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目前十分火熱的留學生低齡化的現狀和問題。
9
回覆列表
  • 1 # A哥AVR

    作者 現在伯克利讀大三 JOY

    文章談其在高中的親生經歷

    為什麼想要出國:

    我出國的那一年是2012 年,剛剛中考完的我匆匆忙忙登上前往美國的飛機,到現在已經整整四年了。現在仔細回想當時想要出國的原因,發現當時的自己沒有什麼太多的想法,就是覺得美國教育應該是蠻不錯的。留學前參加過某英文教育機構的遊學專案去過英國和美國,但也只是管中窺豹,自己並不十分了解真正的國外教育是怎樣的。當時對美國西部的總體印象就是人們熱情友好,天氣不錯,街道建築接地氣。

    高中:

    當時的我是直接上美國的十年級,相當於國內的高一。問題就出在這裡:美國的高中是四年制,於是我直接從高中二年級開始讀,無法擁有一個完整的四年的高中生涯。我作為一個十年級的得先完成一些九年級的課程要求,於是我第一年基本上都是和九年級新生一起度過。如果選擇高中出國,最好是初二一結束就出來,這樣美國高中四年就完整了。

    初到高中

    我作為一個從小到大幾乎沒有換過環境的人,初到陌生的地方是十分惶恐的。我開學那天一直在焦慮,擔心自己會找不到教室,擔心中午在食堂會因為一個人坐著吃而感到難堪和不安,擔心自己是否因為英文水平不合格而遺漏老師講的內容,擔心進了教室不知道坐哪兒。第一天左右是在提心吊膽中過的,別提我因為不知道如何開啟locker而抱著重重的課本走了一天,還因為走錯教室而遲到鬧了個大紅臉。雖然開學第一天糟糕透了,不過之後一直在慢慢變好。經過一個學期,我漸漸認識了不少人,也搞清楚了學校各種各樣的規矩。比如說遲到了應該去attendance拿小卡片,有一個大的課間是15分鐘不是5分鐘,寫作業應該用已打好孔的college ruled paper,中午吃飯可以從外面訂餐,體育課在gym隔壁的locker room換衣服,等等。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情小經驗恰恰是一個初來咋到的留學生因一無所知而感到恐慌的源頭。可以說我用了大概一個多月漸漸適應環境,一個學期之後終於完全搞懂了學校大多數東西是如何運作的。同學和朋友是我最好的資訊來源,一般有什麼不懂的我都會問,不怕丟臉。這個適應的過程對小留學生是一個挑戰,但是基本上很快就能適應。

    美國教育

    說到美國和中國教育上的差別,我不敢高談闊論說自己有多麼瞭解,但我想到十年級生物班上發生的一件小事。那天發單元測的試卷,我無意中瞄到坐我前面的十年級級長的成績是C。當時我的中國式思維給我的第一反應是,成績這麼普通的人竟然可以當級長?我們也知道,在中國(尤其低年級)學生會幹部大部分是老師“欽點”的成績好的學生。然而在美國,學生會幹部的選舉是透過學生投票,沒有任何老師參與的成分。儘管這種民主選舉的方法有可能選出一個沒有才能而只有好人緣的級長,但至少他是受到多數學生的認可的。為什麼在選幹部的時候可以排除掉成績的因素?因為學校注重學生的隱私,所有學生的成績都是非公開的。在中國課堂上老師會高聲宣佈學生的成績和排名,而美國老師發試卷都是正面朝下發給學生,學生拿回位子上再輕輕地掀開一角看自己成績,而他們絕大多數不會分享自己考了多少,也不怎麼問別人考的怎樣。這種制度十分有利於學生的身心發展,也杜絕了給學生貼“好生”,“差生“標籤的現象。當然啦,要是好奇別人成績的話也可以去問問看,比較大方的同學也會很爽快地告訴你,當然你也得把自己成績告訴別人才公平。到了大學裡對成績的保密程度更高了,試卷基本上是掃描了上傳到網上供助教批改,學生要登入自己的賬戶才能看到自己成績。除了自己成績之外教授還會提供每次考試的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和standard deviation。要是不想告訴別人自己到底考了幾分,就輕飄飄地說一句:“還好,考的比平均分高” 就能敷衍過去。

    留學生低齡化

    初高中的出來的留學生,不得不說英語口語普遍會比大學才考出來的留學生要好。也許理科方面不夠國內的孩子過硬,但在閱讀,寫作方面略勝一籌,看問題的角度也會不一樣。然而低齡出國不能只考慮優勢,也要考慮潛在的問題。

    我出國的那一年是15歲,身邊有不少和我一樣情況的中國留學生。我十分很感謝自己身邊的朋友一直帶給我正能量,現在她們大學分別在波士頓大學,紐約大學,還有一個跟我同校。說實在的,我們的日子真是平平淡淡,學校和家兩點一線,週末會出去吃吃飯,逛逛街,從沒出什麼么蛾子,但不代表我們從旁人那裡聽說一些其他留學生的光榮事蹟(有自己高中也有其他高中的)。這裡簡單地分享一下。

    事例一。14歲的A和15歲的B在學校美術教室企圖完成生命的大和諧,不幸被恰好經過的老師發現,通知了雙方家長。看熱鬧的同學們隨口傳播,深藏功與名。丟了面子的女方家長惱羞成怒告男方強姦,我們這些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聽八卦聽得津津樂道,就是可惜沒有知道後續。

    事例二。女生C一個星期至少逃課三天,考試從來不去,回頭借了同學的試卷認真學習再去補考,科科拿A,大家不禁敬佩地豎起了大拇指。

    事例四。男生E遲遲不考SAT,將希望寄託於買答案。十二年級那年第一次考試,買家沒有發答案過來,交白卷。第二次發的錯誤答案,考了一千四百多。痛定思痛,男生E於是奮發圖強,重讀一年,不知道他後來有沒有換個稍微靠譜點的賣家。

    年紀小的留學生尚未建立起自己的是非觀,缺乏自制力和判斷力。因沒有父母在身邊監管,很容易受周邊環境影響。眼前的誘惑太多,誰想吃苦?學好很難,學壞不用教,不學就壞。

    美國高中是一個很重要的轉折期,如果能在這期間把自己的方向定好,考上好的大學,良性迴圈。像我高中的同學質量可以說是參差不齊,然而大學的百分之九十的同學都很優秀上進,督促我更加努力。如果高中渾渾噩噩地度過,考上個普普通通的大學,除非某天幡然醒悟決心努力,不然繼續被周邊環境同化,習慣於做一個平庸的人。這裡引用一句古話:“與善人居,如入蘭芷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則與之化矣。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

    出國是一個追求夢想,完善自我的道路,而不是逃避國內應試教育的選擇。有部分中國的學生和家長會有這種想法:高考考不好,不想考,就送出國吧。我可以直截了當地說,要是您在國內學校也不努力不上進,到了國外也不會有什麼質的改變。美國高中不輕鬆,除了有GPA,SAT,AP等硬指標要扛之外,還需要學生有軟實力,例如參加社團,實習,運動,社群服務等等。以前在國內只需要在意成績的我,十一年級申請了在南加大的藥學院一個微生物實驗室的暑期實習。身邊的朋友有去酒店實習的,有做research的。學校學的書本知識是一碼事,更重要的是如何應用到實際生活當中。最實際的是,不管你到底是不是真心喜歡這份實習,你需要這份經歷來讓你的簡歷變的漂亮,為你申請大學這個大工程添磚加瓦。在這個過程當中學生需要完全主動,因為沒有天上掉下來的餡餅,一切都要自己去爭取。這對於我們留學生來說是個劣勢,因為我們本地的同學父母可能是醫生或律師,他們有自己途徑和關係來幫自己孩子得到各種各樣的機會。我有一個美國同學,現就讀於哈佛,她就從來不用參加學校社團來找機會。她父親是癌症病理學家,母親是外科醫生,在當地頗有名望,動動手指就有大把機會。由於留學生在國外缺少社會關係網,我們則需要加倍努力才能克服自己的短板。話說回來,對軟實力的培養真的是非常重要。我們想要全面發展,而不是高分低能。

    出國留學有利有弊,網上一搜一大把真經。我之前談的東西,都是一己之見,並不見得每個人都是這麼看的。到底該不該低齡出國,該不該出國,這都是沒有正確答案的命題。我私心加一句:出國吧,至少國外有谷歌,用了你就再也不想用度娘了。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流行的直播賣貨能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