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順其自然85309541
-
2 # 手機使用者5972139918
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趕走了末代黃帝溥儀,迎接孫中山來北京主政,沒想到孫中山到北京後就病逝,後來在各路軍閥的逼迫下退出北京將部隊駐防到甘肅,寧夏,陝西,內蒙古等地,馮玉祥本人在蘭州駐防。
-
3 # 度度狼gg
簡單點說,“陝軍”是陝西人的本土隊伍,幾乎是一色的三秦子弟;而“西北軍”卻是從華北地區發展起來的一個軍事集團,只是由於馮玉祥的勢力範圍一度涵蓋陝西,才將陝軍收編於旗下,但是陝軍仍然保持了一定的獨立性,到中原大戰西北軍戰敗馮玉祥下野後,陝軍也就與西北軍徹底脫離了關係。要是複雜點說,你就需要點耐心看完文章,認真捋一捋兩者之間“理還亂”的關係了。
(陝軍楊虎城將軍)
在1923年馮玉祥就任北洋政府的“西北邊防督辦”之前,他的部隊只是直係軍閥的一部,還沒有什麼獨立稱謂,也不能叫作西北軍,其主要活動範圍也是在河北、河南和平津等地區,跟西北也扯不上關係。而“陝軍”的字號1916年就已經建立了,創始人是原北洋政府的陝西鎮守使陳樹藩,所部因為反對袁世凱稱帝而單方面改稱“陝西護國軍”,也就是在這一年,刀客出身的楊虎城聚眾加入陝西護國軍候成為一名營長。
所以馮玉祥系統的骨幹將領包括“十三太保”等等,基本也都是河北、河南、山東等省的中原人氏,作為直係軍閥的旁支,馮玉祥之所以有機會染指陝西,是因為參加了直皖兩系之間的鬥爭,當時那個陝軍總司令陳樹藩就是皖系的大將。這裡面還有個插曲,即1918年同盟會元老於右任回鄉組織遙聽孫中山號令的“靖國軍”,胡景翼、楊虎城等皆投其門下,所以陝西境內出現了兩支信仰不同的軍隊,衝突不斷。
(西北軍馮玉祥)
1920年直皖戰爭爆發,直係軍閥所屬的馮玉祥第11師奉命入陝攻擊陳樹藩,並且是在靖國軍的協助下擊敗陳樹藩,然後順利後就任陝西督軍,這是馮玉祥平生第一次取得了一塊較大的地盤,於是招兵買馬開始擴充實力。期間靖國軍內部剛好發生矛盾,馮玉祥趁機進行了強行收編,于右任和楊虎城等人抗爭無效,因為這時候的馮部,仍然屬於北洋政府的軍隊,是同盟會和靖國軍政治上的敵人。
在整個靖國軍作戰序列中,最後也只有楊虎城所部沒有被收編,而是自己繼承了靖國軍的招牌,他將部隊整編為“靖國軍第三路軍”。所以要注意,在馮玉祥還是北洋政府的陝西督軍期間,楊虎城就已經是心向同盟會的另類隊伍,並且遭到了包括馮玉祥部隊在內北洋軍的圍攻,被迫遠走陝北,其忠勇深得廣州方面的嘉許,不久孫中山親自為楊虎城辦理了入黨手續。
(直系吳佩孚)
1922年馮玉祥的部隊主力奉調出陝,參加第一次直奉大戰,勢力重新轉移到華北地區,並在直系勝出後得到了河南督軍的職位。不過吳佩孚不怎麼待見馮玉祥,在他的操作下1923年初,直系把持的北洋政權又任命馮玉祥為“西北邊防督辦,也就是準備把他和部隊攆出華北地區,眼不見心不煩。馮玉祥遂生反心,利用職務便利與陝西方面的孫嶽、胡景翼等秘密聯絡,但是並未實際到任陝西。
不久以後的1924年,第二次直奉大戰期間,馮玉祥與留守北平的孫嶽、胡景翼突然倒戈,致吳佩孚大敗而逃。馮玉祥隨即組建國民軍,自任國民軍司令兼第一軍軍長,胡景翼任第二軍軍長、孫嶽任第三軍軍長,所以這一時期馮玉祥的部隊只能成為“國民軍”。而楊虎城在此期間始終堅持在陝西活動,直到馮玉祥與北洋政權徹底決裂,派孫嶽的國民三軍回陝發展,楊虎城才歸順到國民軍旗下,就任國民三軍第3師師長,所部8000餘人皆為精銳。
(于右任)
曹錕和吳佩孚的直系北洋政府被打垮後,在平津地區最具實力的當然就剩下馮玉祥的國民軍和張作霖的奉軍,在角逐最高權力的過程中,出山擔任總理的段祺瑞與張作霖聯手,再次排擠馮玉祥任命其為西北邊防督辦,同時要求取消國民軍番號改稱“中華民國西北邊防軍”,縮編為六個師不超過15萬人,時間是在1925年初,因此馮玉祥的西北軍名號,從這個時候才正式打出來。
老馮感覺被老張和老段給玩了,於是不服,於是開戰,遭到張作霖和吳佩孚的聯手打擊,1926年初兵敗下野,隨即赴蘇聯考察並開始投效廣州革命政府,8月份回國重組國民革命軍聯軍,在五原誓師參加北伐,而楊虎城也應馮玉祥之邀,出任聯軍第10路軍司令、第二集團軍第10軍軍長等職務,因此這一時期,屬於陝軍隸屬於西北軍的階段,雙方都屬於國民革命軍作戰序列。
(西北軍宋哲元)
雙方徹底分道揚鑣是在1929年,因為裁軍問題和利益糾紛,馮玉祥和老蔣的南京政府鬧翻兵戎相見,而楊虎城痛感馮玉祥只是利用自己和陝軍當炮灰,並沒有真心當作自己人,因此率部附蔣就任新編第14師師長,出陝在河南與西北軍劉汝明的部隊作戰,所以蔣馮戰爭開始後,陝軍已經脫離了西北軍系統並且成為敵手。在蔣馮戰爭、蔣唐戰爭和中原大戰期間,楊虎城部屢立戰功,先後擔任蔣系的第7軍軍長、第17路軍總指揮等職務。
老蔣也認為在陝軍將領中,只有楊虎城最為靠近南京政府,加之楊虎城是同盟會元老並且作戰勇敢,遂在馮玉祥兵敗下野以後的1930年10月,任命楊虎城為陝西省主席,不久加封西安綏靖公署主任,因此楊虎城也就成為了陝軍的領袖,其核心力量就是第17路軍,以及旁系的馮欽哉第27路軍。
(早年的楊虎城將軍)
而西北軍土崩瓦解後,殘部被收編為梁冠英第25路軍、孫連仲第26路軍、宋哲元第29軍等番號,直接歸屬南京政府指揮,與陝軍已無隸屬關係。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後,楊虎城被迫出國,第17路軍先被縮編為第38軍,再以第4集團軍的番號投入抗日戰場,抗戰勝利後再恢復成為第38軍,1946年大部起義,也就是陳賡兵團所屬之38軍。
而西北軍嘛,僅剩下馮治安、劉汝明兩支成規模的隊伍,最後的結局大家也都知道了。
(西北軍的大刀)
-
4 # 洗耳翁
陝軍的代表楊虎城將軍
陝軍和西北軍有很大區別。嚴格地說,西北軍是馮玉祥以第16混成旅為班底,然後加上孫嶽、胡景翼等部發展出來的一支部隊。而陝軍,其實歷史上並沒有一支整體的陝軍部隊,而是大家對陝西眾多中小軍閥的一個泛稱,這點和滇軍、桂軍等以省命名的軍隊是截然不同的。其中主要代表人物是楊虎城、高桂滋、鄧寶珊等人。
馮玉祥指揮過陝軍,但是陝軍並不等於西北軍
不過由於在歷史上大多數陝軍在某個時期都受到過馮玉祥指揮,所以很多人都混淆了西北軍和陝軍的區別。實際上,雖然陝軍各部受到過馮玉祥指揮,甚至某些陝軍還曾經加入過西北軍,但是把他們簡單的和西北軍混為一談是不正確的。因為陝軍僅僅是在隸屬關係上是馮玉祥部下,但是人家有著自己的地盤和人事、行政系統。
從來沒人說振嵩軍這些部隊是西北軍
相反的例子並不是沒有,比如說與陝軍情況類似的青海、寧夏軍隊以及振嵩軍,他們一樣都曾經受到馮玉祥的指揮,但是沒聽說過有人把他們稱之為西北軍。如果說因為陝軍這樣的陝西土著僅僅受到過馮玉祥指揮,甚至地處西北就把他們稱之為西北軍,那麼青海、寧夏和振嵩軍又將如何呢?
-
5 # 絕筆歷史
而在辛亥革命爆發後,各地響應武昌起義,當然陝西也不例外,在一眾同盟會元老的協同下,又組建了靖國軍,提起靖國軍的組建,離不開陝西在近代極其著名的兩位人物,這便是于右任和胡景翼。
而在靖國軍裡面,也走出了不少日後在陝軍中聞名的人物,比如楊虎城和李虎臣二將,之後楊虎城的第十七路軍,就是陝軍的代表。
而西北軍形成時間晚於陝軍,西北軍的核心人物是馮玉祥,他當年憑藉袁世凱心腹陸建章的關係,成為了陸軍第十六混成旅旅長,之後投靠曹錕,成為了直系大將,後又起兵反抗吳佩孚,加入了革命軍陣營,當然這是後話,我們權且不提。
在馮玉祥投靠直系後,他成為了陝西督軍,這也是馮玉祥第一次成為封疆大吏,從此開始了他軍事上的快速擴張。
當然馮玉祥在來到陝西后,得到了蘇聯的支援,蘇聯為馮玉祥提供武器裝備,也讓馮玉祥的實力快速增長,並且在這個時候,馮玉祥一統陝西軍政,收編了不少在陝西的雜牌軍,至北伐開始之前,馮玉祥已經成為了北方一大實力人物。
而在北伐結束後,馮玉祥的實力達到了頂峰,並且登上美國時代週刊,而時代週刊稱馮玉祥是中國擁有私人武裝最多的一個人物,達到四十萬之眾。
這也是西北軍的巔峰時期,之後的事情大家或許都知道,西北軍在中原大戰中被瓦解,馮玉祥的門生故吏都背叛了他,而西北軍也分化為宋哲元部、韓復渠部、孫殿英部等等。所以總的來說,陝軍和西北軍的誕生,從統治階層到成立的意義,都是不一樣的,區別還是很大的。
-
6 # Batmana
有區別,一般說西北軍從地域和規模上都是馮玉祥的西北軍,楊虎城也曾投靠馮玉祥,楊後來跟隨蔣,從此也有大西北軍和小西北軍一說,小西北軍則指楊虎城的十七路軍。。。
如果有區別,為什麼影視劇裡把楊虎城的部隊叫做西北軍,《楊虎城傳》裡把十七路軍叫做“陝軍”,張國燾《我的回憶》裡提到與漢中的陝軍簽訂了協議。可是,現在的文學著作與媒體卻把楊虎城的部隊叫做“西北軍”呢?
回覆列表
陝軍也罷馮玉祥的西北軍也罷都是民國時期的軍閥,他們沒有政治目標,就是一味的強地盤,陝軍是袁世凱死後陝西的軍閥宣佈獨立後的地域稱呼,而西北軍是馮玉祥強盛時期佔領了西北大部分地區的稱謂。但是西北軍與西北邊防軍(也稱西北軍)是有根本區別的,西北邊防軍是段祺瑞當政時徐樹錚為西北邊防已經收復外蒙時成立的,經過徐樹錚的精心訓練是一支強盛的部隊,除了收復外蒙立下汗馬功勞外,還出國遠赴西伯利亞參加過遠征。但是由於馮指使部下鹿鍾麟殺害徐樹錚,鹿命令部下張之江在廊坊截住並殺死了徐樹錚,由於徐之死,西北邊防軍群龍無首,遣散的遣散,改編的改編,一支為國收復外蒙的部隊就這樣消失了,後來馮玉祥的西北軍跟這支部隊沒有絲毫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