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可先生17

    不會死但敗局已定,以後就要看劉備集團和江東集團怎麼來處理此事件了。如果談得好可能就是江東和劉備的蜀漢集團在次聯聯盟,共同抵抗曹魏集團。在三國志和三國演義中中國看到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聯盟,只有利益的最大獲得者,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儘可能的不被滅亡。

    荊州如果失守關羽的活著和死去區別不大,要想在得荊州之地幾乎不太可能,這個方式劉備遭受火燒連營就是最好的見證。關羽在三國中雖然勇猛給合能他並不比關羽強,所以關羽就算是關羽不死,要想常兵收穫荊州,你認為已他的才能又有多大把握。

    這可能就是命運吧!不是一個人的意志所能改變的,這也違背了諸葛亮的隆中對策略。所以也是諸葛亮七次北伐不能克服中原的致命原因。我們都知道諸葛亮北伐北伐最大的問題就糧草問題,如果荊州在蜀漢手裡可能也沒司馬傢什麼事了,不過歷史就那麼狗血也無法改愛,可能是時也命也運也。

  • 2 # 音樂v驛站

    事實上劉封無論救關羽,還是不救,他註定只有一死了,因為劉封的地位太尷尬了。他是劉備的義子,論年齡又是長子,最重要的是,劉封本人很有才能,比劉禪要強太多了。

    在立太子時,劉備曾假惺惺的問過眾人立誰為太子,至於他心裡怎麼想的,大家都心知肚明,所以沒人發表意見。只有關羽傻裡吧唧的認為應立劉禪為太子,當然這也是劉封不救關羽的最主要原因。

    從眾人不發表意見這件事,劉備就不難看出,劉封在眾人眼裡,分量不比劉禪輕多少。如果劉備死後,劉禪無論在那一方面,都壓不住劉封的,所以劉封必須除掉。從這看,劉封的死已經是一個定局了,所差的不過是一個合適的機會罷了。

    至於劉封援助關羽,因為關羽是被打敗後,被吳國數萬精兵良將圍在麥城。當時呂蒙帶隊,他能想到白衣渡江,奇襲荊州,又怎會不防備上庸劉封孟達來救。很可能早就設下埋伏,等他們自投羅網,然後在把上庸收入囊中。所以,無論是誰,一眼就看出,劉封若救關羽,就是自己送死。

    所以,劉封的死,跟他尷尬的地位有關,跟救不救關羽沒關係,即使當時他把關羽救出來了,以後,劉備還會用別的理由殺他。若劉封想活命,只有跟著孟達投降魏國一條路,只是他本人一直沒看出來罷了。

  • 3 # 信陵小司徒

    (一)北伐襄樊 來勢洶洶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七月,劉備集團荊州主將,前將軍、假節鉞關羽率領荊州軍三萬餘人(水步軍)正式進攻南郡北部的以襄陽、樊城、宛城為中心的曹佔區。

    當時劉備與曹操之間的漢中爭奪戰剛剛結束一個多月,同年五月,在徵發約二十萬大軍,損傷約五萬人的情況下,曹操率軍二十萬左右從漢中返回長安,此時,距離曹操徵發大軍前往長安,才僅僅過去兩個月。

    兩個月間,曹魏漢中軍團五萬人幾乎全軍覆沒,主將夏侯淵陣亡,而曹操所部囤積數月的關中之糧在漢水之戰中被趙雲、黃忠焚燒殆盡,二十萬左右的軍隊兩月之間往返於秦嶺山道,苦不堪言,疲憊不堪。

    此前不到半年,東線合肥方向,曹操剛剛與孫權結束爭端,那一次連帶曹魏江淮軍團,曹操動員至少二十五萬以上的大軍,而後緊急奔向漢中前線,所以,僅僅一個多月後,曹魏東西兩線的軍團想要恢復過來,的確是有些困難。

    因此,抓住這個戰機,關羽趁著劉備集團漢中大勝之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猛攻襄陽,駐守襄陽的魏將呂常不敵,敗退樊城與曹仁匯合,關羽趁勢率軍猛攻。

    此時,曹操與曹仁都沒有想到關羽來勢如此兇猛,倉促之間有些措手不及,短暫的驚慌後,曹操立刻命令駐守宛城方向的左將軍于禁緊急率領預備軍七軍三萬餘人立刻南下樊城,援助曹仁,進擊關羽。

    至八月,于禁三萬多援軍到達,可是此時天降大雨,漢水暴漲,甚至說漢水河面上漲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此時于禁拒戰,不敢向前,恰有將軍隊駐屯之地建立於下游之地,關羽抓住戰機立刻引來漢水之水,大水瀰漫之下,于禁所部三萬餘人要麼被淹死要麼被水圍困,而荊州軍的水軍趁機將其分割包圍,處處迫降,最終,于禁所部三萬餘人全部投降關羽。

    經此一戰,關羽威震華夏,許昌周圍的陸渾等地開始響應關羽,關羽也是派遣少量部隊前往支援,而樊城之內,僅僅剩下殘軍數千人,軍心惶恐,幾乎不堪再戰!

    (二)水淹七軍 威震華夏

    當此之時,關羽接連發文劉封、孟達,率軍前來支援,合圍樊城,可是劉封、孟達以上庸等東三郡剛剛歸附、局勢不穩為緣由,也是連連推辭,此時,不管是劉備還是關羽,也都沒有在意這樣的問題。

    但是對於孫權來說,卻是相當的恐慌,因為關羽威震華夏,若是拿下樊城,勢必威勢大增,到時孫權在荊州地區的利益勢必進一步受損,且關羽因為軍隊缺糧,無力供養曹魏投降的三萬餘人,於是他擅自奪取東吳湘關之米,因此,針對這樣的局面,孫權、呂蒙、陸遜開始決定趁機在關羽背後搞點事情。

    而曹魏方向,此刻軍隊疲敝不堪的曹操甚至想遷都暫避關羽的鋒芒,但是司馬懿與蔣濟卻認為,關羽得志,孫權必不願意,可以趁機聯結孫權許諾以江南之地,讓他偷襲關羽的後方南郡,也就是江陵與公安,那樣一來,關羽勢必退兵,而此時曹魏調集援軍前進,也能趁勢擊退關羽,襄樊之圍就此也就解開。

    而在關羽方向,由於曹仁、呂常、滿寵殺白馬盟誓堅守,一時之間,荊州軍短於攻城的缺點暴露出來,一個月後,直至十月初,關羽仍然未能拿下樊城,可就在此時,由於他接連從後方調兵增援,導致南郡空虛,呂蒙、陸遜率軍至少三萬人,偷偷出發了。

    曹魏方向,徐晃率新兵數萬從宛城一路推進至樊城西北僅僅八里處的四冢等地,曹操更是調集關中之軍五萬餘人,以朱蓋、殷署率領,作為第二梯隊跟進徐晃,合肥方向,張遼、夏侯惇等二十六軍約十萬人作為預備隊,開始給關羽施壓。

    十月,江陵、公安守將糜芳、傅士仁不戰而降,訊息已經傳到了前線,但是因為樊城旦夕可下,加之關羽不信,使得關羽在撤軍還是繼續圍攻樊城之間猶豫起來,可是緊接著在四冢之戰中,關羽被徐晃擊敗,加之確認荊州後方有失,關羽不得已,率領荊州軍四萬人左右,全線撤退。

    此時,關羽所部仍有一戰的實力,就算呂蒙進入江陵與公安,但是一旦關羽率軍四萬回到城下,雙方的勝負還未可知。

    (三)兵敗麥城 無力迴天

    可是,值此關鍵之際,關羽對部下約束力的不利突顯了出來,在呂蒙的瓦解軍心的攻勢下,等到關羽回到江陵附近的時候,所部四萬人已經幾乎開小差全部逃走了!這是歷來被人們所忽視的一點,那就是堂堂關羽,鎮守荊州十年之久,竟然當次關鍵之時,如此無法約束部下,也的確惹人唏噓!

    不得已,關羽暫時敗退西北部的麥城,那麼,正如題主所說,此時,劉封、孟達發兵救援,是否可以局面改變?

    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關羽四萬人都敗了,劉封、孟達除卻留守的兵力外,最多發兵不過萬人,又能改變什麼呢?此時東吳佔據堅城,三萬多大軍以逸待勞,曹魏來勢兇猛,至少五萬人虎視眈眈,劉封孟達若來,就是羊入虎口,有來無回。

    其次,劉封、孟達若來,憑藉曹操的敏銳,絕對不會在到江陵,而是會轉而趁著上庸空虛,偷襲東三郡,那樣一來,別說救援關羽了,上庸都會丟失。

    最好的一個結果是,劉封、孟達接應關羽後,退回上庸,或者將關羽護送回南郡西部的宜都郡、建平郡、武陵郡一帶,組織兵力,就地攔截吳軍,如此局勢或許尚有挽回的餘地,當然,這也僅僅只是小司徒的一家之言,僅供參考,敬請指正。

  • 4 # 張家港致遠哥

    關羽被固麥城時,如果劉封,孟達去授援助,一樣會全軍覆沒的,因為打扙講究的時機來的早不如來的巧,關羽錯失了良好時機。

  • 5 # VonStauffenberg676

    突圍沒有問題,但是突圍後關羽還是會大罵兩位無能,不知道主動配合他發動的襄樊之戰。劉孟二位平時就記恨關羽,所以必然不出兵解救。他們覺得完成自己本土守衛是重要任務!

  • 6 # 大飛熊騎士

    如果劉封,孟達等到關羽被困麥城時才出發,那肯定來不及了。另外,劉封和孟達如果決定要援助關羽,也不可能一起來,必須留下一人鎮守上庸。否則,申耽新降,申儀本來就有反心,兩個人都離開,估計上庸立馬不保,那結局也是一樣。要命的地方就在劉封和孟達二人關係惡劣,這也造成了二人待在上庸,不去援救關羽的原因。

    劉封是長官,卻常常欺負孟達,連軍中鼓手都被奪走。所以,劉封一旦離開,再回來時,孟達控制了上庸,可能就不鳥劉封了,他大不了投降了曹魏,事實上孟達日後果真投了曹魏。如果劉封命令孟達率部支援關羽,那麼更危險了。為什麼?因為孟達立了功,關羽感謝的是孟達,孟達估計就不回上庸“受苦”了。這還不打緊,估計劉封也知道孟達清楚他的“軟肋”,就是“義子身份”。後來,和劉封鬧翻的孟達,勸降劉封時用了:“疏不間親,新不加舊。”又有“自立阿斗為太子以來,有識之人相為寒心。”所以,如果孟達和關羽在一起了,即使不告狀,恐怕也會以“嗣子之爭”來攻擊劉封。因此,劉封不可能派孟達去援救。

    但是,劉封后來回成都,一樣被處決了。其實,站在劉封的角度,是可以避免這種情況的。第一,關羽當時勸劉備不要收劉封這事,本身就是子虛烏有,所以關羽和劉封並無過節。第二,以關羽“假節鉞”的權力,是可以調動劉封的。第三,站在蜀漢大局的考慮,劉封應該在水淹七軍時或者徐晃攻偃城時,過來支援。因為,這兩個時期,關羽都是缺少兵馬,導致無功。第四,站在劉封私人的角度,有“嗣子之爭”的尷尬身份,如果結好關羽,起碼還有生機。不救關羽又有奪位嫌疑,逼反孟達,丟失上庸,劉備,諸葛亮,張飛等,誰會放過他?第五,救了關羽,上庸也未必丟失,即使丟失,劉封不在,不需要擔責。只要關羽不死,孟達也未必會反,東吳方面也有外交緩衝的餘地。

    可惜,劉封全都浪費了,可見就是不識大局,不懂政治,甚至情商低的武夫,最後被殺還來了一句:“早知道聽孟達的”。可見,玩政治,劉封根本非孟達對手,有可能勸降的那封敏感的信,早就故意透露給成都了,所以劉封必死無疑。所以,如果劉封真心援助關羽,那麼江陵丟失,關羽的荊州兵離散,只剩幾十人,還有劉封帶來計程車兵。呂蒙等人要圍困關羽就不容易了,關羽也不可能軍敗就身死。只要關羽手上還有軍隊,江陵鹿死誰手還很難說。退一步講,關羽直接和劉封退回上庸,爭取了成都應變的時間,那麼大事還可以轉圜和談判。沒有了荊州,但也沒有夷陵之戰,蜀漢還有實力,只要保有上庸,可以作為《隆中對》的修改版。那局面對蜀漢來說,還是很有可為空間的。

  • 7 # 張亮196440673

    如果劉峰派兵增援,關羽士氣必定大長,會合劉峰合兵一處,稍作休息,則勢不可擋,一旦逃脫,東吳之危,指日可待。

  • 8 # 傲視蒼穹39

    劉封有沒有能力?有,能力還非常強。而且強到能獨立統軍奪取上庸(孟達受劉封節制)、強到諸葛亮也對他忌憚三分。但是,劉封卻不是統帥之才;胸無大局、仗勢欺人、自私狹隘。這樣性格的人,就絕不是做第一把手的料。劉備有會看人、會用人的特別能力,但他卻在劉封身上屢屢犯錯;

    犯的第一錯誤就是收了劉封為義子;如果僅是收他為普通將領,那麼,他還是寇封,那就不可有劉封這一身的臭毛病!所謂“知子莫若父”;既然他是劉封了,他的長短劉備應該非常清楚。

    犯的第二錯,就是命劉封去統率孟達!派他攻取上庸沒什麼問題,可讓他統領孟達,就是大錯特錯。孟達是什麼人?在劉備入川前,孟達就是與法正齊名的能人。也是與法正各率兩千川兵迎接劉備的人。劉備得以入川,他是三個預謀人之一。曹丕還稱他有‘將帥之才’,‘’卿相之器’的人。取得上庸後,就應該調走劉封、或許孟達。憑著孟達的名望,也不應該讓誰去統率孟達,何況還是劉封?能統率孟達的,只有劉備自己和諸葛亮。連法正都不適合!

    犯的第三錯;上庸還是及其關鍵的戰略要地,對北伐、東征都是極重要的前進基地。而且是荊州的後盾,漢中的屏障。這麼重要的地方,不放心孟達情有可原,但應該派個孟達能接受得了的監軍去。最佳的人選就是趙雲,趙雲大局觀好,政治能力強,待人誠懇、和善,又忠於劉備,心存漢室,資格又老;是最佳的監軍人選。級別可以低於孟達,但“監軍”就等於持有“尚方寶劍”。趙雲到上庸,絕不會與孟達鬧矛盾,更不會逼降孟達。得到關羽的增援要求後,即使孟達不想發兵,但趙雲不會聽。有“監軍”的身份,孟達不得不有所顧忌。趙雲會不遺餘力的支援關羽,有了上庸支援,哪怕是隻發三千人。在關羽敗走臨沮,雖然荊州兵一樣會全部逃散,但這三千上庸兵不會逃,因為他們的家屬在上庸,沒有受到呂蒙的威脅。關羽憑著這三千人,就足以突圍。可是,劉備沒有這樣做,漢中戰役後,趙雲一直是閒置著。浪費了人才,坐視關羽敗亡!

  • 9 # 四川達州人

    劉封怎麼救關羽啊?

    219年10月下旬,江東呂蒙主力偷襲南郡,陸遜負責迂迴包抄宜都郡,佔領秭歸,封閉關羽西逃的最後一條道路。關羽勞江東四英將之二親自出馬,輸得不冤。

    當時的宜都太守樊友棄城而走,退入魚腹,緊急向成都反饋,等劉備收到訊息已經最少11月中旬,此時誰都救不了關羽。

    諸位看清楚地圖了嗎?

    即便這個時期的劉封立即出兵救助,也無法在襄樊曹軍與呂蒙的攔截下到達。這還沒說劉封本人得密切關注申家兄弟與孟達,如果劉封自己出兵兩三千去,則上庸新城很可能被曹軍獲得,劉封就算救得關羽也是死路一條。

    此外,上庸至麥城可不是表面上那麼點直線距離,這裡是湖北四川交界處,至今都是原始森林的,山脈連綿,河流交叉,劉封那點軍隊能不能準時到達,都是疑問。

    最後說明,關羽假節鉞不假,但那是對轄區內才有用。劉封不屬荊州體系,沒有救護關羽也沒有協助關羽作戰的法定義務(關羽是寫信請劉封出兵,不是命令)。真正應該被處死的是宜都太守樊友。

  • 10 # 靈魂的感觸

    關羽敗走麥城時,曾向據守在上庸的劉封多次求援,然其結果我們都知道,劉封與孟達拒絕了關羽的求援,最終關羽兵敗被殺,劉封和孟達也落得個一死一降的慘淡收場。話說當初劉封和孟達行關羽之令,出兵救援,會有怎樣的情況呢?我認為有以下幾點:上庸必失,孟達不降,關羽必死,劉封可活。

    上庸必失

    為什麼說上庸必失呢?當初劉封拒絕出兵救關羽的原因中就說到了一點,上庸是剛佔領不久,內部還不穩定,所以不敢輕易離開,必須在此安撫人心。其實這是一個很正當的理由,為什麼呢?我們先簡單說說當年劉封和孟達是怎樣拿下上庸的。公元219年,劉備派孟達攻取上庸,上庸可不是一個小地方啊,當初孟達進軍上庸時,便遭到了房陵郡太守蒯祺的頑強抵抗,拿下房陵郡後,劉備擔心孟達一人難以拿下上庸城,便派劉封又領一軍與孟達合兵,一同圍攻上庸,最終在一番較量過後,上庸太守申耽無奈率眾投降。說起這個申耽,本是上庸的富豪,在上庸非常有影響力和號召力,當初投降劉封本來也是心不甘情不願的,特別是其胞弟申儀對劉封向來不滿,早有反叛之心。其實在劉封攻上庸前,申耽就曾秘密和漢中太守張魯商議歸附曹魏,後來張魯降曹並得到了厚待,試問申耽作何感想?所以當時在上庸局勢未穩定之前,倘若劉封孟達都去救援關羽,申耽是很有可能降曹的。而後來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

    關羽必死

    首先我們尚不說劉封孟達是否能及時趕到救援關羽,但僅靠劉封孟達那點兵力,肯定是不足以解救關羽所面臨的危機的。首先關羽面臨的是吳魏兩方的夾擊,特別是孫吳,其目的便是要擒殺關羽,一是報蜀漢久佔荊州南郡不還之仇,二則是報關羽羞辱吳主孫權之恥,所以吳國派出的是勁旅,領軍之人更是呂蒙,潘璋等孫吳名將。而當時劉封孟達剛打下上庸不久,一番大戰過後,兵力不多,戰鬥力也無法和吳國勁旅相比,跋山涉水一路急行前去求援,戰鬥力又下了一個檔次。即使能及時趕到,也很可能被吳軍一起殲滅。

    孟達不降,劉封可活。

    為什麼說孟達不會降魏,劉封不會被劉備處死呢?我是這樣看的,倘若劉封孟達出兵救關羽,很可能的結果就是劉封孟達尚未趕到,關羽就被殺了,而關羽失荊州,上庸原太守申耽也會望風投降曹魏,此時劉封和孟達只得折返回成都,這也就不會發生後來(公元220年)劉封奪取孟達演奏鼓樂隊,導致孟達降魏一事的發生。而孟達隨劉封一同去救關羽了,只是來晚了,劉備最多也只會責怪兩人丟失上庸之過,不會將關羽之死怪罪於兩人,因此當初孟達降魏的那兩條原因就都不存在了,所以孟達當不會降魏。

    而劉封也一樣,據《三國志》記載,當初劉備賜死劉封的原因是這樣的:

    “封既至,先主責封之侵陵達,又不救羽。諸葛亮慮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勸先主因此除之。於是賜封死,使自裁。”

    顯然前面兩條原因就不成立了,而最後一條也是最關鍵的一條會不會也隨劉封去救了關羽而有所改變呢?我認為會的。劉備當初殺劉封,確實是因為諸葛亮之言戳到了劉備的痛處,劉封坐守上庸,無視關羽之令,確有擁兵自重之嫌,可能以後自己的兒子駕馭不了劉封。而當初劉封要是不違背關羽之令,或許劉備的這個想法不會那麼重,加之又沒有前面的理由,最多治劉封一個失守上庸之罪,畢竟曾經為蜀漢立下過無數功勳,加上十多年的父子之前,劉備不至於處死劉封!

  • 11 # 北房三間四當主

    全軍覆沒。外加再丟一個城。其實劉封和糜芳沒有做錯,必要的情況下儲存實力而已。就是劉備對於這兩位的處理問題很失當。

  • 12 # 亭殿閣

    公元219年5月,曹操放棄漢中北還,歷時2年的漢中之戰終於以劉備的勝利結束,劉備任命魏延為漢中太守,又乘勝派遣宜都太守孟達率軍進攻房陵郡,孟達很快攻破郡城,擒斬魏國房齡郡守蒯祺(諸葛亮的姐夫),但是劉備終究沒有完全信任降將孟達,又派遣其義子劉封前往接管孟達的軍隊,孟達則淪為劉封的副將。劉封接管孟達的軍隊以後,與孟達一起率軍進攻上庸郡,魏國上庸郡守申耽,西城郡守申儀投降魏國,自此,劉備集團奪取魏國東三郡,打通了荊州與益州的聯絡,東三郡與荊州江陵城互為犄角,相互呼應,對曹操集團在荊州的軍事重地樊城、襄陽照成很大威脅。

    同年七月,劉備進位漢中王,自此,劉備集團擁有益州全境與荊州三郡(南郡、零陵、武陵),基本上實現了“跨有荊、益”的戰略目標。但是,為了完全實現“跨有荊、益”,還必須將曹操勢力徹底趕出荊州,為了將曹操勢力徹底趕出荊州,在劉備進位漢中王的同時,關羽發動樊襄戰役,前期進展順利,因為東吳背盟,呂蒙白衣渡而江敗走麥城,關羽在敗退途中,多次派人去東三郡找劉封、孟達求援,然而劉封、孟達卻以“山郡初附,人心未定”為理由,拒絕發兵救援關羽。

    據《魏略》記載:達以延康元年率部曲四千餘家歸魏。也就是說孟達投降魏國之時直接帶走了四千部曲,這四千部曲每家出一個男丁也能湊齊4000兵馬,孟達還只是劉封的部將,劉封既然能夠壓制孟達,手下的兵力不會低於孟達,再加上東三郡原先的郡兵,劉封、孟達在東三郡的總兵力應該在萬人以上。歷史上的三國時期人口稀少,不像《三國演義》那樣說的動輒數十萬大軍,在演義中劉備伐吳出動了七十餘萬大軍,實際上只有4萬大軍而已,演義中官渡之戰袁紹八十三萬大軍實際上只有10萬而已,演義中赤壁之戰曹操八十萬大軍實際上只有23萬。

    關羽發動樊襄戰役,盡起荊州三郡之兵也不過3萬人,因此,東三郡這1萬大軍兵力並不少,假如劉封孟達率兵萬人救援關羽是有可能擋住吳軍追兵救下關羽的。那麼,劉封。孟達在有能力救下關羽的情況下,為何見死不救?

    其一:孟達害怕承擔丟失東三郡的責任;東三郡中,只有房陵郡是孟達武力奪取的,其他二郡都是直接投降的。劉備集團在東三郡的統治是很脆弱的,申耽、申儀只是迫於形勢才被迫投降劉備,並非真心投靠,從後來形勢不對著這兩個立即又投靠曹魏可以看出,這兩個就是牆頭草,一旦東三郡兵力空虛,他們隨時可能叛變。一旦東三郡失守,孟達肯定要承擔丟失三郡的責任。劉封是劉備義子,關羽和劉備“義為君臣,恩猶父子”,這兩個就算喪師失地,劉備都不一定會怪罪他們,而孟達不同,他是降將本來就被排擠,又不受劉備信任,再加上他把諸葛亮姐夫殺了,成都的諸葛亮巴不得找理由殺了他呢。

    其二:劉封不敢擅做主張;劉封奉劉備之命鎮守東三郡,而關羽奉命鎮守荊州三郡,實際上劉封與關羽應該處於互不統屬的平級關係,在沒有得到劉備出兵許可之下,劉封也不敢擅做主張,冒著丟失三郡的風險去救援關羽,其實當時關羽敗局已定,即使劉封率軍救援,可能只是徒增傷亡,三郡又因此失守,這是得不償失的。

    參考文獻:

    《三國志》

    《魏略》

  • 13 # 魁哥說歷史
    公元219年,東吳背信棄義,呂蒙奇襲荊州我。關羽遭到徐晃和呂蒙軍隊前後夾擊,腹背受敵,無奈敗走麥城。他退守麥城時,曾派廖化向上庸的劉封、孟達求援,然而求救無果,劉封、孟達拒絕了關羽的求援,導致關羽兵敗被殺。劉封、孟達也因此,遭到劉備的清算,落得個一死一叛的下場。如果劉封和孟達聽從關羽之令,出兵救援,會有哪些情況呢?

    個人認為有以下四種情況,具體分析如下。

    其一,劉封、孟達出兵,救下關羽,退守上庸,等待益州劉備援軍。

    劉封、孟達接到關羽的求援信後,如果他們兩位出兵及時,趕在關羽在麥城彈盡糧絕時,與其回合。這時,雙方兵合一處,關羽兵力得到增強,是有很大的機會,突破東吳呂蒙的封鎖,退守上庸的。

    上庸距離麥城並不十分遙遠,而曹軍正沉浸在擊敗關羽,樊城得救的喜悅中,不一定能及時抓住戰機,奪取上庸。如果申耽、申儀也沒有趁機反叛,上庸就可以保住。此時,劉封、孟達保護著關羽的殘兵敗將,可以順利退守上庸。這是最好、最理想的結局,這種情況發生的機率大概在2成。

    其二,劉封、孟達出兵,救下關羽,上庸丟失,撤回益州。

    劉封、孟達想要馳援關羽,帶的軍隊少了,無濟於事。因此,他們兩位不得不冒著上庸三郡丟失的危險,帶走上庸的精銳之師。這時,上庸三郡空虛,善於抓住戰機的徐晃,可能揮師上庸。大家別質疑徐晃的軍事能力,他能夠排進五子良將,還能在於禁救援樊城失利,七軍盡喪的情況下,配合東吳作戰,順利擊退士氣高昂的關羽大軍。從中可知,徐晃軍事能力很強。

    因此,如果徐晃想擴大戰機,敏銳抓住劉封、孟達出兵馳援關羽的有利戰機,向上庸三郡進發,是有很大的可能,佔領上庸的。而上庸三郡留守的申耽、申儀兄弟兩人,本來就是迫於形勢才歸降劉備集團的。

    面對徐晃的大軍,申耽、申儀有很大機率,重新回到曹軍的懷抱,歸順曹操。歷史上,他們兩位確實在不利的情況下,重新歸順了曹操,得到了證實。這兄弟兩人是當地豪強,地頭蛇,牆頭草,隨風倒,是靠不住的。如果劉封、孟達出兵及時,也是傾盡全力救援的,不負眾望,成功和關羽回合。由於他們兩位齊勝不顧家,可能由於徐晃重兵壓境,上庸三郡空虛,而申耽、申儀兄弟兩人眼見無法對抗徐晃大軍,可能開成門歸降。

    此時,雖然劉封、孟達成功救下關羽,可是家丟了,他們只能透過長途跋涉,沿著關羽的路線,從麥城,途徑臨沮,突圍進入益州。我們知道,關羽從麥城突圍,一直到了距離益州邊境只有20公里的臨沮,才被大將東吳潘璋部將馬忠所擒。如果有劉封、孟達生力軍的加入,關羽就不會栽在小人物馬忠的手上。他們很有可能順利透過臨沮,到達益州,脫離危險。這種情況發生的機率大概在2成。

    其三,劉封、孟達出兵,沒有救下關羽,匆忙退守上庸。

    劉封、孟達一直糾結是否出兵,他們可能沒有及時出兵。還有一點,出兵征戰,是需要動員、籌備軍用物資、糧草器械的。這些都需要時間,軍隊征戰不是說走就走的旅行。因此,劉封、孟達思考用不用救關羽浪費幾天,再思考能不能救下關羽浪費幾天,在他們決定救關羽後,準備糧草,再浪費幾天。總之,種種原因影響之下,劉封、孟達可能已經失去了最佳出兵時間。

    在劉封、孟達出兵時,關羽可能已經彈盡糧絕,兵敗被擒。此時,如果運氣還不錯,上庸三郡還未丟失,他們可以退守上庸,等待益州劉備的支援。這種情況發生的機率大概在1成。

    其四,劉封、孟達出兵,沒有救下關羽,上庸也丟失,無奈退回益州。

    如果劉封、孟達延誤戰機,在與關羽匯合前,關羽已經被東吳擒獲。這兩人準備回到上庸,卻得到上庸丟失的報告,他們就不可能回上庸了。他們既沒有救下關羽,又丟了上庸,可以說是“丟了夫人又折兵”。這也是劉封、孟達兩人最擔心,最怕發生的情況,也是最有可能發生的情況。這種情況發生的機率大概在5成。《三國志·劉封傳》中記載如下:

    自關羽圍樊城、襄陽,連呼封、達,令發兵自助。封、達辭以山郡初附,未可動搖,不承羽命。

    總結:如果劉封、孟達出兵,救援被困麥城的關羽,最有希望的也就是以上四種可能性。分別為救下關羽,退守上庸(2成機率)、救下關羽,上庸丟失,撤回益州(2成機率)、沒有救下關羽,匆忙退守上庸(1成機率)、沒有救下關羽,上庸丟失(5成機率)。

    從以上分析可知,劉封、孟達沒有出兵救援麥城的關羽,是有一定道理的,有一半的可能性為“丟了夫人又折兵”,最後竹籃打水一場空。

  • 14 # 愛尚文史

    關羽被圍困在麥城的時候,如果劉封、孟達去援助他,可能他們還沒趕到麥城,關羽早就已經身首異處了。他令劉封、孟達援助之際,實為兵敗麥城之前。在麥城被圍的時候,根本難突重圍,請援一事實為“演義”子虛烏有。

    而且!在麥城被圍的時候,即便關羽能夠突出東吳的包圍圈,他也不會貿然去請遠在上庸的孟達、劉封來援救。

    因為遠水解不了近渴,上庸距離麥城,差不多一千多里的路程。不遠千里的長途跋涉,加之劉封的兵力遠不如東吳。不僅救不了關羽,反而有被東吳吞併的危險。

    另一方面,如果孟達、劉封去援助關羽了,只留下申耽、申儀兄弟兩駐守上庸等地。無異於將上庸、房陵拱手送給了曹仁、徐晃。

    申家兄弟本來就是親曹派的。加之曹仁、徐晃兵力足備。分分鐘可以拿掉上庸、房陵。使蜀漢更加得不償失。

    所以!就算關羽有機會去請援軍,他也不會找遠在上庸的劉封。在二三百里外的臨沮,就是馬超的封地。從臨沮支援到麥城,速度要快的多。他應該請馬超打援,而不是劉封。

    我們平時看三國演義,經常容易誤解麥城的形勢。羅貫中為了劇情需要,特意安排了廖化突圍請援一節。廖化突圍到上庸請援,不過被劉封拒絕了。導致了關羽之死。劉封也因此被劉備斬殺。

    事實上!這些在正史都是不存在的。關羽被圍的時侯,沒有去請援軍。

    因為他沒這個機會。

    麥城兵敗如山倒,他敗的很快,壓根就來不及互通訊息。以至於已經逃到了臨沮縣的邊境,臨沮城中竟然毫無察覺。

    而劉備斬殺假子劉封,表面上是軍事問罪,實則是一個政治問題。

    接下來!結合全域性分析,看一下襄樊一帶的整體形勢,以及關羽請援的具體經過?戰役經過

    公元219年,蜀漢大將關羽對曹魏發起了一場入侵戰役,史稱“樊城之戰”。起初,關羽包圍了襄陽、樊城,斬龐德,擒于禁,俘虜降卒三萬有餘。一度威震華夏,勢不可擋。

    曹老闆打算以遷都的方式,暫時避開關羽的鋒銳。後被司馬懿、蔣濟勸阻,打消了遷都的念頭,決定聯合東吳夾擊關羽。

    鑑於關羽的威勢,江東孫權也非常的忌憚,本來打算以聯姻的方式來鞏固一下彼此的聯盟關係,不想卻被關羽幾番輕慢。

    後來關羽下令公然搶奪了湘關的大米。孫權的恐懼感倍增。

    沒等到曹操找他,孫權先一步找到了曹操,並不惜以稱臣的方式,拉攏曹操聯合抗蜀。

    原文如下:

    權內憚羽,外慾以為己功,箋與曹公,乞以討羽自效。——參考,《三國志·吳主傳》

    曹魏、東吳達成聯盟後,曹操令徐晃領兵援助樊城。徐晃以“虛張聲勢”計謀,拿下了偃城的控制權,使得陽陵坡、偃城二面營寨得以連成一片。徐晃徐徐向前推進,駐紮在蜀圍數丈之外。

    等到朱蓋等十二營軍馬匯合。徐晃下令發起總攻。採用“聲東擊西”的計謀,將關羽騙至圍頭,實則對四冢用兵。等到關羽回過神來,支援到四冢的時候,四冢已經告破。

    徐晃乘勝出擊,長驅直入,連續衝破了蜀軍的十重包圍圈。關羽大敗,遂撤出了樊城之圍。

    特別提醒:大概有不少朋友認為,關羽在此戰之後,就退走荊州了。然後就是麥城被圍。實則不然,此戰之後,關羽雖敗,但主力部隊仍可與徐晃等相持。羽圍塹鹿角十重,晃追羽,與俱入圍中,破之,傅方、胡修皆死,羽遂撤圍退,然舟船猶據沔水,襄陽隔絕不通。——參考,《資治通鑑》

    事實上是,關羽的主力無傷大雅,退守在了沔水一帶,依靠沔水的優勢阻擊徐晃。而襄陽的圍城大軍,仍然是存在的。只有樊城之圍被解。

    此後便是呂蒙白衣渡江。糜芳、傅士仁投降東吳,荊州被呂蒙掌控。關羽得到訊息,火速回軍。曹仁、徐晃採納了趙儼的計謀,留關羽與東吳二虎相鬥,所以並未追趕。

    注意,關羽回軍的路線,並不是逃往蜀地,也不是逃往房陵。而是直奔江陵。

    他的意圖再明顯不過了,趁自己的主力大軍都在,伺機搶回荊州。

    但是!他這次是自信過頭了。他忘了他帶出去的這些兵將全都是荊州人,他們的家人,全都落入了呂蒙的手中。

    讓荊州兵去打自己的家鄉,累及自己的家人以及鄉親父老,其結果可想而知。

    呂蒙用一招“存恤耆老”,徹地擊垮了關羽的人心。荊州兵爭先恐後的投靠了東吳。

    眾叛親離之際,關羽只好放棄了還攻江陵的念頭。於是往麥城方向撤退。

    可惜為時已晚。

    當他經過麥城,逃過漳鄉,進入臨沮邊境,準備去投馬超的時候。被吳將朱然、潘璋埋伏在了必經之路上。父子倆雙雙被斬。

    請援劉封的具體時間?

    關羽是什麼時候請援的,《三國志·劉封傳》有記載。原文如下:

    自關羽圍樊城、襄陽,連呼封、達,令發兵自助。

    顯然,關羽這次請援,並不是在兵敗麥城的時候。而是包圍樊城、襄陽不久後。

    具體什麼時候,史書沒有明確交代。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那時候關羽並沒有敗,他多次催請援軍的目的,是想讓劉封、孟達幫助他快速的拿下襄樊。

    因為劉封、孟達當時在房陵,而房陵離襄樊的距離,差不多三四百里。很容易支援到襄樊地區。關羽的通訊也非常方便,所以可以多次催請援助。

    不過劉封沒有同意。劉封是劉備的兒子,既然人家不同意,也沒法去強迫。

    但是襄樊兵力不足,該怎麼辦呢?於是,關羽做出了一個令他後悔終身的決定,他將荊州的駐防部隊,統統開往了襄樊。

    這時候,如果劉封援助關羽,結果會怎樣?這個問題有時間再分析。這邊就不多說了。

    下一個問題,有沒有可能是關羽撤圍襄陽,由沔水退走的時候呢?

    關羽撤圍沔水之後,前邊我們也說了,他是去爭奪江陵。爭奪江陵,需要大量的兵馬。這時候,他有沒有可能令劉封、孟達分兵支援呢?

    答案是否定的。還是剛才說的,千里之遙,以及上庸、房陵的防守問題。

    關羽去爭奪江陵,是自信自己的主力大軍沒有損失,他以為憑他的威望以及手中的兵力,拿下江陵不成問題。

    他是成竹在胸。

    如果他需要請軍援助。沒必要調北地上庸之兵【何況上庸還是戰地,邊境】。

    臨近江陵的地方。臨沮、秭歸、白帝城、建平。這些地方都有一定的兵力。特別是江陵幾百裡處,還有一個軍事重鎮巴東。甚至順江而下都沒問題。

    所以!關羽也不可能在撤圍襄陽的時候請求劉封、孟達打援。他請劉封、孟達援助,只可能在包圍襄樊之際。

    說到底,還是關羽自己過於自信了。他完全可以先退回蜀地,然後再舉大軍東進。或許是不甘心接受失敗吧。導致了這麼一個悲劇。

  • 15 # 隨手談詩

    關羽被困時,劉封於情於理都應該且必須去救援,講真,如果是我遇到這麼個立功的機會,做夢都會笑醒,也不知道劉封這個傻子腦子裡面裝的是什麼。

    於情,關羽和劉備是兄弟,《演義》中是正兒八經的義結金蘭,《三國志》中雖然沒有結拜,但也說劉關張三人“情同兄弟”,而且關二爺可是最先就跟著劉備混的,這份情誼真不是普通君臣情,而劉封呢,是劉備的養子,關羽是他二叔,你說該不該救。

    於理,關羽假節鉞,代表皇帝親臨,劉封不救關羽,就相當於見皇帝落難而不救,說他有謀逆之心都不為過,再者,戰場上見死不救是大忌諱,比打敗仗還嚴重。

    為何不救?

    事實上,關羽自圍樊城開始,就向劉封、孟達發了出兵的命令,但這兩個二貨不聽,這已經不是自身眼光看不清戰局的問題了,而是違抗軍令:

    “自關羽圍樊城、襄陽,連呼封達,令發兵自助。封達辭以山郡初附,未可動搖,不承羽命。”——《三國志·蜀書》

    劉封為什麼不救關羽,沒有記載,這時候小說的魅力就體現出來了,劉封是劉備的養子,但關羽的地位太高,擠壓了他升遷的空間,所以他想借這個機會除掉關羽,這是《三國演義》的說法,在沒有明確史料記載的情況下,誰都可以大膽假設,這一說法也不失為一個合理的理由。

    上庸的戰略意義

    好,我們已經知道了劉封不救援關羽,屬於違抗軍令,那退一萬步說,有沒有可能是關羽下的軍令不合理,劉封根本沒有營救的機會呢?

    襄樊之戰發生的時候,劉封在上庸,我們透過地圖先看一下上庸處於怎樣的地理位置:

    看吧,上庸西邊就是漢中,東邊就是荊州,放在平常,上庸這地方又窮又沒人,實在沒有什麼戰略意義,但在此時,劉封坐鎮的上庸,就是連線荊州(關羽)和漢中的通道,是一個很重要的地方,可別以為劉封是小說中那個小透明,事實上這個人很有能力的,在戰後處理劉封的時候,先主還念著父子情猶豫不決,這時候丞相補了一刀:

    “諸葛亮慮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勸先主因此除之。”——《三國志·蜀書》

    諸葛亮都認為他剛猛,難以控制,可見其人能力,除此之外,因父子之情,劉備對劉封是有極大信任的,所以才會派劉封駐紮上庸,用意很明顯,就是當預備軍,進可馳援荊州,退可救援漢中。

    可惜,劉封辜負了劉備。

    劉封能不能救援關羽?

    地理上,這個問題我們已經解決了,是肯定能救的,那麼時間上呢?畢竟古代交通不便,劉封會不會趕不及援救?

    答案是否定的。

    關羽北伐時間是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七月,這時候關二爺包圍襄樊,已經向劉封發出了軍令;到八月,漢水猛漲,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直到當年末,孫十萬背刺,呂蒙白衣渡江,關羽才開始敗走。

    小半年時間,上庸到襄陽的距離並不遠,就算在戰爭之初關羽佔優,劉封認為沒必要馳援,那麼,到中後期,曹操各路援軍都進入戰場了,這時候劉封進場也並不算晚。

    所以時間上,劉封是有足夠時間馳援關羽的,然而他沒有。

    假設救援了,結局如何?

    歷史沒有如果,但是我們覆盤的時候可以假設。

    當時的情況是,曹操已經被打得跳著腳要遷都了,如果劉封及時趕到,蜀軍擊敗曹操援軍並不是不可能,關羽也不會敗給徐晃。在這樣的情況下,孫權要搞背刺,毀盟約,只有靠梁靜茹給他勇氣了。

    總的來說,這一場戰役,蜀漢的贏面太大了,如果劉封救援,根本不知道怎麼輸。

    而假如說關羽真的敗走了,也不至於被擒身亡,要知道關羽在當世,是唯一一個被冠以“威震華夏”的大將,是蜀漢的中流砥柱,是魏、吳兩國最忌憚的物件。

    這樣一個人的死,對於整個局面的影響甚至超過了一城一池的得失。

    可以說,劉封這次違抗軍令,直接導致了“隆中對”戰略藍圖成為泡影。

  • 16 # 再言春秋

    引言

    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一代名將關羽終因寡不敵眾而被迫突圍。

    當他突圍至臨沮時,早已埋伏好的東吳將領馬忠突然殺出,將關羽及其子關平雙雙擒獲。而此時,關羽距離蜀漢集團所控制的益州只有不到二十里了。

    英雄遲暮也好,命運安排也罷,這個曾經於萬馬軍中斬了顏良的美髯公,再沒有能發揮出當年的勇武。

    被擒之後不久,關羽、關平三人皆被處死。從此,世間再無“關雲長”。

    分析

    人們往往都把關羽失荊州歸為關羽大意所導致,這樣一來好像關羽的死是咎由自取一般。

    可事實上呢?關羽的確有驕傲的一面,但即便他不驕傲就能保證荊州無虞麼?答案當然是否定的。自從劉備因為“婦人之仁”,而錯失了奪取荊州全境的機會起,荊州其實就不再屬於劉備了。

    從地緣來看,荊州是三方政權的接觸點,戰爭隨時可能爆發。而劉備的主力軍隊都在益州,因為荊、益交通不便的原因,蜀漢集團的主力部隊根本無法與荊州軍隊形成有效呼應。換句話說,荊州就是一直孤軍。

    而反觀東吳,孫權完全可以透過水路派遣大軍入駐荊州,同東吳在荊州的駐軍形成呼應,單從軍事地理而言,東吳的在荊州的優勢明顯大於蜀漢。

    再者說,荊州對於東吳而言是咽喉門戶,這裡對東吳的重要性要大於對蜀漢的重要性。所以說,荊州之失是一種必然發展的趨勢,並非關羽一人之過。

    至於關羽的性格,所能影響的只有他個人的命運,而影響不了荊州的歸屬。

    敗退麥城

    從軍事角度出發,勝敗乃兵家常事,關羽進攻樊城失利,只需要退回南郡即可。而且此時蜀漢在荊州的兵力上可以組織起來有效的防禦。

    即便最終依舊不及吳魏聯軍,但關羽性命也可保無虞。起碼,此時蜀漢在荊州的實力足以讓關羽有機會撤回益州。

    可問題就是,荊州的蜀漢軍事力量與關羽並不是一條心。至於為什麼不是一條心,原因很簡單,關羽的性格過於傲慢:

    麋芳、士仁素皆嫌羽輕已,羽之出軍,芳、仁供給軍資不悉相及,羽言“還,當治之”,芳、仁鹹懼。

    傅士仁暫且不提,糜芳那是劉備的小舅子,如果給一個標籤的話那叫“大富豪”,他和兄長糜竺對劉備集團給予了強大的財政支援。關羽憑什麼不尊重人家,要沒有糜家的支援,劉備都不見得能堅持下來。

    關羽的不屑和威脅讓糜芳和傅士仁感到了危機。恰值此時,東吳的呂蒙給了他們一個擺脫危機的機會:

    於是蒙令故騎都尉虞翻為書說仁,為陳成敗,仁得書即降。翻謂蒙曰:“此譎兵也,當將仁行,留兵備城。”遂將仁至南郡。麋芳城守,蒙以仁示之,芳遂開門出降。

    為了保命,糜芳、傅士仁選擇了投降。這樣一來,就等於斷了關羽的後路:

    權已據江陵,盡虜羽士眾妻子,羽軍遂散。權遣將逆擊羽,斬羽及子平於臨沮。

    從歷史記載的角度來看,關羽其實並沒有撤退到麥城,在麥城進行過防守。而是一路撤退,直至被俘。

    如果救援會是怎麼樣的呢?

    對於關羽是否被困麥城,這件事我們無法給出一個準確的答案。但是,關羽的確曾下書向劉封等人求援卻是事實,劉封對此不予理睬也是真實發生的:

    自關羽圍樊城、襄陽,連呼封、達,令發兵自助。封、達辭以山郡初附,未可動搖,不承羽命。會羽覆敗,先主恨之。

    那麼,劉封為什麼不救援關羽呢?對此,絕大多數的觀點都認為這是政治鬥爭所導致的。

    劉封作為劉備的義子,如果沒有劉禪的存在,那毫無疑問,劉封將是劉備的繼承人。可關羽,確實堅決支援劉禪的,劉封這麼做旨在減少劉禪的助力。

    而且,支援劉禪的人,也不止關羽一個,整個蜀漢集團當時都是認同劉禪做繼承人的,就算是除掉了關羽對劉封也沒有什麼好處,只能惹得劉備對他怨恨。

    其實,劉封之所以不救助關羽,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他根本救不了關羽。

    劉封給關羽的答案的確很合理。此時的上庸的確佔領不久,如果輕易出兵救助關羽,很有可能連上庸都不保。因為以蜀漢的兵源力量,在上庸的守軍不會很多,5000人應當是一個極限。

    而此時,關羽所面對的敵人也不是一方,而是吳魏雙方的聯合。僅以上庸的兵力,就算是全部出動,都做不到救援關羽。很有可能連救援軍隊都被消滅。

    要知道,東吳和曹魏此戰的目的,不僅是要搶奪荊州,還要完成一次對關羽的狙擊戰。所以說,荊州和關羽都是他們此戰的目的地。

    在此雙重戰略目的下,劉封就算是想救援關羽也根本不可能成功。如果貿然派兵去救,派兵少了那就是多一些送死的,要是大舉派兵,正好給了東吳奪取上庸的機會。

    結語

    自從糜芳、傅士仁投降開始,關羽的生命就基本上宣告了終結。

    如果他還有當年斬顏良之勇,憑藉自己的馬快刀沉或許還能殺出一條血路,回到益州。可惜的是,英雄已經遲暮。

    劉封、孟達沒有去救助關羽,我倒覺得並沒有什麼不妥。因為此時的關羽很難救援成功,如果劉封、孟達從上庸發兵去救援關羽,甚至會把上庸帶入到這次戰爭的危局中。

  • 17 # 遼寧資深球迷二代

    如果劉封和孟達冒險去救援,那麼將會上演一把千里送人頭,東吳呂蒙的戰績也許會更加擴大——連東三郡也要納入到東吳的版圖境內!

    這其實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在關羽被困麥城的時候,位於東三郡的劉封和孟達有能力救援嗎?

    公元219年5月,作為荊州三郡屬地內的宜都太守孟達率軍4000北上,經過短暫的激戰,攻克了東三郡境內的房陵太守,控制上庸和西城的當地士族申耽申儀隨即率軍向孟達投降。至此,東三郡納入到了蜀漢政權的版圖內。

    但要注意此時孟達的身份:宜都郡太守,也就是說,此時孟達的身份依舊是關羽的手下,那麼理論上,已經有了假節特權的關羽是有權力對東三郡的駐軍進行調動的。但這要基於一個前提,那就是東三郡的最高長官必須是孟達。

    然而,隨著不久後劉封從漢水順流而下,來到東三郡接管了當地的指揮權,劉備的政治規劃已經相當明顯:東三郡不屬於荊州,就算不歸屬益州,它也算得上是一個獨立的轄區。而劉封一直跟隨義父劉備,根本不是荊州系統內的官僚,這也就意味著,自打劉封成為東三郡的最高指揮官之後,關羽已經無力對東三郡進行控制,甚至帶走了4000官兵的老部下孟達也做了他人的嫁衣。

    也正因為如此,公元219年7月,當關羽北伐樊城,請求東三郡協助出兵的時候,劉封孟達毫不猶豫的給予了拒絕,而隨後關羽一路敗北並被困麥城的時候,東三郡方向仍然毫無動靜。劉封選擇了冷漠這其實並不意外,因為他與關羽根本不在一個系統之內,他不聽調動沒有選擇救援,這也是合理的!

    所以在關羽敗亡的問題上,劉封和孟達只能說情理上有虧,但在責任上,劉封和孟達完全可以不承擔任何責任!也正因為如此,在關羽和荊州三郡一起陷於毀滅之後,已經淪為他人下屬的孟達並沒有被追究責任,而劉封也一度沒被追究責任,只是隨後由於孟達的叛變造成東三郡丟失,為了逼他自殺而羅織罪名,劉備才牽強地丟擲了“不救關羽”的所謂罪行!但在這條罪名之上,卻還有一條“欺凌孟達”,也就是說,在劉備看來,劉封沒有把控好內部矛盾造成東三郡失守,這個罪名比間接導致關羽死亡的罪行要大得多!

    不過除了上述問題之外,我們也許還要考慮另一個因素:倘若當時劉封的手中有足夠的軍隊,他會對荊州三郡的變化採取漠視嗎?在荊州三郡淪陷的整個過程中,劉封始終選擇按兵不動,除了責任問題之外,恐怕還有一個更大的問題在困擾著劉封,那就是他的手中完全沒有機動兵力!

    史書當中雖然沒有明確這一刻的東三郡究竟有多少軍力?但我們可以根據一些現有資料進行推斷。

    1、孟達北上進攻東三郡時,帶走了荊州地區的4000軍隊。

    2、在房陵被攻克之後,位於房陵以西的西城和上庸被切斷了與曹魏集團控制的襄陽和樊城的聯絡,守將申耽和申儀被迫率軍投降,而在史書當中曾經記載他們在當地“聚眾數千人”!但這個“數千”到底是幾千?史書當中並沒有明確,不過小編的個人猜想,這個數字應該低於孟達的4000人。否則很難解釋,這兩兄弟為何會兵不血刃的向孟達投降?切斷與曹魏集團的聯絡是其中一方面,但實力不足才是這對兄弟選擇投降的重要原因。

    3、隨後,劉封從漢水東下,成為了這一地區的最高指揮官,但史書當中並沒有記載他攜帶軍隊。因此,他前往東三郡時,手中也許只有少量衛隊和一張任命書。也正因為如此,隨後的幾個月他才不斷的找茬分割孟達手中的權力,直到隨後的“鼓吹事件”,讓孟達徹底選擇了翻臉!

    因此保守估計,在樊城之戰期間,東三郡的兵力恐怕不足萬人,就算劉封豁出性命去令全軍救援,在關羽數萬人都全軍覆沒的背景下,東三郡的這種瘋狂救援,只會造成更大的連鎖反應。按照我們經常說的話,就這點兵力,還不夠東吳的呂蒙塞牙縫!

    最後,還需要特別強調一點,很多人誤以為在關羽敗亡的過程中,東三郡完全選擇了暗兵不動,但事實上,在東吳呂蒙選擇偷襲荊州三郡的過程中,與荊州並不相關的東三郡也進行過一些嘗試性的救援。

    又攻房陵太守鄧輔、南鄉太守郭睦,大破之。

    從《三國志》當中的記錄來看,在發現荊州方向出現危險時,東三郡境內的個別城市曾經進行過出兵援救,可惜被陸遜擊敗。由此可見,劉封還是嘗試性的進行過一些援助,只可惜未能成功。而失利的主要原因,恐怕依舊是實力不足!

  • 18 # 左將軍

    關羽被困麥城時,如果劉封、孟達去援助,會怎樣?

    我的答案是:不會怎樣,搞不好全給搭進去。

    東三郡的情況

    我們先了解一下東三郡的情況。

    東三郡周圍群山環繞、道路難行不亞於蜀道。天然的地理形態使得東三郡在那個戰亂的年代能免一時之亂,彷彿世外桃源一樣。

    那些地主豪強、土豪劣紳長期霸佔著東三郡,縱使有外來之敵,也根本不慌,反手就點一波投降。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東三郡先後歸屬過張魯、劉表、曹操、劉備等政權。

    明明是易守難攻之地,在那些土豪劣紳手上,卻是誰去打都是一買賣搞定。

    這就是東三郡最嚴重的一個問題,這個問題直到司馬懿奔襲孟達之後才得到解決,司馬懿的手段也很簡單,殺盡當地豪強。

    也就是說在司馬懿奔襲孟達之前,東三郡都只是名義上的歸屬誰,實際上卻都是由當地豪強掌控著,包括兵力、資源等。

    劉封只是一個光桿司令

    漢中之戰後,劉備迅Superb孟達奪取了東三郡。但是孟達並非劉備的嫡系,同時劉備又考慮到東三郡的內部情況,所以他才派劉封前往,以協助的孟達取東三郡的名義,實際上是監視孟達並坐鎮東三郡。

    《三國志.蜀書.劉封傳》先主恐陰達難獨任,乃遣封自漢中乘沔水下統達軍。

    拿下東三郡之後,劉備對三郡內計程車族豪強重新進行了加封。

    《三國志.蜀書.劉封傳》先主加耽徵北將軍,領上庸太守員鄉侯如故,以耽弟儀為建信將軍、西城太守,遷封為副軍將軍。

    劉備這一操作是非常有必要,東三郡內計程車族豪強之所以不抵抗任何外來勢力,主要就是他們不想因戰爭而毀掉他們的家園和利益。而保證他們的利益也是他們投降的基本條件。

    經過劉備的一番任命後,士族豪強依舊掌握了三郡實權,反而那個所謂的三郡統領劉封還只是一個光桿司令。

    劉封手上沒多少兵,即使加上孟達,估計也兵不過萬。

    東三郡的潛在威脅

    透過上面的講述,我們可以得出兩個結論:

    一:劉封、孟達手上能用的兵不多。二:東三郡內部計程車族豪強立場不定。

    所以,劉封、孟達一旦出兵增援關羽,東三郡內部沒了劉備的人,很容易出現降而復返的情況。

    屆時,關羽沒救到,就有可能把東三郡給搞丟掉。

    荊州的情況

    我們現在再看一下敗走麥城時,荊州的情況。

    《三國志.吳書.陸遜傳》遜遣將軍李異、謝旌等將三千人,攻蜀將詹宴、陳鳳...又攻房陵太守鄧輔、南鄉太守郭睦。

    《三國志.吳書.吳主傳》陸遜別取宜都,獲秭歸、枝江、夷道,還屯夷陵。

    早在呂蒙白衣渡江的同時,陸遜也已經開始了繞後行動,到關羽敗走麥城的時候,陸遜已經拔除了蜀軍設立在荊州邊防的所以據點。

    秭歸、夷陵、夷道、枝江、臨沮,甚至是東三郡邊上的房陵都被吳軍佔領。麥城周邊更是佈滿了吳軍斥候。

    怎麼救?

    關羽要逃回益州有兩條路:一是走西南夷陵道回益州;二是走西北神農架到東三郡。

    不管他往哪兒走,在斥候的監視下,吳軍都會第一時間得知,並在其必經之路上設伏。

    而劉封、孟達要救關羽也有兩條路:一是繞過荊山、途經襄陽,再往南走(這條路很遠,而且得跨越曹魏防區,不實際);二是從房陵進入神農架,再從臨沮出,可接應北上的關羽。

    上面我們都說了,神農架的兩個頭(臨沮和房陵)皆被吳軍佔領,整個神農架山林地帶都是吳軍的伏擊區,就劉封、孟達那點人能突破吳軍幾道防線?搞不好還沒見到關羽就被消滅完了。

    敗走麥城的關羽已身處死局,誰都救不了。

    除非孫權心慈手軟放他一馬。

  • 19 # 兔子愛吃甜甜圈

    如果劉封和孟達去援助,那麼至少關羽不會被呂蒙所殺,關羽可以安全的撤回蜀漢,這場戰役蜀漢在荊州的幾位主要將領也不會戰死,那個年代一個優秀的將領是多麼的重要。關羽不死,那麼同理張飛也不會被範強、張達所殺。劉備保留了奪回荊州的希望,可以說孫權襲了荊州就註定了孫劉必有一場大戰,只不過關羽不死劉備在起兵伐吳時不至於無將可用。

  • 20 # 愛水哥

    一樣會死,劉封才多少人,基本都是收過來的,上庸有兵權的是大家族,申,劉封孟達能拿二千人是極限,還擔心長安的夏侯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特朗普有能力帶領支援自己的持槍“民兵”武裝起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