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喜歡教育的小盾牌

    我覺得重點不是打遊戲,都是一起。

    教育,本來就是要給孩子無條件的愛和合適的規則。陪伴本身就是愛的表現,如果在玩遊戲的時候,制定一些共同遵守的規則,還可以給孩子養成一些合適的世界觀。

    一起遊戲,總比高高在上的批評要好,一個是平等的一個是不平等的,平等的相處怎麼看都比較好。

  • 2 # 木條紋

    陪孩子一起打遊戲可以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同樣不陪孩子打遊戲也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這裡的重點不在打遊戲,而在陪伴。教育有一點很重要的是同理心,儘可能地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為什麼要這樣,理解孩子的感受。和孩子一起去感受生活的快樂,感受遭遇的疼痛。這樣彼此能更好地理解對方,更和諧的相處,更友好地互為尊重。而不是一方站在高高的角度對另一方進行指責,批評和干預。

    譬如有些孩子挑食的時候,家長強制孩子去吃某種食物效果肯定不好。如果家長告訴孩子,在我小的時候也很討厭這個食物(首先要告訴孩子接納這種討厭和不安的情緒,沒有關係,這些都是正常的),後來,慢慢嘗試著吃,就突然喜歡上它了。鼓勵孩子多次去嘗試沒有吃過的食物,這樣孩子就會接受去嘗試新鮮食物,慢慢地孩子也會變的不挑食。

    有的家長可能自己不愛打遊戲,視遊戲為洪水猛獸,那不陪孩子打遊戲,也可以陪孩子一起看書,一起運動,一起做其他更積極的事。

    有的家長自己愛玩遊戲,可能對遊戲的理解和看法又不同,適當的遊戲可以愉悅放鬆心情,排解壓力,鍛鍊反應能力,心理適應能力等等。所以可能會陪孩子一起去玩一些遊戲,增加親子娛樂時光。

    不管是什麼樣的陪伴,都能增進孩子和家長的感情,增加彼此理解的機會。孩,對家長來說,不僅是責任和重擔,孩子也是家長的良師益友,孩子教會家長成長,如何去做父母,做更好地父母。

    人生是一場旅行,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角色扮演,孩子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新的契機,讓人生得以更完整。

  • 3 # 小巷深處幽

    遊戲不是洪水猛獸,但家長們確實把遊戲當做洪水猛獸在防。

    作為網際網路原住民的孩子們,遊戲已經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遊戲是無論如何都不可能繞過去的。

    對於家長來說,與其一味的拒絕孩子打遊戲,不如共同來看一看,遊戲能給孩子們帶來哪些好處,會造成哪些壞處,我們究竟做些什麼,能夠讓遊戲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成為助力而非阻力。

    遊戲滿足了人類對即時性反饋的需求。學習需要長時間的、不間斷的努力投入才能產生好的、或者不好的反饋。而遊戲透過機制的設定,滿足了人類對於即時投入,即時反饋的精神需求。在遊戲中,可以更容易獲得滿足感。

    遊戲是孩子拓展社交的另一渠道。共同玩遊戲,與同學們、朋友們,有共同的談資,是孩子們之間加強聯絡的常用的方式。除了現實生活中的同學、朋友,“圈子”無疑是拓展社交的又一渠道。喜歡看漫畫、喜歡追星、喜歡遊戲、喜歡攝影,“圈子”文化是聯結人與人社交的的新方式。在這個圈子裡,因為有共同的愛好,共同的價值觀走到一起。在網路遊戲中孩子們很容易交到更多的“志同道合”的朋友。

    遊戲是孩子發洩壓力的又一方式。青少年面臨著學習和社交的壓力,尤其是在亞洲國家,父母對他們的期待非常高,而遊戲無疑是躲避現實壓力的非常好的方式之一。

    基於以上種種原因,孩子們願意不斷地在遊戲中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為什麼家長反對孩子打遊戲。因為擔心孩子沉迷於遊戲不可自拔,最終影響他們正常的生活。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索性從一開始就把這個口子給堵住。

    但是堵不如疏,與其一味地強調遊戲的危害,不如加入孩子,為他們提供更多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一是要做孩子的朋友,瞭解他們的實際需求。陪孩子玩遊戲無疑是與孩子建立聯結的最直接的方式。在情感上和孩子建立聯結後,有助於解決孩子實際面臨的問題。很多時候,孩子不需要我們跟他講道理,理解情緒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

    講一個不太恰當的例子,為什麼傳銷組織可以吸引那麼多人的加入,因為他們用似是而非的理念抓住了人性中最本質的需求。當取得人們的信任之後,他們說的任何事情,無論是否符合邏輯、符合現實,都會被一股腦的接受。所以,要努力成為孩子信任的朋友。

    二是幫助孩子找到更多、更廣泛的交友渠道。遊戲有圈子,其他興趣愛好也有自己的圈子。父母可以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幫助孩子拓展圈子。比如孩子喜歡球類運動,那就給他們找球友圈,孩子喜歡唱歌,那就給他們找歌友圈。現在圈子文化這麼發達,總有一款適合你。

    三是幫助孩子建立合理的壓力發洩渠道。壓力發洩一般分為消極發洩和無損發洩。遊戲發洩無疑就是消極發洩。因為玩遊戲不解決任何現實中的問題,反而因為玩遊戲,投入時間精力後,帶來更空虛的內心和更強的逃避現實的行為。

    說實話,現在的孩子壓力比起成年人來說,也不遑多讓。幫助孩子找到無損發洩渠道,例如寫日記、運動、和家長傾訴問題並取得理解、找到真正感興趣的事情等等,這需要家長和孩子共同努力。

    當我們把遊戲看成是生活的一部分,而非單獨拿出來差別對待時,相信遊戲最終會成為孩子成長的助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未來什麼東西是稀有的,大家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