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李慕禪
-
2 # 楊醫生講健康
問題在於屠城和才情這兩者並不衝突啊,
大漢奸汪精衛也可以寫出“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
道德和才華沒有關係,和能力也沒有關係
歷史記載曹操或者曹操的授意下曾經五次屠城,可謂殘忍好殺,甚至有人指出曹操在徐州的大屠殺是導致諸葛亮最終選擇劉備不選擇曹操的一個原因。那麼歷史上,曹操都屠過哪些城呢,為何要屠城呢?
漢代的城池與後世明清的不一樣,絕大多數百姓是不住在城裡的,東漢國都洛陽長寬也都不到十里,這還包括了皇宮在其中。至於地方城池一般不過是邊長三五里。這樣的小城也不可能住什麼百姓,光是縣寺衙署、商賈官邸就差不多。漢代所謂屠城不是殺百姓,而是屠殺迂腐頑抗的兵馬,即便有百姓也不可能很多。
曹操秋天發兵春天撤兵為的是不耽誤耕種,不使得因為持續的戰爭耽誤戰爭。相對來說曹操軍中的糧食也消耗的差不多了。那麼他就有動機了。首先是洗劫他們的財富以充實自己和軍隊,曹操軍隊喜歡洗劫是有例子的比如青州兵與于禁的故事。曹操為了整頓軍紀居然割發代首放在歷史上也是罕聞。其次考慮到戰略因素。長平之戰白起坑殺趙四十萬使趙從此以後沒有能力正面面對秦軍。那麼這些人口對於陶謙顯然是個助力,當時的曹操顯然沒有能力強行遷走這些人。遷走這些人不僅僅要面對路途上行軍緩慢,最大的問題是無法安置好這些人口,如果能安置也不會放難民跑到徐州了。最後,曹操嗜殺並非徐州一個例子,主要的是官渡之後的降兵又是一場大規模屠殺,其他大大小小的太多了。曹操殺名士,喜歡殺人立威也常見與史書中。曹操有明顯的缺點也有明顯的優點。相互結合與矛盾,但並不妨礙他在歷史上是個偉大人物。
首先兗州在黃巾之亂就是動亂去,曹操說千里無雞鳴,就是中原地區人口大幅度減少。還有三國志明文記載,曹操收青州黃巾,問題來了曹操哪裡那麼多糧食養兵?兗州本來就是十分殘破,曹操能當上兗州牧就是因為兗州黃巾猖獗。曹操確實屬於袁紹陣營,曹操和陶謙之爭確實袁紹和袁術之爭,因為袁家當時是真的強。曹操地理位置看,北方袁紹,西方董卓,南方袁術,東方陶謙。可以說周圍之後陶謙勉強可以打,其他曹操都打不過。曹操人多無糧,如果不進攻徐州,曹操大軍吃什麼?曹操之所以屢次攻打徐州,就是因為徐州是當世糧食產地。
當時曹操攻擊徐州就是缺糧,如果曹操不屠城,他本來就糧食缺乏,拿來糧食給徐州百姓,那還打什麼仗青州兵軍紀超級差,詳情見於禁管束青州兵。軍紀本身不好,自己又缺糧,爆發屠城基本上必然,對曹操唯一理性選擇。歷史史料不等同於歷史事實,歷史事實不等同於歷史真相,其實曹操在這期間一定是殺過平民的,但是殺了多少,是不是他授的意,真正的原因,因為距離我們年代久遠,史料不全,所以我們已經很難考證了,所以我支援大家可以合理的猜想,言之有理就可以,提倡保留自己的觀點,尊重別人的想法。當時屠城肯定不可能有具體資料,只能估個大慨。再說曹軍屠城記錄不光是徐州。屠殺是肯定有,最多就是屠的人數多少的問題。
由此可見,曹操屠城並不是發洩,也不是殘暴,而是權衡利弊後所做出的決定,或者是其部下所為。曹操是一個非常複雜的人物,用易中天老師的話就是說:“曹操聰明透頂,又愚不可及;奸詐奸猾,又坦率真誠;豁達大度,又疑神疑鬼;寬宏大量,又心胸狹窄。可以說是大家風範,小人嘴臉;英雄氣派,兒女情懷;閻王脾氣,菩薩心腸。這麼複雜的人物,所以做出的事情也不是按常理出牌的,
-
3 # 讀史靜思
曹操屠城慘絕人寰與曹操才情橫溢這個問題我覺得是不相關的問題,首先曹操的屠城慘絕人寰這是站在個人政治目的實施的行為。才情橫溢則是後天努力學習取得成績並別人認可給予的評價。因此回答這個問題得從兩個方面說。
一、曹操大規模屠城慘絕人寰有史料記載的有兩次一是徐州之戰對老百姓的屠殺二是官渡之戰對降卒的殘殺。
屠殺徐州百姓,起因是曹嵩的被害。建安元年(196年)董卓之亂時,曹嵩去官返鄉,至徐州琅王牙郡(今山東諸城一帶)避難。曹嵩是朝廷大官,徐州牧陶謙特派部將張門豈去護衛。當時曹嵩隨帶有百餘輛車子的財物,張門豈見財起心,殺嵩劫財。這件事責任不在陶謙,但曹操為此結怨陶謙,於建安三年(198年)冬引兵大舉進攻徐州,為父報仇,先後攻拔十餘城,至彭城(今徐州)與陶謙展開決戰,陶謙被打敗,曹操“屠彭城”坑殺男女數萬口,“泗水為之不流”。隨後又繼續進攻,所過之處皆斬殺一空,乃至“雞犬亦盡,墟邑無復行人。”對於這個資料,有網友說是四十萬,當然,這是誇張的說法,但是史學家筆中的數萬口,應該是保守的,這個數字估計接近十萬左右。
官渡之戰時坑殺降卒,發生在建安五年(200年)袁紹兵敗之後。這次戰事所坑殺的降卒前後有七萬多。曹操自己給漢獻帝的奏章裡也承認:“凡斬首七萬餘級。”當時曹軍約有二、三萬,袁紹軍隊有十餘萬,袁軍絕大部分被坑殺。曹操在偷襲袁紹糧車時,就曾將一千多降卒一律割下鼻子,向袁軍示威。如此殘忍地大規模坑殺降卒,在歷史上是少見的。其原因不象屠徐州那樣為報私仇,很可能一是怕降卒造反,二是當時糧食奇缺,袁紹運來的糧草已被曹操統統燒掉。除了屠徐州、坑降卒外,建安十二年(207年)遠征烏丸三郡時,也發生過“屠柳城”(今遼寧凌源縣)的事。
曹操的上述殘暴行為,都是史書確鑿所載。這是千百年來曹操落下罵名的重要原因。它一方面反映了戰爭的殘酷性,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曹操的殘忍。《三國志·魏書·曹仁傳》還載,建安十一年(206年),袁紹外甥高斡在壺關反叛,曹仁隨曹操圍攻壺關,曹操下令說:“城拔,皆坑之。”這是曹操為人殘忍的又一個例子。動不動屠城、坑殺,實際上不可能收到應有效果。當時壺關就連月不下,後來曹仁說:圍城應給對方開條生路,現在公開告示城破必死,必然死守,這不是好辦法。曹操有所悟,聽取曹仁之言,結果城中士兵就投降。
二、曹操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帝王中少有的詩人,著有《孫子略解》、《觀蒼海》、《蒿里行》等作品。
精兵法,著《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書。善詩歌,《蒿里行》、《觀滄海》等篇,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著作有《魏武帝集》,已佚,有明人輯本。今有整理排印本《曹操集》。
透過以上兩方面我瞭解到曹操是三國不可多得人才。雖然他為雄霸中原殘殺無辜百姓和投降兵卒,實為人所恨罵。然而他在文學方面成就和造詣是我們推崇和肯定。更還有許多優點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比如我們可以從兩方面講起。
第一點,個人的雄才大略。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作為一個集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詩人頭銜於一體的人物,曹操的個人能力非常之優秀,堪稱全能型人才,而這也是他作為一名上位者,能夠屢屢找到最為正確的前進道路,使得自己越來越強大的原因。
無論是在起兵爭霸之初還是在爭霸後期開始統一,曹操的個人能力一直是很足的,赤壁之戰是他為數不多的幾次失敗,使得他喪失了統一全國的機會,也留下了巨大的遺憾。
第二點,一流的團隊力量。在三國之中,魏國的人才貯備是最足的,這得益於曹操設立的完備的人才選拔制度,如荀彧、荀攸、郭嘉、賈詡、張遼、許褚等人,文武大臣濟濟一堂,這一點無論是西蜀還是東吳都無法媲美,奠定了曹魏先天上強過兩國的緣由。
-
4 # 春風趣談閣
瞧這問題問的,兩者有關係嗎?
就如同提問“郭嘉後人郭沫若才華橫溢,為什麼中年卑躬屈膝?”般不講邏輯。
回覆列表
戰爭是殘酷的,戰爭的需要,可能就會有犧牲,本質就是人類的災難,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解讀。曹操父子,建安三傑,絕美詩文流傳千古,佔據歷史一席之地。才情文章無關政治,自然是千古英雄而不失內心之靈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