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經典電影持續發
-
2 # 牡丹梅花鑫森淼
按照書上的說法,是天罡地煞歸天的時間到了。徵方臘的時候,書上不止一次,而是有三次寫到方臘的欽天監浦文英報告:罡星入吳地分野,中間雜有一半無光。第一次是打潤州的時候出現這段話,第二次是打杭州的時候出現這段話,第三次是打烏龍嶺的時候出現這段話。浦文英第三次報告的時候被包道乙所殺,因為第三次報告是南方將星皆是無光,而罡星還有一半光亮。南方將星無光意味著方臘起義必定失敗,天罡星還有一半有光意味著天罡地煞還會有一部分人活下來。所以包道乙聽不下去,殺了浦文英。
在大鬧江州的時候,也有欽天監報告:罡星照臨吳楚分野。因為這時候罡星個個明亮,所以梁山好漢們可以大獲全勝,全身而退。
另一方面,按照朱武的話說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原因造成的。
天時方面,梁山好漢大多數是北方人,不習慣南方悶熱潮溼的天氣,好多人生病而死。
地利方面,梁山好漢習慣了北方開闊的地理環境,不習慣南方高山密林、河流縱橫的地貌,很多梁山好漢的優勢發揮不出來。
人和方面,方臘起義是因為朝廷腐敗不得人心,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所以很多有本事的將領聚集在方臘身邊,梁山好漢遇到勁敵,很多梁山好漢戰死。
皇帝不懂得愛惜戰場上將士,把最好的醫生安道全留在他自己身邊,使得生病受傷的將士得不到最好的醫治而死亡。
公孫勝的離去,有幾個梁山好漢死傷於包道乙和鄭魔君的法術,比如王英、扈三娘等被鄭魔君殺死,武松的手被包道乙所傷。
所以徵方臘的時候,梁山好漢損失慘重。
-
3 # 山外連著山外山
從網路來說:小說該完結了。要是打方臘還不死人繼續之前的戰績,那水滸傳就不是名著小說了,那是網路小說了。
從星宿說:九天玄女在還道村就跟宋江說了,一百單八魔君在人間在人間贖罪夠了就要回歸星位,徵方臘就是贖清罪行了,所以歸位的差不多了。
從梁山眾將來說:梁山歸順朝廷之後,朝廷不信任梁山這幫人,是梁山成就了宋江,梁山這支部隊的凝聚力已經被動搖了,而且梁山那些江湖人對於朝廷的不滿情緒其實就是眾人對宋江的不滿。
從施耐庵的角度說:差不多得了,我還得指導弟子寫《三國演義》呢。
-
4 # 啊偉4615
看過水滸傳的朋友一定知道,梁山那麼多英雄好漢、賢能豪傑,為什麼在征討方臘時被挫敗折損大半,大家一定不解。梁山108將各個能幹,都是如狼似虎,絕非等閒之輩,之前的戰績就能說明這點。無論是對抗朝廷還是向北徵遼,可到了江南征戰方臘,卻損失慘重。方臘不過區區8位將領卻讓梁山好漢折損70多人,問題在哪?
個人認為是以下三點
首先是雙方實力對比。歷史上,方臘起義無論是規模還是實力都比梁山強大,以及在當時的社會影響力,書中對此也是有過交代的,只是為了突顯水滸英雄這邊,所以詳細的描述108位好漢了得,到了方臘那邊只是簡單的介紹了最為厲害的8位將領。
我們就以呂帥襄為例,在這位樞秘史的手下,有多達12名將領,他們合起來叫做江南十二神,死在他們手下的梁山好漢,也多達5位之上,可見方臘手下將領的能力,而且綜合戰力,更在梁山好漢之上。
其次,就是方臘佔據了地理優勢,地利在戰爭中也是重要的因素。這在水滸傳中大家也見識過了,很多梁山好漢都是死在在方臘的水軍手中,有人說梁山好漢也有深習水性的,可不知這樣的人數量太少。再說,作戰地在方臘熟悉的區域,方臘佔有絕對的地理優勢。
再次,戰爭的理由,這次梁山好漢出征已經不再正義。原本梁山好漢上山聚義,為的就是殺富濟貧,給天下太平。被宋江蠱惑的好漢,竟然被朝廷給的高官厚祿矇蔽了眼睛,失去初心,去剿起了方臘了。可方臘所做的事情,卻與梁山此前所作一切酷似相同。這也註定,梁山好漢不會有好下場。
有人會說,你說了這麼多,最後方臘還是敗在梁山好漢之手。其實單憑梁山實力,是不足以與方臘對抗的,最後梁山好漢所以會贏,關鍵是在他們身後有著宋廷的支援,有直接關係。即便如此,佔據天時、地利、人和的方臘還是給梁山好漢重創,嚴重打擊了梁山好漢,使其嚴重受挫,折損70多位良將。
梁山的失敗,與其說是偶然,不如說是歷史的必然。中國封建史上的農民起義,有多少不是這樣慘白結束的。
-
5 # 過去即歷史
根據《水滸傳》中描述:不是自己運氣好,是以前遇到的對手太弱;
我們都知道,梁山打方臘是招安以後的事;既然是招安以後的事,梁山就得聽朝廷的,那朝廷肯定打過方臘,實力不俗;梁山也是實力強悍,還擔心不受朝廷控制;那朝廷最希望的就是梁山跟方臘兩敗俱傷,這才是朝廷想要的;如果方臘很弱,再叫梁山去打,這不是給梁山送軍功嘛,朝廷的軍隊就能收拾了;
朝廷的軍隊,即打不過樑山,又打不過方臘,索性要這兩幫子硬碰硬,兩敗俱傷對自己沒損失,梁山打敗方臘,朝廷誇獎下樑山;方臘打敗梁山,正好找理由處罰梁山;若打個兩敗俱傷,朝廷沒損失,也可以挨個消滅。
無論怎麼著,都是朝廷贏。
-
6 # 哥哥123
水滸傳是一個人寫的嗎?後面與前面的思想是一個人的思想嗎?為什麼後來寫成那樣,當時的背景條件下,不那麼寫,後果只有一個,反書,這牽連就廣了,就算作者不想那麼寫也只能那麼寫了
-
7 # 翱翔島城
梁山最早和官軍作戰,不擇手段,毫無顧忌。而官軍拿工資的,各種顧忌,所以戰鬥力不強,經常被梁山利用短處擊敗。
方臘也是農民軍,一樣的毫無顧忌,發展時間長,又有主場優勢,所以可以打的梁山損兵折將。若不是朝廷後援,還未知鹿死誰手!
回覆列表
自梁山好漢接受朝廷的招安以來,一直在朝廷效力奔波,在先後的徵遼等戰役中,沒有頭領折損,甚至受傷的人都很少,。但是自從徵方臘之後,在第一場戰鬥中就開始有頭領折損了,方臘手下的八大天王,令梁山好漢足足折損了59個人,病死著11人,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其實這和朝廷有很大的關係,當時的梁山好漢勢力很大,而方臘也是一個十分令朝廷痛疼的,朝廷自然希望梁山和方臘相互損耗。更不用說還有很多的奸臣在從中使壞了。梁山剛剛歸順朝廷的時候,並沒有受到朝廷的加爵封賞,而是希望他們憑藉著軍功獲得功名。
於是一眾梁山好漢東征西討,宋江帶領著梁山人馬徵遼,之後又先後為朝廷消除了田虎、王慶等內患。隨著軍功的越來越大,梁山好漢的資本也越來越雄厚,這個情況下朝廷自然會害怕,畢竟這麼一群剛剛被招降,而且數量如此之多的人確實是一大隱患。
而且征討方臘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情,讓梁山好漢前往征討十分合適。而且在征討方臘的時候,還將神醫安道全調走了,這給前線的征討留下了巨大的隱患,這明顯是朝廷對梁山的掣肘,希望在這次的征討行動中,讓梁山好漢有所折損。
而且梁山的一百零八好漢是有很大的水分的,很多好漢的才能都比較平庸,有一些確實是為了湊人數用的。但是方臘集團的將領確實比較有實力,比如說,號稱“南國第一名將”的方傑,能夠在30回合之內殺死水泊梁山武將排名第七的的霹靂火秦明。方臘的四大猛將和四大天王實力確實十分強悍。
而還有一個原因,梁山好漢一直都在不停的征戰,從來沒有休息過,連續幾次出征,肯定十分的疲勞。而方臘穩居南方以逸待勞,佔據了很大的優勢,可以說梁山好漢的結果是必然的。就算在徵方臘的時候沒有太大的折損,以後也會在其他的地方折損。當時的朝廷不會讓這麼大一股不可控的勢力存在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