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最後的棒棒》,“一根木棒,一捆麻繩”。記錄了重慶解放碑自立巷,一群平均“工齡”22年的棒棒們的酸甜苦辣和真實人生。
4
回覆列表
  • 1 # 大鵬一起學

    剛剛看完,意猶未盡。我覺得這部紀錄片成功的關鍵是透過片子中幾個主人公的故事折射出了我們每一個人和身邊的人所要經歷和正在經歷的人生。或許我們沒有那麼落魄,但有時我們也會去做一些自己不想做但又要為了利益去做的的事;有時會像河南一樣什麼也不想做而去做一些以為投巧就可以成功的事;有時又會像老金一樣自己想改變那些其實根本改變不了,最後不得已又得妥協卑微的去生活的事等等。雖然圈子不同,但我們所經歷的就是他們的人生。

    最讓人感動和欣慰的是每一個人都是善良的人,內心的善,也許會有些壞發生,但每一個人都有堅持。

  • 2 # Small_Cao1

    重慶讀研三年,棒棒見過很多,一次搬寢室,新舊寢室相差二十米,電腦找棒棒搬下,意向價格10元,為了表示誠意,還敬上玉溪煙,,誰知那棒棒說,這樣的活三十也接過五十也做過,聽後隨讓其走人自己搬過去

  • 3 # 笑談今生147866368

    老黃犯錯病了。錢又壓在了廢墟底下。加何苦兩人身上才二十多塊錢,這還是幾天前別人接濟的,打了一個計程車,到小診所,發現已經關門了。何苦想送他去大醫院,老黃說,沒錢,況且掛號住院太貴了,治不起。於是側躺在診所的屋簷下說不去了,要死也就死在這裡。最後何苦個他各退一步,陪老黃去了醫院拿了藥坐到了天亮。後面,老甘一手血的從廢墟里刨出了衣服及東西,大石夫婦撿出了煤球,老黃也拿出了錢,交了新找的房子的房租,終於可以不露宿街頭。生活開始迴歸,老甘後面用掉了一百元假幣卻丟了尊嚴。

  • 4 # 初見53550774

    我今晚觀看後大腦裡不斷在警告自己,一定要給自己一個體面的後路,千萬不能被歷史的輪軸碾壓吸淨被社會拋棄,致敬:棒棒群體、導演何苦,我希望重慶市應該在城市中心廣場樹立一座“棒棒形象”雕塑以此銘記為重慶市改革開放以來棒棒為重慶服務民生做出的巨大貢獻,更是重慶文化符號代表重慶最底層的外來務工者為美好生活努力拼搏不屈不饒的精神!

  • 5 # 莫言鬼語

    一面是破敗的待拆遷危房,一面是繁華的大都市流光溢彩的形象。在城市的繁華之中,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在這個城市謀生活,為這個城市的發展流下了自己的汗水。他們也許穿的不夠光鮮亮麗,但是沒有他們的存在,許多苦力的活兒誰幹呢!他們不怕苦,不怕累,在城市裡尋找自己一絲生存的機會。

    導演和他的攝像朋友一起,花了一年的時間用鏡頭真實生動地記錄了這一群人的生活狀態。為了拍好片子,導演和他們一起同吃同住一年,感受他們生活的辛苦和對未來充滿希望的不懈努力。

    導演跟著師傅老黃學徒,他們兩個人,一個月的時間,有活幹活,沒活等待,一個月的時間,兩個人只掙了一千多塊,原本說好何苦第一個月學徒工資歸老黃,可是老黃還是堅持把錢分了,分給了他。

    一個月,辛苦下來,因為活不是每時都有的,活不多,才掙了五百多塊錢,扣除幾十塊錢的房租,吃飯的錢,能剩下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了。

    包括二房東大石,都是和他們一樣,從鄉下來到城裡,從棒棒做起,一個偶然的機會,讓他發現了租房子分成隔間出租的二手房生意, 這在城市監管的灰色地帶的小生意,也有著極大的風險的,小區裡分租房造成的安全隱患,讓從事這一生意的大石,受到了一定的損失。沒有小生意的時候,大石就選擇了和何苦他們一起到工地上做工。

    在那個地方沒有拆遷前,老黃一直住在那裡,幫著大石修補破舊的房子,他擔心,要是大石不接手這個生意,他再也租不到這麼便宜的房子了,也因為他熱心的幫忙,大石免去了他幾十塊的房租。

    鏡頭下的小房間,裡面只能亂亂地放上一張床,導演的那間是最大的呢?也是很破敗的樣子,在繁華的城市的邊緣,這些破敗的地方就是這些棒棒棲身的處所,只能能夠睡覺就行了。

    同住在一起的河南,少時流浪,連身份證都沒有,一度走上歧途,想要在牌桌上致富。他有一個朋友,一直幫助他,原來那朋友在建築工地做活,一月有幾千的收入,可是一次意外事故,讓他受了傷,雪上加霜。好在,河南迷途知返,找到了一份新的工作。在很久沒有住舊小房子裡,那房子外面長滿了爬山虎,可是那對河南來說,卻是一個幸福的住所,好心的老闆還把一隻小狗給他作伴。因為沒有身份的原因,河南只好離開,後來,去了大排檔打工。哇,因為兩隻雞蛋和河南起了衝突的老闆,給河南做了一大桌子菜,那麼大的碗米飯,那麼大碗的湯,河南真的很能吃啊!一般人都吃不下那麼多的飯菜,可是這背後也是因為,幹活重的人,當然吃的多了。

    裡面的每一個主人公都有一個故事,在這些故事的背後,是一個人對於生的努力和掙扎。

    片中的老H,曾經非常憤怒於一個人的奪妻之恨,而天意讓他在憤怒中有足夠的時間去放下仇恨,那一把把的刀,記錄了曾經刻骨仇恨的歲月,而時光終究撫平了一個人心上的傷痕,他終於放下了。一個人呆在農村裡,沒有什麼事,為了掙點醫藥費,又回到城裡當棒棒了。

    片中,他們為了省錢,一直捨不得搬出那待拆的危害,一個清晨,起了早的他們,被一根紅絲帶攔在了外面,裡面只准出,不準進,老黃的證件,錢都在裡邊,沒給拿出來,而到街道去辦各種手續,又比較的麻煩。

    好在當時是夏季,在大石的幫助下,他們解決了吃的問題,可是住的問題,兩個人連同攝像朋友,三個人,過了幾天在外面露宿街頭的日子,在城市的流光溢彩的時候,有錢有閒的人,在跳著廣場舞輕舞飛揚,而他們卻只能到處跑,去尋找能夠棲身之所。在我們看到的秩序之外,他們的生活圈子也如某社會似的出現地盤效應,好的地方,根本早就有人搶去了,無家可歸的人,找個好點的屋簷睡一覺都是那麼奢侈。

    盡然有點喜歡起夏天來了,對於無家可歸者來說,至少露宿街頭不會凍死,在舊社會的小說裡,有很多冬天凍死餓死人的悲劇,《現代青年》裡,男主人公的父親去北京找他,在深夜裡做小生意時,凍死在街頭。

    流離失所的歲月,在老黃和朋友一起趁著夜色扒開拆遷房子裡的行李,找到了自己的身份證和攢的2300元錢結束的。趁著夜色,他們扒屬於自己的東西,弄得手破了,鮮血直流!

    導演也沒有錢,借了老黃的一千塊錢,安頓了自己和攝像的朋友。

    年輕有頭腦的人,總是會遇到更好的路子,比如,導演在和各個工地接觸的過程中,找到了好的賺錢方法,做小包工頭,接小的工程,這樣子的收入雙份多。他的老闆當初也是從棒棒起家的。

    告別單純的體力勞動,還是要靠頭腦的,特別是對年紀大的人來說,年輕的時候,可以賣力氣掙錢,年紀大了,想買力氣,若是身體不好,也沒有老闆用,沒人敢用了,只能靠勞力賺錢了。

    一個人一個命運!

    怎麼說呢?在社會的大環境下,人生就是這樣!

    唯有期望年輕的我們,能夠努力,從這種命運中走出來。

    身邊混的好的人,不相信世間盡然有過如此艱苦生活的人。

    每個人的生活圈子不一樣,看到的人生是不一樣的。

    推薦他們看這樣的片子,他們毫不在意的,也只有在底層生活過的人,才能夠更深刻地體會到這一點吧。

    這也許是導演下定決心,自己去作這樣的工,體驗會更加深刻!

  • 6 # 二回家來耍

    想起某年某夜流落於菜園壩車站外,身無分文,跟兩一老一小棒棒到他們住處借宿一晚,棒棒大部分人都實在,耿直,善良

  • 7 # lcxyj9

    謝謝邀請。說起“棒棒”,還記得當年的《山城棒棒軍》吧。其實他們背後反映的是一樣的。作為何苦放棄正團級軍官選擇轉業自擇職業,為了《最後的棒棒》他當了一年的“棒棒”,可以說是真實的紀錄了這個特殊群體為了生活所表現出來的各種狀態及衣、食、住、行的軌跡。

    棒棒軍,最強的BBC紀錄片攝像製作團隊,在《美麗中國》 就有紀錄這獨有的“風景”。那麼,他背後的深層意思,透過劇情來了解。

    重慶這個大都市,因他的特殊地理環境,造就了重慶附近巴渝地區這些中國第一代打工者的縮影。年紀大了,文化相對低些,為了生活,面對找工作的難度,而形成這個特殊的群體。而這個群體在重慶是最適合不過的了。這個群體也加速了重慶的發展,給人們的工作生活帶來了很大方便。

    當然也是給他們自己及家庭的生活掙得了價值。當然也盡顯了人生百態。

    這個紀錄片中,大石是一個有頭腦,不怕吃苦,為人善良,也是幹得最好的。

    老黃是一個因歷史原因自己認命,生病都不去醫院。他們在自力巷被拆遷之後流落街頭,老黃身體不適,最後快要暈倒,仍舊喊著不去醫院,死也要在外面。

    老杭是一個一心想報奪妻之仇,又因時間沖淡一切仇恨的人。

    老甘是一個有熱衷看影碟機播放老舊影片想掙到一萬回家風光慶祝六十大壽的人。

    老金是一個與老甘搭夥但時常有摩擦撿垃圾賣錢撿食剩菜剩飯的人。

    河南是一個輕視棒棒職業一心想靠賭博致富每天堅持看報追求精神生活的人。

    還有身體力行當棒棒的導演蠻牛。除了河南,這些人多數都是出生於丘陵密佈算不上貧瘠但也絕對算不上富饒的巴渝農村,原本賴以生存的農村,其產出無法應付日益高漲的生活物價,他們來到了本地區最大的城市謀生,但是文化程度低亦無可以謀生的技術,於是他們選擇了體力勞動強度較高的“棒棒"這一職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他們老了,而中國的現代化已經實現工業化也進入了尾聲,這些靠簡單出賣體力謀生的人卻陷入了尷尬和困境。

    這部影片記錄的就是中國社會最底層人們的工作生活現狀。

  • 8 # 呼啦啦的小俊怡

    我也曾用一個晚上的時間看了這部紀錄片。我想說的是每個人都有故事,而他們的故事讓我感動。我之所以感動,不是因為他們生活的清平困苦,也不是那些黝黑背影上的淋漓汗珠,而是那種被生活的長鞭趕著逼迫著必須往前的無奈和迫不得已。因為我們要生活,要生存,這個無形的枷鎖壓著他們甚至我們所有人都在向前跑著趕著。也許,這才是這部片子的主題吧,這才是生命的真諦吧。

  • 9 # 零零候鳥

    對於題主這個問題,與其說“反映的是什麼?”,不如說“記錄的是什麼?”

    說它“等於生活”

    是因為它在記錄生活,生活是幾月幾日,拍攝程序也只能是幾月幾日。

    它跟文章/小說/畫畫等不同,靈感來了,奮筆疾書,思如泉湧,不吃不眠,有可能短時間內就能創作完成,但是《最後的棒棒》不能。

    就比如:如果是小說,自力巷的拆除時間,完全由作者假設,可是在這部紀錄片裡,自力巷的拆除時間具體會是在幾月幾日,何苦不知道,甚至連房東大石也是心裡沒底。

    如果去掉片頭片尾(主題曲),那這部紀錄片實際好像只有360分鐘,它並不是365天的全記錄,如果是全紀錄那就變成了——你不是在看一部紀錄片,你是在看“影片監控”,如果不能快進,你需要看365天,才能把這部紀錄片看完。

    那這個觀看過程,我想大多數人都會瘋掉,所以說它雖在記錄生活,但又“小於生活”。

    記錄了什麼?

    1、如果沒有《最後的棒棒》

    那麼重慶將會少一份珍貴的“城市影像”,將出現一段“城市記憶的真空”。

    中華文明之所以能源遠流長,有很多原因,其中一個關鍵原因是有“史書的記載”,一部部的史書就如“國家記憶”、“民族記憶”,炎黃子孫,以及炎黃子子孫孫們,才會有“集體記憶”,才會因國家強盛時,感受到集體榮譽感,因國家衰敗時,會有一種強烈的民族危機感。

    跟國家記憶、民族記憶類似,一個城市也需要“城市記憶”。

    《最後的棒棒》雖不說是完美,但如果沒有《最後的棒棒》,會有多少人知道,繁華的解放碑附近,竟然還有這麼一片“羞於展示的城市區域”,就如何苦在片中所言,就像是“美麗渝中一個正在流膿的傷疤”。

    雖然還沒有去過重慶,但是學了這麼多年的歷史、地理,看了很多關於重慶的影視劇《山城棒棒軍》、《瘋狂的石頭》等,都沒有讓我對重慶有如此直接、直觀、深刻的認識。

    如果沒有《最後的棒棒》,會有多少人知道/記得重慶的城市街道體系中,還有幾條名叫——自力巷、五一路、正陽街......的街巷。

    也許,會因為這部紀錄片,重慶本地人,會想親自去這幾條街看看,就如香港電影《歲月神偷》播出後,喚起了很多港人的“童年記憶”、“城市記憶”,會去現場看看。

    2、如果沒有《最後的棒棒》

    那麼,大多數人,都只知道重慶有一個群體叫“棒棒”,有一種職業叫“棒棒”,有一部電視劇叫《山城棒棒軍》,但卻可能沒幾個人能叫出幾個“姓誰名誰”的棒棒名字,哪怕只是綽號或稱呼,就如——老黃、老杭、老甘、老金、河南、大石、老楊頭......

    我想人都傾向於輕易記住形象、直觀的人或事,對抽象的概念、詞彙容易忘記,甚至費解。

    老黃、老杭、老甘、老金、河南......這些真實、鮮活的人物形象,如果沒有《最後的棒棒》,這部紀錄片的“加持”下,在沒有看這部紀錄片之前,也許“你我他”在重慶街頭,看到片中這幾個真實的人物時,很多人恐怕也會“嗤之以鼻”的看待或對待他們。

    畢竟,“網民從來都熱血,路人從來都冷漠”。

    只是,在看了《最後的棒棒》之後,當你在重慶街頭,再次看到棒棒時,也許會多一份親近和尊重。

  • 10 # 陸以外

    這部紀錄片,我不知道回答的人裡面,是不是真的都看過,但我是真的看過的,但沒有看完,只看了其中的一到兩集和一些零碎的片段。但我覺得已經夠了。

    這樣一部紀錄片,我們甚至根本不需要知道作者是誰,他是什麼背景,紀錄片本身,那些人和場景,還有那些事,已經足夠打動你了。

    我看的有一集是講老黃病了,回到女兒家裡治療。

    女兒在廠裡上班,本身就非常辛苦,收入微薄,但回到家還要照顧父親,帶他去做物理治療。

    有一個細節,老黃在裡面治療,坐在診室外面椅子上的女兒,睡著了。

    隔著鏡頭,都能看得出女兒是一張蒼白的臉,沒有血色,她真的太累了。

    在西北打工的女婿回來了,一回來就開了好幾十公里的摩托車去給岳父找偏方。

    女婿是請的一個星期的假,在返回工地的那個晚上,兩夫妻坐在一起聊天,老黃的女兒,情緒崩潰了,開始各種抱怨。而女婿一直在試圖解釋什麼。

    這一切,在房間床上趟著還沒睡的老黃,都聽到了。鏡頭對準了他的臉,看到的是一臉的茫然,無奈,還有心疼。

    另外一集是講河南的,河南是一個人,一個境遇比老黃要差得多的棒棒,他連身份證都沒有。

    河南交不起房租,大年三十,房東上門催租。男房東看得出是不忍心的,但女房東並不這樣看,叫喚著“再不交租就搬走”。

    面對這種催促,當鏡頭對準河南時,你能看到他笑容裡的手足無措。

    河南飯量很大,他曾受僱於一個大排檔,老闆每頓都要給他準備一大盤白飯和一大盤菜。紀錄片拍下了他整個吃飯的過程,兩大盤的量,最後真的給他吃幹吃淨。對於河南的飯量,老闆覺得是好事,說他在檔口裡吃,客人看到,這也是一種宣傳。

    然後就是一些零碎的片段了。

    老黃身體稍有好轉,就重新回到那條巷子了,自力巷。看片子的時候,當我看到這條巷子的名字,不知道為什麼,它給了我一種很強的宿命感。

    這次回來,為了多賺點錢,老黃打起了“歪主意”,這個“歪主意”,不過是將原本要運到一個特定地點的廢品雜物,他和另外一個棒友將它們運到了一個屬於自己的“倉庫”。說是倉庫,其實是一個潮溼骯髒的廢棄樓梯間。

    就是這麼點“歪主意”,他們幹起來也不順利,可能是因為太過於緊張,也可能是沒有經驗,過程中,老黃還跌倒碰損了手腳,得不償失。

    對於這次“歪主意”,老黃總結了一句話:像我們這樣的人就是沒有做“壞事”的天賦。

    這句話給我的震動好大,它跟“自力巷”這個名字一樣,充滿了宿命感,充滿了一種對生命的吶喊和無奈。

    同樣的,與老黃幹“歪主意”的那個棒友。他收到了一張假100。我看的有關他的那個片段裡,記錄了他“騙”客人的整個過程。

    一個“騙”字,好像把他放在了一個強者的位置。而事實上,在這個過程裡,他還是被教訓和施捨的那一方。

    好不容易接了一個活。幫客人把東西擔到了門口。客人給了他一張100。他拿住了。然後把那張假的拿了出來,跟客人說,她給的100是假的,要換一張。

    客人是個女的,看樣子和穿著生活條件應該不錯,而且看上去人也精明。

    女客人不承認,一開始情緒很激動,一味地說,怎麼可能,不可能的。

    老黃的棒友就這樣站在那,杵著,歪著頭,一眼都不敢與女客人對視,腳是光著的,看上去,就像一個受了驚的小朋友,像一隻驚弓之鳥。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他的這個狀態,女客人語氣和態度逐漸緩和了下來,她依然不承認自己給出去的是假幣,但她還是給了老黃的棒友另外一張100。

    老黃的棒友,順利換掉了那張假100,但他一點都不開心,併吞吞吐吐地對著鏡頭說出“騙人家不好,唉”。

    從這個細節我們可以看出,《最後的棒棒》這部紀錄片的底色,沒有刻意的醜化,也沒有刻意的美化。它真的只是在記錄。

    《最後的棒棒》,讓我們看到了棒棒這個群體的生活,心酸,無奈,唏噓。

    給我一種強烈的代入感。因為看的時候,我會一直在想,如果,導演把鏡頭對準我們和我們的生活,看起來,跟這些棒棒的會有不同嗎?

    我覺得不會比他們好到哪去。為什麼《最後的棒棒》看哭了這麼多人?大概原因就在這裡,我們都在這個片子裡看到了自己。

    《最後的棒棒》這部紀錄片,它好的地方,並不只在於記錄了“棒棒”的這個群體的生活,其實是一種對社會底層的展現。它的鏡頭非常深刻而且細節,它的畫面是冷峻甚至於冷血的。只有那些插進去的旁白,還能讓你感受到一點點的溫度。這大概就是導演的良心吧。

    像今年網上開始出現一種聲音,這種聲音說,想不明白,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願意開那麼遠的摩托回去過年,還大人小孩的,這麼冷,這麼累,這麼危險,何必要受這個苦,遭這個罪呢?或許,發出這種聲音的人,可以看一看這部《最後的棒棒》,也許,他們也會重新擁有導演這樣的良心吧。

    很多這樣的記錄片,其實很多到最後都會拍成或者剪輯成“散文”,在一個主題下探討某個話題,自己把自己框住了。但《最後的棒棒》沒有,如果它是一幅畫,這幅畫是沒有收筆的,這個與這片土地當下的狀態其實就很吻合,因為,時至今日,我們這片土地雖然看到了幸福在前面向我們招手,但其實我們是沒有退路的。從這個角度而言,我覺得這部紀錄片配得上很高的讚譽。

    撒貝南和樂嘉他們有一檔綜藝節目曾拿棒棒做過一期主題,事實上,真實的棒棒遠沒有樂嘉這張照片裡展現的那種幸福感:

  • 11 # 未央居士1

    曾幾何時,那被視為“重慶名片”、數以十萬計的棒棒,在我們還沒有足夠關注的時候,就如潮水般褪去了。他們,或轉行、買房、置業,成為了新的城裡人,或回到了故土,回到了家鄉,終是“泯然眾人矣”。只剩下一天天老去的老黃老杭們,如同那一天天破舊的,自力巷53號……

    和其他人不一樣的是,我是先讀的何苦的書,再看的紀錄片。書,是何苦拍攝的心路歷程,紀錄片,是何苦拍攝的細微點滴,兩者在某種程度上相互形成補充。

    重慶棒棒為人所熟知,更多是因為一部風靡山城的方言劇《山城棒棒軍》,那時,我正在讀初中,英語老師在課上會語重心長的說:“不好好學習,以後你們就只能去當stick army。”那時,正是棒棒興盛的時候,就像那時的老黃才40出頭,老杭、老甘30多,河南20多歲,都正值青壯年。

    作為一個重慶人,我們以為自己對棒棒瞭解很多,但其實,關注,很少,是真的很少。就好像有人問你:你知道你公司保潔阿姨的姓名,知道她從哪裡來?知道她的家庭與生活嗎?抱歉,我不知道。是的,這些曾經天天與我們擦肩而過的人,我們,不知道。

    細數自己不短的人生記憶,能夠記起對棒棒的專門關注,只有書店偶然翻到過的重師一位女教授從社會學角度對棒棒群體分析的專著,以及重慶電視臺播放有關一位老年棒棒的記錄短片(還記得裡面老人住五塊錢一晚的棒棒旅社,端著海碗吃飯,還對記者說能吃就能幹)。

    事實上,棒棒在川話中向來不是什麼好詞,不管是張獻忠“敲棒棒”(敲竹槓)的典故,還是“棒老二”(土匪)的土話。但棒棒這個職業,或許遠比我們想象的要久遠,比如我所知的,民國在河邊去挑水來賣的挑夫,不知道這算不算棒棒的雛形之一。而這些挑夫,往往是最困苦的人。

    拉拉雜雜說了這麼多,或許是我所知關於棒棒的全部。說這些,是為了更好回答這個問題。《最後的棒棒》反映了什麼?

    曾幾何時,那被視為“重慶名片”、數以十萬計的棒棒,在我們還沒有足夠關注的時候,就如潮水般褪去了。他們,或轉行、買房、置業,成為了新的城裡人,或回到了故土,回到了家鄉,終是“泯然眾人矣”。只剩下一天天老去的老黃老杭們,如同那一天天破舊的,自力巷53號……這其中,能折射出的城市變遷、城鄉變化、職業興衰、人情冷暖,千人千面,各有言說。弱水三千,取一瓢飲。我只說職業興衰。

    今天的老黃老杭,或許會被越來越多的搬家公司所取代,今天的老黃也可能成為明天的“雙胞胎”。職業的衰亡,在來不及我們為它嘆一口氣時,便如落葉飄零。但轉型中的人們,卻值得我們關注,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是下一個老黃。就像那位“我36歲了,除了收費什麼都不會”的高速路收費員;就像往前數十年,誰會相信諾基亞、摩托羅拉會成為“非主流”?就像往前數三十年,誰會相信企業會破產?行業或許消亡,人,卻必須繼續,生活,向前。最後,既是堅持,也是一個行業,落幕前的側影。那一個個普通人的故事,苦樂,或許也是同為普通人的我們,有關生活的,另一種表達。看到他們,照見的,也許是另一個自己。

    感謝何苦,記錄他們,記得我們。

    還記得何苦在紀錄片中說,從老黃手中接過棒棒,他有一種新戰士接過槍的感覺。那麼試著用麥克阿瑟的一句話為《最後的棒棒》做結吧:老兵永遠不死,他們只是慢慢消失。

  • 12 # 昨夜春風昨夜雨

    何苦導演,最初的想法可能是想讓更多的人更多的社會機構多關注現在基層人民的生活吧。有時候我們吃不完隨手一扔的漢堡,燒烤,酒宴。覺得無所謂可能也就這麼點錢,但是對於他們來說,可能是一個月開葷一次的奢侈。

    這部記錄片的主人公之一,老黃。為了省6塊錢的公交車費而到處轉車,為了省藥錢而硬抗著,我還記得老黃說過一句話,熬不過去也就死,扛過來了也就賺了。

    棒棒們是高尚的,說句誇張的話,是他們用堅實的肩膀撐起了一個地方的經濟和繁榮。

    但是他們也是跟不上時代的可憐人。只知道出蠻力像這紀錄片最後何苦當了小小的包工頭(也可能是因為何苦是團部級人物吧),帶領著幾個人,每人每天150塊(好像是)。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文明的地方就是貧富。只有餓過的人才能吃飯特別香,只有吃過苦的人才能明白賺錢有多難。如果都可以選擇富貴,誰願意作賤自己

  • 13 # 那個49

    生活不易,這群苦難的人在靠著雙手和肩膀在努力生活。現實是這樣的殘酷、絕望,但卻又有希望!很佩服導演何苦,親身融入棒棒的生活,才能拍出如此真實的紀錄片。大家都看看吧!

  • 14 # 內涵

    這個社會其實很多人在各自的圈子裡都是差不多這個樣子

    為什麼不火呢

    個人認為是一種變相的逃避吧!

  • 15 # 大董看生活

    最近一直在關注《最後的棒棒》,記錄了重慶解放碑自立巷,一群棒棒們的酸甜苦辣。說實話,有時候我會在觀看的同時想到自己現在所處的生活環境,是不是也有自己的親人朋友在遙遠的不知名的縣城做著類似的工作,真正用力氣在賺錢,還要受到不公平的待遇,然後漸漸的把這種觀點看做正常。自立巷的人民是勞累的,但同時他們也是幸福的。他們掙得每一分錢都是自己創造出來的,而不是當今社會過多的不勞而獲。他們是幸福的,問心無愧的。拋開這個群體,去看整個社會的大環境,是否還存在著許許多多這樣的群體,他們尷尬的年紀,沒什麼技能,只能從事底層賣苦力的生活,我想是不小的一部分。他們的家庭還需要他們的賣命苦幹,需要他們維繫整個家庭的生活,或許這就是我們國家未來幾年急需解決的問題。不要只關注特別貧窮的某個地區,而是關注有困難的某些群體,或許他們更需要國家的幫助。

  • 16 # 會飛翔的蝸牛

    一群沒有任何保障最底層的人,只有幾十塊錢的收入,每天為了嘴裡的一口飯而勞累,又在城市改變而居無定所的暗淡,老實說我沒有體驗過也沒有看到過,確能感受那份心酸無奈,這才是最真實的生活,之所以能那麼火,我想大多數人都是在底層艱難的活著,或許是為了夢想,或者是為了現實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在一段關係中,男性和女性總有吵不完的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