 中世紀是指什麼時候? 紐倫堡、法蘭克福的地理位置在哪裡? 猶太人是哪個民族?他們生活在哪裡?猶太人有什麼樣的歷史?為什麼他們會被迫害? ……

    第二步,為這些盲點找答案。

    很多人會習慣上網搜尋,但是網上答案質量參差不齊,容易被誤導,當作參考就好了。

    建議翻閱有質量、有權威保證的參考資料。這些資料是:

    地圖 權威機構釋出的統計資料 百科全書 字典詞典 初中高中教科書 學術權威的研究成果 2.主題閱讀

    可以從這本書出發,把它作為一個主題,圍繞這個主題來讀一系列的書。

    比如,我想讀格雷厄姆的《證券分析》,它是投資主題的,那麼,我就去找這方面相關的書籍作為補充參考,如米什金的《貨幣金融學》、博迪的《投資學》、索羅斯的《金融鍊金術》、查理.芒格的《窮查理寶典》、哈格斯特朗的《巴菲特之道》等等。

    此外,還可以去找一下格雷厄姆的其他書,作為了解他思想的參考,如《聰明的投資者》。

  • 4 # 束竹醉

    好的閱讀方法能讓自己獲取更多知識。好的方法主要包含功利閱讀法、瀏覽、閱讀,做筆記等方式。功利性閱讀主要是閱讀前問自己閱讀這本書的目的是什麼,想要獲取什麼知識或者技能。總而言之不能上來就啃。瀏覽簡而言之就是大致的看一下。比如我們在手機通訊錄裡查詢一位人,肯定是大致的翻閱一下,或者直接輸入名字等。略讀也是簡單的看一下,但是比瀏覽看的深入一些。能夠找出主旨句,把握基本機構框架。好的筆記勝似一本好書,所以做比較也非常重要。

  • 5 # HOLY816

    個人覺得 就是模仿研究別人寫作的文風 以及對方如何讓進行劇情的推進 使劇情可以過度的自然 還有就是對人物的描寫 看作者如何對人物描寫 使其變得豐滿 最主要還是看作者是怎麼讓人沉迷在他說說的故事當中

  • 6 # 星星有光

    1.對於非虛構類的作品來說,首先要縱覽目錄,整理出大致書的邏輯,例如分為幾個部分,對每個部分大概有些什麼內容做到心中有數;其次在閱讀的過程當中隨時做思維導圖,在生成思維導圖的過程中隨時記下自己的想法,或者同類書中的其他觀點作為補充;第三就是在思維導圖做完之後整體梳理,整合相應的內容,形成最終的思維導圖;第四,學習的最好方法是輸出,可以在讀過書之後寫出讀後感或讀書筆記,作為對是否理解這本書的檢驗;第五,可以到豆瓣或者微信讀書、網易蝸牛讀書之類的平臺搜尋閱讀的這本書,參與和其他書友的討論,得到更多的觀點和看待此書的新角度。透過輸入到輸出的過程,使得自己能夠最大化的學習到這本書的知識。

    2. 對於虛構類的作品來說,首先無論是為消遣而讀的小說還是中外名家的作品,可以從寫作技法的角度深入研究。暢銷小說是如何吸引讀者的,名家作品又是如何安排故事主線的,都是可以學習的物件;其次,虛構作品的作者有時候會提及自己的喜好,例如村上春樹總是在自己的作品裡提及搖滾樂相關的內容,可以將作者提出的新主題做發散閱讀,使自己涉獵更多的領域來充實自己。

  • 7 # 曉梵寶寶

    首先,要明確目標,為了獲得知識而閱讀,那麼獲得知識就是一個目標。閱讀前要先想好我想要得到什麼知識,這本書在這個知識領域有涉及麼?能解決我的問題麼?帶著目標去閱讀,就有一個方向感,以免迷路。

    第二,要在閱讀時有所思考。一般閱讀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快速閱讀,可以大概知道這本書寫了什麼;第二階段是深入地讀和記,可以透過關鍵詞建立書的邏輯架構思維導圖,透過複述把知識變為自己的儲備,透過回憶把一開始不明白的問題再次弄明白;第三階段就是把書中的知識變成自己能力的提升啦,這就需要在閱讀時把不懂的知識點做縱向和橫向的拓展,以擴大自己此類知識的廣度和深度。

    第三,讀完之後的應用。1可以對作者提出質疑,表達自己的觀點;2可以想想自己讀這本書的初衷,沒解決的問題解決了麼?該怎麼應用書中的知識?3可以和朋友、書友交流,碰撞出新的思維火花,使自己的知識得到昇華。

  • 8 # 大頭兒子12345678

    我的經驗是,做筆記。

    麥肯錫筆記術的實踐,按四個步驟進行下去首先,定義本質問題,此時的問題,有已經發生的問題,和待發現的本質問題。可以運用where,why,how的方式,去梳理問題,找出本質問題所在。

    其次是建立假設。把問題分組歸類,找出事實和真相,再擬定行動策略。

    再次是驗證假設。對於假設的問題及應對策略,提出方案,劃出故事線,設想故事的結局,再擬出故事線的開頭和起承轉合的地方。

    最後是,總結成果的概念圖,此時就是發揮麥肯錫的一個圖表一個資訊的作用,建立問題概要的關係。

  • 9 # 貓執事Mozs

    做視覺筆記。

    首先,不做筆記的話往往當時覺得很有收穫,事後會很快忘卻。而如果閱讀書籍的時候在自己覺得有用的章節做視覺筆記,記錄下自己的所思所想與收穫則會加深記憶,覆盤時也更容易回憶。其次,視覺筆記能開發自己的聯想能力,也更注重邏輯性,這樣閱讀的時候沒有注意到的點由於邏輯的原因也會被找到,補全。

  • 10 # 認知結構

    我們的生活就是一個巨大的資源庫,看到書中覺得有用的知識點,就舉生活中的例子來分析,該如何利用這個知識。或者與已有經驗對比,是否可以更新或加強原有知識。

    知識一定是用上了才算是收穫到,沒有用到的知識,再幹貨都是浪費腦庫存量。

  • 11 # 簡如玉

    1.拆書的方法,透過對書中重點知識的分析和整理,結合個人或現實情況的例項,不斷地追問和反思,最終做到知識的強化和應用。

    2.寫書評,從書的作者和背景更多瞭解書中內容,有重點有目標第對整本書的內容做一次疏理,聯絡實際去理解和強化,結合身邊案例去思考並應用。

  • 12 # 喜歡故事的明虹

    話不多說,直接上我的方法。

    1.瀏覽一遍全書。

    既然讀書的目的是為了獲取知識,那麼,知道自己想要獲取的是什麼知識,這些知識在書的哪一部分,是否實用適合自己就是獲取知識的第一步了。

    上學的時候老師要求我們預習就是先熟悉知識分佈,便於快速定位、判斷是否有效的一種體現。

    2.詳讀的時候做筆記。

    這個不需要多說了,再好的書也不會整本都是重點,如果懶得摘抄,可以畫出來,把自己的心得寫在旁邊。

    整本書讀完之後,可以用思維導圖畫出來,因為人對圖畫的敏感度大於對文字的,用思維導圖畫出來有利於記憶。

    如果可以的話,最好用自己的話轉述原文,靈活的理解比生硬的背誦更有利於獲得知識。

    3.儘量把知識用在生活中。

    都說高中是人一生智商最高的階段,因為那時候我們每天都要用到所學的知識,畢業之後很多就忘記了,漸漸記不住當年背的滾瓜爛熟的各篇古文、公式,因為這些知識很少用得上了。

    人的記憶都是漸漸流失的,過目不忘的天才終究是少數,而且,可以靈活運用的知識,比起生硬記憶的理論,更算是已經“獲得了”的知識吧?

    如果讀的是歷史、文學類的書籍,寫一篇書評,總結出自己的觀點看法,下次遇到類似的話題不至於忘記了;

    如果讀的是工具書,畫一幅思維導圖,隔段時間看看自己有沒有用到知識來解決問題;

    比如老好人的我,讀人際交往的書時,知道了一種“三明治”拒絕法,就是先讚美對方,再拒絕,再讚美(不是原文,是我自己理解的複述)剛剛學會的時候一旦忘記了,就再看一看,溫故知新嘛。

    如果讀的是為了考試而讀的教材,更簡單,去真實的接觸一下相關知識點。

    比如我最近在考初級會計,說實話我已經考了好幾年了,但是以前一直學的雲裡霧裡,今年自己做了會計,終於明白了什麼是暫估、匯票、折舊了。

  • 13 # 薛凌方1

    掌握這種閱讀技巧,才是真的會讀書

    從前有個富人,看到鄰居蓋得樓房很漂亮,就特別羨慕,於是他也找來木匠想要蓋一所漂亮的三層樓房。當木匠開始測量地基、砌磚、造樓的時候,富人感到很疑惑,就問木匠在幹什麼。木匠回答:“我在造三層的樓。”富人聽後不樂意地說:“我不要下面的兩層,你直接給我蓋第三層的就可以了。”木匠哭笑不得的回答:“沒有第一層樓怎麼造第二層,沒有第二層樓怎麼造第三層樓,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但是,富人還是很固執地要求木匠給他造第三層樓,而不要第一層和第二層。最後,大家都笑這個富人是個愚蠢的人。

    這則“空中閣樓”的成語故事所表達的寓意,同樣可以折射到我們日常的讀書當中。把基礎打好之前,追求高階的目標通常都是沒有意義的。有很多人讀書只圖數量,不求質量。雖然讀了很多書,但是能記住的卻很少。讀書的目的一般就是增進理解力、獲得資訊、消遣這三種。如果只是單純的想消遣娛樂,那麼不求甚解的讀書方法也勉強可以應付。

    但想提高自己的理解力並吸收知識,把看到的知識內化成自己的東西,那麼學會一種有效的讀書技巧是非常重要的。到底讀書應該如何像金字塔一樣,基礎厚實、層層遞進、頂端尖銳、最後站在最高點俯瞰全貌呢?《如何閱讀一本書》中我們會學到一種終身有效的閱讀技巧。

    《如何閱讀一本書》是美國作家莫提默·J艾德勒和查爾斯·範多倫兩位作者共同編制而成的。艾德勒在美國學界和出版界都是個傳奇性的人物。他除了寫作《如何閱讀一本書》外,以主編《西方世界的經典》,並擔任《大英百科全書》的編輯指導而聞名於世。範多倫先曾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後因故離任,和艾德勒一起工作。

    《如何閱讀一本書》中一共有四種層次的閱讀方法,分別是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這四種閱讀方法是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展開的,它會在閱讀的路上為我們鋪磚添瓦,打牢基礎,最終掌握有效的閱讀技巧。

    所謂的基礎,很好理解,通俗點講就是,只要你不是文盲,不用拿著字典去查字,並且能夠理解一句話的意思,基本上就已經達到基礎閱讀的水平了。

    檢視言外之意就是讓我們從表面去觀察一本書,然後從書的表象學習書交給我們的東西。比如說,你可以系統的略讀整本書,可以看書名,看序言,這樣就能夠知道一本書講的是什麼,也就是書得主題。

    然後就是研究目錄,它一般是一本書的基本構架。就像每個公司都會有組織結構圖,從組織結構圖中你就可以瞭解這個公司都有哪些部門組成,而每個部門都分別設立了哪些崗位和人員。這樣,你想做什麼事情,直接找相關崗位的人就可以了。檢視目錄,同樣能夠帶給我們這樣的作用。

    接著就是看一下書中的索引和作者的介紹,這樣能夠讓你更加明確整本書的概要。 略讀總得來說,就是讓我們從書的基本架構上先找到一些想法。

    檢視閱讀的第二個方式就是:粗淺的閱讀整本書。

    在這個過程中,頭一次面對一本難讀的書的時候,從頭到尾先讀一遍,碰到不懂得地方不要停下來查詢或思索,如果你這樣做了,只會妨礙我們的閱讀,而非幫助。

    檢視閱讀就像是木匠在造樓之前,大致先看一下圖紙,至少知道所造建築物的大致情況,這樣在建造的過程中,就容易發現問題。

    弗蘭西斯.培根曾經說過:“有些書可以淺嘗即止,有些書是要生吞活剝,只有少數的書是要咀嚼與消化的。” 分析閱讀就是要咀嚼與消化一本書。在讀書的三個目的當中,如果只是想獲得資訊或消遣,就完全沒有必要用到分析閱讀。分析閱讀就是特別在追尋理解的。

    在《如何閱讀一本書》中,作者用3個階段,11條規則詳細闡述瞭如何分析閱讀一本書。

    分析閱讀的第一階段:搞明白一本書在談什麼。

    規則1:確定所讀書的種類。 根據閱讀目的,我們把書籍分為虛構的小說類和可以傳達知識,說明性的論說類兩類。虛構類的小說可以提供諮詢或者消遣。實用性的書籍可以教你如何去做你想要做的事,或者你認為應該做的事。就拿《如何閱讀一本書》來說,它就是一本實用性的書,教我們學習閱讀技巧。當確定一本書的分類後,你所要做的就是根據自己的目的去選擇是否要讀這一本書。

    規則2:使用最簡短的文字說出整本書的中心思想 。 其實這一規則很好理解,就是要你用自己的一句話說出這一本書是幹什麼的。

    規則3:將書中重要篇章列舉出來,說明它們如何按照順序組成一個整體的架構。 根據第三個規則,可以有一套運用的公式。這個公式是可以通用的。比如:⑴作者將全書分成五個部分,第一部分談的是什麼,第二部分談的是什麼,第三部分談的是別的事,第四部分則是另外的觀點,第五部分又是另外一些事。⑵第一個主要的部分又分成三個段落,第一段落為X,第二段落為Y,第三段落為Z。⑶在第一部分的第一階段,作者有四個重點,第一個重點是A,第二個重點是B,第三個重點是C,第四個重點是D等。

    規則4:找出作者要問的問題 。這個規則的意思就是,每個作者在寫作之前,都會提出一些問題,書的內容就是問題的答案。當讀者找出這些答案,才能看清一本書的整體精神,才能理解整本書的骨架想要說明的目的。

    透過分析閱讀的第一個階段中的四個規則,我們做的就是對一本書的架構有一定的認識和了解。

    分析閱讀的第二階段:詮釋一本書的的內容

    規則5:找出關鍵字,透過它們與作者達成共識 要注意到這個規則共分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找出關鍵字。第二部分是確認這些關鍵字在使用時的最精確的意義。

    規則6:將一本書中最重要的句子圈出來,找出其中的主旨

    規則7:從相關文句的關聯中,設法架構出一本書的基本論述

    規則8:確定作者已經解決了哪些問題,還有哪些是未解決的。

    在未解決的問題中,確定哪些是作者認為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 透過五到八的規則,我們就可以回答:一本書的詳細內容是什麼?如何敘述的?當跟作者達成共識,找出書的關鍵主旨與論述,分辨出如何解決作者所面對的問題,你就會知道作者在這本書中要說的是什麼。

    規則10:當你不同意作者的觀點時,要理性地表達自己的意見,不要無理地辯駁或爭論。

    規則11:尊重知識與個人觀點的不同,在作任何評斷之前,都要找出理論基礎。

    孟子曰:盡信書不如無書。讀書時如果一味地去相信書或者是 書都不是好的閱讀方式。而是要帶著自己的獨立思考去閱讀一本書,在評價一本書的時候,不能妄自菲薄,而是要有理有據的去評判。就像法官斷案,不會根據個人的感情去判斷一個人是否是殺人兇手,在證據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

    首先,我們要了解主題閱讀時最主動的一種閱讀法,在這個過程中,是書在服務你,而不是你在服務書。就拿“閱讀方法”這個主題來說,想要做好主題閱讀,你一定要讀兩本以上關於閱讀類的書籍。那麼如何確定這些書籍呢,這裡檢視閱讀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就是說,確定你要研究的主題後,你一定要透過檢視閱讀,先檢視書目上所有的書,以便確定相關的主題書。然後根據主題閱讀的五個步驟進行主題閱讀。

    主題閱讀步驟一:找到相關的章節。根據選定的相關書籍進行整體的檢視閱讀,然後從書中找出與主題相關的章節。這一步不需要你整體從頭到尾去閱讀一本書,而是透過檢索去尋找就可以了。就像你要找“王”姓朋友的電話號碼,你只需要在姓王的一列裡找相關的人就可以,不需要把通訊錄從頭到尾的翻一遍。

    主題閱讀步驟二:帶引作者與你達成共識。所謂帶引作者與你達成共識,就是要求你用一個共通的詞彙來表達所有作者要表達的意思,帶引你的作者們與你產生共鳴,而不是你跟著他們走。意思就是說,你要用自己的話既表達了所有作者想表達的意思,但又不能和其中任何一個人的話重複。

    主題閱讀步驟三:釐清問題。這一步就是要求讀者根據主題提出一些問題,然後在書裡尋找各個作者的答案。

    主題閱讀步驟四:界定議題。讀者根據作者不同答案之間的關聯性,對作者的觀點進行分類。

    蒙田說:初學者的無知在於未學,而學者的無知在於學後。良好的閱讀在於主動閱讀,並不是讀的多就是讀得好,如果你的閱讀目的是想要變成一個更好的閱讀者,你就不能摸到任何書或文章都讀。去閱讀超越你頭腦的書,這樣才能增長心智,提升你的能力。

  • 14 # 影武者449

    朱熹談其讀書經驗時曾指出:“讀書之法,當循序而有常,致一而不懈;從容乎句讀文義之間,而體驗乎操存踐履之實,然後心靜理明,漸見意味,不然則雖廣求博取,日誦五東,亦奚益於學哉”(《文集·答陳師德》)。這是教誨人們,讀書既要循序漸進,又要從不間斷,專心於一;經過潛心玩味,體察其理,方為善學。

    朱熹還強調,讀書“務廣而不求精”是一病忌;泛觀泛從,貪多而不化,不是讀書的好方法。他比喻說:“所讀書太多,如人大病在床,而眾醫雜進,百藥交下,決無見效之理。”有效的方法應是:“只且立下一個簡易或常的課程,日日依此積累工夫”(《文集·答呂子約》),知序而進,熟讀精思,勤奮刻苦,方是為學之真功夫。

  • 15 # 陳以喬的日常

    餘秋雨曾說:“閱讀的最大理由是想擺脫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遲一天就多一天的困擾。”讀書能讓讀者學到所需的知識,並以此提升自己的能力。但令有些人苦惱的是,讀書的過程中,邊讀邊忘;或是讀完了也不知道怎麼把書中有用的內容用在自己身上。說到底,是因為很多人其實不懂得如何讀書。這裡推薦幾本書。

    1. 《高效能閱讀》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面對的是要讀什麼樣的書並把書中的價值精華運用到生活中。原尻淳一的《高效能閱讀》從如何培養閱讀興趣、如何擁有快速高效的閱讀方法、如何有效消化知識、和如何把書中內容運用到工作上四個方面告訴我們怎樣才是有意義的閱讀。原尻淳一提出了89個讀書技巧,如果你不喜歡讀書,一看到書本就走神分心,這本書會教你如何愛上讀書;如果你本身是個閱讀愛好者,這本書會教你怎樣把知識轉化為自己的能力。

    2. 《實用性閱讀指南:把讀到的知識轉化為能力》

    作者大嚴峻之每年閱讀幾百本,用他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如何把書中內容牢記在心,並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在這本書中,他提出“二八法則”,告訴那些覺得看書必須從頭看到尾的人,一本書,只有20%的內容是重要的,而最核心的只佔到全書的4%;我們要做的,不是一字一句記下來,而是要找到這重要的20%並將其掌握。

    3.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這本書教我們的,就是讀書時如何高效地做筆記,讓自己更好地牢記書中精華。“蔥鮪火鍋法”是一個很好的筆記方法,其本質就是“摘抄+評論”。一開始我們不知從何下手的時候,可以先摘抄書中的內容,慢慢一點點加入自己的評論。等到很熟練的時候,摘抄的內容可以慢慢減少,評論逐漸增加。這種方法,可以讓我們從筆記小白開始練習,不斷思考,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最後形成自己的思維體系,高效地閱讀。

    4.《溝通聖經》

    書中有兩章內容是專門講如何提高閱讀效率和速度。作者尼基.斯坦頓提出不同的內容,要用不同的速度來閱讀。在開始讀一本書時, 要有意識的練習視覺寬度和SQ3R閱讀法。視覺寬度,即掃一眼可以看多少內容,在練習時,切忌用手指著文字或默讀,要儘可能的一眼看多一些內容。練習SQ3R閱讀法,透過縱覽、提出問題、閱讀、回憶、檢查這五個步驟,不斷提高閱讀速度和效率,用最少的時間做最有效的閱讀,讓自己讀起來又快又準。

    《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的作者史蒂芬.柯維曾說:“只學不做等於沒學,只知不做也等於未知。”以上幾本書值得一學,但最重要的,是學完這些技巧後不斷的練習,這樣才能不斷進步,並從書中得到更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土地流轉到少數承包者手上,無一技之長的農民無人僱請怎麼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