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魏延之前就不太贊同諸葛亮的用兵,常常私下抱怨英雄無用武之地。司馬懿夜間偷襲營寨,按理說魏延肯定知道他們為何而來,也應該知道如何禦敵,卻偏偏闖入諸葛法壇,況且事先諸葛亮應該告訴過他們的。魏延是故意的嗎?
13
回覆列表
  • 1 # 許你_今生21903761

    個人認為,劉備集團分如下幾個陣營,老舊派,荊州派,益州派和東川派。諸葛亮和魏延同樣是屬於荊州派,且是文武兩方首領,在整個蜀漢集團中,也是最有權利的,可以說是文武相輔相成。

    雖然當初魏延投降時,諸葛亮以腦後有反骨為由要殺魏延,可也是招降手段而已,經歷入川征戰後,兩方也慢慢化解當初之不信任,否則劉備死後,諸葛亮也不會依然讓魏延鎮守漢中,提防曹魏大軍來襲,而且魏延每次都是不辱使命

    反而姜維,作為魏國為數不多的投降派,一直在勸導著諸葛亮提防魏延,而且諸葛亮七星燈之事,也是姜維故意隱瞞軍中副帥魏延,可見其居心。

    所以認為,魏延僅僅知道諸葛亮窩在帳篷,並不知道在幹什麼,當司馬懿大軍來襲,還是自然而然的尋找諸葛亮來商討禦敵之策,並不是故意阻斷七星續命

  • 2 # 劉邦32

    羅貫中為了給魏延拉仇恨,畢竟從七星燈之前的魏延一直是忠於劉備,愛護百姓,以及奮發向上的上進青年,所謂腦後有反骨只是諸葛亮說的。演義的魏延平生:為救劉備與新野十幾萬百姓開襄陽城門與文聘廝殺,之後單騎尋劉備不著投奔長沙,帶領百姓救黃忠殺韓玄,投靠劉備後取川處處奮勇爭先立功,如跟黃忠爭先鋒,跟張飛爭先戰馬超(可惜被馬岱暗算),與張飛合作戰張頜,攻漢中單騎奮勇向前射中曹操後去殺他,被曹操眾將救回,之後是平蠻先鋒大將,多次擒孟獲的蜀軍主角武將。字太多,不打了。

  • 3 # 讀歷見聞

    魏延很可能是故意的。七星燈事件並未出現在正史中,而是小說名著《三國演義》中的故事情節。因此,這個問題是一個文化問題,而非歷史問題。分析這一事件中魏延的行為是否出於故意,是否想要藉故了斷諸葛亮的生機,則需要分析《三國演義》中想要塑造的是一個怎樣的魏延。

    《三國演義》中的魏延,被描述為一個腦後生反骨的必反之人。這顯然是與史實嚴重不符的,但小說中之所以這樣來演繹魏延這個人物,仍然是有事實基礎的,這便是魏延的性格,不討喜的性格。

    歷史上的魏延性格孤傲,是一個快言快語且事業心極重的人。諸葛亮數次伐魏皆是取道隴右穩紮穩打,偏偏魏延獨樹一幟,另搞一套“子午谷奇謀”!魏延“每隨亮出,輒欲請兵萬人,與亮異道會於潼關,如韓信故事,亮制而不許。延常謂亮為怯,嘆恨己才用之不盡。”

    這樣一個魏延,有才能有想法,能幹敢講又有怨言,一心想著獨闢一道打到潼關。說的好聽點是到潼關跟主帥諸葛亮會師,說的難聽就是你諸葛亮慢慢從隴右打,我先到潼關等你來會師。

    所以對於這樣的魏延,諸葛亮必然是既用又防,甚至做好了在不得已時除之的打算。而身處此情勢中的魏延,也必然不會無動於衷無所打算,諸葛亮命數將盡就是他獲取軍事大權的機會。

    因此魏延借魏軍襲營之故,衝入諸葛亮軍帳帶熄七星燈,就極有可能是出於主觀意願。因為久經戰陣的魏延,不太可能草率地將前來探營的夏侯霸,誤認做是來劫寨決戰的。而且,如果魏延做出了這樣誤判,那麼大敵當前他更應該是留在戰鬥位置上,派人請示命令而不應是匆匆忙忙地親自去稟報。

    那麼小說中的魏延之所以要這麼做,最可能的目的就無外乎兩點:一是藉故探查諸葛亮的狀況,二是趁機破壞諸葛亮續命的努力。事實上,經過這一事件後,小說中的諸葛亮不僅明白了天命難違,也下定了魏延絕不可留的決心,定下了誅殺魏延的計謀。

  • 4 # 金毅同學1

    我不請自來,湊個熱鬧吧。

    首先,五丈原續命是小說杜撰的,和借東風一樣,都是子虛烏有的事兒。魯迅說,三國演義狀諸葛多智而近妖,這個評論我是很贊成的。諸葛亮上知天文 下知地理,能掐會算運籌帷幄,劉備賢明,還有五虎上將,按理說早就一統江山了,但小說終究不能改變歷史,所以對諸葛亮刻畫得越神奇,也越發體現了作者的遺憾,乾脆就讓諸葛亮閉關續命,然後被魏延破了,這是帶有作者的感情色彩的。

    第二,魏延的實力絕對不輸五虎上將,劉備也非常重用他,在諸葛亮死後他被冤殺了,這無法表現出蜀國的正面形象,所以小說裡只好給他羅織一些罪名讓他死得不那麼冤,那麼把諸葛亮去世這個大鍋讓魏延去背,這麼安排其實還是很巧妙的。

    第三,魏延實際上在三國後期是難得的人才,他的死加速了蜀國的滅亡,實在太可惜了,所以羅貫中也不可能直接寫魏延謀殺諸葛亮,設計成一次失誤更為合理,這樣也為魏延的死多少能找到合理的解釋。

    第四,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是可行的,但是諸葛亮不敢用,裡面還是有對魏延不信任的因素,蜀國要想以弱勝強,必須出奇兵,陣地戰逐步推進根本沒戲,在這一點上,魏延比諸葛高明,但是受制於人,空遺恨。

    魏延太憋屈了,不但被冤殺,羅貫中還讓他背了個大黑鍋,但是羅貫中也不好意思直接寫成魏延謀殺諸葛亮,那樣也太過分了,所以三國演義裡只能寫魏延是不小心破了諸葛亮的天燈陣。

  • 5 # 忍之龜

    其實三國演義是羅貫中寫的一部小說,既然是文學作品,肯定具有虛構誇張的成分。可偏偏有人把小說中的情節當成是歷史真實事件,這樣的人很多。諸葛亮五丈原續命,估計是他太累了,故意裝神弄鬼,好讓自己休息一下不宜過分解讀,魏延闖入使主燈熄滅可能是有軍情稟報,至於說他是否故意,你那吃飯撒了一顆飯是不是故意的呢。

  • 6 # 星下靜思

    只論演義,不論正史。魏延自從降蜀開始,就被諸葛亮敲打著,腦後生有反骨,久後必反,這句話是在眾人面前說的,將來是要驗證給大家看的。魏延投靠劉備後,就生活在一個對已不利的輿論枷鎖下。劉備是欣賞和信任魏延的,從讓魏延擔任漢中太守這個重任就可看出信任,魏延也沒辜負劉備,在前線兢兢業業,多年來寸土未丟、寸步未讓。如此能力,就是入不了諸葛亮的法眼,可見諸葛亮在用人上的確不如劉備。魏延也是跟著諸葛亮南征北戰,立下無數戰功的,諸葛亮也承認魏延的勇猛,至死還說“因戀其勇”而用之。魏延不僅有勇,更重要的是也有謀,這一點讓諸葛亮不喜,尤其是在“子午谷奇謀”上,一生謹慎的諸葛亮自已想不到,更不容別人比自己高。征戰中,諸葛亮採用過幾個部屬建議?用馬謖建議一成一敗,且失誤損失極大,這讓事業心極強的魏延內心不服。諸葛亮在作戰時的謹慎,缺乏冒險精神,劉備都不喜,在攻益州之初、徵東吳時不帶諸葛亮就是證明。魏延為人孤傲,做事不圓滑,沒有多少人緣。他在與諸葛亮長期相處中,也認清了自已的地位,與諸葛亮結下了深厚的“樑子”。他故意發過不少牢騷,而這些話傳到諸葛亮耳朵裡後,只當全然不知。為了證實自已魏延久後必反的預測,諸葛亮想出了“祈禳”續命的試驗。以諸葛亮的智慧,世上不可能有什麼續命之法,續命真實目的是檢驗身邊將領是否可靠。魏延就中招了,在得知諸葛亮病重時,想在以後北伐中取而代之。苦苦等待中魏延終於等來了魏將夏侯霸來攻,以報告軍情為由用腳步帶滅了諸葛亮的祈命燈。諸葛亮也在熬了六夜後,等來了自已認定久後必反的魏延。

    於是諸葛亮從容安排姜維和馬岱,定下了除掉魏延的錦囊妙計。

  • 7 # 天宇的文史情懷

    魏延應該是故意的,因為諸葛亮五丈原做法續命,姜維在帳外肯定戒備森嚴,一般人要見諸葛亮肯定要通報,而魏延當時也是位高權重,沒人敢攔,可以直接見諸葛亮,而魏延當時應該是知道諸葛亮病重正在做法續命,可是魏延並不想讓諸葛亮活太久,所以魏延以軍情緊急為名直接闖入大帳,並踢翻主燈使諸葛亮功虧一簣。

  • 8 # 道法自然ID

    諸葛亮在五丈原續命,魏延肯定是知道的,作為一個身經百戰的大將,只因有敵軍來騷擾就驚慌失措,不故禮儀和軍令亂闖帥帳,這不有違常理嗎?這是一個久經沙場的大將該有的風度嗎?如果不是有意而為,那只有一個解釋,諸葛亮壽命以到,該有此一劫,應該死在魏延手中,不原在如此安保的情況下,魏延又怎麼會失態闖此大禍。所以說這個事件兩者都有,魏延有故意的動機,同時也是天命,以諸葛亮預測天機的能力,奪天地造化的智慧,他應該早就知道結果,這可能就是他並沒有怪罪魏延的原因。

  • 9 # 史研

    在三國演義中,魏延是一個非常有能力的將軍,除去蜀國武將之外,他應該就在蜀國排名第一,但是此人心高氣傲沒有度量,經常和諸葛亮手下的楊儀進行爭吵,但是被諸葛亮給擺平了,從演義的角度上來看,魏延被描寫成一個心胸狹隘雖有能力的人。

    楊儀、魏延豎牧小人也,雖嘗有鳴吠之益於時務,然既已任之,勢不得輕。若一朝無諸葛亮,必為禍亂矣。(孫權說)

    諸葛亮作為唯一的頂頭上司,憑藉著自己超強的能力在三國之中呼風喚雨,也應得魏延臣服,可是這樣的人最後卻活了50多歲,按照三國演義的描寫,他本來是可以延命的,奪天造化,像向天借命,可是卻被魏延給弄翻了,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今天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

    在劉備死後,蜀國最重要的目標就是北伐大業,不管有多麼大的阻礙諸葛亮都是在堅持下去,可是多次無功而返,諸葛亮拼命的奔波,每天吃的飯也很少,身體一看就是不行了,當時姜維看在眼裡問一問師傅有沒有其他的方法。

    都不知道諸葛亮夜觀天象對著姜維說:我已經是快不行了,北伐就要交給你了。當日諸葛亮時昏睡了很久,急忙的把姜維叫了進來,對他說了這些話。

    而姜維面對諸葛亮已經是如此的虛弱,他也是讀過古書的在古書上記載了一個奇人之法,這樣說到:天象雖說如此,要不要試試祈禳之法,增加壽命?

    諸葛亮自然是知道這個方法,也不知道能不能成功,打算就此試一試,於是吩咐下去讓所有人不要靠近,在自己的主導下,一切都很順利,眼看就要成功了,可是沒想到魏延突然闖了進來,一腳推翻了。

    當時諸葛亮一口血噴了出來,姜維拔刀,想要殺死魏延但是卻被諸葛亮阻攔了,因為魏延也是有急事,司馬懿突然偷襲情況危急,於是就讓魏延帶兵出去,將司馬懿手下的人給阻攔住。

    諸葛亮最終是哀嘆了一聲,果真是天要亡蜀國,借二十年的壽命已經是不可能的事情了,反而是加速了他的死亡,這一切都怪不了誰,天要亡我,非魏延之罪。

    雖然諸葛亮沒有責怪魏延,但是我們想想,魏延難道就沒有恨過諸葛亮嗎?有沒有得罪的事情會不會是他真的故意乾的呢?

    當年魏延在長沙的時候,殺掉了他以前的主人韓玄,提著他的頭逼著黃忠一起造反,最終是讓劉備接受他們,但是這一切被諸葛亮看在眼裡,諸葛亮認為魏延天生就有反骨,能夠殺死以前的主人,就一定會背叛劉備。

    並且是立刻將魏延綁住,然後準備殺掉,幸好有劉備的阻攔,在劉備的求情下諸葛亮,最終是選擇釋放的魏延,並且是好好的敲打了他一番。

    如果一個人要想殺你,難道你就不想要報仇嗎?魏延肯定是這樣的心思,而且在劉備死後,諸葛亮手握大權,已經是讓魏延不滿,他提出的走子午谷奇謀被諸葛亮壓在手上,一直都沒有得到重用。

    更何況他和楊儀的不滿是所有人都知道的,可是諸葛亮卻重用楊儀,這個也導致了魏延最後的慘死,你們說諸葛亮該殺嗎?

  • 10 # 宜爾文化

    《宜爾雜談》:

    《三國演義》裡講,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到五丈原病重,自覺時日不多。於是點七星燈續命,說若七日之內主燈不滅,便可增壽一紀,就是十二年。結果魏延發現敵情,以為司馬懿劫寨,匆忙闖入諸葛亮帳中,撲滅主燈。諸葛亮續命失敗。

    透過這件事可以表現出兩個問題。

    第一,天命難違。諸葛亮知道時日不多,想要違背天意給自己續命,關鍵時刻偏偏司馬懿來襲,恰巧魏延來彙報,然後就撞熄了七星燈,正如諸葛亮自己所說天命不可違。

    第二,熄滅七星燈之事也正是體現出了諸葛亮為了蜀漢“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都到了油盡燈枯之際還想著續命繼續為蜀漢奉獻自己,這也是作者想要把諸葛亮塑造成一個無私奉獻不負所托的忠君守諾的形象的具體體現。

    我們再來看魏延撞熄七星燈之事是有意還是無意為之?

    應該是無意為之。

    在當時情況下,魏延慌忙進帳彙報軍情,也符合魏延的性格特點,應該是匆忙之中,進帳之時帶進來的風吹滅了七星燈。

    我們知道魏延的功勞不在五虎將之下,應該是五虎將之後蜀漢最有實力的戰將,實力決定的,所以難免有恃無恐居功自傲,有立功的私心有統兵的野心,要說有殺諸葛亮的心,不敢認同,作為魏延心裡很清楚,諸葛亮是蜀漢的靈魂,無論在軍事上還是政治上都少不了,他對自己的才能還沒有狂妄到不知天高地厚的地步。

    所以說,魏延闖入七星壇,誤滅七星燈是無心之舉。

  • 11 # 一半秋色

    魏延不是故意的。

    第六次北伐,司馬懿龜縮不出,蜀軍疲憊不堪,加之糧草將盡,這回又徒勞無功,空跑一趟。

    又氣又急之下,諸葛亮病倒了,身體每況愈下,眼看不行了!

    夜晚,諸葛亮拄著拐走出大帳,夜觀天象,只見天上滿天星斗,熠熠生輝,可西南邊有顆星星忽明忽暗,似乎要掉落。

    諸葛亮掐指一算,大叫一聲“不好”,原來這顆星星居然是自己的將星。

    這可咋整?諸葛亮心急如焚。

    恰在這時,姜維進來了,他見諸葛亮面色蒼白,手直抖,忙問怎麼回事?諸葛亮照實說了。

    姜維皺眉思索片刻,說道:“我常聽人說禳星大法可續命,丞相何不試試?”

    諸葛亮嘆氣道:“這法子,我曾經聽人說過,但不知是否靈驗,哎,如今只能死馬當活馬醫了!”

    諸葛亮讓姜維找了四十九個人,穿白衣,在帳外守衛,不許放任何人進去,平時吃喝拉撒讓兩個小童伺候。

    禳星大法具體是這樣的:中間設一大燈,這是諸葛亮的本命燈,外面設七盞大燈,再往外設四十九盞小燈。

    一切佈置妥當之後,諸葛亮身穿白衣,披頭散髮,口中唸唸有詞,假如七天之內,主燈不滅,便可延壽一紀。

    何為“一紀”?一紀就是12年。

    一天,兩天,三天,四天,五天,六天,一切都很順利,將星漸漸亮了起來,諸葛亮面露喜色,再堅持一天,就能成功延壽12年了。

    然而,就在諸葛亮暗自竊喜之際,司馬懿也發現蹊蹺之處。

    司馬懿也會夜觀天象,他看見諸葛亮的將星搖搖欲墜,大喜過望,諸葛亮要死了,然而兩天過後,卻見將星漸漸亮了,越來越亮,司馬懿大為疑惑,於是便派出大隊人馬前去騷擾。

    魏延得到了訊息,驚慌不已,趕忙去找諸葛亮商議禦敵之策,剛到大帳門口,有人趕忙攔住。魏延大怒,“軍情十萬火急,我要找丞相彙報工作!”

    眾人趕忙攔住,但怎奈魏延力大無窮,大家攔他不住,魏延掙脫開來,猛地衝了進去。

    “丞相,丞相,大事不妙,司馬懿打來了!”

    衣袂帶入一陣風,呼啦一下,主燈滅了!諸葛亮一見此景,臉瞬間蠟黃蠟黃的,完了,嘆息道:“天意不可違,此乃天意啊!”

    幾天之後,諸葛亮病逝。

  • 12 # 湖南文軒社

    五虎將故後,魏延是蜀國後期挑大樑的文武大將。頸項硬的人都是有真才實學,性格孤傲直言。腦後有反骨全憑諸葛一言堂,加入劉備團體之初,諸葛亮想斬殺之,劉備有識人識才過人之處,救下魏延,後來一路打拼,證明了他一心忠於漢室。後來得到劉備重用,委任漢中太守。劉備病逝白帝城後,一直忠心耿耿,跟隨諸葛亮六岀祁山,並且獻計:子午谷奇謀。未被採納,心裡有點難受,講點怨氣話,應該可以理解。

    關於魏延闖入使主燈熄滅,無心無意之舉。絕對不會故意行之。可以這樣說:造成萬事向諸葛亮彙報,也是諸葛亮不放心他人,唯恐別人不那麼用心。純粹是不捨放權。釀成的局面,別人不敢拿主意。並非魏延如此,其他將軍依然如故。連敵營司馬懿說過:食少煩多,豈能久乎?

    諸葛亮事無鉅細,全部過問,加之身體疾病纏身。豈能一盞燈熄滅而身亡。而且成功與否?未知。怎麼能說魏延故意為之害諸葛亮。真應了一句話: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即興寫的)

  • 13 # 跨越時空—散發弄舟

    古代人認知有限,對天上的太陽、月亮、星星,都有一種崇尚理念,常常會認為個人的命運,世間的變化,冥冥中都是有上天的神靈主宰的。

    如果運氣不好、多災多難、家庭不和、口舌是非、久病不愈、身中邪氣等等不順,人們就會去寺廟祈願,或是尋求破解之術,吃齋誦經等。道家中有一道方術,叫做禳星,禳讀rang二聲,祈禱消除的意思。就是選吉日,設壇,備香蠟貢品,點七星燈,還有雞冠血、鏡子等物,一套法式按7天走完,就可驅除於對應自身不利的兇星,轉化為吉星。這極富神秘色彩。

    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就禳了一次星,目的要驅除邪星,為自己續命。此一段在第103章回,回目標題直接用了諸葛禳星四字點明。

    文學演義中的軍師,大都與道家有緣,戲劇舞臺上諸葛亮、徐茂公、劉伯溫等,似乎都身著過道家大氅,給人一種高深莫測的感覺。

    諸葛亮出祁山,伐中原,事無俱細,均親自打理。到第六次北伐時,已是連喘帶咳,積勞成疾,感覺自己撐不住多少時日了。於是演義中無所不能的諸葛亮便開始用了禳星之法。他讓姜維率甲士四十九人,在賬外護法。自個兒於帳內設香燭祭物,點本命燈一盞,外繞大燈七盞,小燈四十九盞。然後步罡踏斗,祈禱七星演變。如若法事圓滿七日,諸葛亮便可再活一紀{12年}。

    法事前幾天,諸葛亮順利。可敵方主將司馬懿也不是一般人兒,也懂道家北斗星象之學問。於是一向龜縮消耗戰法的司馬懿,於第六天派兵衝擊蜀營。

    蜀將魏延一見魏軍來攻,急慌慌去諸葛亮大帳彙報,結果急步衝進帳內,撲滅了諸葛亮的本命燈。讓諸葛亮續命之法,前功盡棄,不幾日後喪命,再也扭轉不了漢家乾坤了。真個是:武侯妙法如能就,安得山河屬晉朝。

    羅貫中這一橋段的編排,不遜於當今影視大片的高潮階段。令觀眾唏噓,魏延哦魏延,你真是個二貨哦,瞎亂闖什麼,壞了蜀漢復興大計。

    讀君有此想法,不足怪。因為《三國演義》全書以劉備為正角,諸葛亮、關羽為高光,步步引領讀者,融入情感,感嘆蜀漢多英才,只是命運不濟。

    而羅貫中們的著書目的,就是蜀漢沒有一統,非人力,是天命。尤其在書中103章回中最能體現,先是諸葛亮上方谷設伏圍住司馬懿,放火燒敵,結果天降大雨,走脫司馬懿。接著諸葛亮禳星,被司馬懿識破,魏延攪局。一切的文字,旨在表明,非是蜀漢不力,是天命不助蜀。

    抬高了蜀漢人物,但又不能超越三國走向大歷史,只能要找些配角背鍋了。文學作品把主觀想法溶於大眾想法去擁躉,自古熟諳此道。

    魏延淪於敗壞諸葛亮續命之角色,真非他莫屬了。因為小說前文伏筆交代過,魏延此人有反骨。到了五丈原諸葛亮命損,羅貫中不安排魏延去破局還能安排誰?

    古人畢竟文化認知低,一讀到魏延壞了諸葛亮續命大事,想來是搓手不已,魏延太招人恨了。

    今人文化科技進步,思維力強,知道羅貫中此一段,是為自己作品可讀性、可娛性加筆。

    既然羅貫中設了禳星的包袱,讓古時的百姓感慨嘆息,是為了小說的耐讀性。但他小說又不敢出圈,總得依託三國的走向大脈絡完成,那總得有人抖開包袱吧。

    羅唣不少了。言達正問,魏延破了諸葛亮七星大燈,是不是故意的?

    這個真是讀者讀《演義》各人各見了。魏延故不故意,相信故意與認為不故意的,真難評判出誰對。

    其實重要的是,故意使壞的是敵方司馬懿。魏延只是當了一個傳令稟報的載體。

    羅貫中深知再編諸葛亮復活,就成了網路小說爽文了,不可取。但包袱既然鋪開了,尤其羅貫中更知道百姓願看這些神哦鬼的迷信橋段。那總得有個人破了這一包袱,圓回三國的大走向。

    魏延是破了這包袱的第一人選,一則歷史上,魏延確實在爭奪軍權上,走了歪路。二是,前文章節已鋪墊好魏延此人有反骨。

    每個人讀《三國演義》的深度不同、理解不同。

    如果單看演義,魏延先反劉琮,再反韓玄,後投劉備,有貶筆的描寫成分,說他壞了諸葛亮續命之法,難免不會不產生他是故意的想法。

    再看史傳《三國志》中魏延,先後任漢中太守、涼州太守、前軍師徵西大將軍,南鄭侯,性情驕矜高傲。實為蜀漢五虎之後最勇毅之人。

    客觀推測,諸葛亮當政,需要自己的親信班子,魏延以跟隨劉備也是元老之心,兩個人未必和睦太多。

    諸葛亮亡後,把軍權交給了自己的班底人物楊儀,而魏延與楊儀最是不和,在諸葛亮活著時,魏延與楊儀就是水火不容。

    論資歷、論官職,魏延覺得諸葛亮亡後,該是由他挑起大梁,結果諸葛亮把權印給了他最看不慣的小人楊儀。於是心躁的魏延舉兵譁變,只為殺楊儀,出一口氣,但終未抵住諸葛亮留下的圈子一眾人,身首異處。

    演義中說魏延譁變,想要叛逃曹魏,還是抱著抬高諸葛亮識人看人之準上來美化。實則魏延壓根沒想叛蜀,只是躁氣,殺楊儀為目的。

    反是楊儀誅殺了魏延之後,自覺功大,朝庭卻沒重用他,於是口出怨言,盡說些什麼早知落魄今時,不如當初降魏的牢騷話,終被坐監,羞愧自殺。

    真史中的魏延於蜀漢是肱骨之臣,功勳不小。但也卻有急躁、心窄的一面。演義中的魏延,就成了反骨之綠葉,烘托諸葛亮更加神智的一面。

    現代人知識廣、思維達,所以再看諸葛禳星一段,並不多覺得魏延是故意的。

    再者,真如果禳星能管用、壽命能續成功的話,以諸葛亮之謹慎,在七天作法中,不會不佈置的滴水不漏,層層措施。演義中描寫了諸葛亮禳星這一段,終還是為繼續拔高主角諸葛亮的能耐,而行文的。只是如此寫來,確確實實讓魏延招了黑粉無數,導致原本屬於蜀漢前排掛號大將的口碑在民間也大大打了折扣。

  • 14 # 木木水格

    如果真以點七星燈作法陣可以續命的說法來分析的話,魏延應該不是故意的。有道是“閻王讓他三更死,誰敢留他到五更”,他能找到續命的方法,那不是再說閻王爺管理的有漏洞,沒把工作做好嗎?這樣的漏洞要麼早就被發現堵上了;但最好的方法卻是等著投機取巧的人去利用,隨時派人守著準備抓人(因為堵上這個漏洞,一些能人異士便會找新的)。

    既然是陰界的一些事,自然應該儘量不被陽界之人知道,而死後之人知道也無法告訴在世之人,那個漏洞是陷阱。既然不能讓在世的能人異士知道七星燈續命是陷阱,那就不能讓做了七星燈法陣的人續不了命。既然必須讓世人知道七星燈法陣可以續命,又不能讓布了法陣的人續命成功,那怎麼辦?

    很簡單,找個陽世的人破壞他的法陣不就完了,這樣就把陰間的事,轉化成陽間的事了。陽間講究因果,那就利用個與他利益相關的人去破壞法陣,不就合情合理,牽扯不到陰間了,所以魏延莫名其妙的就破壞了諸葛亮續命法陣,諸葛亮因恨又留遺囑殺了魏延,隨著他倆的死,一切關於陰間的事都消散了。(這個方法其實和《西遊記》中魏徵殺涇河龍王有點類似,只不過那段故事是殺神,只要讓魏徵不知情就可以了,所以讓魏徵在睡夢中殺了龍王)

    那魏延為什麼不說自己是莫名其妙的破壞了諸葛亮的法陣呢?實際上他說了,可惜有口難辨,諸葛亮也沒有耐心,沒有時間聽他解釋了,一心認為是魏延存心報復。而魏延自己只感覺自己去諸葛亮那裡有點莫名其妙,但也弄不清為什麼,做錯了事被嚇了一身冷汗,又沒受到處罰,而且諸葛亮快死了,自己將要成為三軍統帥,在這種劫後餘生和將要宏圖大展的兩種喜悅心情下,早已沒心思去追究自己為什麼去諸葛亮那裡了。

  • 15 # 博風華留丹於靜

    三國演義中,魏延在諸葛亮心目中有反骨,不忠不義,只利用其勇而已,從未真正予以重任與信任,尤其是子午谷奇謀被否定,估計魏延也很憋屈。續命實屬迷信,作者故意安排魏延闖入使主燈熄滅,諸葛亮續命失敗,即是為諸葛亮作法續命失敗找足了面子,也為魏延之死埋下了伏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諸葛亮殺魏延會給蜀漢到底帶來多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