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青檬
-
2 # 茵你而淳在
個性化幼兒園要看看倡導的理念是什麼。如果一味的已吸引家長的眼球去設定個性化,這種幼兒園應首先排除在選項內。
作為父母親,應該首先以幼兒園的經驗值為主要挑選條件。比如幼兒園的辦學年限、規模、師資隊伍、校園環境等為要素。另外一個是最好挑選離家比較近的幼兒園,這樣孩子接送比較方便。
不要人云亦云,要自己多方瞭解,多諮詢下過來人。定下目標後,先帶孩子參觀一下幼兒園,實地感受下幼兒園的情況,自己孩子是否能夠適應。
-
3 # 喵媽育兒
要想為孩子挑選到合適的幼兒園,我認為,最重要的是瞭解孩子真正的需要。
首先,我會建議3歲以前的低幼齡小小孩,選擇照顧得好的幼兒園。
對於3歲之前的孩子來說,他們需要最多的是別人對他們的照顧和愛,所以,為孩子選擇一個師生配比比較好的園所,例如,按照國外的標準,2-3歲的幼兒園,師生配比基本上1:3-1:5。因為這麼小的小朋友,不管他們是否願意,他們無法自己挽袖子洗手,總會在洗手的時候把前襟打溼,沒法自己脫褲子上廁所,沒法自己換睡衣睡覺……等等等等,所以,良好的師生比例才能保證老師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照顧到每一個孩子。
其次,在3-4歲的階段,建議找老師包容性很好,並且能夠對孩子很有耐心的幼兒園。
3-4歲,孩子基本上都結束了平行遊戲(自己玩耍)的階段,開始有社交了,有社交,意味著有大量的衝突,敲黑板,這些衝突都是孩子學習的機會:他們從衝突中學會溝通,學會處理問題,學會忍讓,學會禮貌,學會這是我的好朋友,學會幼兒園是有規則的。但是這個過程會需要時間,需要老師的耐心引導。
再次,在4-5歲的階段,要考慮一個良好的硬體環境,能夠提供讓孩子探索和發展興趣的平臺。
許多媽媽在最開始給孩子選幼兒園就看重環境,說實話,那時候為時尚早。但是,在孩子4-5歲的時候就很有必要了。如果一個幼兒園能有鋼琴、小提琴、手鼓等各類樂器,能有專門的提供各種繪畫材料的畫室,能有提供科學探索和發現的課程或者材料,能有讓小朋友們種菜養小動物的花園,能有讓孩子自己動手烤蛋糕麵包的廚房……這種種都是孩子探索、認識這個世界的通道,而成年人應該提供的就是環境,再任由孩子們發揮,老師做一個觀察者,在孩子需要的時候給予適當的引導。
最後,在5-6歲的階段,要考慮孩子的幼小銜接。
這裡我說的幼小銜接不是重點強調提前學知識,而是提前讓孩子瞭解小學,培養孩子能順利進入小學的習慣。例如,孩子要能夠坐夠45分鐘,知道正確的拿筆的姿勢,除了課間10分鐘不能隨時都上廁所,中午睡覺時間沒那麼長甚至沒有了……這些習慣能夠幫助孩子更順利地度過適應小學的階段,至於那些數學、英語、認字啟蒙,想必不用我說,家長們一定會很積極地做的。
-
4 # Jean倆寶媽
1.離家近,接送方便
2.幼兒園配套齊全,設施完善,有較大的戶外活動空間
3.老師有愛心有責任心
回覆列表
隨著家長們對早期教育意識的加強,幼兒園的選擇逐漸成為了家長關心的重點問題之一。在選擇幼兒園的時候,很多家長會有一定的困惑。那麼,我們為寶寶選擇幼兒園時需要考慮哪些因素呢?
1.路程
你已有的考慮:路程是大部分媽媽在挑選幼兒園時首先考慮的因素。選擇離家近的幼兒園能為寶寶和家長節約路途上不必要的時間浪費,有時間多睡或者多玩一會兒,是最貼近寶寶需求的。 你可能沒想到的:選擇離家近的幼兒園還有一個好處在於,幼兒園裡的小同學們大部分都是鄰居,平常碰面、在一起玩的機會大大增加。這在初入園時就能顯現優勢,當孩子第一次進教室,看到班裡的小朋友都是自己熟悉或者見過的,能大大緩解緊張、害怕的心理。 而入園一段時間後,同樣可以發現和鄰居當同學的好處。放學後,路程遠的小朋友通常都會在第一時間被爸爸媽媽接走,而住得近的小朋友就可以一起在幼兒園裡賴一會兒,或者相邀著一起去小夥伴家玩。另外,平時小朋友們在院子裡玩時也更愛找自己熟悉的小同學一起玩。所以,這對孩子3年的社交生活都會有積極的影響。2.口碑
你已有的考慮:設定好一定距離內的幼兒園為可選範圍後,在這個範圍內向周圍人打聽口碑或網路上搜索評價,是媽媽通常會採取的選園策略。由過來人媽媽分享自家孩子上幼兒園一段時間後的感受和評價,這幾乎是最客觀的擇園參考意見。 你可能沒想到的:雖然口碑是很多媽媽心中擇園分量很重的一項指標,但在聽過來人媽媽描述狀況時,不可忽略的一個因素是:你和那位媽媽在價值觀和育兒理念方面,是志趣相投的人嗎? 一個在A媽媽眼中一級棒的幼兒園,在B媽媽心裡卻可能很不靠譜。聽從那些和你理念一致的媽媽的意見,再加上自己親身入園考察時的感受,才是做對一個決定的雙保險。3.理念匹配
你已有的考慮:不管我們最期望孩子從幼兒園收穫快樂或是知識,我們都需要選擇一家和家庭教育理念一致的幼兒園來幫助我們實現願望。比如我們贊同用“愛和自由”澆灌孩子的育兒理念,就會希望幼兒園的老師也用大致一樣的態度對待孩子,而至於幼兒園硬體是否足夠吸引人可能就不是我們判斷它好壞的重要指標了。 你可能沒想到的:能被同樣理念聚合在一起的老師和家長,通常在價值觀甚至溝通方式上都有一定的共通性。當老師和家長契合度比較高時,彼此的溝通效率是最高的,很多不必要的摩擦也會大大減少。 在這樣的基礎上,家園之間形成良性互動,孩子雖然不能表達,但看在眼裡對他卻是非常積極的影響,對孩子初期適應幼兒園很有幫助。4.老師的態度
你已有的考慮:我們在考察幼兒園時通常會留心觀察老師接待小朋友時的態度,老師對孩子的態度是否溫和?與孩子說話時,是否是平等的交流?如果老師能做到這樣,說明她對孩子應該有起碼的愛護和尊重,而我們把孩子交到這樣的老師手裡也會比較放心。 你可能沒想到的:除了我們能看到的老師與孩子交流的顯性的態度,媽媽和孩子在與老師接觸時產生的感受也非常重要。 尤其在私立園考察時,為了爭取生源,老師通常會表現出比較完美、熱情的一面,這時候媽媽需要用自己的感受去衡量,這種熱情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延續到將來陪伴孩子的過程中?或者,這種熱情是否讓你感覺舒服、自然? 另外孩子面對老師時的狀態同樣值得參考,孩子比成人更敏感,面對老師過分的熱情、嚴肅或冷淡時,他會用自己的身體姿態告訴媽媽,我喜不喜歡對方、喜不喜歡這裡。只有讓媽媽和孩子都感受到自然、舒服、放鬆、溫和的老師,才最可能是真正理想的老師。5.師生配比
你已有的考慮:師生配比低,吃喝拉撒,老師能照顧孩子細心一點。通常來說,最理想的配比是,2~3歲的班級中,師生比例1:5,3~4歲的班級中,師生比例1:7,5~6歲的班級中,師生比例1:15。 你可能沒想到的:幼兒園畢竟不是單純的“託管所”,孩子在社會化過程中個性的展現、情緒的表露都是需要老師去關注的。如果一個班級中老師太少或是孩子太多,老師只能按照最低標準照顧好孩子的安全和起居飲食,而沒有辦法給予孩子更多心理上的營養。6.硬體環境
你已有的考慮:媽媽一定會希望孩子未來度過3年的地方,是一個溫馨、舒適又豐富的空間。良好的硬體環境不僅能為孩子提供一個安全的生活學習場所,而且也是孩子美感的很好啟蒙。 你可能沒想到的:幾乎所有幼兒專家都提醒說,媽媽選擇幼兒園時最好:重“軟”輕“硬”。 所謂“軟”,最關鍵的因素當然是老師,而“硬”便是幼兒園的客觀環境了。幼兒園的環境能像早教中心般引人眼球當然最好,但如果這個硬體指標和距離、理念、老師等因素相沖突,二者不可兼備時,選擇後者更符合孩子需求。精緻、絢麗的教室並不是孩子的第一需求,只要幼兒園整體來看能做到安全、乾淨、整齊、溫馨、舒適,那麼就可以說這是一所硬體過關、值得信任的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