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橫掃牛鬼蛇神
-
2 # 愛吃的大龍貓
最著名當屬諸葛亮北伐六出祁山,決戰上方谷。不料天降大雨救了司馬懿
不過科技發展到現在
人算不如天算,天算不如雲計算
-
3 # 濁酒對秋月
有很多朋友都提到了諸葛亮北伐六出祁山,決戰上方谷的典故。本來諸葛先生的一場大火足以讓司馬懿提前退出三國戰場,不料天降大雨救了司馬懿。其實論智謀,諸葛先生能觀天象、善運籌。司馬懿遠不是對手,然而天意不可違。
-
4 # Tony大師
在中國5000年的歷史裡,出現了很多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而許多古人的許多預言都無比靈驗,即使在科技發達的今天也無法解釋,真是人算不如天算啊。這些預言或載於野史、或坊間流傳,其真實性有待商榷,各位看官不妨當作茶餘飯後的談資,一笑置之。
張九齡:安祿山面有逆相,臣請戮之以絕後患
盛唐名相雲集,論最有眼光的一位,須推張九齡。
他的精準眼光,更像唐朝的虐心後悔藥:張九齡四十五歲那年,范陽節度使麾下一位副將出征戰敗,被押入京城論死。見過主犯的張九齡,卻是立刻大驚,斬釘截鐵說出一段雷暈唐玄宗的名言:祿山狼子野心,面有逆相,臣請因罪戮之,冀絕後患。
沒錯,這位被張九齡言之鑿鑿認定“後患”的犯人,就是反賊安祿山。
可聽完張九齡疾呼的唐玄宗,卻只是淡淡一句“誤害忠良”。之後張九齡黯然退下,安祿山扶搖直上,被唐玄宗拿著當乾兒子般疼,直到悍然扯旗造反,安史叛軍肆虐中原,把唐玄宗打的腳底抹油跑到四川去。那令後人追思神往的開元天寶盛世,就此悲情終結。
諸葛亮:三顧茅廬問天下,隆中一對定三分
隆中對選自《三國志》作者陳壽西晉史學家,中國東漢末年,劉備三顧茅廬拜訪諸葛亮時的談話內容(促成三國鼎立的重要戰略決策),而後的天下大勢也如《隆重對》所言。
公元207年冬至208年春,當時駐軍新野的劉備在徐庶建議下,三次到隆中拜訪諸葛亮,但直到第三次方得見,諸葛亮為劉備分析了天下形勢提出先取荊州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勢繼而圖取中原的戰略構想。
後來天下大勢的發展,就算沒有三國演義的渲染,諸葛亮就憑這一篇洋洋灑灑的戰略預測也足以光耀千秋。“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慧之士思得明君...”諸葛亮完成了聯吳抗曹,坐擁荊益,只怪後期劉備執意伐吳,白白斷送了蜀漢江山...
劉伯溫:殿前高唱燒餅歌,此歌言盡後來事
公元1368年某一日的早上,明太祖朱元璋某日早上在內殿吃燒餅,才剛咬下一口時,宮內太監火速緊急來報,說護國軍師劉伯溫晉見。
這時明太祖朱元璋突然想 起:“自元朝順帝十九年,劉伯溫助我一臂之力以來,一直到收復漢室江山為止,共九載寒暑,大小戰役無數,尤其五年前與陳友諒六十萬大軍會戰於鄱陽一役,軍 師用兵如神,以寡擊眾,好比諸葛孔明再世。果真劉伯溫有如此神算,朕倒要好好測試一番。”於是明太祖將盤中的燒餅用碗蓋著,再召請劉伯溫晉見。
等劉伯溫坐定,朱元璋就問說:“先生深明數理,可知碗中是何物。”劉伯溫於是就掐指輪算,回答說:“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龍咬一缺,依臣之見這碗中乃燒餅是也。” 明太祖為之讚歎曰:“我朝之中,有如此博學異人之國師,真是我大明子民之福份。
自此就有了燒餅歌,而燒餅歌裡的預言也都一一驗證。
花蕊夫人:預知宋太祖之死
花蕊夫人,五代十國時期後蜀國王孟昶的寵妃,歌伎出身,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絕世美人、女詩人、女才人。蘇軾對花蕊夫人有詩云:“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
北宋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宋太祖趙匡胤發兵滅蜀,孟昶與花蕊夫人等被押赴汴梁。趙匡胤因迷戀花蕊夫人美色與才華氣骨而設計毒死孟昶後,正式佔有了她,不久封她為貴妃。後來,花蕊夫人因介於宋廷權力之爭,在立太子的問題上觸犯了太祖弟弟光義的利益,在一次打獵時,被趙光義,也就是後來的宋太宗亂中一箭射死。太祖雖然英明,也無從追究。
幾年之後的開寶九年(公元976年),趙匡胤在北征契丹途中與其弟趙光義飲酒、共宿,隔日清晨暴死,時年才49歲。趙匡胤實則為其弟趙光義所謀殺,趙光義以一種卑鄙的辦法成功篡位,這就是歷史典故“燭影斧聲”的來歷說法。
其實這一切,花蕊夫人早有暗示!她在被宋太祖收納為妃的房間裡掛了一幅男子畫像,手裡挽著弓,說是送子神仙張仙的畫像。事實上,她是想暗示趙匡胤,自己將會被這把弓箭射死,而這個人將會弒君。可是,女人心,海底針,趙匡胤打死也聽不懂啊。然而一切都應驗了。不過,這張仙送子的畫像,竟在不久之後從禁中傳出,
連民間婦女要想生兒抱子的,也畫一軸張仙,香花頂禮,至今不衰。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縱觀中華五千年,他多了,但我覺得最可惜的,也最有可能改變歷史走向的是明朝朱標太子的去世。
朱標,封建帝制以來,最穩固的太子,最有權利的太子,皇帝最放心的太子。集皇帝的必備條件於一身,可是,缺敗給了疾病,讓朱元璋的心血毀於一旦。
朱標,自出生開始,就繼承著朱元璋的一切,朱元璋的關心,愛護,以及未來的期望。世子,太子,每一步都和朱元璋稱王,稱帝的步伐一致。自小朱元璋以宋濂為首,為朱標準備了當時最有學問的老師,教授朱標知識。立國後,在洪武十年,下旨所有奏章太子先審閱,再轉交朱元璋,太子府的班底就是朝堂的開國勳貴李善長,徐達為太子府的文武領班,看看這個配置,就可以看出朱元璋對朱標的期待和信任。
加入所有計劃都按朱元璋的部署,大明會迎來一個仁慈的君主。朱標仁愛,並且敢於和朱元璋爭辯,為師傅宋濂求情,就了宋濂一家,為秦王等幾個弟弟求情,朱元璋沒有懲罰他們幾個。從朱標的幾個行為,可以看出,他是朱元璋開國後很好的彌補。朱元璋也很高興,兒子朱標有自己的見解和認知能力。所有的一切都在超朱元璋的預期前進,甚至於讓朱標自己去考察,未來國都的新址,作為朱標登基後的首都。無不看出朱元璋對朱標給予的厚望。可是,就在朱標考察新都地址回來後,竟然患病了,最後去世,這對朱元璋的打擊無疑是巨大的,並打亂了朱元璋的計算,並開始大開殺戒,清楚開國勳貴,為孫子朱允炆登基鋪路,可這又為後來燕王朱棣靖難,孫子朱允炆評判沒有大將可用提供了幫助。這也許就是朱元璋的另一個人算不如天算。
朱標的早逝,朱元璋的清洗勳貴,這打亂了朱元璋對大明的計劃,我認為是最可惜,也是最值得想象的一個事。如果朱標不死,大明會是一個什麼的景象,中華民族又會是一個什麼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