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漢魂唐風1987
-
2 # 秀才說歷史
風流愛好杯中物,
豪放更欺陌上郎。
愛好風花雪月景,
不戀落紅有幽香。
美色視作換衣裳,
不甚把其放心上。
要說專一惜情人,
青蓮居士談不上。
-
3 # 歌夫謝寶光
歌夫
李白天生不是人,酒仙流浪到凡塵。
世上情愛他不懂,
常為明月醉騰雲。
-
4 # 東郭老頭
李白有一首《白頭吟》,寫的是卓文君與司馬相如的愛情故事。
李白的《白頭吟》,說出最悽美動人的愛情故事
相傳卓文君十七歲便守寡。司馬相如一曲《鳳求凰》多情而又大膽的表白,讓她一聽傾心,一見鍾情。他們的愛情遭到了作者父親的強烈阻撓。作者憑著自己對愛情的憧憬和對幸福的追求,毅然逃出了卓府,與深愛之人私奔。可是司馬相如卻讓作者失望了。當他在事業上略顯鋒芒之後,久居京城,產生了納妾之意。於是作者作《白頭吟》,表達她對愛情的執著和嚮往,以及一個女子獨特的堅定和堅韌。
隨詩並附書曰:“春華競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聲代故!錦水有鴛,漢宮有水,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於淫而不悟! 朱弦斷,明鏡缺,朝露晞,芳時歇,白頭吟,傷離別,努力加餐勿念妾,錦水湯湯,與君長訣!
李白的《白頭吟》,說出最悽美動人的愛情故事
據傳司馬相如閱畢這一詩一書後,憶及當年恩愛,遂絕納妾之念,夫婦和好如初。
《白頭吟》作為樂府詩名,後世有不少名篇佳作流傳。“詩仙”李白就寫過一首,相比較卓文君作為分手信而言,李白的白頭吟裡面敘述了一件著名的愛情傳奇。
請看太白原詩:
白頭吟唐代:李白錦水東北流,波盪雙鴛鴦。雄巢漢宮樹,雌弄秦草芳。寧同萬死碎綺翼,不忍雲間兩分張。此時阿嬌正嬌妒,獨坐長門愁日暮。但願君恩顧妾深,豈惜黃金買詞賦。相如作賦得黃金,丈夫好新多異心。一朝將聘茂陵女,文君因贈白頭吟。東流不作西歸水,落花辭條歸故林。兔絲固無情,隨風任傾倒。誰使女蘿枝,而來強縈抱。兩草猶一心,人心不如草。莫卷龍鬚席,從他生網絲。且留琥珀枕,或有夢來時。覆水再收豈滿杯,棄妾已去難重回。古來得意不相負,只今惟見青陵臺。
錦江之水潺潺流向遠方,水波盪漾,一對鴛鴦在水波盪漾處快樂相伴。它們雖然來自不同的地方,一個家在長安,一個家在芳草迷漫處,但彼此心心相許,寧願共死也不忍分離。此時阿嬌失寵了,長門宮前無限淒涼,她常常愁苦地獨坐到天黑。但願漢武帝還能夠顧念往日的恩情,為了這,又豈會顧惜黃金不讓司馬相如為自己作賦呢?相如作賦得到了黃金,就喜新厭舊,對卓文君懷有異心了。他要聘茂陵一女子為妾,卓文君十分傷心,作《白頭吟》以相贈。從來沒有見過東流之水返回西去的,凋零落敗的花朵也會重返故林。菟絲本就無情,任風傾倒,但菟絲緊緊地纏在女蘿上,與它縈抱在一起。自然界的兩草尚且如此,人心卻不如草那樣執著堅定。不要把龍鬚席子捲起來,任它落滿灰塵,生滿蛛網。暫且留著琥珀枕頭,或許彼此還會有相夢的時候。覆水難收,棄妾難以重回。自古以來,至死不相負的愛情,只有青陵臺的韓憑及其妻子何氏。
李白的《白頭吟》,說出最悽美動人的愛情故事
當然我們知道,李白這首本意並非歌頌愛情,而是在這首詩裡借女子的失寵來抒發自己不得志的無奈。
但是作者卻記錄了一段最美好的愛情傳奇,就是詩歌的最後一句:古來得意不相負,只今惟見青陵臺。
這就是在中國民間廣為流傳的“相思樹”的故事。當時的宋康王看中他的舍人韓憑的妻子息氏,就築青陵臺逼息氏成親,息氏不從而跳臺自盡。息氏死前曾要求死後與其夫合葬,但是宋康王不僅不允,還故意隔路相埋。傳說,不久兩墓中長出兩棵梓樹,根交於下,枝錯於上,人稱相思樹。宋康王下令砍樹,樹上又出現鴛鴦,瞬間又化為蝴蝶。
李白的《白頭吟》,說出最悽美動人的愛情故事
古往今來有多少文人騷客也為之抒寫讚頌,王勃《春思賦》詩中寫到:“遊絲空絹合歡枝,落花自繞相思樹。”李商隱《詠青陵臺》詩曰:“莫許韓憑為蛺蝶,等閒飛上別枝花。”甚至中國傳統故事《梁祝》的化蝶傳說也是脫胎於此。
相愛至此,夫復何求?
由此可見,李白的愛情觀是忠貞不渝的,是一心一意的。雖然李白有過四個老婆,但都是老婆不幸早逝,他才續絃的。。。
-
5 # 邪哥說
李白不是一個不注重愛情的人,而是一個熱愛生活熱愛家人但因自身原因被愛情拋棄的人,一個被愛判處終生監禁的人。
南陵別兒童入京.唐.李白
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雞酌白酒,兒女嬉笑牽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爭光輝。
遊說萬乘苦不早,著鞭跨馬涉遠道。
會稽愚婦輕買臣,餘亦辭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從文中“呼童烹雞酌白酒,兒女嬉笑牽人衣。”一句,可以感受到他遠歸時兒女圍著他嬉笑牽衣,讓他心中泛起濃濃的愛意,對家的眷戀。
但“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爭光輝。遊說萬乘苦不早,著鞭跨馬涉遠道。”一句,又形象的曝露了他自覺身懷曠世之才又不遇明主,不得施展抱負的鬱悶之情,打定主意儘早出門去遊說的心思。
“會稽愚婦輕買臣,餘亦辭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用現代思維換位思考一下,女人本來就嘴碎,一個女人遇上一個和自己沒有共同語言,整天遊山玩水,取醉賣瘋不著家的男人,難免會喋喋不休抱怨幾句,卻惹的心情本就不好的太白哥哥益加憤慨,從而導致了悲憤中大笑“拜拜!!你太小看人了,我可不是平凡之輩。”
這一情形也可以從側面瞭解到為什麼李白一生中所有的詩詞幾乎不提及家人的原因。
細品這首詩,從細微處可以看出能文能武的李白孤芳自傲、恃才放曠難以聆聽逆耳之言的狂傲性格,這一性格發展到“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的地步,從而導致了他被愛情拋棄,落魄無依的後半生生活。
說句玩笑話,如果沒有會稽愚婦輕買臣的刺激,恐怕我們也欣賞不到他那麼多狂放豪邁,清新脫俗的佳句了。
-
6 # 老蘆說詩詞
李白是一個不注重愛情的人,這是可以肯定的。我們不能因為小時候就,讀過李白優美的作品,感受過李白詩中的各種美感,就受慣性思維的引導,而影響了我們對他作品以外的事物的判斷。下面我們就把主觀成見放下,從不同的視角,來分析判斷一下,題主提出的這個問題。
一、從當時的社會觀念和時代背景來看
在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時代,唐朝相對來說算是社會穩定,經濟繁榮,與外界的經濟文化交流頻繁,人們的各種觀念相對來說,算是比較開放的。然而,因為文化的根源性和繼承性的特點,人們對社會家庭的基本觀念,還是會受到歷史的影響和侷限的。“男尊女卑”“三綱五常”等導致封建社會婦女地位低下的觀念,一直伴隨著封建社會的存在。這是不爭的事實,李白所處的唐朝時代也就當然概莫能外了,也就是說李白肯定也沒有掙脫這樣的觀念束縛,接下來我們從其他角度繼續證明之一點。
二、從李白的性格特點來看
一生以大鵬自喻的李白,表明了他狂放不羈的性格,別人的任何評價,都不如他自己承認的這一點準確。《唐詩大辭典》(修訂本)中有這樣一段記載:玄宗開元十二年(724)出蜀漫遊,南窮蒼梧,東涉溟海,西入長安,北上太原,先後隱居安陸(今屬湖北)與徂徠山(在今山東)。當時的李白出蜀漫遊是二十三歲,在那個年代已經屬於大齡青年了。以他的才情和經濟狀況來判斷,肯定不是找不到物件,而是還不願意成家,為啥?沒玩夠唄。因為這部書裡還有這樣的記載:(天寶)三載(744)賜金還山。此後漫遊梁宋、齊魯,南遊吳越,北上幽燕。這時的李白已經四十三歲了,玩的照樣嗨。
《河嶽英靈集》是唐代殷璠編選的專收盛唐詩的唐詩選本,後來的宋刻本,分上下兩卷,明刻本分上、中、下三卷。選錄了從開元二年至天寶十二年24位詩人共234首(今存228首)詩,書的序、論簡述了詩歌發展歷程,正文中對所選詩人均作了評論。其中評價李白的部分是這樣寫的:李白性嗜酒,志不拘檢,常林棲十數載。
這樣的李白是在注重愛情?你信麼?我才不會信呢。於家於情來講,這樣的時間和精力的投入,怎麼也和注重聯絡不上吧。
三、從李白的幾段感情經歷來看
“白始娶於許,生一女,一男曰明月奴,女既嫁而卒,又合於劉,劉訣,次合於魯一婦人,生子曰頗黎。終娶於宋。”這段話來自《李翰林集序》中的記載。這也是幾乎唯一記載李白這方面情況的一本書。作者是魏顥又名魏萬,是李白的“鐵粉”和忠實贊助者。此人對李白十分的崇拜,並且對李白幫助也很大,李白作品的傳留,一部分有他的功勞。
透過這段話,加之其他史料的整理,我們得出李白婚姻狀況的以下資訊:
第一個妻子許氏,許氏是唐高宗時宰相許圉師的孫女,出身名門。李白這次是“倒插門”,介紹人是李白的“愛豆”,大名鼎鼎的詩人孟浩然。
第二個妻子劉氏,很現實的一個女人,幾乎和李白是“閃居”了一段時間,很快就離開了。李白這首《雪饞詩贈友人》就是在斥罵這個女人。
第三個妻子某氏,東魯婦人某氏。擅長財務管理。
第四個妻子宗氏,是唐高宗時宰相宗楚客的孫女。這位小姐名叫“宗煜”。留下了一段“千金買壁”的佳話。《自代內贈》就是李白對她的追憶之作。
這四次的感情經歷,要說李白純粹為了愛情,除了相對他那麼多詩作,而顯得微不足道的幾首詩,看不出他做了什麼。仔細一看呢,這幾次婚姻或結合,李白都是帶有功利目的的。
結合上述不同角度的觀察分析,所以我說李白不是一個注重愛情的人。但是,這並不影響李白詩詞成就的偉大和他在中國詩歌歷史上的地位。好詩人未必就是好情人,畢竟人無完人嘛。這是強求不來的。
回覆列表
〝美酒樽中置千斛,載妓隨波任去留〞,為我們呈現了美酒與美人兩不辜負的浪漫主義詩仙的形象。李白天生註定是一位放浪不羈的天涯浪子,從來不會為任何人多做停留,他的汪洋恣肆永遠只屬於他自己。他的才思與情思一旦受到閘門的禁錮,便會乾涸枯褐。
李白的第一任妻子許氏,是已故宰相許圉師的孫女,李白等於是做了倒插門女婿,婚後十多年裡,李白都寄人籬下地生活在老仗人家。許氏為李白育有一子一女――長子伯禽(小字明月奴)和女兒平陽,許氏在李白38歲這一年不幸亡歿。如果兩句詩形容這段感情,便是〝是非鏡裡有閒日,榮辱塵中無了年〞。
李白與劉氏只是姘居關係,劉氏苛責李白整天只知遊山玩水,李白也不甘示弱,將劉氏比作〝會稽愚婦〞,用現在的話說,就是〝頭髮長見識短〞的女人,李白原詩是這樣的,〝會稽愚婦輕買臣,餘亦辭家西向秦。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兩人最終分道揚鑣。用兩句詩形容李白的這段感情,就是〝冷暖俗情諳世路,是非閒論任交親〞。
東魯一婦人某氏 ,史料中並沒有記載她的姓氏,是李白在山東時的〝鄰家女孩〞 ,李白為她寫下了《詠鄰女東窗海石榴》一詩作為定情信物。某氏為李白生有一子――李頗黎,李白在兗州置辦大批田產,悉數交與某氏管理,將前妻許氏的一雙兒女――伯禽和平陽,也託付某氏照料,可見李白對某氏的信任。《寄東魯二稚子》就寫於此時,〝嬌女字平陽,折花倚桃邊。折花不見我,淚下如流泉。小兒名伯禽,與姊亦齊肩。雙行桃樹下,撫背復誰憐?念此失次第,肝腸日憂煎。裂素寫遠意,因之汶陽川〞。
李白與某氏雖然沒登記,但屬於事實婚姻。李白依舊我行我素,繼續遊訪名山大川,沒過幾年某氏也與李白幽冥異路了。用兩句詩形容李白的這段感情,就是〝愁是獨尋歸路去,人間步步是塵埃〞。
坊間傳聞中的玉真公主,經過元丹丘(《將進酒》中的丹丘生)與李白相識,初識公主,李白就寫下《玉真仙人詞》作為見面禮。〝玉真之仙人,時往太華峰〞,將公主誇成了〝神仙姐姐〞。詩仙李太白在縹緲的傳說中,也能縱橫馳騁。坊間傳聞,王維一生對李白遮蔽朋友圈就是因為玉真公主,玉真公主認識李白之後,歧王李範便將王維推薦給玉真公主,不久王維狀元及第,玉真公主便將李白徹底遺忘在時光的轉角處。
李白後來做了一首《玉真公主別館苦雨贈衛尉張卿二首》,可能是詩起了作用讓玉真公主念起舊情,玉真公主逐漸疏遠了王維,便在天寶年間向唐玄宗推薦李白做了翰林供奉。李白對敬亭山一向是心馳神往,〝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據說玉真公主修道之地就在敬亭山,公主薨逝後葬於此地,而李白的人生終點站就是敬亭山的當塗,所以這種巧合,竟然成了坊間津津樂道的話題。李白寫給玉真公主的詩,可能只是些應制詩作,明顯是坊間杜撰。這段坊間流傳的感情,用兩句詩概括就是〝笙歌縹緲虛空裡,風月依稀夢想間〞。
第二任明媒正娶的妻子――宗氏,出身名門,宰相宗楚客的孫女,兩位正妻都是已故宰相的孫女,可見李太白的婚姻有〝攀龍附鳳〞之嫌,之前兩位沒有家世背景的,李白連個名份都沒給人家,李白絕對是想助兩任妻子孃家的人脈,進而完成仕途的騏驥一躍。宗氏不介意李白之前的三段感情,義無反顧地嫁給了他。這段感情用兩句詩來概括,就是〝往年人事傷心外,今日風光屬夢中〞。
這首《梁園吟》是宗氏的嫁妝,為後世留下了一段〝千金買璧〞的佳話。宗氏嫁李白相當於是忠實粉絲嫁給了自己的偶像,道家思想是兩人的共同信仰,兩人能達到精神領域的琴瑟和鳴。起初宗氏對李白是深情仰望,可是李白的世界裡更多的是蒼白無力的振翅欲飛與虛幻縹緲的前程似錦,宗氏深諳觥籌交錯背後的險象環生和談笑風生中的暗藏玄機。宗氏與李白因視野的不同,而略顯格格不入。
宗氏料定永王李璘要預謀造反,李白一旦成為其幕僚定是九死一生, 宗氏毅然絕然地擋住李白,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奈何詩仙去意已決,宗氏只得一聲長嘆,繼續完成她招牌式的〝目送〞。李白僅僅留下《別內赴徵》,作為對宗氏多年來深情仰望的饋贈。
宗氏果然料事如神,李白成功的躊躇滿志轉瞬間變成了失敗的千古遺恨, 永王李璘的隊伍根本不堪一擊。公元757年,李白作為首當其衝的叛軍幕僚被捕下獄,被判〝斬立決〞。
宗氏低下高傲的頭顱,動用家族一切關係為李白奔走呼號,為營救李白心力憔悴,苦不堪言。李白在獄中寫的《在潯陽非所寄內》〝聞難知慟哭,行啼入府中。多君同蔡琰,流淚請曹公〞,將宗氏比成了當年為救丈夫董祀而殫精竭慮的蔡文姬。
終於在宗氏的再三斡旋之下,李白死罪可免,活罪難饒,被改判流放夜郎。一葉扁舟已漸行漸遠,只有宗氏獨自在江頭悵望江水滔滔與關山重重。759年的春天,前往夜郎的船,及至三峽,李白遇到了大赦,他欣喜若狂地寫下了《早發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回到內地之後,史料中卻再無宗氏芳蹤,也許她因永王李璘案殫精竭慮已不在人世,也許也她遠離世俗的瑣屑與紛擾,消遁在桃源仙境……
宗氏的〝梁園買璧〞成了她在歷史長河中永不褪色的一道倩影,然而她卻沒能陪伴李白共度人生的最後歲月。李白在婚姻中不願犧牲獨立人格和自由精神,時不時地還玩幾場不負責任的帥性今生的鬧劇,幾段感情,包括才貌雙全的宗氏在內,沒能為他的愛情完美收關。李白的生命終結之地是安徽當塗,據史料可知,生命彌留之際陪伴李白的除了族叔李陽冰之外,只有長子伯禽一家。
李白以宗氏為抒情女主公所寫的《代遠贈》,體現了浪漫主義詩仙曇花一現般的百轉柔情,〝啼流玉箸盡,坐恨金閨切。織錦作短書,腸隨迴文結。相思欲有寄,恐君不見察。焚之揚其灰,手跡自此滅〞……
李白的一生,回頭往事竟成塵,我是東西南北身。
身為天涯浪子的浪漫主義詩仙,的確一點也不浪漫,甚至也不太解風情,更不懂得憐香惜玉,似乎他生命中的每個女性都只是剛剛放飛的風箏,姻緣尚有一線可牽,可是久而久之,這根線就在無形中了斷了他每段感情的無了歸期,李白也就每次都從愛之神身邊逃之夭夭。這樣的李白,的確不值得下嫁……
〝倉鼠哲學〞是秦相李斯政治仕途的人生信條,歷代文人每每提及李斯,多數都是嗤之以鼻。可是,詩仙李太白在詩作中,並沒有貶低李斯,只是客觀上論述了李斯身首異處的原因只是不知〝功成身退〞。背後的情由不得不引人深思,李白在詩作中對李斯的態度也體現出他對功名的無比豔羨。
陸機雄才豈自保,李斯稅駕苦不早。
華亭鶴唳詎可聞?上蔡蒼鷹何足道?
——節選自《行路難》其三
其實,從李白的兩次正式婚姻,他結交與干謁的人員來看,李白絕對有想效仿盧藏用的〝終南捷徑〞的苗頭,奈何詩仙李太白註定了一位政治上無所作為的〝無為政客〞,這些關係網也未能成為他加官進爵的法碼。
〝力士脫靴〞與〝貴妃碾墨〞,在坊間流傳甚廣,那麼歷史上真實的李白根本就沒有對這兩位大人物傲慢無禮的膽量。太子李亨稱高力士為〝二兄〞,其餘的諸王、公主稱高力士為〝翁〞,駙馬要稱高為士為〝爺〞。《清平調》三首是李白對楊貴妃極盡歌功頌德之能勢的最好力證,將楊貴妃比成出塵如仙的白牡丹與妖豔欲滴的紅牡丹,甚至還將楊貴妃比成群玉山和瑤池上的神仙姐姐,屹立在萬人中央,享盡萬眾矚目的榮光。看來〝安能催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安心顏〞,只是李白腆著一張高傲的裝逼臉搖旗吶喊的一句空話而已。
李白的從政經歷讓我們看到了〝人格分裂〞的兩個李白,既有追尋道家自由超脫的無為浪漫,又有追尋儒家積極入世的慨慷志向,所以他的一生,只能是〝富貴與神仙,蹉跎成兩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