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兩分七

    李淵讓位給李世民是在玄武門之變後,而且準確地說,李世民並不是直接逼迫李淵讓位的,而是希望李淵將太子之位傳給他。李淵直接將皇位傳給李世民更多是李淵自己的意願,也實屬是無奈之舉。

    李淵

    雖為皇帝卻無多少實權

    當初李淵將太子之位傳給李建成的時候,也賦予李世民調動軍隊的權力,還將宮廷衛戍權也一併交給了李世民,所以當時的秦王李世民已經擁有很大的權力,因此李世民才輕而易舉就發動了玄武門之變,輕易就在皇宮內將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誅殺,而此時的李淵已經是61歲的高齡了,唐朝軍政大權都已經落到了李世民手裡,即使李淵貴為皇帝,但已經沒有能力和權力再與李世民對抗。

    不忍親人再互相殘殺

    李淵雖然兒子眾多,但是真正有才華有能力的也只有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三人,但是在玄武門之變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殺了之後,李淵就只剩下李世民這一個兒子,李淵看到兒子們為了爭奪皇位,竟然將李家推到了如此的地步,李淵對此也是萬念俱灰,沒有再和李世民爭鬥的心思。

    李世民

    希望減少殺戮

    李淵是瞭解李世民的,李世民為了爭奪太子之位,竟然心狠手辣將親生的兄弟都殺害了,為了避免李建成李元吉的後代的報復,李世民肯定會對這兩家人進行斬草除更,趕盡殺絕的。於是李淵和李世民達成一個協議,就是要求李世民放過太子府和齊王府的人,李世民答應了李淵,李淵同意將皇位傳給李世民。但是李世民最終沒有履行諾言,最後還是將他的侄子們都殺了。

    玄武門之變

    李淵有愧於李世民

    當初李淵起兵造反的時候,李世民是全力支援,才得以順利登基稱帝。李淵對李世民有過一個承諾,即日後李淵登上皇位,就將秦王李世民立為太子。但是在李淵成為皇帝,開創唐朝的時候,卻將李建成立為了太子,還對有著很大功勞的李世民進行了打壓,因此李世民對此也是耿耿於懷。李淵對於李世民是有些愧疚的,他才會在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殺後,乾脆利落地讓出了皇位。而且李淵對於當時的情勢看得很清楚了,李世民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援,可以說李世民稱帝是眾望所歸,即使李淵不肯讓位,李世民要想將他拉下來也是輕而易舉。

    李世民登基

    保留自己最後的體面

    在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殺後,李世民派尉遲恭等人去保護李淵,擔任李淵的警衛,表面上是為了保護他的安全,實則是李世民為了看住自己,李淵可以說是深處囚禁的狀態了,想要再和李世民鬥爭,基本是沒有勝利的希望了,倒還不如自動退位給李世民,自己就好好當太上皇,還能保留自己作為唐朝開國者的體面。

  • 2 # 歷史學習者

    李淵作為一國之君,皇權在手,本該天下我有,而李世民不過是一個皇子,即便發動了玄武門政變,殺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按理說,李淵如果要對抗李世民,也應該是很容易的。可是李淵卻一直認慫,把軍政大權交給了李世民,還把李世民立為太子,兩個月之後就便把李世民扶上了皇位,這就讓人百思不得其解了。

    李淵

    唐高祖李淵(566年12月21日 —635年6月25日),字叔德,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人。唐朝開國皇帝(618年6月18日-626年9月4日在位)、軍事統帥,唐太祖李虎之孫,唐世祖李昞之子。

    出身北周關隴貴族家庭,襲封唐國公。深得隋文帝和文獻皇后(姨母)垂愛,起家千牛備身,歷任譙州、隴州、岐州刺史。大業九年(613年),遷衛尉少卿。隋煬帝東征高句麗時,負責督運糧草。大業十一年(615年),率兵擊破毋端兒起義軍。大業十二年(616年),率兵抵禦突厥,屢傳大捷。大業十三年(617年),出任太原留守。面對隋朝土崩瓦解,殺死太原副留守王威、高君雅,起兵於晉陽。

    帶領李建成、李世民等率兵南下,順利攻取長安。擁立隋煬帝之孫代王楊侑為帝,遙尊隋煬帝為太上皇,年號義寧,自領大丞相,加封唐王。義寧二年(618年),得知隋煬帝遇弒後,逼迫隋恭帝楊侑禪位,建立唐朝,年號武德。命秦王李世民統兵,擊敗隴西軍閥李軌、消滅西秦薛舉父子、擊退劉武周和宋金剛、擒獲夏王竇建德,迫降洛陽王世充,平定各地農民起義及地方割據勢力,完成了統一全國的大業。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發生玄武門之變後,冊立李世民為皇太子,傳位退居大安宮,自稱太上皇。貞觀九年(635年),病逝,諡號太武,廟號高祖,安葬於獻陵。上元元年(674年),改諡神堯皇帝。天寶十三載(754年),累諡“神堯大聖大光孝皇帝”。

    李淵明一逼明是權力很大的皇帝,為何李世民他就讓出了皇位?

    中國古代的歷史上,很多英雄好漢仗義講誠信,相反最無情的反而是帝王家庭,為了權力連自己的親人也會下手,李世民就曾在玄武門殺害了自己的兩位兄弟,奪得了大權當上了皇帝,之後的李世民廉明公正,也是對唐代的繁榮有極大的作用,是一個有帝王之才的人,但是為什麼他殺死了自己的兄弟,他的父親李淵作為皇帝怎麼就把皇位讓給他了呢,今天我們來講講這件事情。其實我們都知道皇位一般都是傳給太子的,李世民在當時連太子都不是,所以為了皇位就下了狠手,除掉了自己的兄弟之後,李淵並沒有懲罰他,反而是很快的送出大權,過了兩個月直接把皇位讓給了他。

    這裡面有幾個原因,在事變的當天,李淵雖然是皇帝但是已經失去了權力,在史書上記載除去兩個兄弟之後的當天,李世民的大將尉遲恭就去了李淵的宮殿,身穿鎧甲手拿長矛,嘴上說著要去保護李淵的安全,但是在當時的背景下,臣上見君可以拿武器,但是絕對不可以穿鎧甲的,因為這樣就說明你對皇帝有戒心,這是很嚴重的事情,尉遲恭穿著鎧甲就說明是要控制住李淵,只是對皇帝的逼宮,李世民剛殺了自己的兩個兄弟也可以說心狠手辣,假如李淵執意要處罰他,恐怕也會馬上遭遇不測,可以說他也沒有辦法去阻止李世民了。

    還有另一個原因,就是他把握不了局面了,李世民之前的部隊在外面,但是為了準備這次的行動可以說家中的人全部出動,所有的地方都設定了李世民的人,李淵被囚不久後就傳出口諭朝中的所有事都可以先讓李世民檢閱,等他看過之後再由自己看,這也說明李世民開始掌握大權,李淵作為皇帝但是失去了對局勢的把控,已經失去了權力。此外還有第三個原因,就是李世民政變後本來想殺掉兄弟二人的所有親人,但是被手下勸阻只殺掉了他們的兒子,所以還有大批的家眷手下在,他們肯定會想報仇,李世民也絕對不會手軟,進而會發生進一步的衝突,會死掉更多的自家人。

    而且這個時候李淵就剩下這麼一個兒子了,重新培養一個接班人年齡也不允許了,所以江山還是需要有人來接替,乾脆就直接把皇位給他,這樣子也能讓下面的人服從於他便於以後的管理,自己直接就退休了,李世民的能力也是絕對優秀,會管理好這個國家,自己做個太上皇就行了,結合上面的所有原因,李淵交出皇位讓李世民登基,也為後來的大唐盛世做了鋪墊。其實也不能怪李世民的狠心,畢竟當時他的部隊在外面,父親也一心想讓皇位給哥哥,等哥哥當上皇帝他也不會有好下場,所以只能搶先一步動手,也是被背景所迫。現如今的我們兄弟姐妹之間應該互幫互助,一起快樂的成長。

    總結:李淵主動讓位是最明智的選擇,不僅對於他自己,對於整個大唐乃至於整個中華民族來說,讓李世民當上皇帝都是最理想的情況。

  • 3 # A考拉2

    李淵是天子,權利無邊。李世民不外是個皇子。就算他策動玄武門政變,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照理說,李淵究竟結果是天子,他要匹敵李世民,也是很輕易的。但是,李淵卻一向認慫,那時他就交出軍政大權給李世民。接著,三天後,他又把李世民立為太子。再接著兩個月後,又把李世民扶上皇位。李淵怎樣會是如許的表示呢?

      關於這個題目,我們應當回到那時的現場,詳細來闡發一下。

      一、李淵不想吃麵前虧。

      原本,玄武門政變那天,李淵是調集李世民三兄弟光臨湖殿來,想當著一幫大臣的面,化解他們三兄弟衝突的。沒想到只一會兒,裡面就殺聲震天。接著尉遲恭就身穿鎧甲,手持長矛,渾身血汙地衝了出去,說來庇護李淵。

      要曉得,現代大臣見天子,手拿兵器也能夠有,但身穿鎧甲,則是果斷不許可的。由於這就意味著,你這個大臣會對天子停止提防。昔時華文帝的使者去見周勃,周勃由於畏懼,穿上鎧甲見使者,就被華文帝嚴厲處置了。此刻尉遲恭竟然“擐甲持矛”,可見,已完整不把李淵當做天子了。

      也就是說,尉遲恭那時的作為,就是強逼。既然是強逼,那末李淵若是不承諾,他必定就會有生命傷害。所謂“豪傑不吃麵前虧”,李淵明顯是不想冒這個險的。

      二、李淵已交出權利。

      尉遲恭出來找李淵的時辰,現實上已把李淵給節制起來了。李淵沒有了人身自在,他的所作所為,一言一行,都在李世民的人的監視之下。並且,那時尉遲恭還對李淵說,為了庇護他的寧靜,避免李建成、李元吉的“餘黨”對李淵晦氣,要求把兵權交給李世民。(《資治通鑑》記錄:“敬德請降手敕,令諸軍並受秦王處罰,上從之。”)

      也就是在當天,李淵頒佈發表把軍政大權交給李世民,三天後立李世民為太子,並說,一切工作,都先向太子報告請示後,再向他報告請示。

      當李淵已被節制起來,手中沒有了權利的時辰,他又還能做什麼呢?。

  • 4 # 深夜聊齋

    玄武門之變以後,李淵逐漸退居二線,並在幾個月之後成為太上皇,之所以會如此快速,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01 李淵年事已高,心灰意懶

    太上皇,是皇帝對自己父親的尊稱。所謂“太上”,實際是“無上”之意,意思是比皇帝還要尊貴。而到底尊貴不尊貴,是榮譽稱號還是實職,都要看是誰幹?古代年齡最大的太上皇是乾隆,85歲時才上崗,可他比皇帝嘉慶還要牛!

    而李淵就任太上皇時,是61歲,已經達到了退休年齡,這個時候,當個太上皇也是無可厚非的,畢竟,歷史上還有20多歲當太上皇的人。況且,玄武門之變以後,李淵面對李世民兄弟之間的手足相殘,明顯對朝政已經心灰意懶,做出這個決定,沒有什麼不尋常。

    02 李淵主動讓位,十分明智

    李淵主動讓出帝位,讓李世民接班,實際上是明智之舉。在他任太上皇的9年間,大唐在李世民的領導下,繼續蓬勃發展。而他的個人生活也幾乎沒受到太大影響。李淵傳位於李世民,儘管有不情願的因素(他鐘意的還是李建成),但是,他能夠在玄武門之變這種突發變故前,保持清醒的頭腦,審時度勢,做出了正確的決策,也說明他是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十分明智。

    03 李淵主動讓賢,也屬無奈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作為帝王,也不例外。誰都想在這個位子上幹出一番功業,或者就為了單純享受一下生殺予奪、予取予求的樂趣。

    一朝皇位在手,誰也不願意放手,人世間最清心寡慾的人,恐怕也不例外。所以,面對李世民的咄咄相逼,李淵肯定是不痛快的。然而,他心儀的接班人李建成已死,李世民成了唯一選項。如果再佔著位子不走,等李世民動粗,更是會成為歷史笑柄。所以,李淵主動讓賢,還在退下來以後,儘量不結交大臣,免得被自己的兒子猜忌。這也是一個老皇帝的無奈之舉。

  • 5 # 斯幽故事會

    公元618年,李淵建立唐朝,作為開國皇帝,李淵也是十分有才能的,那麼為何玄武門兵變後,李淵會讓位給李世民呢?

    ”世民因亦入白其事,高祖初陽不許,欲推薦一下執世民送官,已而許之”,這是《新唐書》中的一句話,也就是說李淵起兵其實是李世民的功勞。

    下面我們就根據史書記載,來說說李淵讓位給李世民的原因。

    第一,兌現對李世民的承諾。

    隋煬帝楊廣繼位以後,大興土木,民不也聊生,李世民看得出大隋江山無法長久,於是就暗中結交一些人才,儲蓄力量。

    後來李世民勸李淵起兵,可是李淵覺得自己的力量還不足以和隋朝抗衡,最終李世民說出自己這些年暗中招兵買馬的事。

    李淵最終只能依靠李世民的勢力,和自己原有的勢力相結合,與隋朝一決生死。不過在起兵之時,李淵為了激勵李世民,曾許諾李世民如果自己當了皇帝,就立李世民為太子。

    李淵的承諾李世民始終記著,但是在李淵稱帝后,他為了穩定根基,按照嫡長子繼承製,立李建成為太子。

    所以當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時,李淵讓位,也算是兌現了自己的承諾。

    第二,李世民已經掌握了大唐的大部分權利。

    李淵攻下長安後,將長安定為首都,當時大唐剛剛建立,就是在長安城裡也並不太平,所以李淵為了穩住都城,登基後,李淵就不可以再親自帶兵打仗了。

    而李建成作為太子,是要留在皇帝身邊,幫助處理事務,順便熟悉朝廷之事的。最終李淵決定讓李世民帶著兵,去幫助自己平定四方。

    李世民不僅有勇有謀,他還待人寬厚,所以當時他在軍中的威望是很高的。而且李世民一路勢如破竹,還收了不少降將,這些人後來大多成了軍營中的骨幹力量。

    其實在大唐平定天下後,大唐的軍隊幾乎都在李世民手中,李世民身邊更有魏徵、長孫無忌等一批文人,和李靖、侯君集等眾多武將。李淵也清楚,自己與其當一個沒有實權的皇帝,還不如讓位給自己的兒子。

    第三,不想父子刀兵相見。

    李建成死後,李世民成了皇位最合理的繼承人,如果此時李淵還是不讓位,那麼玄武門之變,勢必要給朝臣一個交代,這樣李世民肯定不能獨善其身。

    只有李世民自己當了皇帝,他的權利達到了最大,朝廷之中,才不會有人對玄武門之事妄加議論。

    李淵知道,此時的李世民是要定了皇位,否則他就會被朝臣刁難,為了不與兒子刀兵相見,李淵只好提前退位。

    其實,李淵讓位給李世民,也是一種英明的舉措,因為李世民確實有帝王之才。

  • 6 # 詳侃歷史

    我談談我的看法。

    一、李世民並未逼李淵退位

    李世民從來也沒有逼李淵讓出皇位,而且從當時的情況看,李世民也毫無逼李淵讓出皇位的必要。

    武德九年(626)六月初四玄武門之變發生後,李世民已經掌握了兵權,六月初七被立為太子,李淵也將軍國事務全部委託李世民處理,可以說,李世民此時已經是大權在握。六月十六日,李淵就正式表示,他要退位當太上皇,“朕當加尊號為太上皇”。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對李世民而言,是讓李淵儘快退位有利,還是等一段時間再退位有利呢?

    顯然是後者,因為當時人事調整並沒有完成。當時李淵的五位宰相——裴寂、蕭瑀、陳叔達、封德彝、宇文士及仍然在位,而從後來李世民即位以後將他們全部調整離開宰相職位來看,李世民對這幾位宰相是不滿意的。因此,對李世民而言,比較有利的選擇是,暫時延緩李淵退位,以李淵的名義進行人事調整,該免的免,該調整的調整,該晉升的晉升,調整到位以後,李淵再退位,李世民即位,這樣,得罪人的事情由現任君主完成,不把矛盾留給新君,是比較好的。

    李世民後來在貞觀後期,就是這麼做的,他親自處置了劉洎、張亮,並外放了李世勣(以便李治即位以後再把他召回),這樣的話,李治面臨的矛盾就會少很多。

    但是,李淵在六月十六日就提出退位,這時候,最基本的人事調整都沒有進行,後來在七月間,緊急進行人事調整,實質上也僅僅是拿掉了一個裴寂,其他的仍然沒有調整到位,其他幾位宰相,都是李世民當了皇帝以後才免掉的。

    因此,顯然不是李世民要逼李淵退位,而是李淵自己不想幹了,主動要求退位。

    二、李淵主動退位的原因

    李淵為什麼要主動退位呢?

    我認為,就是被他這幾個兒子(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弄的心力交瘁。現在很多人都只注意到李世民殺掉李建成和李元吉對李淵的衝擊,實際上,自武德九年(626)五月開始,李淵遭受了多輪打擊,既有來自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也有來自李世民的。

    (一)太白經天后,李元吉勸說李淵殺死李世民

    武德九年(626)五月太白經天,太史令傅奕向李淵密奏:秦王當有天下,意思就是李世民要取代李淵掌握天下,此事導致李淵對李世民的態度發生驟變,開始嚴重猜忌李世民。李淵的這一變化,被李建成和李元吉很準確的掌握了,於是,李元吉竟然當面勸說李淵殺掉李世民,面對這一血淋淋的提議,李淵的反應是沉默無語,“高祖不對”,短短的四個字,背後表達的是李淵的痛苦和猶豫。

    (二)六月初三李淵向李世民攤牌

    六月初三,李淵把傅奕密奏的內容告訴了李世民,意思是想讓李世民自裁,這是一個非常痛苦的決定,李淵此舉,很可能是想避免自己親手殺掉李世民、或者李世民被其兄弟殺掉的局面。這一決定的做出,對於李淵來說,從皇帝的角度看,為了維護自己統治必須如此,但是,從父親的角度看,必然是極為痛苦的。

    (三)李世民密奏李建成淫亂後宮

    面對李淵的發難,李世民密奏李建成淫亂後宮,同時,李世民提到“臣於兄弟無絲毫負,今欲殺臣,似為世充、建德報仇”,也就是說提到了李建成和李元吉要殺自己,這顯然是把李建成和李元吉密謀的昆明池兵變計劃也告訴了李淵。李建成淫亂後宮和私下制定殺死李世民的昆明池兵變計劃,這對於李淵來說,又是一個突然的打擊。

    在這個打擊下,李淵顯然亂了方寸,他臨時決定不再逼李世民自裁,轉而準備在次日質證李建成淫亂後宮的事情。

    (四)次日,六月初四日,玄武門之變發生,李世民自衛反擊,先發制人,搶在昆明池兵變計劃之前,殺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

    可以說,短短一個月時間,李淵連續遭到多次沉重打擊,心情必然是糟糕透頂,玄武門之變當天,李淵“泛舟海池”。很多人覺得不可信,我覺得這有什麼不可信的,這恰恰是李淵在極度痛苦、極度失落的情況下,試圖排解鬱悶心情的一種方式。

    玄武門之變,對李淵來說,既是一個痛苦的衝擊,同時又是一個解脫,從此以後,李淵再也不用操心兒子們之間的爭鬥了,這個老頭很顯然是累了,不想幹了,所以才急於退位。

  • 7 # 謝金澎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政治、人性兩個角度來分析。

    玄武門之變,李淵不是毫無察覺,他只不過關心則亂,不知道該如何處理。原本他也很清楚,二郎能力太強、勢力太大,李建成那個天下就是坐了也不穩。但是宇文士及以及裴寂的勸諫阻止了他換儲的決心。

    李淵不是一個昏庸、優柔寡斷的人,相反,在歷史上他是一個非常優秀的人,文武雙全、俊逸風流。《雀屏中選》這個典故大家去查一查,就會明白李淵有多厲害了。

    但是在牽扯到自己的兒子,十指連心這個問題上往往就很難下決心,因為無論捨棄誰,都是捨棄的自己的心頭肉、都是斷自己的手指,他一直在思謀一個萬全之策,但是他那幾個優秀的兒子們沒有給他時間。建成元吉籌劃的昆明池兵變已經被李世民全面掌握,李世民帶兵打仗那麼多年,從來就沒有坐以待斃過。

    由於李淵的難以取捨,實際上三個兒子都對他失去了信心,所以才決定自己撇開他自己幹。李世民知道,等李淵出來主持公道,恐怕自己的屍體都涼了,所以果斷出手策劃了玄武門之變。因為一切有利形勢都在建成元吉那邊,自己只能透過雷霆出擊、搶佔先機才有機會出其不意的取勝。

    要做到這些,就必須把李淵的因素計算進去,否則,隨時可能功虧一簣。玄武門政變的血腥和冷酷就不在一一贅述了,總之,李世民贏了。實際上,雖然兵符在元吉和李淵手上,但是唐軍大多數將士都是跟著李世民出生入死過的,李世民這個人不僅僅治軍打仗厲害,個人人格魅力也是很牛的。這才有後來外邦使臣、國君一見他,都為他的外貌傾倒、懾服。

    李世民完成玄武門政變的中途,攻打太子府時還逼迫李淵拿出兵符調兵平叛,這就是很高明的算計,是讓天下諸將看到,他殺建成元吉,攻打太子府是李淵授權的。不但讓人明白了他是將來唯一繼承人,還拉著李淵吃了一口兒子們的人血饅頭。

    這一切做完之後,李淵做為父親一定是傷心欲絕,但是也無可奈何。不用說他不能再殺唯一的兒子李世民,即便他不管不顧一定要殺,也得考慮形勢,自己還殺不殺得了。他看到李世民的心狠手辣和計算之深,不由得不心寒。李世民兵權在手,他已經事實上成了傀儡皇帝,反正都是自己的兒子,乾脆自己安安心心的當個太上皇,後半輩子起碼落個太平、富貴生活。

    如果自己繼續戀權不放,衝突是遲早的,以李世民的手段,沒有什麼做不出來的,不定哪天自己就莫名奇妙的沒了也說不準。再說,經此劇變,李淵對皇權也淡漠了,因為權力爭奪,出現這麼嚴重的家庭慘劇,這權力還有什麼意義?

  • 8 # 夏陵江上客

    李世民在逼李淵退位的時候,已經是玄武門之變之後了。

    李淵的本意是想立長子李建成為太子,畢竟是嫡長子繼承製,可看過隋唐演義或是對歷史有點了解的人就知道,李世民在推翻隋王朝的戰鬥中立下了汗馬功勞 ,隨著他的父王常年征戰四方,當然,長子李建成也不弱,但和太宗相比,還是差了那麼一點火候,缺了點果斷和抉擇。擁有著雄心霸業的李世民,眼看皇位就要到兄長的手中,自然是不甘心。

    於是,就有了玄武門之變,而經過玄武門之變,除掉了李建成和支援他的李元吉,算是殺雞儆猴,用來震懾天下。而經過了這次政變之後,所有的軍政大權一下子落到了李世民的手中,威望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你想,沒有了軍政大權的李淵就算還是皇帝,也不過是李世民扶植的傀儡政權,與其這樣,倒不如落個好名聲,反正李世民也是李淵的兒子,傳給他也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

    還是李家的江山,有那時間精力,倒不如安安心心的當個太上皇。

  • 9 # 謀士說

    李淵的確是權力很大的皇帝,至於李世民有沒有逼迫李淵讓位歷史書裡面也沒有記載。根據《新唐書·高祖本紀》記載:“庚申,秦王世民殺皇太子建成、齊王元吉。大赦。復浮屠、老子法。癸亥,立秦王世民為皇太子,聽政。”公元626年6月4日,秦王李世民殺了皇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施行大赦。恢復奉行佛教,老子的禮法。初七,唐高祖立秦王李世民為皇太子,讓他處理政務。從《新唐書》的記載來看李世民沒有逼迫唐高祖讓位,其實不用逼迫李淵也會把皇位傳給他,為什麼這麼說呢?

    第一:唐高祖李淵與竇皇后,生有四個兒子。太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李玄霸(李元霸),四子李元吉。這四個兒子,都是李淵的嫡子。按照古代嫡長子繼承製,這四個兒子才有資格繼承皇位。其中,李玄霸(古典小說裡面叫李元霸)英年早逝,據說被雷劈死的。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死於玄武門之變,所以在李淵的四個嫡子當中只有李世民了。

    第二:李世民功績卓著,常年在外帶兵打仗,為大唐江山立下汗馬功勞。可以說,李世民文武雙全,即便他不是嫡子,以他的功績,足以被欽點為皇位繼承人了。在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死後,沒人比得上李世民。李淵不至於糊塗到,把位置傳給其他兒子吧!換做是誰,也會把位置讓給李世民。

    第三:當初太子李建成在的時候,他不好選擇,畢竟李建成是嫡長子,也沒有犯什麼錯。所以,李淵在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間搖擺不定。直到李建成被殺以後,才堅定了李淵立李世民為太子的想法。說實在的,李淵能做皇帝,也是靠了李世民。如果當初不是李世民逼李淵造反,不知道李淵能不能做皇帝。所以,他別無選擇,自己年齡也大了,沒有必要賴在這個位置上不走。他不即便心理不想讓位,他也知道這麼坐下去,已經沒有多大的意義了。大唐的天下遲早是李世民的,還不如早點讓出去,以免再次出現禍端。

  • 10 # 逍遙子說歷史

    綜合很多史料,稍微寫點看法。

    一.李世民逼迫李淵退位的背景

    當時,在爭奪皇位已經處於明顯下風的李世民兵行險著,孤注一擲,經過精心的策劃發動玄武門之變,弒兄殺弟,並控制皇帝李淵;很多人一直覺得玄武門之變的核心在於弒殺太子李建成,其實恰恰相反,如果兵變只誅殺競爭對手,無法控制皇帝,僅僅只是成功了一半,作為一個開國皇帝,首先關心的是自己的權力是否穩固,再者李淵一共有22個兒子,並不存在李建成李元吉一死,就一定要傳位給李世民。

    按史料記載,李世民當時在秦王府私養800多名勇士,透過策反當時玄武門守將常何,得以順利進入玄武門埋伏,弒兄殺弟的時候李世民身邊僅70餘騎,剩下的人去哪裡了?沒錯,去撲殺皇帝李淵的衛隊了。李世民的精心策劃在於他精心的控告(控告太子齊王同皇帝的后妃有染),讓皇帝覺得家醜不可外揚,只能召集幾個重臣秘密會審,選處較偏,護衛不多,以致秦王府的人有機可乘而挾持皇帝李淵,成功讓尉遲恭入宮擔任“警衛”。

    二.李淵退位的真正原因

    試想如果李淵如果本人沒被挾持,作為一個皇帝,知道發生了兵變,第一件事肯定就是調集御林軍誅殺叛逆,搜捕要犯,哪怕日後要傳位給李世民,也不可能致自身安危於不顧,更不可能接受十個嫡孫李建成的兒子安陸王李承道、河東王李承德、武安王李承訓、汝南王李承明、鉅鹿王李承義,李元吉的兒子梁郡王李承業、漁陽王李承鸞、普安王李承獎、江夏王李承裕、義陽王李承度等幼兒都被殘忍殺害,還在宗室的名冊上刪除他們的名字。

    回到李世民讓尉遲恭入宮擔任“警衛”。尉遲恭身披鎧甲,手握長予,徑直來到高祖所在的船上(如果此時李淵還有守衛,能容許尉遲恭這樣?)。高祖大驚,問道:“今日作亂的人是誰?愛卿到此做什麼?” 尉遲恭回答道:“秦王因為太子和齊王作亂,起兵誅殺了他們。秦王殿下擔心驚動陛下,故派臣擔任警衛。” 高祖對裴寂等人說:“不料今天竟然會出現這種事情,你們認為應當怎麼辦呢?”(裴寂 知道事已至此,多說無益,故無語),早就被李世民收買的 蕭瑀和陳叔達 當眾背臺詞:“建成與元吉本來就沒有參與舉義兵反抗隋朝的謀略,又沒有為天下立下功勞。他們嫉妒秦王功勞大,威望高,便一起策劃奸邪的陰謀。現在,秦王已經聲討並誅殺了他們,秦王功蓋宇宙,天下歸心,陛下如果能夠決定立他為太子,將國家大事委託於他,就不會再生事端了。” 高祖說:“好!這正是我素來的心願啊。”(識時務者為俊傑,否則李世民只要一轉身,剩下的就交給尉遲恭了,到時候是史書上就會寫成李建成李元吉叛亂,殺死皇帝及重臣若干,秦王救援不及……)

    迫於形勢的李淵還令諸軍並受秦王處分,又使黃門侍郎裴矩至東宮曉諭諸將卒,大勢遂定。

    至此,李世民的政變才算大功告成。

  • 11 # 嗔痴歷史觀

    我覺得李淵讓出皇位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就是識時務者為俊傑與他心力憔悴不堪,為什麼這麼說呢?且聽我一一道來。

    一、識時務者為俊傑

    在每次分析玄武門之變的時候,人們都習慣性忽略了一個細節,那就是其實李淵在李世民立下汗馬功勞為他奪得皇位開闢大唐的過程中,就已經口頭答應過李世民要立他為太子。

    後來真正登基之後李淵卻食言將李建成立為太子,我覺得李淵之所以立李建成為太子就是擔心李世民功高蓋主,他的皇帝坐不穩。

    為了自己皇位考慮,李淵才立李建成為太子,一方面可以均衡李世民權利,另一方面自己皇位也可以坐的安穩些。

    然而他低估了李世民的能力,才導致最終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與其說玄武門之變是謀權篡位,我覺得更貼切的說法是拿回本該屬於自己的東西。

    本來太子之位就該屬於李世民,卻花落李建成之手,這也就算了,李世民為了天下社稷不跟李淵計較。可是自己在戰場上拼命,李建成還與李元吉想方設法弄死自己,換做誰也沒法忍受。

    沒辦法,最後在自己干將的鼓舞之下,發動玄武門之變,一方面為了保命,另一方面就是拿回本該屬於自己的東西。

    也許是上天眷顧,李世民很快取下李建成與李元吉首級,並且前往宮中找到父親李淵,告訴他已經殺死了李建成與李元吉。

    這種情況下,李淵明顯知道李世民的意思,再加上他明白自己當初出爾反爾是不對的,要是再不抓緊時間好好表現,估計自己也會像李建成與李元吉一樣身首異處。

    李淵是聰明人,識時務者為俊傑,保住小命要緊,皇位讓給李世民,自己坐享其成,當個太上皇總比去陰間舒服。

    二、心力憔悴的李淵

    玄武門之變時,李淵已經年老,歷經千辛萬苦,明白的事情與道理更多,對權利的慾望不再像年輕時候那樣。

    再加上李淵作為一個父親,看著自己兒子為了權利捨命相鬥,心裡肯定十分不是滋味,而這一切的源頭,又在於當時自己選太子失誤,可是如今事已至此,很難改變。

    面對三個兒子相鬥,作為父親,他斷然是狠不下心對他們做什麼過於嚴重的懲罰。如今李世民解決了李建成與李元吉,一場頭疼的災難終於就此結束,而且獲得皇位的始終還是自己的兒子。

    李淵綜合考慮利弊之後,已經無慾無求,只想早點告別權利之爭,儘快回家養老,做自己的太上皇多省心,只要裝糊塗一點,李世民肯定不會傷害他。

    從後來李淵退位後的所作所為來看,也剛好印證了這一點。他退位後再也不干預朝政,即使李世民請他參與,他也趕快拒絕,有人覺得他是擔心李世民對他不利,我覺得他是對權利厭煩至極,只想躲得越遠越好。

    結語

    毫無疑問,面對玄武門之變後的權利交接,李淵還是很坦然接受的,這也恰好看出一個真正領導者的聰明才智,看清局勢,待價而沽,不妄自菲薄,讓自己太難堪,這何嘗不是一種聰明的表現!

  • 12 # 傑瑞少女

    大家都知道在經過“玄武門之變”後李淵就讓位給李世民了,那麼明明可以繼續做他這個皇帝的為什麼要讓位給李世民呢。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其實只是想逼李淵將太子之位傳他,並沒有想過要威脅自己父親的皇位,但是李淵卻主動禪位,弒父和弒兄的意義可就完全不一樣了,而且李世民也是被李建成給逼的沒辦法,才使出最後的殺招。只能說李淵實在是被李世民的這個舉動給嚇到了,李淵知道李世民是武將出身,心中自然有一股熱血。但他沒想到李世民竟然會走到這一步,不惜弒兄都要得到太子之位,如果自己要追究李世民弒兄的話說不定李世民很可能連自己都殺了畢竟在當時情況是很亂的,所以當李世民發動完政變以後,去找李淵,李淵看到他手上佈滿鮮血的武器,立馬跟李世民說:“其實早就想把皇位傳給李世民了,只有一直沒有機會對你說而已。”此話一出,李世民立馬也就懂了。雖然玄武門之變給李世民扣上一個弒兄的帽子但是後面的貞觀之治也證明了李世民是一位賢能的君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70歲,想換臺車,預算十五萬左右,買啥車?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