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史磚家

    秦末漢初是個超級大亂世,與局勢動盪不安相伴而生的,是層出不窮的奇人異士,他們宛如流星,在歷史的天空中劃出一道道耀眼的光輝。其中,與“軍神”韓信同名同姓的開國功臣韓信,便堪稱典型代表。那麼,這位並不太出名的韓信到底有哪些歷史成就?他最終的結局如何?

    韓信,出身於戰國時期的南韓王室,是韓襄王的庶孫,為避免與同名同姓的“軍神”韓信相混,所以史書多稱他為韓王信。據史書記載,韓王信身高八尺五寸,雖然在軍事謀略方面比不上韓信,但也極具軍事才能。南韓滅亡後,韓王信一直蟄伏在民間,等待光復故國的時機。

    項梁、項羽叔侄起兵並扶立楚懷王熊心後,為藉助原山東六國貴族的力量滅秦,便冊立南韓公子韓成為韓王,命他收復南韓的故地,而張良、韓王信正是在此時復出,幫助韓成完成復國大業。項梁戰死後,楚懷王命項羽、劉邦兵分兩路滅秦,其中,張良、韓王信追隨劉邦從南路進軍,並跟隨他入關滅秦

    秦朝滅亡後,韓成因為沒有參加伐秦戰役,竟被項羽廢黜並殺害,而當年有恩於他的吳縣令鄭昌則被立為韓王,由此引起張良、韓王信的憤慨,驅使他們死心塌地地為劉邦效力。漢二年(前205年),韓王信奉命攻略南韓故地,並擊滅、擒獲鄭昌。事後,劉邦冊立韓王信為韓王,命他統治南韓故地。此後3年間,韓王信賣力地替劉邦征戰,為消滅項羽、統一天下立下汗馬功勞

    劉邦之所以立韓王信為韓王,不過是為了籠絡南韓舊貴族,讓韓王信為他賣命而已,只是權宜之計,一旦得了天下便不能不作出改變。原來,南韓故地北靠鞏縣、洛陽,南逼宛縣、葉縣,東邊則接近淮陽,均是戰略要地,再加上韓王信雄壯勇武,一旦有個風吹草動,恐怕將威脅到漢朝的穩定。所以,劉邦在建國的次年(前201年),便將韓王信改封到太原以北,以防備、抵抗匈奴

    對於劉邦的做法,韓王信並沒有提出異議,甚至還主動把都城從晉陽遷往更靠近邊境的馬邑,以便更有效地防備匈奴。然而,韓王信剛剛遷都馬邑,便遭到冒頓單于所率匈奴大軍的圍攻,由於眾寡不敵,只能多次遣使向匈奴求和。沒想到,劉邦得到訊息後,卻認為韓王信有裡通外國、背叛漢朝的嫌疑,於是派人對他進行嚴厲斥責,甚至威脅將廢黜他的王位

    事情鬧到這種地步,韓王信就算是不想反也得反了。果然,韓王信為保全性命,便起兵反叛,把馬邑城獻給匈奴,並聯合冒頓單于進攻太原。劉邦聞訊後,親率大軍北伐,雖然一度在銅鞮擊潰韓王信的部隊,但很快便中了冒頓單于的圈套,被圍困在平城長達7天之久,險些性命不保,時在漢高祖七年(前200年)冬。

    韓王信在銅鞮被擊潰後,率殘眾逃往匈奴,時不時會率軍偷襲漢朝,併成功地策反代王國丞相陳豨漢高祖十一年(前196年)春天,韓王信利用劉邦跟陳豨鏖戰於代、趙兩王國,幷州防守空虛的良機,聯合匈奴騎兵一起南侵,並在參合城遭遇漢朝將領柴武。經過一番惡戰後,韓王信大敗虧輸,並被柴武斬殺于軍中。韓王信死後,餘部除部分逃往匈奴外,大都投降漢朝。

    韓王信叛逃匈奴途中經過頹當城時,侍妾恰好為他生下一個男嬰,韓王信就地取名,給這個兒子取名為韓頹當。巧合的是,韓太子(韓信的長子)的侍妾在頹當城也誕下一個男嬰,被取名為韓嬰。韓王信與韓太子死後,韓頹當與韓嬰叔侄在匈奴相依為命,直到漢文帝十四年(前166年),才率領部眾投降漢朝。漢文帝為獎賞韓頹當叔侄的反正義舉,便冊封韓頹當為弓高侯,韓嬰為襄城侯。

    在平定“七國之亂”的過程中,除主帥周亞夫外,韓頹當的功勞最高,因此深得漢景帝的尊崇,而他的子孫也由此跟皇室建立起緊密聯絡。韓頹當至少有兩個孫子,其中韓嫣是漢武帝劉徹的男寵,兩人經常同起同臥,關係極為親密(“武帝為膠東王時,嫣與上學書相愛。及上為太子,愈益親嫣......始時,嫣常與上共臥起。”見《漢書·佞幸列傳》)。

    韓嫣依仗著漢武帝的寵幸肆意干政,並且行事張揚,連諸侯王都不放在眼裡。某年,江都王劉非進京朝見漢武帝時,在去往上林苑的路上看到韓嫣乘車駛過,便趕緊趴伏在路旁拜見,但韓嫣卻根本沒有還禮。太后聞訊後大怒,逼著漢武帝將韓嫣處死。韓嫣死後,弟弟韓說亦因柔媚巧佞而受寵,“巫蠱之禍”時被太子劉據所殺(詳情見《漢書·佞幸列傳》)。

  • 2 # 劉一千五

    這個問題要一定的篇幅才成,請耐心閱讀。

    一,與張良有關係

    韓王信是南韓的後代,開始不叫韓王信。他出道的時候,秦朝已經亂成一鍋粥了。他也出來為光復自己的祖國南韓而奮鬥。他畢竟是南韓後裔。復國的願望就強烈。

    而張良在南韓滅亡時,他們一家三百餘口都讓秦人給殺了。張良本來不姓張,是他與朋友們一起在搏浪沙刺殺秦始皇時,秦國官吏追得急切,他才改名換姓,叫張良了。

    由此可見,韓王信與張良都有共同點,熱愛南韓 ,光復南韓。當然,韓王信出道比張良要晚得多。

    二,劉邦碰到張良時,人家張良的名聲已經傳遍天下了

    所以,張良有了這個名聲,天下還沒有人敢對他無禮。劉邦始終稱呼張良為子房,就說明了這個問題。

    張良有名聲,在秦朝時,交了許多的朋友,項伯就是其中一個。

    張良立志要光復南韓。他在南韓打游擊時的韓王是韓成。項羽分封十八路諸侯,南韓是不變的。就是有張良的原因在裡面。後來,項羽把韓王成殺了。南韓被項羽的親相鄭昌得了去。張良對項羽不滿,張良到關中找劉邦。劉邦熱情地接待了張良。項羽與劉邦在張良的心目中,是冰火兩重天。劉邦知道張良的目的,所以,承諾韓太尉說,如果南韓復立後,就立太尉為韓王。張良跟著劉邦走後,韓太尉就在南韓打游擊。項羽失敗後。劉邦立韓太尉為韓王,歷史上叫韓王信。

    三,劉邦分封第一批次的諸侯王,韓王信就在其中

    劉邦剔除異姓諸侯王時,韓王信感到風雨必至。劉邦認為南韓地處漢帝國的中心位置。

    不利於國家管理。所以,把南韓遷到北方去重新建國。都城設在太原。後來又遷到馬邑。韓王信覺得委屈,但是,還是聽從了。他就開始重建國家。這時,匈奴人來攻打馬邑。韓王信一方面要建設,一方面要作戰。這樣疲於奔命。有人就說,與匈奴談判,進行邊境貿易,停止戰爭。匈奴當時也同意把他們的東西賣出去。這樣相對平靜了一段時候。但是,朝廷還是聽到了韓王信與匈奴的關係。派人去調查。調查的結果讓朝廷很窩火。嚴厲責備韓王信。並讓他回朝廷配合相關部門調查。韓王信擔心回去被殺。當時,呂后已經殺了不少大功臣。所以,韓王信不回去。朝廷的使者來得太多了。這樣,韓王信感到了壓力。就投降了匈奴。與匈奴一起擾邊,成了邊境一大患害。

    四,張良在劉邦得了天下後,閉門不出

    原因是他嗅到了劉邦要整頓國家的火辣味道。劉邦整治韓信(淮陰侯),張良就明白各個異姓王的命運危在旦夕了。但是,張良也管不了,也不想管了。當劉邦把南韓遷徙到北方邊境建立國家的時候,張良復立南韓的理想已經淡化了。因為他明白這是大勢所趨。無法挽回了。

    韓王信被劉邦逼迫而造反,令人遺憾,但是,他也不該充當匈奴人攻擊漢朝邊境的先鋒。他給張良造成的被動很大。如果換了別人,劉邦早就對張良不客氣了。

  • 3 # 網路施工隊

    直接檯面上的逼迫肯定沒有,韓王信反叛無非是自保,因為已經開始對其有懷疑了,一到上面的領導對你已經不再信任時,其實離下臺已經不遠,再加上以前韓王信做過幾件上不了檯面的事,比如歸順項羽反叛劉邦,種種因素的積累,即使信不反叛,以老劉的性格,也沒有啥好下場,所以信只能反叛自保。

  • 4 # 大周聊電商1

    自古以來,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更何況,創業皇帝,自己啥身份,自己不知道嗎?要是換做我,我早就,辭官回家啦。

  • 5 # 人在旅途之祁連德

    韓王信投匈奴是多種因素造成的,大漢建國初起由於秦末戰亂,和楚漢相爭國力貧弱,沒有錢投資國防,當時匈奴強大經常騷撓北方邊境使一些將領保家衛國的信念動搖,同時劉邦大封同姓王,排斥異性王,可想他當時處境!

  • 6 # 國史春秋

    韓王信是劉邦封的第一個異姓王,也是第一個起兵造反的異姓王,他之所以投奔匈奴看似被劉邦所逼,其實很大重度上是出於自己主觀的必然性。

    韓王信是韓襄王的孫子,最早追隨劉邦入關,他與張良一樣,都是典型的落魄貴族。劉邦奉“懷王之約”佔領關中後,項羽滅趙後也折返關中,然後項羽以楚霸王自居,開始封分18路諸侯。最初項羽封韓成為韓王,但中途又反悔,並殺掉韓成改封鄭昌為韓王。劉邦為漢王,掌管蜀地。

    劉邦率眾入川后,韓王信建議劉邦東出涵谷關,圖謀天下。劉邦採納韓王信的策略,並封其為韓太尉攻打鄭昌的封地(今河南方城),韓王信兵臨城下,鄭昌不戰而降。之後,劉邦把信封為韓王,這就是韓王信的由來。

    漢朝建立後,劉邦對於每個異姓王都心存芥蒂,對待韓王信也不例外。為了提防和制衡韓王信,劉邦將其封地改為靠近匈奴人的晉陽(今太原),並能起到防範匈奴人進攻的作用,一舉兩得。

    韓王信當然明白劉邦的用意,心裡很不高興,之後他私自遷駐到距匈奴人近在咫尺的馬邑(今山西朔州)。後來匈奴單于派兵攻打馬邑,韓王信並不抵抗,而是一味的向匈奴求和,並且先後數次派使者與匈奴人和談。

    劉邦得到馬邑被圍的訊息後,寫信責罵韓王信乞媚求憐、不堪重託,並馬上派兵前往支援。韓王信怕劉邦事後降罪,乾脆就投降了匈奴。劉邦一怒之下率軍親征,韓王信兵敗逃往匈奴。之後韓王信的舊部趙利收拾殘兵敗將,繼續盤居在邑並勾結匈奴人進攻漢朝。

    此時匈奴冒頓單于派左、右賢王為先鋒與趙利合兵對抗劉邦,自己率主力埋伏於代縣北面的山谷中。劉邦率先鋒部隊將趙利與匈奴聯軍打的節節敗退、四散奔潰。之後劉邦率軍北上,打算全殲匈奴主力,結果中了匈奴人誘敵深入之計,最後孤軍被圍白登山。

    所以,從整個過程分析,正是由於韓王信對劉邦的不滿,大敵當前,消極對應,有預謨的倒向匈奴人,並不是劉邦所逼。

  • 7 # 羽書遲

    漢朝建立後,局勢並非高枕無憂,漢高祖消滅項羽過程中,為了獲得別的勢力的支援,必須有利益分配,所以分封了很多異姓王。為了加強中央集權,為兒子清除障礙,漢高祖逐步清除異姓諸侯。韓信、彭越、英布等先後被滅。引起了其他諸侯的警覺和擔憂。漢高祖認為韓地地處中原核心區,將韓王信的封地北移太原,韓王信暗自與匈奴勾連,被人告發。韓王信於是反漢,失敗後逃往匈奴。後時常幫助匈奴攻漢,最終被漢軍斬殺。

    韓王信的降匈奴,是漢朝逼迫的,因為漢高祖要逐步清除異姓諸侯,這是利益競逐。

  • 8 # 搞笑影視影片剪輯

    劉邦建立漢朝後,為了獲得別的勢力的支援,分封了很多異姓王。為了加強中央集權,為兒子清除障礙,漢高祖又逐步清除異姓諸侯。韓信、彭越、英布等先後被滅。引起了其他諸侯的警覺和擔憂。

    漢高祖認為韓地地處中原核心區,將韓王信的封地北移太原,韓王信暗自與匈奴勾連,被人告發。韓王信於是反漢,失敗後逃往匈奴。後時常幫助匈奴攻漢,最終被漢軍斬殺。

    所以,韓王信的降匈奴,是漢朝逼迫的,因為漢高祖要逐步清除異姓諸侯,這是利益競逐。

  • 9 # 史海尋蹤

    題目韓王信並非漢初三傑之一的大將軍韓信,而是另有其人,與韓信同名,故稱韓王信以示區別。

    韓王信本是戰國時期韓襄王的庶出孫子,在劉邦、項羽爭霸時,投靠了劉邦,協助劉邦鎮守滎陽。漢高祖三年,即公元前204年滎陽被項羽楚軍攻破時,韓王信投降項羽,不久逃出,復歸順劉邦陣營。

    因漢初尚採用分封制,地盤分給各諸侯王,打敗項羽後,漢高祖五年,韓王信被劉邦正式封為韓王,封地在穎川(河南禹州一帶),該地為戰國時南韓故地,因為地理位置太過重要,於漢高祖六年,遷封地於太原以北地區,以抗擊匈奴。韓王信因國都晉陽離邊境過遠,自請將都城遷到馬邑(山西朔州),以便抵禦匈奴,劉邦允之。由此看,劉邦雖分封諸侯,對其還是有提防利用之心的。

    高祖六年秋,匈奴冒頓單于大軍圍困馬邑,韓王信一面向漢朝求救,一面多次與匈奴求和。而劉邦派出救兵,也因韓王信私下和匈奴交往,擔心其有叛漢之心,便遣使斥責,韓王信很害怕漢朝治罪,便投降了匈奴,並且幫助匈奴攻打漢地。

    高祖七年,劉邦親征匈奴,起初連續打了幾個勝仗,卻在大同白登山中了埋伏,被匈奴圍困七日七夜,後用陳平計賄賂冒頓單于的老婆,方得脫身。

    韓王信繼續為虎作倀,幫著匈奴攻擊漢朝。高祖十一年,劉邦派柴武去征伐他,柴武勸降韓王信,說高祖宅心仁厚,你是因為戰敗才投降匈奴的,現在反水還來得及!韓王信則自知難逃一死,回信道:“我有三罪,一是當年在滎陽不能盡忠,被項羽所擒。二是獻出馬邑,投降匈奴。其三現在又幫助匈奴帶兵,與將軍對抗。活命是沒指望了,但我思歸之心,卻如癱瘓之人不忘行走,眼盲之人希望看見一樣,只是情勢不允許啊!”

    後韓王信戰敗,被柴武所殺。此人命運多舛,也是命不好,屢次為時勢所逼,身不由己,以至兵敗被殺。他的結局跟劉邦實在脫不了干係,一是將封地從中原富庶之地,改到了抗匈前線。二是不得已跟匈奴和談之舉,被劉邦嚴厲斥責,以至因懼投降。他的悽慘結局,跟他自己屢叛屢降,並非忠貞堅定之人,也有很大的關係。

  • 10 # 晴空喜歡笑呵呵

    我個人覺得一半是劉邦給逼的,一半韓王信自己有問題。

    在漢朝初年開始劉邦任用韓王信為自己征戰開始,只是將其用作開國工具。韓王信在封地穎川戰略重地建立國家後發現其他異姓王都被整治的厲害,朝廷殺雞他這個猴看到害怕了,因為自己也是坐鎮戰略要地的異姓王。無奈只能上書劉邦要求調離邊境抵禦匈奴,感覺這也是韓王信的一種策略,調離邊境第一可以安劉邦的心,表明自己沒有反叛之心。其次自己作為邊境將軍手握軍權離中央政府遠,朝廷一般不好進行對付,只能安撫從而可以保全太平。再者可以時常抵禦匈奴,以此來證明自己的價值,畢竟韓王信擅長與匈奴作戰。只是不湊巧的事面對匈奴的大舉進攻,面對大軍壓境韓王信以求和的方式緩解匈奴帶來的壓力,雖然後來朝廷救援了,一封斥責韓王信擅自做主與匈奴書信往來求和,要信守忠義的書信徹底斷了他的希望,韓王信從書信中看出劉邦對自己已經不再信任,認為自己已經不忠於漢王朝,認定這件事將來會成為朝廷對自己下刀的依據,現在劉邦不對付自己,將來也會找藉口卸了自己兵權對自己下手,為了保全自己的處境,無奈的背叛了漢朝轉投匈奴。

  • 11 # 瘋狂地球人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首先需要區分一下韓信和韓王信是兩個人。雖然兩人所處時代相同,韓王信的本命也叫韓信,但為與同時期的漢初名將區別開來,又因為劉邦將其封為韓王,所以就叫他韓王信。

    一、韓王信的由來。韓王信是戰國時期的韓襄王的孫子,也算是帝王之後。秦朝末年,隨著各種反秦勢力紛紛崛起,劉邦也在老家沛縣揭竿而起。當劉邦的軍隊打倒河南地界時,韓王信就投奔了劉邦,並跟著劉邦先於項羽打進關中,由此可見,韓王信也算是劉邦的老屬下,是從一開始跟著劉邦東征西討的將領之一,劉邦自然也不能虧待他。在劉邦出兵打敗三秦並佔領關中的時候,劉邦任命他為韓太尉,讓他帶領手中的將士去攻取韓地,並承諾將來成功之後封其為韓王。

    二、韓王信投降匈奴的前因後果。首先要知道,韓王信也並非具有高尚節氣的將領,在楚漢相爭之時,就因為保命而投降過項羽。韓王信在滎陽之戰中被項羽的軍隊打敗,於是就投降了項羽。在劉邦最終打敗項羽之後,才又歸順劉邦,其性格存在缺陷,當然在那個時候,很多人打仗也都是為了活命,打敗投降的事情也很常見。

    韓王信重新歸順後,韓王信重新被封為韓王。漢高祖六年春,劉邦認為韓王信的封地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的戰略重地,又擔心韓王信日後或會構成威脅(畢竟有過投降敵軍的歷史),認為他佔著戰略要地對自己將來的統治不利。於是劉邦就以防禦北方的匈奴為理由,把韓王信的封地遷至太原郡,以晉陽為都。韓王信上書請求把都城改至馬邑,劉邦就同意了他的請求。後來匈奴冒頓單于率兵攻打馬邑,朝廷懷疑韓王信暗通匈奴,劉邦更致書責備韓王信,“專死不勇,專生不任”,韓王信擔心會被劉邦降罪誅殺,便悄悄地與匈奴約定同盟,決定共同攻漢,並以馬邑作為自己投降的禮物進獻冒頓單于,同時發兵太原。

    三、韓王信的結局。高祖七年冬,劉邦親自帶兵,御駕親征,打敗了韓王信的軍隊,韓王信沒有辦法,只能逃到匈奴那裡。劉邦追擊時被匈奴圍困在白登,劉邦在脫險後便退兵了,此後韓王信有時率匈奴軍侵擾邊境。高祖十年,韓王信派人遊說駐守代地的陳豨起兵反漢。高祖十一年,韓王信又與匈奴侵漢,佔領參合,漢將柴武致書韓王信,勸他歸降,韓王信婉拒,兩軍隨即接戰,韓王信戰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養雞的注意事項有哪些?怎樣才能順利的養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