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生常談65307232
-
2 # 不勝寒秋
是亓官氏。(亓,音其)
《孔子家語》記載:“孔子至十九,娶於宋之亓官氏。”因此,孔子十九歲就結了婚,夫人是來自於他的祖籍宋國的亓官氏。但後來和孔子離婚。(《禮記·孔穎達正義》)
實際上,孔子在《論語·陽貨》裡面的那句:“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只有女人和小人是很難相處的,和他們走近了,他們就會放肆;和他們走遠了,他們又會怨恨)而從《論語·鄉黨》中的記載,我們知道孔子是一個特別嚴肅的人,從吃飯、睡覺、穿衣、行禮、走路都嚴格按照禮制要求自己。
所以孔子這樣一個嚴肅的人,當然受不了女人太“膩”、太“黏”。因此孔子之所以將女人和小人同等看待,很可能來自於自己的婚姻生活。再加上孔子經常周遊列國,家庭矛盾自然越來越嚴重。最終導致離婚。
孔子的妻子是誰?為什麼很少有記載? 這問還真有點難以回答,因為這本來就沒有準確歷史記載,《論語》和其他正史都沒有提及。孔子是至聖先師,其夫人也自然是聖夫人,不該這樣默默無聞呀!
有同學問了,不對! 孔子夫人是丌氏呀?!是的,這是最早見於東漢〈禮器碑〉的記載。"並官聖妃",(並,也作丌,亓。出處不同,記述同一)講的是孔夫人為並氏。〈孔子家書〉也說:"孔子年十九,娶於宋之丌官氏"。這是現在較通行的解釋,講孔子十九歲時迎娶宋人丌官氏為妻。
至於為什麼少有記載就只能靠後人猜測了,我也只是作些鸚鵡學舌吧!一、孔子男尊女卑的觀點及其認為女人是從屬地位的思想,決定了在他的言語和行動上迴避對其夫人的記述,其弟子也深知於此,故少有提及。這從其唯女人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立則怨。的名言裡可見一斑。二、孔子夫妻感情好說。《禮記-檀弓》曾提到:"孔子妻子去逝週年,其子哭其母,曾受到孔子的喝斥。為什麼呢?朱熹有很好的解釋:"伯魚之母,出而死。"也就是講孔子妻是先離婚而後去世的。既然都離婚了,還有什麼好記載的呢?!三、孔子妻可能與他出自同族,有悖當時"同姓不婚” 的習俗。前面我曾解答過姓和氏的關係,氏是用來區分貴賤,姓為別所出。氏同姓不同,可通婚,姓同氏不同,不可通婚。而孔子出身宋國公子,後流落魯國; 丌官氏也為宋國貴族,若此兩人同出宋人,當時孔、丌官均為氏而非姓,宋國所有宗親,族姓都是"子"。也可能還有其它原因,或許是這些己知和未知原因綜合起來作用,使孔子夫人少見於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