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飛過黑夜的白烏鴉

    梵高處於一個被教皇統治的時代,作品的內涵沒有為政治服務。齊白石的作品則反映的內容是一種生機,一種寫實與寫意之間對美好事物的表達。

  • 2 # 跟雲一起看世界

    梵高生前的畫並未得到官方或主流社會的認可,甚至是在印象派中的畫家也沒有得到認可,所以它的畫沒有市場,一直靠弟弟接濟維持生活,窮窮困潦倒很正常。而齊白石則不同,他的畫已經被主流社會和精英階層所接受,他也努力去迎合市場裡的需術,他的畫因為有市場,所以名利雙收。

  • 3 # 雷家林書畫

    這個是命,命裡有的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不只畫畫行業,其它行業也一樣,說不清道不明。

    向日葵:凡高PK齊白石

    曾經讀過一些禪宗的書,比如鈴木大拙等人的言語,在談到西方東方對於花木植物的態度時,有明顯的不同,西方重理性與分析解剖,往往會把花葉等折取下來,進行折騰,當然在西方的畫家來說,畫靜物就有花瓶之類,往往把想畫的花木置於容器內,這個若在容器內放置點水還能延長一下所折取的植物一段時光的生命,這個從另一方面反映西方對於人之外的生命不是平等而是漠視的態度,而東方的觀者與畫者,往往不是把植物折取來分析解剖,而是四面圍繞的觀看(東方畫者畫山亦是如此),獲取感性的認知,心神領會,做到一種忘我的境界,或者就是莊生夢蝶那般的作派,花與人兩忘,人與花合而為一,幻覺與夢想的縈繞,而東方人畫花木, 在古典時代的大多數情形下,就是觀察而存於胸中,臣無粉本的目識心記,然後畫下來,最明顯的就是鄭板橋的蘭竹,遵循這一作派。當然進入近代以來,東西雙方的價值取向近於趨同,互相之間借用,縱是如此,我們從凡高與齊璜所繪的向日葵的作品中,仍然可以看出東西畫者或者直接說兩種不同地域文化的人的不同之處。

    東方人對於花木的感情是擬人的,比如紅樓夢中的林黛玉的葬花: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就是東方古人能夠感受花木的生命力與有情之物,把落紅當著一堆生命的精靈葬在泥土中,彷彿它們就是一堆兄弟姐妹,平等而尊重,這個東方人獨特的心緒,不是西方人能夠理解透切的。這個不過是說得近一點的,若說遠一點就是到屈原那裡的香草美人,象中國的畫者總是把梅蘭竹菊四君子與文人畫者或者名仕們相等於的,是一種心理與情操的折射,至於向日葵同樣有比擬的地方,尤其是在帝王朝代,君臣父子,恐怕還有年紀到老時的狀態,壯心不已的思緒,會藉助向日葵來象徵,比擬。

    但實際上中國的折取多枝花木而鑄成一個花藝藝術品,並繪製成繪畫作品,在宋朝的繪畫藝術品亦是常見的,這兩種風格心理作派同時的存在在中國的社會,只不過在東方佛家與禪宗的社會來說,眾生平等,這個眾生當然包括有生命的植物,花花草草的,甚至有些名仕不吃菜心,是因為有生之故。所以東方的古人儘可能的尊重生命,包括植物的生命,並且是東方佛教世界的崇尚與力行的地方。而且縱是折取花木在東方亦只是觀賞,而不是解剖與分析,這個仍然是重要的區別。

    凡高的向日葵花是置於容器內,或置於桌面,地面,而齊白石是繪製的是仍然置於泥土中向日葵花,向晚的風情,仍然是堅挺而茂盛的。凡高的作品大體是趨向於東方的,受東方藝術的浮世繪作品影響,色彩的鮮明亮麗是他的作品的整體的風格,在他的《向日葵》系列作品中同樣得到體現,只是如何觀察放置所繪的植物上,仍然遵循西方風格,而齊白石則是遵循東方風格,這種東方風格有時候會有一種特別的個案,比如鄭所南的蘭草不畫土石,往往是有喻意的,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家國出現危機時,任何時代的遺民的心情,基本的相同。不繪土石的蘭草,仍然是呈生命的狀態,不是折取一支階段,只是以此說明國家興亡的現實而已。

  • 4 # 安來17

    同時有才,但機遇(或稱之命運)各不相同而已。齊白石從湖南遷居到北京,靠賣畫為生這條謀生之路根本行不通,他的畫擺在地攤上根本沒人要,價格也極低廉,直到有一天碰上了當時已知名的畫家(名字忘了,可能是於非方誾〈音)吧,不僅買了他的畫,還登報為他作宣傳,這才轉運。而畢家索的命沒他好,沒有遇到伯樂,或者說是遇到貴人相助,運不到,命就慘了。

  • 5 # 跪射俑

    齊白石在新中國成立了,黨和政府給了他極高的待遇。

    梵高生前因他的藝術表現手法超前,因此不被多數人認可,在他死後,他的畫作才大受讚賞。

  • 6 # 十四阿哥郎春濤

    其實不止是美術行業,各個行業都有這樣的例子,總而言之一句話:有的人情商高智商低可以混箇中等,有的人智商高情商低那得去科研院所做出成績也能揚名立萬,梵高屬於這類人,可惜入錯行了。齊白石屬於情商智商都高,做木匠時都是人見人愛。智商情商都低就不用說了,那是個傻子…

  • 7 # 讀書話生活

    應該來說,不是所有的才華都能化為財富吧。

    所以,回到齊白石和梵高的問題上,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梵高的畫意境過於超前或者意境太深,讓常人看不懂;二是梵高本人的性格和為人處事,並沒有融入社會,靠著人脈或者關係找到渠道很好地把自己的畫推銷出去;三是不符合當時市場的口味和需求,這點才是最重要的,也是跟財富掛鉤的最明顯的原因。

    另一方面來說,梵高也不是太慘,起碼死後作品價值得以體現,光芒大放,也是碰巧後世印象派作品有人賞識,假如歷史走的是另一條路,也許梵高畫的畫作也就此淹沒在歷史的沙海中不留痕跡了。

  • 8 # 幫叔說

    兩位畫家生活的時代背景都有所差異,兩位畫家的畫風也不一樣。梵高的印象派,當時的人很難理解,很少有人欣賞的動。而齊白石的畫淺顯易懂,同時齊白石是一個時代的營銷高手,所以他的畫在他活著的時代已經邁出了高價。

  • 9 # 諦貝天普

    齊白石老先生是國畫大師,是從古至今傳承下來的,符合所有成名成家特點。

    梵高在他那個時代是不被世人所接受的,這就受了很大制約,窮困潦倒還在堅持自己所作,也正是他的超前思想留下的作品才能讓後世所認可,後世如果不認可,那他永遠就被埋沒了。

    誰能知道現在拿個手機就能走天下了?刷臉就能付款,時代變遷太快了。

    我既敬仰白石老人家畫境登峰造極,又讚歎梵高窮困潦倒堅持自己。

  • 10 # 每日高能

    我們首先要了解下齊白石和梵高對藝術追求和文化區域的不同點

    齊白石在北平革新派文人畫家影響下,尤其在陳師曾勸導下,力主變法圖新,打破和超越了傳統文人畫筆墨程式,經長期自覺而艱辛的努力,終於大器晚成,創造了舉世無雙的“齊家樣”;第二種觀點是:齊白石當年變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出於無奈,是由於要擺脫被京都畫壇冷落的尷尬窘迫境遇;第三種觀點是:受到當時新派畫風尤其是流行大寫意畫風的影響,感覺自己原有畫風不合乎時代潮流;第四種觀點是覺得自己原先所師法的文人筆墨不能充分表現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和自己的真實感受,才逐漸產生了變法圖新的藝術衝動。

    齊老的藝術直覺大於理智,總的來說,他的藝術偏重體悟與觀察,強調實踐經驗與敏銳直覺,是一個以漸悟為主,頓悟為輔的一個悟性極高的大器晚成者。齊老的作品深得中國文人哲學的真諦。這就是齊白石為何說他是聲名遠忘的原因。

    而梵高

    梵高生前窮愁潦倒,雖然一生畫了900多幅油畫,但有生之年只賣出過一幅畫,收入是400法郎……幾個月後梵高就自殺了。

    梵高的一生平淡無奇,過著十足的屌絲生活;但畫作卻色彩豔麗,充滿著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各種“意淫”。從《星空》到《向日葵》,都表達著梵高內心對自由的極度渴望。除了與賣笑女子廝混,梵高就只剩下借酒澆愁了。

    貧窮會殺人:梵高瘋了!他把自己耳朵割了下來。在弟弟不再提供給他生活開支的時候,37歲的梵高選擇了死亡:最終開槍自殺了。梵高是窮死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0萬左右買什麼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