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反彈琵琶有妙音

    必須關注。建議年輕父母為自己的子女建立成長檔案,從身高、體重等方面繪製曲線圖。週歲以前精確到月,三歲以前精確到季。

  • 2 # 萌趣兒童教育工作坊

    一直在關注家庭教育的,現在很多人都在提原生家庭的重要性,說到有的人用一生去治癒童年,當然這個說的有點過於誇大,但從中也可以看到家庭環境有多重要。而家庭環境不僅僅指我們的居住環境還包括家庭的氛圍,父母的學識以及父母透過自身的影響力能帶給孩子的資源等。有一個耳熟能詳的故事“孟母三遷”,她也是為了能讓孩子在一個好的周邊環境成長。我們所處的環境影響著我們的心態和觀念,而這些也會逐步影響到家庭,以及對孩子的教育。

  • 3 # 專注兒童教養指導

    說到孩子的教育,主要分三大方面: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每個人都要經歷這三個模組的教育,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家庭教育。這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各式各樣的家庭教育理論也是百花齊放,一時間又讓家長迷惑了。那正確的家庭教育應該是什麼呢?在這裡跟大家分享幾點:

    一、家庭教育前置化

    目前就中國家庭教育情況,比較置後。家長們都是在看到自己家的孩子出現了一些問題後,才開始想辦法去解決相關的問題,改變孩子的不良行為習慣。

    如果將孩子的行為問題比喻成火災的話,目前的家庭教育還處在滅火階段。火起火滅,無論搶救的多及時,都會留下傷痕,都會對孩子未來的成長和發展造成不利影響。

    例如:二歲左右的孩子在自信心發展的初期,會有一些想要獨立動手去做的慾望,他會搶你經常喂他飯的碗,會搶你手中的勺子。

    在這種情況下一般家長都會去阻止孩子的行為,當孩子不聽時家長就會嚴厲的批評、恐嚇。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嚴重的阻礙了孩子的發展,有的家長說,孩子搶碗就打手,幾次他就不敢搶了,但在此同時也打掉了孩子剛剛萌芽的自信心,當孩子長大了家長又困惑為什麼我的孩子這麼膽小這麼不自信,這該怎麼解決啊?這時家長才想著要去找解決方法,

    那這個病因是什麼呢?就是家長不知道二歲左右孩子正處在自信心萌芽時期,孩子的行為表現並不是不聽話不乖的表現,而是他們成長髮育的需要。

    所以,家庭教育前置是非常重要的。家長們要提前知道二三年後孩子成長特徵、心理需求、行為表現特徵等。這樣到了那個時期,家長也不會感到焦慮,可以很好的透視孩子的行為問題給予科學合理的指導,真正幫助孩子順利發展。

    二、培養孩子離開父母的能力

    到底培養孩子最終目的是什麼,這才是教育的方向。找準方向所有的工作才會有意義,有價值,才不會白費力氣。

    培養孩子的最終目的就是:培養孩子離開父母的能力!

    現今社會上出現很多啃老族,一說到啃老大家一定會想到是一些沒有學歷、沒有能力的人在社會上找不到工作所以才啃老。其實不然,很多國外名校畢業的海歸博士、北大、清華畢業的頂尖才子,他們一樣喜歡啃老。

    這就深深反映了家庭教育問題,父母只想著如何把他們培養成學習優秀、成績優秀的人,結果培養成了巨嬰人才。他們沒有面對挫折的能力,沒有面對人際交往的能力,沒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對自己的期望過高沒有辦法與現實相吻合,所以他們無法與社會接軌,再加上父母以前為了讓孩子學習而包辦代替了孩子一切的大小事情,孩子已經習慣了對父母的依賴所以他們畢業後依然選擇依賴父母,而且他們也離不開父母的照顧。

    這樣的家庭教育最終會害了孩子,讓他們喪失了社會活動能力,所以培養孩子離開父母的能力才是家庭教育的方向、目的。

    三、培養孩子正確的認知觀

    孩子從出生開始他們的認知系統就一直受著家庭的影響,在家庭環境和父母親人的引導影響下,一點點建立起來了。

    孩子的認知直接決定著孩子的行為。要想改變孩子的行為首先要改變的是他們的認知!

    當孩子們認知不到學習的重要性時,他們就沒有要學習的動力,當他們認識不到父母是正確的,他們就會與父母對抗,與父母頂嘴,這時家長用再高壓的手段讓孩子聽話都是毫無作用的。

    當孩子對自我沒有正確認知時,就不知道自己的優點與缺點,這樣的孩子會非常的多疑、敏感、脆弱,他們會非常在意別人的評價,情緒也會因著別人的評價而變化、波動。

    所以在家庭教育中要建構孩子的正確認知系統。培養孩子正確認識自己的能力,當面對自己優點時會有牢固的信心將優勢持續發展,面對自己的缺點也能正視努力改正,當孩子走向社會時他們才不會因為別人對自己缺點的指正而惱怒、自卑,也不會因缺點而變的自暴自棄。

    面對無法改變的一些缺點,可以引導孩子看到自己獨特性與獨特之美,不因這些而輕看自己,放棄自己。

    四、培養他們能力而非技能

    目前家長有個誤區,就是以為要培養孩子更多的技能就是對孩子好,技多不壓身,卻忽視了孩子自身能力的培養,這樣會造成孩子樣樣通,樣樣松的局面。

    像學習能力,就是技能擁有的基礎,學習能力強的人不一定學習成績好,但超強的學習能力可以在孩子步入社會後學到利於自己發展的相應能力,從而取得成功。

    家庭教育是一個人教育的根基,對人的一生起著決定性的影響作用,正確的家庭教育會造就一個幸福感強的人,他們也能在未來的路上更容易成功,也能在成功的路上走的更穩、更遠!

  • 4 # 心理諮詢師嫣然

    教先從家開始”家庭教育是人類一切教育的起點和基礎,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的終身老師,家庭教育在潛移默化、耳濡目染中對人的一生髮揮著獨特而必要的基始性作用,奠定了一個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雛形。透過家庭教育,人的夢想得以啟航,精神得以慰藉,思想得以提升。家庭教育的影響橫貫人的一生,是長期連續不斷的“在場”,從第一粒釦子到人生的每一個臺階,家庭教育都在持續不斷地起作用。

    本次疫情是自1949年以來發生的最大的公共衛生事件,這是全民族的災難,也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受害者,也都是這場戰爭中的一名戰士,廣大中小學生是此次全民戰役的主力軍,我們選擇居家學習不出門,照顧好自己的身心健康,就是我們對這場戰役最大的貢獻,但同時因為有無數的逆行者,用生命守護著我們的生命,保證我們安全,也是安全的,同時,我們廣大家長在這樣的非常時期,也應該助力孩子的成長,習總書記說,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的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幸運的人是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而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 5 # 家庭教育諮詢師郭老師

    孩子的教育應該是父母最重要的問題,不管你現在取得多麼大的成就,將來能夠讓你驕傲的一定是你有一個優秀的孩子!

  • 6 # 教育中人臧亞歐

    這個問題,戳到了我的痛處。家庭教育的缺失會讓一個人在生活上、事業上走不遠。

    我二十九歲的時候,有了我兒子。直到我兒子兩週歲,我也不是很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我只是關注在自己為什麼總是不開心、很壓抑上,工作也沒有前途。直到今年,我終於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我211院校畢業,成績優秀,一畢業就進入“中”字頭國企,在江浙滬地區上班,可是沒呆幾年,就節節倒退,返回自己的家鄉,一個小縣城。

    因為十歲以後母親的缺位,父親的不在位,會導致一個孩子愛的缺失,情商的匱乏。就算智商線上,獲得了好文憑,那也只是一個生活的入場券而已。走得遠不遠,需要原生家庭從小給孩子注入愛與陪伴,培養情商,去應對自己及他人的情緒問題,這是支撐孩子幸福地走下去的不竭動力。

    情商包括很多方面的能力,感知自己情緒、調節自己情緒的能力,感知別人的情緒、影響別人情緒的能力,自我激勵的能力等等,這是學校教育很少涉及到的部分。

    父母的高度就是孩子的起點,家庭教育的本質是家長的自我教育。最聰明的家長都在執著地栽培自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屬猴男和屬豬,牛女哪個更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