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新鄉中公教育
-
2 # 微小嘉
打工也是一門買賣。職場人的商品就是自己的時間,拿時間換錢、換空間、換成長。那麼問題來了,怎麼成功的把自己賣掉?
從業HR多年我發現一個問題,有些人小事聰明大事糊塗。對待工作對待業務對待人事關係都高度的智商線上,偏偏就在做工作機會選擇的時候犯糊塗。這就造成了把自己賣便宜的情況。明明自己是一個水仙偏就當蒜給賣了。
這樣的人還真不少。最近我就遇到了兩例這樣的諮詢者。
案例一:慣性思維的騙局,越跳越難的A先生
其中一個,就先叫他A吧。A是上海某一流名校MBA,一直從事諮詢行業。後來機緣巧合,空降到了一家行業數一數二的快消品企業做HR的第一負責人(也是因此我們兩個結緣相識)。在這家企業幹了兩年後,因為高層震盪調整,他只能選擇離開。
按照他的想法,既然他有在這樣大型企業的工作經驗,同行業應該是爭搶他這樣的人才的。結果這個想法被現實狠狠打臉——連續面試了幾家規模只有前東家一半的企業,碰壁。
他很困惑,自己很優秀,也曾經做過行業領導企業的HR第一負責人,怎麼現在願意自降身價,竟然還會被拒絕?
後來他跑來找我諮詢,我給了他這樣的建議:我認為他沒有找到自己的“目標客群”:
他這一段時間所面試的企業,全部都是區域性、中型企業。這種企業起家於“微末”,管理上偏草根,沒有那麼健全完備的體系,因此他們的HR管理要求是更加靈活和實戰,要能處理各種企業發展過程中的棘手問題,一句話,需要的是HR中的“江湖派”。
而他顯然屬於“廟堂派”。光鮮的學歷,高超的專業理論水平,但沒有伴隨一家企業,特別是從基層做起的管理實戰經驗。因此,這些看起來LOW一些的企業,當然也不需要他。
我對他說的很直接:如果按照他的做法,越跳越低,會把自己越賣越便宜。最重要的是,這是拿自己的短處去和別人的長處競爭。他的核心優勢,恰恰是高學歷+行業頂級企業背書。這種光鮮的履歷足以敲開大多數人望而卻步的大門——例如大型國企。
結果是,我把他推薦給了一家大型國企。雙方一拍即合,目前他已經入職了,並且深受公司高層的器重。
A犯的錯誤是很多人都會犯的:在尋找工作機會時並沒有真正的認真思考自己的優勢更適合什麼樣的平臺,然後定向的去尋找和溝通,而是憑藉“經驗的慣性”去尋找工作。
有時候看起來順理成章的未必就是好選擇;而認真瞭解分析後就會發現新大陸。
案例二:守在溪水旁,缺差點被渴死的B小姐
第二個案例是個女性,叫她B小姐吧。
B小姐的人生也是開著主角光環的——名校博士畢業,進入研究院工作,嫁給和自己一樣高學歷高收入的老公……但B小姐也有她的煩惱,就是她一點也不喜歡自己的研究院工作。在別人眼中高大上高精尖的研究工作,對她來說是一種折磨,每天對著裝置、儀器儀表的實驗室生活讓她感到枯燥至極,甚至上班如上墳,每週四就開始為週末放而“預快樂”,每週六就開始為週一上班而焦躁不已。
B小姐不是沒有想過辭職,但真的沒有這個勇氣——這份工作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啊!況且她的幾乎所有家人朋友都不支援這個決定,而工作幾年時間過去,她自己也越來越缺乏離開的勇氣了——因為很難找到更好的平臺了。
B小姐帶著這樣的內心掙扎找到了我。我先讓她做了個九型人格測試,發現她是顯著的2號人格——外向型人格,熱情、主動、善解人意,關注社會、樂於幫助別人。
很顯然她選錯了行。但是我無法給她轉行的建議,因為拋棄現在的一切是一個盲目武斷的選擇,而且代價很大。所以我給她的建議是做職業“最佳化”——即便是研究院,一樣是有行政管理崗位的。既然她不願意做純研究工作,而是樂意和人打交道,那為什麼不轉崗去做一個行政管理崗呢?這樣她不需要離開研究院,就可以去做自己喜歡的工作型別。
B小姐欣然接受我的建議。目前她已經轉型去做了行政崗。現在,上班帶給她的是快樂,而不再是煎熬。這一點,已經讓我倍感欣慰。
B小姐其實是守在了溪水邊,卻差點被渴死。其實說到底,她還是沒有正確的分析自己的優勢、興趣,也沒有深入思考自己的工作平臺。
無論是A先生,還是B小姐,都是不可謂不優秀的人。但他們都犯了同樣的錯誤——沒有認真的分析自己、分析機會。是不夠聰明嗎?我覺得不是,是不夠重視。是沒有把職業發展這種關係人生的事情上升到足夠的高度來重視,付諸行動的去深入的瞭解分析,而往往失之草率、想當然。 可不就是差一點,把自己越賣越便宜了?
如果你足夠珍視自己,那就請做到,起碼在做選擇時,清楚自己在選擇什麼,和為什麼選擇。
回覆列表
2016河南公務員面試中的求職類題目,全名為求職動機與擬任職位的匹配性,考察的問題也自然就圍繞字面意思來進行,所謂求職動機指的就是“你為什麼報考公務員?”而所謂的擬任職位的匹配性,也大概圍繞著“你憑什麼報考公務員?”而展開。很多考生一看到求職類題目就三呼萬歲,感覺是一道送分題,認為只要大吹法螺即可輕鬆過關。殊不知求職類題目也有其難點所在,如果處理不好很容易由一道送分題變成“送命題”,下面中公教育河南人事考試網專家就將求職類題常見的一些難點拿出來跟大家分享分享。
難點一:千變萬化的形式
求職類題目的變化形式是比較多的,也很難去直觀判斷具體題型,而且隨著整體考試難度的增加,單獨的求職類題漸漸的被各種“雜交”題型所取代,這也是整個求職類題的發展趨勢,考生很容易“亂花漸欲迷人眼”,被形式所迷惑,做出錯誤的回答。其實面對這種情況也並非無法可想,俗語云“萬變不離其宗”,只要能夠掌握求職類題目的兩個核心,即辨析考官想要考察的是“為什麼”還是“憑什麼”,就能夠直擊問題的核心與本質了。同時求職類題目也要求考生仔細審題,把握題乾的主要要素,做到問什麼答什麼,相信各位考生就不會產生迷惑甚至是離題等問題了。
難點二:略顯空泛的內容
很多考生認為求職類題目簡單的原因多數都是因為求職類題目圍繞的是自身的一些性格、能力、價值觀、崗位理解等等,但是往往這些看似簡單的元素,實際作答卻會出現無話可說的問題。譬如自我經歷,明明這幾十年有這麼多的故事,到了考場上就無話可說,其實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針對性的去進行事先的準備和整理,可以去梳理一下自己過往的幾年成功的事情和失敗的事情,透過詳細的準備讓自己的故事更加成熟和完整,對於性格能力以及價值觀等等問題也可以透過提前構思來更好的準備。
難點三:虛情假意的答案
誠然,很多求職類題目確實會顯得有那麼點“虛情假意”,比如說這樣一道題目“假如你已經考上了公務員,與此同時有一份年薪三百萬的工作邀請你,你會如何選擇?”這樣的問題往往也讓考生很難選擇,選年薪三百萬的考生要麼就是太實誠,要麼就是一時被年薪的數字所迷惑,忽略了“假如”這一問題的前提。但即使做出了正確的選擇,知道應該繼續堅持公務員的同學也會有所疑問,是不是太假了?三百萬和公務員,明顯“正常人”都會選擇三百萬啊!殊不知各位考生心裡的“正常人”其實是物質化多過其他需求的普羅大眾。我們在面試的時候需要具備一名準公務員的心態,不光心態上要到位,同時理由也需足夠充分。公務員也有三百萬不能夠比擬的地方,所以這道題也涉及到了上面提到的崗位理解的知識。只要能夠把握考官的想法,針對知識點給出合理的合適的答案,虛情假意也就不復存在了。
中公教育專家認為,求職類題目實際上是一個推銷自己的過程,推銷是一個技術活,沒人會說自己的東西差,但你也不能說得太過誇張。人無完人,適當的缺陷是正常的,關鍵是看被推銷人的需求,如果能對症下藥,以滿足需求為前提思考問題,那麼各位考生在面對求職類題目時自然是遊刃有餘,談笑風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