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裡的「雲夢」是指岳陽麼?
16
回覆列表
  • 1 # 常德潮生活

    雲夢並非指岳陽。據史料記載,雲夢澤所在區域非常廣闊,大致在今天的湖北省東部大別山以西,至宜昌、宜都以東、隨州、鍾祥以南、長江以北的一大片區域。當時的楚華人,把那片如海洋一般的大面積水域,叫做“雲夢澤”。雲蒸霞蔚、如夢如幻、千里澤國。當時,長江以南也保持著浩瀚的水面,稱之為洞庭湖,不過,洞庭湖在古時候也被統稱作雲夢。

    雲夢澤這片區域中有山林、河流、湖泊、沼澤等各種地理形態。漢江、長江穿行其中,由於古云夢澤地區地勢低下,水流流速緩慢,江水攜帶的大量泥沙於積於此,導致整個長江以北河道縱橫交錯,湖泊星羅棋佈。雲夢澤由連綿不斷的湖泊和沼澤所組成。長江、漢江流到這一廣闊區域時,呈現漫流狀態,江湖不分,隨季節的不同,水位自然消長。夏季洪水來臨時,整個雲夢澤區域完全是一片澤國,全盛時,其蓄水面總面積達26000平方公里,成為長江和漢江洪水的自然調蓄場所。

    到唐朝之後,雲夢澤區域多年接納長江和漢江大量江水帶來的泥沙,使其不斷向東西兩端發展,形成廣袤的江漢平原,隨著平原的形成,土地也大量被開懇。雲夢澤主體被日益壓縮。雖然彼時孟浩然寫下名篇“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但那時長江以北的雲夢澤已退化成為沼澤,並被新發展的三角洲平原所不斷取代,早已不復秦漢時期浩如海洋的氣勢。

    明、清兩代以來,江漢平原已因泥沙的長期淤填被分割成數量眾多的較小的湖沼,湖北被稱為千湖之省,正是古云夢澤被分割、解體而殘留的遺蹟。由於河流堆積作用的加強,內陸三角洲的逐漸擴大,以及圍湖墾殖的普遍進行,雲夢澤隨自然發展趨勢走向淤塞並消亡,到目前,僅留存於史料記載之上。

    附:《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 2 # 大秦鐵鷹劍士

    雲夢大澤是先秦時期的一個地名,大體在當時的楚國北部,現在的湖北、湖南和江西一部。今天看不到雲夢大澤了,因為兩千多年來的地質運動讓雲夢大澤消失了。

    雲夢澤又稱雲夢大澤,中國湖北省江漢平原上的古代湖泊群的總稱。南以長江為界。先秦時這一湖群的範圍周長約450公里。後因長江和漢水帶來的泥沙不斷沉積,漢江三角洲不斷伸展,雲夢澤範圍逐漸減小。魏晉南北朝時期已縮小一半,唐宋時解體為星羅棋佈的小湖群。此後有的小湖逐漸淤平,有的則有擴充套件,洪湖就是在清中葉以後迅速擴充套件成的大湖。

    "雲夢"一詞從廣義說,它是包括山地、丘陵、平原和湖泊等多種地貌形態在內的範圍廣闊的春秋、戰國時期楚王的狩獵區。而"雲夢澤"則是其中侷限於江漢平原以湖沼地貌為主的一部分。由於先秦著作記述雲夢多以其澤藪為主,漢、晉以來的註疏家也就望文生義,將雲夢狩獵區與雲夢澤混為一談,並一直為後世所沿襲。當時江漢平原有大澤,水霧繚繞,猶如天上的雲一樣,人們置身其中,如比在天界,如同做夢一般,因此叫這片大澤為雲夢澤!

  • 3 # 熙哲17

    雲夢澤的北面是以孝感安陸縣為分界線,‘安陸‘為安全的陸地,詩聖李白就是在這兒長大併成家立業的,其實可以從李白許多與‘水’相關的詩中可見端倪。安陸縣相鄰南面就是現在的孝感市雲夢縣,雲夢縣的名字就是得由於雲夢澤!古代的楚國故里就是以雲夢澤為中心,四周的高勢地方都是雜草叢生的灌木丘陵,楚人為了生存,一方面在雲夢澤捕魚為食,另一方面必須在周圍灌木丘陵開荒種地加大給養,因此十分辛勞,便有‘披荊斬棘’這個成語,也有‘’荊楚大地‘’這個名詞概念。雲夢澤的南面分界就到了湖南嶽陽洞庭湖一帶了!所以現在湖南、湖北本來過去就是一家人,都屬楚國!由於這帶的地理狀況因素,這兒的人特別能吃苦且較蠻悍、剛直!屈原就是一個例子;新民主革命時期這兒的英烈也多,如蔡和森、向警予、惲代英、肖楚女、林祥謙、鄧中夏、夏明翰、陳譚秋、聞一多等等,而且這兒走出了黨的一大代表湖北五人、湖南三人以及開國元帥、將軍五百多人也是很好的例子!因為生存和發展,他們必須披荊斬棘!另外,這兒的人又特別聰明,因為這地方人的主食中以魚類佔比非常大。而現代醫學理論證明,魚中有非常豐富的卵磷脂,它是人體腦神經細胞的最主要組成成份,所以這帶的人狡猾機靈智商高是有生物學基礎的!這點可以從以前全國統一高考的錄取分數和人數就可以證明!因為楚華人既勤勞蠻悍,又聰明機靈,而且有一種‘老子不服周’(這也武漢人現在的口頭禪。老子就是楚華人,其思想不服周朝奴役)的氣慨!由此也有一句俚語:楚有三人,必亡秦矣!總之,地域環境決定經濟、生計叢,並決定民俗、民風等地域文化,這也是‘水’的靈性,此乃謂上善若水也!

  • 4 # 陽春白雪52293

    關於雲夢澤,又稱雲夢大澤為歷史上最大之淡水湖泊,方園約4⃣️萬平方公里,先秦為楚王狩獵區o武漢東的大別山麓和幕阜山麓。周圍山林疊萃丶川澤浩渺,煙霞雲繞,如夢似幻o洞庭湖屬於古澤南部一角,水國浩瀚丶氣蒸雲湧,所以文人騷客:平生睡足處,雲夢澤南洲。杜牧好睡0春生雲夢澤,水溢洞庭湖丶賈至觀春水。楚章華臺丶遙望雲夢澤,蘇頲思古o楚王雲夢澤丶漢帝長陽宮,李世民帝王之氣不同凡響0只孟浩然氣蒸雲夢澤 波撼岳陽城為我們美麗的岳陽做了1⃣️幅流傳千古的金字招牌。也是我們最美的名片啊一一白雪陽春

  • 5 # 溳川孤客

    "氣蒸雲夢澤"中的"雲夢"並非岳陽,也不是湖北省孝感市的"雲夢縣",它是古代的一個大澤,它的面積非常大,大概囊括了今天的漢江平原,湖庭湖區和鄂東鄂北的部分地區(前面有人介紹得很具體,我就不單贅述了)。但還是一點大家都沒有說明白,其實雲夢澤是兩個地理概念,是雲澤和夢澤的合稱,以長江為界,北為雲澤,南為夢澤。最後再介紹一個與雲夢澤有關的地名-----安陸(隸屬湖北孝感),它的得名原因中有一種解釋是:位於雲夢澤之北,是一塊安全的陸地。

  • 6 # 日升昌

    雲夢以其奇特美好的意境給人以豐厚的聯想。《戰國策·宋衛》記載,齊攻宋,宋使臧子索救於荊。墨子在回話時談到了雲夢,說“荊有云夢,犀兕麋鹿盈之。”司馬相如在《子虛賦》中寫道:“臣聞楚有七澤,嘗見其一,未觀其他也。臣之所見,蓋特其小小者耳,名曰云夢。雲夢者,方九百里,其間有山焉。”

    山水田園詩人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也寫下“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的千古絕句。鬼谷子屯兵雲夢山,眾劍客集會雲夢宮,好像也與“雲夢”休慼相關。

    不過值得咱們考慮的是,關於雲夢,向來都有不同說法。以為江漢平原湖泊許多,“雲夢澤”僅僅特指其間幾個同一歷史時期江漢平原往往有不止一個雲夢澤異地並存,但其間只要一個最著稱。而不一起期,最有名的那個雲夢澤,又常不在一個當地。

    《唐詩鑑賞辭典》中記載:“雲夢:水澤名。古代雲夢二澤,長江之南為夢澤,長江之北為雲澤,後淤積為陸地,並稱為雲夢澤,約為今洞庭湖北岸一帶。”

    雲夢澤的稱號最早見於《左傳》,《左傳·宣公四年》記載:“初,若敖取於鄖。”《呂氏春秋》有云:“何為九藪?吳之具區,楚之雲夢,秦之華陽,晉之大陸,梁之圃田,宋之孟渚,齊之海隔,趙之鉅鹿,燕之大昭。”《左傳》有時稱它為“雲”有時稱它為“夢”。《楚辭》有時稱它為“夢”,有時稱“雲夢”。《戰國策》、《呂氏春秋》、《淮南子》都稱它為“雲夢”。而《尚書》中稱:“荊及衡陽惟荊州:江、漢朝宗於海,九江孔殷。沱、潛既道,雲土、夢作 。”

    對雲夢的說法許多:有的說本有兩處大澤,一處名“雲”,一處叫“夢”,由於它們間隔很近,故合稱“雲夢”;有人說原是一處大澤,簡稱“雲”或“夢”,全稱則為“雲夢”。還有人以為雲夢是縣名,在湖北省中部偏東,漢代安陸縣地,在西魏時,曾設定雲夢縣。

    風聞李白讀了《子虛賦》,仰慕雲夢的風光,就隱居在安陸(今湖北安陸縣北)。由此可見,唐代詩人李白也以為雲夢澤在安陸縣。

    《漢書·地輿志·南郡華容》雲:“雲夢澤在南荊州藪。夏水首受江,東入沔,行五百里。”能夠看出其時以為它的規模並不大,也不包含洞庭湖。但是晉代今後的經學家將古云夢澤的規模越說越大,一般都把洞庭湖包含在內。後來雲夢澤逐步乾枯,成為現在這個容貌。

    為什麼雲夢澤會發生地名不固定、地址不明確、規模不必定的狀況呢?可能與漢代司馬相如所作的《子虛賦》有關。《子虛賦》雲:“臣聞楚有七澤,嘗見其一,未觀其他也。臣之所見,蓋特其小小者,名曰云夢。雲夢者,方九百里”;“其東則有蕙圃:蘅蘭芷若,芎藭菖莆”;“其南則有平原廣澤:登降陁靡,案衍壇曼,緣以大江,限以巫山”;“其西則有湧泉清池:激水推移,外發芙蓉菱華,內隱鉅石白沙”;“其間則有神龜蛟鼉,瑇瑁鱉黿”;“其北則有陰林:其樹梗楠豫章,桂椒木蘭”。《子虛賦》將雲夢澤描繪成規模極端廣闊、物資反常豐厚的巨湖大澤。此賦深受漢武帝的欣賞,漢武帝讀了《子虛賦》後說:“朕獨不得與此人一起哉!”後來他召見司馬相如,並因而賜給他一個官職。從此,雲夢澤橫跨長江南北、包括江漢平原和洞庭湖平原的說法,就廣泛撒播了,直至今日還有巨大的影響。

    那時,洞庭湖開端強大,雲夢澤縮得很小,它們在長江的一南一北彼長此消,松滋河、虎渡河、藕池河、調絃河這些新的河流,還沒有呈現,它們最晚的要兩千年後才構成。我從江漢平原的荊州、江陵、公安、監利、仙桃走過,這個有千湖之稱的區域就是雲夢澤的中心了,水波已在天空作了飄動的雲影,雲夢澤只能從一個個小湖泊去猜想了。古人“悲傷雲夢澤,歲歲作桑田”的慨嘆,在我也是如此切膚的感觸。

    這是一片多麼奧秘而又變化多端的水域。司馬遷《史記?本紀第二?夏》寫到大禹治水時,全國被劃作神州,其間的第六州荊州當指這片土地。那時的雲夢澤分為雲、夢兩大湖。洞庭湖不過是一塊沉降中的平原。按司馬遷所記,荊州坐落荊山到衡山的南面。這兒屬長江、漢水流域,有許多的河流湖泊,是一個水的國際、鳥的國際。沱水、涔水是大的支流,與漢水相通。雲澤、夢澤是巨大的湖。大禹讓沱水、涔水如漢水遊蕩不已的河流有了自己固定的河道。

    多少人多少年的鬥爭,沱水、涔水引導好了;雲澤、夢澤也管理好了。大禹定下荊州的土質為下中,即第八等。賦稅卻定為上下,即第三等。進貢的物品琳琅滿目,有茸毛、旄牛尾、象牙、皮革、三色銅,以及椿木、柘木、檜木、柏木,還有粗細磨石,可做箭頭的砮石、丹砂,特別是可做箭桿的竹子箘簬和楛木,這是漢水鄰近三個諸侯國進貢的最有名的特產。此外,還有裝在匣子裡的包裹著的供祭祀時濾酒用的青茅,用竹筐盛著的五顏六色布帛,以及穿珠子用的絲帶。那時,如此多的參天古木,乃至還有大象、巨龜。九江出產的巨龜也被用來進貢。不知道這麼大的龜是吃仍是用於祭祀?從後來華人關於龜的情緒,極有可能是把它當作神物,進行祭祀。進貢的水路經由長江、沱水、涔水、漢水,要轉行一段陸路,然後再進入黃河流域的洛水,轉入南河……

    青雲夢悠悠。今日雲夢,雖為百里小縣,但歷史悠久,方位重要,與楚國的興衰、衍變患難與共。正是由於如此,它才孕育了光輝燦爛的楚文化,所以說雲夢是楚文化的發源地之一,更是長江流域一顆永久的珍寶。新的起色和閃閃的星斗,正在綴滿沒有遮攔的天空,那是五千年的標誌文字,那是未來人們注視的眼睛。

  • 7 # 楚雲卿

    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雲夢澤是最美的地理標誌,是如詩如畫的夢境,是許多華人心中魂牽夢縈的一個“名字”,尤其是熱愛江河湖泊的人。

    看看今天的俄羅斯,坐擁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貝加爾湖,多少讓人豔羨。而我們曾經也有這樣一個浩渺無垠、波憾荊楚湖湘的龐大水系區域。

    雲夢澤的地理演變,是詮釋“滄海桑田”的最佳註解。曾經在中國的中南部,或者說江南道,擁有一個碧波萬頃、浩瀚無邊的巨大水澤湖國,它常年雲蒸霞蔚,人在其中,如行在天上雲間,古人謂之曰“雲夢澤”。

    古代詩文對雲夢澤的記載還有很多,如宋玉的《神女賦》曰:“楚襄王與宋玉遊於雲夢之浦,使玉賦高唐之事。”

    “山隨平野盡,月湧大江流”。——李白·《渡荊門送別》

    “雲夢南州,武昌東岸,昔遊應記。”——蘇軾·《水龍吟》

    “薄煙如夢雨如塵,霜景晴來卻勝春。”——崔櫓·《題雲夢亭》

    雲夢澤在第四紀地殼下沉時形成巨大窪地,發育成內陸湖盆。長江、漢水上游帶來的泥沙不斷沉積,湖盆變成內陸三角洲,湖面不斷分割、解體和縮小,演變成江漢平原。成為千里湖沼之國。

    雖然我們今天見到的寫雲夢澤的詩詞是唐宋時人所作,但其實雲夢澤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已縮小一半,唐宋時已解體為星羅棋佈的小湖群。

    今天的雲夢澤,在長江以北的湖北地區,分解成了星羅棋佈的小湖,如“洪湖”也是從小湖而來,只不過在清朝擴充套件變大了而已。

    而長江以南,古云夢澤仍留有它昔日的風采,八百里洞庭湖的浩瀚水面,宛如一顆遠古遺留的明珠。

    南北朝時,雲夢澤主體向東南部推移,範圍僅餘近兩百公里,不及先秦之半了。它沖積的平原形成“首尾七百里”的夏州。

    至唐、宋時,雲夢澤已大多填淤成陸,志書已不見大滻湖的記載。北宋初期,在今監利縣東北六十里設定玉沙縣,歷史上著名的雲夢澤基本上消失,大面積的湖泊水體已為星羅棋佈的湖沼洲灘所代替。

    北宋末年,金兵入侵中原,北方難民紛紛南逃到雲夢澤躲避戰亂,圍垸墾荒。至南宋皇佑年間,雲夢澤南沿長江,北抵東荊河已築圍堤數百里,屯田營田。後來隨著蒙古軍隊的大舉南侵,大批難民頻頻遷入圍墾,加速了雲夢澤的消逝。

    宋慶曆八年(1048)和金明昌五年(1194),黃河先後兩次大決口,也使人口大量南遷,更加速了雲夢澤的消亡,導致其不復存在。

    雲夢澤,也因此永遠留在了我們的想象中。

    其實,地理地形的改變一直在進行中,既有大自然的偉力,也有人類的干涉。

    人類的幾千年,不過是滄海一瞬。

    不僅是雲夢澤的消亡,古往今來多少王國毀滅,多少城市荒蕪,多少宮闕化為飛灰。

    古Murano王國,曾經隨著漢朝絲綢之路的興起而繁盛一時,現在也不過是一片風沙。還有古高昌國,命運也是一樣。

    秦帝國的阿旁宮,“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餘里,隔離天日。”何其壯觀雄偉?

    當年的長安,有八水繞長安的美景,文人可以玩曲水流觴的遊戲,如今又是怎樣一番景象?

  • 8 # 穿插游擊隊

    孟浩然這句詩,描繪了波瀾壯闊的洞庭湖景。詩中的“岳陽城”自不必說,那麼“雲夢澤”到底在哪兒呢?

    雲夢與雲夢澤

    雲夢澤早已消失在地理變遷中,在今天的地圖中已無法被找到。但我們可以尋著一些歷史資料,重訪雲夢與雲夢澤。

    為什麼說是雲夢與雲夢澤呢?因為這二者有所聯絡,但又稍有不同。

    我們首先翻開司馬遷的《史記》,在這本成書於漢代的鉅著中,有這樣一句話:“江陵故郢都,西通巫巴,東有云夢之饒。”

    郢都,後來所稱的“江陵”,是春秋戰國時期楚國都城,也是長江流域最大的城市,位置大約在今天的湖北省荊州市。

    這句話點明瞭雲夢的位置——江陵之東,也就是今天的荊州之東。

    荊州位於江漢平原,這裡的湖泊星羅棋佈,河道縱橫交錯,有“九曲迴腸”之稱的下荊江河段橫貫其中,構成了陸上三角洲。據《左傳》《國語》和司馬相如的《子虛賦》記載,先秦時期,這一地區位於楚國名為“雲夢”的楚王狩獵區範圍內。

    這片狩獵區面積廣大,東部在今天武漢以東的大別山麓和幕阜山麓以至江濱一帶,西部大致在今天宜昌、宜都一線以東,北面在今天的隨州、鍾祥一帶的大洪山區,南面以下荊江為限。這其中有山林、川澤等各種地貌,江漢平原內,有一名為“雲夢澤”的湖泊。

    所以說,“雲夢”和“雲夢澤”是有所區別但又有聯絡的兩個地理概念。據文獻記載,春秋時代的雲夢澤,主體在今天的荊州以東、江漢之間,部分在今天漢江北岸的天門、應山一帶,南部以下荊江為限,與更偏南的洞庭湖並無直接聯絡。

    先秦時期,由於泥沙填充,原始地貌開始改觀,雲夢澤開始演變為平原—湖沼形態的地貌。當時的雲夢澤兩側有兩大平原,西側是荊州以東的荊江陸上三角洲,東側是城陵磯到武漢之間的長江西側氾濫平原。這兩塊平原在春秋時期就有人居住並形成聚落,《禹貢》中的“雲夢土作乂”就反映了這一事實。

    秦漢時期,雲夢澤漢江北岸部分已經成為陸地,江漢之間的雲夢澤,西部接納了荊州三角洲上長江分流的夏水、湧水帶來的泥沙,不斷向東發展,並與今天潛江一帶向東發展的漢江三角洲合併,形成了漢江陸上三角洲。

    隨著三角洲發展,土地逐漸被開墾。漢代,夏水自然堤北側的章華臺設立華容縣。漢江三角洲本身又不斷向東南發展,因此西漢時期,雲夢澤主體被擠在當時的華容縣境內,東部和北部雖然也是雲夢澤,但已經是沼澤了。曹操敗走的華容道,就途經了華容縣東部地區,雖然已經是沼澤,但仍可通行。

    魏晉南北朝時代,荊江三角洲上夏水、湧水分水分沙激增,形成“首尾七百里”,包括華容、監利二縣的“夏洲”。這說明荊州三角洲在不斷擴大,從而迫使原華容縣的雲夢澤主體向下遊方向的東部移動。到北魏時期,雲夢澤主體已經在華容縣東了,而原來華容縣南的雲夢澤則被新擴充套件的三角洲平原所替代。西晉時期,在華容縣東南設定監利縣和石首縣,漢魏之際到東晉,又陸續設定了新的縣治。這樣,雲夢澤以西在漢代只有華容、竟陵兩縣,到東晉已經增加到六縣,這說明荊州三角洲在不斷擴充套件和開發。

    6世紀的雲夢澤已被沙洲分割成許多小湖。在雲杜、惠懷、監利一線以東,由大滻湖(今沔陽西境)、馬骨湖(約今洪湖)、太白湖(今武漢漢陽區境)等組成。可見南朝時隨著江漢陸上三角洲的向東擴充套件,雲夢澤主體不斷被迫東移到城陵磯至武漢的長江西側氾濫平原,陸地淪為湖澤。西漢時已經設定在長江西側氾濫平原上的州陵縣(今洪湖市境內)也隨之撤銷。荊江三角洲北側的雲夢澤區也演變為赤湖、離湖、船官湖、女觀湖等。

    隨著大面積水體被分割,雲夢澤的名稱從此消失了。

    南朝以後,雲夢澤主體逐漸變成平陸,大滻湖、太白湖已經不見記載,馬骨湖則變成一個小湖泊。宋代太白湖有“百里荒”之稱,雲夢澤解體了。

    南宋初期,陸游自越入蜀、范成大自蜀返吳,都經過了今天的湖北省中部,他們的船都取道於沌,躲開了從武漢到監利間的一段大江之險。這條沌所經流之地,正是曾經雲夢澤的東部。二人經過這裡時,正值夏曆八九月秋水盛漲時節,但在二人的遊記之作《入蜀記》和《吳船錄》中,都沒提到什麼巨大的湖泊,說明當時的大面積水體已經不復存在了。

    這種陸地逐步擴大、水面逐步縮小的地貌變遷趨勢,並沒有在自宋以後的江漢之間繼續下去。根據明清兩代的記載和輿圖,這一地區的湖泊不僅為數很多,有的面積還很大。

    明代和清初又出現了一個周圍二百餘里的太白湖,相當於宋代的百里荒故地,春夏水漲,更與附近一些較小湖泊連成一片,是當時江漢間眾水所歸的巨浸。

    至今,湖北省境內仍然有無數大小湖泊,被譽為“千湖之省”,與雲夢澤的變遷不無關係。

    雲夢澤不是平白無故解體或消失的。隨著秦漢大一統,南方的開發程度進一步提高,人類活動加劇了自然植被的破壞,水土流失加重,江水中的泥沙越來越多。三角洲在泥沙作用下不斷向東推移,雲夢澤也不斷被壓縮、割裂,形成眾多大大小小的湖泊。這些湖泊還有大量的水道和荊江相通,起到汛期天然調蓄作用。唐宋時期,隨著南方人口增多,圍垸造田等與河湖爭地的活動愈發頻繁。為了開發肥沃的三角洲,抵禦洪水的侵襲,人們開始在荊江沿岸築堤來約束江水。至元朝時,荊江段已形成“九穴十三口”的分流局面,洪水期上游的巨量來水透過這些分水口進行自然調節。

    明清時期,人們改造自然的能力進一步增強,沿江的堤防水平更高,傳統的土方堤壩被改造成石堤。明朝成化至嘉靖年間,荊江北岸的穴口全被堵住,南岸保留太平、調絃兩口,上至堆金臺(荊州城西北六十多里),下至監利縣拖茅埠,長達124公里的江堤被連成一體,這就是著名的萬城大堤,也叫萬安大堤。為加強荊江大堤的管理,明隆慶元年(1567年),還專門設了堤甲法,以民夫修守,北岸7300餘人,南岸3800餘人。清朝時延續明朝做法,荊江兩岸的堤防不斷延伸加高,北岸江陵、監利和沔陽境內的江堤長達600餘里,南岸江陵、公安和石首境內的江堤長達300餘里。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長江發大水造成大堤潰決,江陵城被淹沒。為堵塞決口、加固堤身,乾隆皇帝特撥200萬兩庫銀專款,並設石尺水志,規定堤防保固期限,改民堤為官堤。

    雲夢澤消失了,但這個美麗的名字從來沒有消失過,甚至傳到了海外。

    前幾年熱播韓劇《來自星星的你》,男主都敏俊就將一本叫“九雲夢”的書稱為“人生之書”, 這是一本北韓名著,其書名就是來自雲夢澤——《九雲夢》之命名源自司馬相如《子虛賦》,烏有先生對楚王稱“楚有七澤”,其中最小的一個名“雲夢”,“雲夢者,方九百里”,後人以雲夢指稱廣闊浩渺的大澤。

    大概是因為雲夢澤在宋朝消失,宋人喜歡化用“雲夢”的典故,蘇軾詩云:“永辭角上兩蠻觸,一洗胸中九雲夢。”(《同正輔表兄遊白水山》)。北韓文人也喜用此典,高麗著名詩人林椿詩云:“臨軒一望大千界,不啻胸中九雲夢。”(《遊紺嶽正覺僧舍書其壁》)“胸中九雲夢”,指心胸寬廣,志向遠大。

    雲夢澤的傳奇

    雲夢澤,浪漫如同其名,產生了不少傳奇故事,最有名的便是雲夢睡虎地秦簡。1975年12月,湖北省雲夢縣睡虎地秦墓中出土了大量竹簡,這些竹簡長23.1—27.8釐米,寬0.5—0.8釐米,內文為墨書秦隸,寫於戰國晚期及秦始皇時期,反映了篆書向隸書轉變階段的情況。

    雲夢睡虎地秦簡是反映秦朝法律的重要文獻資料,堪稱“中國迄今發現的最早最完整的法典”,內容包括《編年記》《語書》《秦律十八種》《效律》《秦律雜抄》《法律問答》《封診式》《為吏之道》和《日書》甲乙兩種,共10部分。

    這批秦始皇統治時期寫成的竹簡,記載的幾乎全是秦之法律,雖然它只是龐大的秦代法律體系的一部分,但因其涉及廣泛、規範明細的法律條文,也可見秦律之一斑。官僚制度、詞語辨析、訓詁學、思想文化、人情考量、賦稅制度、國民經濟、婚姻狀況、農業、軍事、戶籍、外來人員管理等方面,都在這批秦簡中有所體現,內容非常豐富,而其最重要的價值莫過於法學研究。

    雲夢睡虎地秦簡反映出秦朝的刑罰思想是重刑主義,但由於秦朝法律體系完備,事事有法可依,又體現出“罪刑法定”的一面。秦律對後世有著重要意義,秦朝二世而亡,讓歷朝歷代統治者認識到,嚴刑峻法、羅網密佈會使民眾在生產力低下、百廢待興的時代舉步維艱。因而,漢朝初年開始實行無為而治、輕徭薄賦的政策,文帝、景帝更是以緹縈上書作為契機,對秦朝的嚴酷法令進行了大規模改革,這是歷史的巨大進步。

    與此同時,它也是研究中國書法發展的重要資料。秦簡文字書法是從篆書向隸書轉變的一種形態,是中國最早的隸書。隸書是由古篆文漸次演變而來的,據說是秦人程邈所創。程邈是奴隸出身,故將其所創的字型稱“隸書”。隸書又分“秦隸”與“漢隸”。“秦隸”結體渾圓,與篆文相近,多用方筆,又稱之為“古隸”。這批秦簡就屬於古隸。形體中仍儲存有大量的篆體痕跡,篆隸混雜,秦隸在破壞、肢解秦篆的書寫方式中,儘管仍留有大量的篆書圓筆中鋒的筆法,但漢代隸書中的掠筆、波挑、不同形態點的筆法等在簡中都已出現,部分簡上還有明顯的連筆意識。

    與石刻文字相比,此簡更直接體現了毛筆運動的豐富性。從“青川木牘”“天水放馬灘秦簡”到“雲夢睡虎地秦簡”,我們可以清晰看到秦篆至古隸的演變過程。

    隨著地理環境和時勢的變遷,雲夢澤浮浮沉沉,一部分被人們記住,一部分又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無論是出土的秦簡,還是這片土地,都是研究中國文化、中國地理不可或缺的實體資料。雲夢澤的消失,更為今天的生態環保敲響了警鐘,任何過度開發,都將造成不可逆轉的後果。

    也許,這正是雲夢澤在另一個層面帶給我們的思考。

    參考資料:

    譚其驤:《雲夢與雲夢澤》

    李慧芹:從《雲夢睡虎地秦簡》簡析秦律的刑罰思想

    鄒逸麟:《中國歷史地理概述》

    解放日報:《“九雲夢”源自中國西漢》

    地圖帝:《古時候江漢平原上的雲夢澤哪裡去了?》

    END

  • 9 # 雲隱

    要了解“雲夢”(雲夢澤)的位置,先要了解“雲”、“夢”、“雲夢”以及“雲夢澤”之間的關係和含義。

    “雲”、“夢”、“雲夢”以及“雲夢澤”等詞語出現的時代各不相同,它們的含義也隨之有所差別,名詞之間也有一定的因承關係。

    其中,“雲”和“夢”的稱法春秋末期已有出現,“雲”為專名,地望在漢水東岸京山縣境,“夢”為通名,指包含湖澤及周邊荒野的綜合地貌;“雲夢”的說法出現在戰國中後期,仍是一種綜合地貌,所指地域範圍大於早期的“雲”地,幷包含“雲”地,且指代範圍逐步擴大;

    “雲夢澤”一詞可能出現於西漢中期以後,最初僅指湖體本身,地望侷限於漢華容縣南境,但同期保留了“雲夢”的說法,不久二者相互混淆,構成了後世的“大雲夢澤”說。

    關於古云夢澤的範圍,直至上世紀80年代,仍然是“跨江說”佔據統治地位。1980年,譚其驤先生髮表《雲夢與雲夢澤》一文,首次否定了雲夢澤跨江南北說,第一次為這樁困擾了學術界千年之久的公案撥雲見日。

    在譚文基礎上,張修桂先生從地理學的角度對雲夢澤歷史時期的演變進行了詳盡的論述。1982年出版的《中國自然地理》之《歷史自然地理》分冊(簡稱《分冊》),基本上是集成了二人的觀點編寫的。

    譚先生之後,石泉先生對雲夢和雲夢澤的古地望演變進行了系統研究,大部分成果收入《古代荊楚地理新探》一書,於1988年出版。1996年他又與蔡述明先生合作,完成了《古云夢澤研究》一書。

    石先生的貢獻在於進一步否定了《分冊》雲夢澤江北一統說,並指出了造成後世對雲夢澤地望誤判的癥結所在。與譚、石兩位先生不同,學界仍存在堅持大雲夢澤說的觀點,如宋煥文先生。譚先生和石先生為雲夢和雲夢澤地望的探討做出了里程碑似的貢獻。

    有關“雲夢澤”一詞的形成,大抵經歷瞭如下階段:

    1.春秋到戰國中期,這時只有“雲”或“夢”稱法,其中,“雲”為專名,僅有地名含義而無地貌含義,其地望在漢水東岸京山縣境,“夢”為楚語,乃通名,僅有地貌含義而無地名含義,指包括湖澤及其周圍荒野在內的一種地貌綜合體。當時尚無“雲夢”一詞出現。

    2.戰國中後期到西漢初,出現“雲夢”的說法,其兼具地名和地貌含義。所指地域大於早期的“雲”地,且指代的範圍逐步擴大。西漢中期以後,“雲夢”所指範圍達到最大,並趨於穩定;其地貌含義與前世的“夢”字相仿。西漢中前期出現“雲夢”被稱為“澤”的說法。

    3.“雲夢澤”作為一個完整的詞彙可能出現在西漢中期以後,形成伊始,其地望本侷限於漢華容縣南境,地貌含義指湖體本身,但同期保留了“雲夢”的說法。後來“雲夢”與“雲夢澤”兩個說法相互混淆,構成了後世的“大雲夢澤”說。

    地理上看雲夢澤的形成於解體

    根據地學分析,一萬年前,氣候偏冷,“雲夢澤’並不存在。後氣候轉暖,降雨增多,“雲夢澤”逐漸形成井發展。在距今3000一4000年前,範圍可達12000餘平方公里,為湖泊沼澤發育的全盛時期可能這就是史書謂之“雲夢澤”。

    隨著湖泊範圍的擴大,江河水中的大量泥沙,因流速減緩不斷淤積,先是形成水下三角洲,爾後露出水面,從此,浩瀚的湖面開始逐漸縮小。據史書記載,戰國時代的“雲夢澤”已減縮到在江陵以東的荊江三角洲和城陵磯至武漢長江西側氾濫平原之間。北以漢水為限,南臨長江,相當今監利縣全縣、洪湖西北、河陽縣大部及江陵、潛江、石首等縣各一部分。

    秦漢時代的湖沼區,據《漢書·地理志》記載,因三角洲的擴充套件,被擠在當時南郡華容縣的南境,其東其北,均以沼澤為主。到南北朝酈道元著《水經注》時期,整個江漢湖泊、沼澤地變成了由大滻、馬骨、太白和許多不知名的水澤地組成。

    唐宋時代有關史書中已不見大滻湖的記載,馬骨湖僅為周迥十五里的小湖。據《元和志》記載“夏秋泛漲”雖尚“淼漫若海,春冬水涸,即為平地,周迥一十五里”,當時的太白湖,蔑葦彌望,有“百里荒之稱”

    明清兩代江漢平原地區湖泊不僅為數很多,有的湖泊面積還很大,如太白湖,周圍達二百餘里。到十八世紀中葉,乾隆《內府輿圖》裡太白湖改稱赤野湖,周圍還有一百二三十里。

    赤野湖之西,在今河陽縣西境有白泥、西、邋遢等湖,周圍各有數十里。另外,在今洪湖縣南境出現上洪、官、下洪三湖,面積不大,東西約六七十里,南北十里左右。百餘年後的十九世紀後期的光緒《湖北全省分圖》裡,太白湖基本消失,只剩下幾個周圍不過十里左右的小湖。隨著太白湖的淤塞,至光緒年間,浩渺的洪湖從此形成。

    近百年來,江漢平原是河網縱橫,湖泊眾多,洪湖、長湖、三湖和白露湖最大簡稱“四湖”。建國前,這裡水患不斷,建國後,經過治理得到改善。一九五八年開始,因大規模地圍湖造田,湖泊所剩不多,一九七五年資料為個,湖泊面積由建國初期的,萬畝到一九七五年減少到不足萬畝即減了了約百分之三十二。“四湖”中的三湖現已不存在,白露湖也將湮沒。

    以上說明,“雲夢澤”是以江漢平原為基礎發展起來的,在距今一萬年前才開始形成、發展,至三、四千年期間為“雲夢澤”的全盛時代,到今天近乎衰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考研考360分以上意味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