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眾裡尋她仟百渡

    普天下之人都知道漢不可興也?那肯定說的是當今的“天下”,放在當時,沒人會這麼想,就算是曹操,也不敢存此念想。

    諸葛亮之所以說漢室可興,是有條件的,咱們可以回顧一下諸葛亮的《隆中對》是怎麼說的:“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諸葛亮在隆中對時,天下正值亂世,群雄並起,天下大亂,曹操雖敗袁紹,但袁紹勢力猶在,而且曹操羽翼未豐,北方未定,劉表據荊州,孫權據江東,劉璋據益州,西涼有韓馬,應該承認,當時如遇強人扶持,大漢還是中興有望的。當然,復興漢室有可能只不過是個說法,稱霸一方才是目的。

    而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則收斂了很多:“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雖然興隆本意相通,但程度有所差別,興更強調外,而隆則更注重內。晚年的諸葛亮,已經意識到人才的潰乏,自古蜀中多名士,但諸葛亮在人才培養上顯然棋差一招。已無股肱能臣,只能貞良死節。這與當時曹魏的形式大相徑庭。

    說實話,歷史上的諸葛亮只能算個能臣忠臣,不能算是賢明之臣,蜀漢在他治下基本算是失敗的,若非羅貫中刻意栽培,我們不會有機會見識一個千古一人諸葛亮。

    同樣是蜀中,劉邦可以藉此奪得天下,無非蕭何張良韓信耳。而反觀蜀漢,只有諸葛亮一人“亞匹”蕭何,而缺張良韓信之才。所以陳壽評說諸葛亮:“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遊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煉,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內,鹹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如果當年劉邦拜蕭何為相征戰天下,估計會與蜀漢一個下場。“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帶兵打仗,畢竟是諸葛亮的軟肋。再加上他擅權理政,獨霸朝綱,把蜀漢本已稀缺的將帥之才消耗殆盡,以鞏固自己的權柄,大權獨攬。直接把蜀漢帶上了不歸路。

    劉備臨終前,“以嚴為中都護,統內外軍事,留鎮永安”,加上此前“先主乃拔延為督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一軍盡驚”的決斷,可見劉備用人還是很有策略的,諸葛亮掌權後,這倆人都被弄死了,魏延甚至是被諸葛亮死後才算計死的,死也不放過你!可嘆,可悲!到了這時,興漢大業徹底無望,諸葛亮也只能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了。

    到了這個時候,在諸葛亮的治理下,蜀漢錢糧人都匱乏,再說復興漢室,就無異於痴人說夢。

  • 2 # 劍風先生

    魯肅對孫權的榻上策中就提到過“曹操不可卒除,漢室不可復興”。然而孔明在隆中對中又說,漢室可興,那麼他們兩個人的談話是否相互矛盾呢?

    這當然是不矛盾的,首先我們看一下兩個人所從屬的陣營。劉備一直以漢室宗親自居,他所舉得其號,也是光復漢室。而諸葛亮做為劉備的首席軍師,他自然是要站在劉備的角度考慮問題。因此諸葛亮所說的漢室可興,當然不是指漢獻帝所在的漢王朝,他指的是劉備的霸業可成。

    當時的東漢王朝,就像一個病入膏肓的老人,已經是搖搖欲墜。此時的國家先是有黃巾起義,後來又有十常侍和董卓之亂,可以說,這時候是內外交困,人民的生活可謂是水深火熱。而此時,諸侯割據,戰爭時常發生。所以說漢室不可復興,是說東漢王朝即將走向滅亡。

    而諸葛亮在隆中對當中為劉備做的戰略規劃是跨有荊州和益州,然後待天下有變,兩路出兵北伐。那麼此時劉備的霸業可成,因為劉備一直高舉的政治旗幟就是光復漢室。所以劉備的霸業能成就,代表著漢室復興了。

  • 3 # 攸揚文史

    軍事是政治的繼續,政治是排在軍事前面的。得天下,絕對不是說你會打仗就行了,而是一定要有一面正義的旗幟。

    哪怕是野蠻如日本人,侵華也要美其名曰建設大東亞共榮圈。美華人哪怕是找一袋洗衣粉去胡說八道,也一定要堅稱薩達姆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這就是政治旗幟。

    所以曹操要迎奉天子。其實天子有什麼?天子當時都要飯了。但是曹操得到了天子,就在政治上將自己立於了不敗之地。無論他要幹什麼,都可以藉助天子的名義。而其他人,充其量只能打出一個清君側或者衣帶詔的幌子,總是沒有曹操名正言順。這就是政治旗幟的作用。

    劉備比起其他諸侯,他有什麼?一無所有,有的就是一頂漢室宗親的帽子。但幸好這頂帽子大家還都承認。因此,他要成事,就必須高舉興復漢室的政治大旗,哪怕是他稱帝以後,也要定國號為漢,承繼漢朝正統。

    所以劉備集團一定要講興復漢室,這個就是他們的終極目標,政治口號是不能亂的。當初劉備與諸葛亮的隆中對策,開頭就擺明了自己漢室宗親的立場,求教諸葛亮如何才能興復漢室。而諸葛亮在為劉備分析完了以後也要加上一句漢室可興。

    其實魯肅曾經也為孫權做過一個與隆中對極為相似的規劃。那番對話的開頭,孫權也假模假樣的說要興復漢室。魯肅直接就給駁回去了,說漢室是不可能復興了,你也別想當什麼齊桓公晉文公了,考慮考慮當皇帝吧。

    三國裡面,東吳是最沒有政治包袱的一個。他們既沒有迎奉天子,也不提興復漢室,就守著自己那一畝三分地,像個牆頭草一樣,一會兒與蜀漢結盟(這時候可以提一下興復漢室),一會兒向曹魏稱臣(這時候可以認同一下曹魏的正統)。但孫權集團也要講政治旗幟,比方說孫權稱帝后,他就既不能承認魏代漢的合法性,也不能承認蜀漢是漢的延續。於是,他孫將軍就成了剿滅兩家逆賊,最後成功為大漢復仇,順應天命繼承大統的真命天子了。

    其實復興漢室這一套不光劉備要搞,之後歷代姓劉的幾乎都要搞。五胡亂華的開局者劉淵,其實是匈奴人。但是他指出,當年漢匈和親,我劉淵也是高皇帝的後人。這一下,就也給自己扯了一個漢室宗親的名號。本來晉承繼自魏,以魏為正統。但劉淵既然選擇了興復漢室的名號,就堅決否定魏,以蜀漢為正統,自己也以漢為國號。

  • 4 # 小刀三國

    當時人都覺得“漢室不可興也”,為什麼諸葛亮在《隆中對》和《出師表》中卻說“漢室可復興”呢?

    直接簡單分析下原因吧。

    諸葛亮

    第一個原因,《隆中對》中說漢室可興是有條件的,別忽略了條件,光看結論了。

    原文如下: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條件很明顯,其一跨有荊州和益州,其二和少數民族搞好關係,其三和孫權聯合起來,其四天下有變。

    四個條件缺一不可!要是真的滿足這四個條件確實是可能興復漢室的。

    隆中對^_^

    而《出師表》也是有條件的。

    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陛下親之信之,則蜀漢可以興隆,可是劉禪之後信任的是劉禪。

    劉禪

    第二個原因,估計當時大多數人都覺得不可以復興,但是一切皆有可能。

    要是袁紹能在劉備和曹操對戰時背後插刀,曹操可能就完蛋了。

    要是劉表在曹操和袁紹交戰時背後捅刀,曹操就不好受。

    要是龐統法正壽命長久,劉備估計不會失去荊州三郡。

    ⋯⋯我還是覺得有希望的。

    三國

    第三個原因,反問你個問題,若你老闆來應聘你,問你有沒有信心做到將來讓公司上市!

    你說沒有信心,老闆還看得上你?

    諸葛亮這麼說也是為了給劉備打一劑強心針,告訴劉備不要放棄,還有希望。

    另外,感覺當時人是說大漢不可復興,諸葛亮是說蜀漢可以復興,兩者還是有區別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一個只顧著她自己,完全不顧自己女兒感受的母親是一種什麼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