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疫情以來,發生了好幾起學生自殺事件,為什麼現在的孩子們這麼脆弱,還沒有真正體驗人生就放棄性命呢?我們的家庭、學校、社會怎樣做才能幫助孩子們呢?作為家長和老師,怎麼才能保護好孩子們的心靈?
7
回覆列表
  • 1 # 木土先生雜說

    現在的孩子稚嫩、熱情、嚮往自由、善於表現、賦予創造,內斂又外向是其主流。

    但如今的孩子生活順遂安逸,父母長輩包容遷就或溺愛,沒有經受過大的挫折,虛榮心強、抗錯能力差,特別自我,故而容易走向極端。

    面對今天的孩子,我們既要看到他們的優點,也要明白他們的弱項,只有全社會通力合作,“廖可馨事件”就會避免或少發生。

    一、父母是第一責任人,家庭是培養孩子第一所學校,必須儘早著手對孩子的早期教育,特別是對孩子的文明禮儀、包容豁達、謙讓謙虛、自食其力、生活習慣、抗錯能力、勞動能力進行系統化引導與培養,千萬不要溺愛,更不能包庇慫恿,要有早期教育規劃,要全家合力落實及時調整。

    二、社會各界要關心兒童的教育與引導。特別是娛樂場所、宣傳媒體、影視作品、各級各類平臺媒介,要擔當責任,不能忽視各自的社會責任,要透過潛移默化地影響給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三、學校是孩子成長教育的主體,既要關注孩子的學業,更要關注孩子身心健康和價值觀、人生觀的培養。一定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心性成長規律,適度開展養成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情操、意志品質、抗錯能力等方面的教育。儘量讓德育生動有趣、寓教於樂。

    孩子的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通力合作,不要以為不是我的孩子就置之不理,每一個人都是局內人。

    只有營造和諧良好的育人環境,持之以恆地加以引導規範,我們的孩子是大有可為一代!

  • 2 # 笑看平庸

    疫情以來,中小學生髮生自我傷害或傷害他人的事不斷髮生,老師,家長,社會都在思考:現在的孩子怎麼了?孩子的教育缺失了什麼?怎麼做才儘可能減少此類事情發生?等等。

    首先,我們分析一下現在的孩子:第一,生活的環境比較好,在家大都是小皇帝、小公主般待遇。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大有順我者昌,逆我者亡之勢。第二,電視,手機一些動畫片、遊戲中的某些內容,比如死了還能重活過來,血腥,暴力等,對孩子思想上造成對生命的漠視。第三,在家中,順風順水慣了,就象溫室裡的花朵,哪能經得起風吹雨打?針對以上現象要從以下改變:

    第一,家庭教育要跟上。作為父母,要把孩子放在家庭合適的位置,該讓孩子做的事不能代替,有原則的事不能退讓,該拒絕就拒絕。

    第二,對孩子進行珍愛生命教育。家庭,學校都要對孩子進行生命教育。生命只有一次,不能重來。生命不僅僅屬於孩子,還屬於父母和愛他(她)的人,生命的失去會給周圍的人帶來痛苦和傷害。不僅珍愛自己生命,還要關愛他人生命等。

    第三,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家庭和學校都要擔負起責任。生活的道路坎坎坷坷,不可能是平坦大道。無論在學校、家庭還是社會上,孩子都要有一定承受委屈、失敗的能力和一定自我保護和求助的能力等。

    孩子的問題,是教育的問題。只有家庭,學校,社會對孩子的教育與時俱進,適應孩子全面發展需要,孩子的問題才會越來越少。

    祝願孩子們健康快樂的成長!

  • 3 # 魔教萌主

    不得不說,繆可馨的這位語文老師,作文批改水平很LOW很粗暴。應該批改出來的常識性錯誤,沒有批改(吳承恩和羅貫中知道了兩個人都不會高興)。而原本寫得較為活潑有趣的地方,倒是改得行文呆板而面目可憎。部分摘自百度或原作的話直接粗暴刪除,也並無指出哪裡不妥需做怎樣的修改。

    作為一個老師,尤其是語文老師,特別要守住倫理道德底線。因為語文,傳道授業的不僅僅是字詞句段的理解,更多的是生命的感悟,價值的認同以及自我的發現。當面對的是小學生時,更應傳遞珍愛生命與自我啟蒙。不論出於什麼功利的原因,或是個人的愛憎偏見,連這點倫理都不能堅守,那顯然不僅是師德缺失,而是人格有所缺失了。

    語文教師,離不開作文的批改和閱讀理解的點評,這是每天的日常,也是與孩子的一種對話。作文的評語,對孩子來說是很看重的。寫得中肯給予支援,會讓孩子信心大增;批得體無完膚,被否定得一無是處,你讓一個孩子如何自處?這一對話的形式必須遵循與兒童相處的基本原則。最淺層次,就是尊重孩子的人格。進而若還能尊重孩子的個性,鼓勵孩子的創造力,就更好了。不能對孩子充滿惡意,更不能奔著羞辱孩子而去。

    我們都有過作文被批改的經歷,也都知道,一般老師的批改都是在適當的肯定中提出更好的建議。也就是,先肯定孩子作文中的亮點,然後再指出一些不足,文末總評也是褒貶參半,而不是一味地批判。如果圈出具體語段又不加眉批,那你是什麼意思呢?怕是純粹在宣揚“我就是看不慣你”的個人態度吧!滿篇的紅圈紅茶,觸目驚心,完全不顧孩子感受,也拋開了客觀的審美原則。

    當然,對這位老師的批評,不代表對這個群體的全部抹殺。我自己就有幸遇見好的語文老師,他們讀書多,愛孩子,有創見,多理解。有時候一週的隨筆交上去,發下來一看,老師的評語寫得比我的隨筆和還長,這種感覺人人充滿鼓勵,有被重視被認真對待的鄭重感。很開心,可能從此就愛上寫作了。你看,一個老師對孩子的重視程度,可以直接改變孩子對這門學科甚至是自己人生的熱愛。當然一個班人數多,老師就算不可能一一顧及,也不能一邊鄙視一邊打壓。

    作文,也是孩子的一份勞動。是一份內心的表達和價值觀的輸出。表達,是希望被看見,勞動,是希望被尊重的。雖然並不是每一個作文寫得好的孩子,今後都會成作家。但是曾經被老師的評語暖到的孩子,一定會更有信心,對這個人世間更有愛意。遇上這樣的老師,就是孩子的福分。惟願每個孩子都被老師溫柔相待。要知道,作文是小事,信心是大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婆婆給孩子洗衣服,我丈夫說是在幫我洗衣服?怎麼不是幫他洗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