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低吟淺唱因詩境
-
2 # 風雪月
《紅樓夢》是中國清代的一部章回體長篇小說,作者曹雪芹嘔心瀝血增刪十載,雖然稱不上字字珠璣,但是其中文字的珠玉比比皆是,令人讚歎。
《紅樓夢》的語言之美體現在3個方面:
一.文章開篇就以起名和隱喻開始,然後以精美的判詞詩句,統攜全篇。
1.小說開端,先寫了無材補天的頑石成為一片美玉的故事,以頑石的視角去看人世間的金釵故事,同時以一個傳說故事開端,交代了寶黛的前世,引出今生的悲劇,構思嚴密精巧。
2.小說開頭貌似毫無關係得寫了甄士隱和賈雨村,其實以世俗的故事引出小說故事,更見小說主體故事的美妙之處。用甄賈的故事暗喻小說在真假之間“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有哲學的意味。
3.小說第五回,就以賈寶玉夢遊仙境引出紅樓十二釵組曲,以十二金釵的判詞歸結了金釵們的人生,每一首判詞都有對金釵性格和命運的描寫,文辭優美,寓意深厚。黛玉和寶釵並列的“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裡埋。”巧妙的將林黛玉和薛寶釵的名字嵌入其中,同時暗示她們不幸的結局。
二.作者以小說人物之口所作詩句辭賦。
作者塑造釵黛們為文學少女,一眾金釵在大觀園開詩社,作者借各位金釵之口做出的詩句既彰顯了她們的性格特徵,又美輪美奐精美無匹。
其中林黛玉尤其為才女代表,反映林黛玉孤高性格的“孤標傲世偕誰隱,一樣花開為底遲?”林黛玉所作《葬花吟》“花開花謝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讓人深刻體會她孤身寄人籬下看時光匆匆的人生感悟。
薛寶釵是僅次林黛玉的才學者,“任是無情也動人”,所作的“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體現她的人生目標和女性魄力。
“富貴閒人”賈寶玉雖“天下無 能第 一”,不能保住他的丫環晴雯,但為晴雯做《芙蓉女兒誄》是全書裡最 長的詩賦作品,洋洋灑灑香草美人式的古文,體現了賈寶玉深情和尊重女性的一面。
三.小說裡點綴其間的精闢文詞和句子。
小說開始不久,就由道人之口唱出一首《好了歌》: 世人都曉神 仙好,只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
而甄士隱和詩“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前者通俗朗朗上口,後者更加深刻優美,都表達對世人的勸誡,也是全書主旨的一個表現。
小說中點綴的人物出場的詩句,形容賈寶玉“無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傻如狂”,敢於大力貶低,看到後來卻是“多情公子”。
小說中的起名,賈寶玉給林黛玉取小名“顰兒”,大觀園的院落起名“怡 紅院,瀟湘館,蘅蕪苑,秋爽齋,稻花村“等,無不切合人物個性,精闢得當。
體會《紅樓夢》文字之美,可以從文中精美的詩句入手,體會文字閃光的地方。《紅樓夢》作為一部通俗小說,精美文字為小說主題服務,是值得所有寫作者好好學習的。 -
3 # 小扇筆記
第一次看完後,我找本子把裡面的詩抄了一遍。
後來自己買了一本,開始背黛玉的詩,僅僅背了黛玉的。其他人的詩沒有背。上課時老師提問同學們能背哪些文學作品,喊到我時,脫口背出黛玉的詩,根本沒過腦子。
-
4 # 如一凡夫
#能背下《紅樓夢》的只有矛盾#
《石上偈》(第一回)
無材可去補蒼天,枉入紅塵若許年。
此係身前身後事,倩誰記去作奇傳?
《自題一絕》(第一回)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嘲甄士隱》(第一回)癩和尚
慣養嬌生笑你痴,菱化空對雪澌澌。
好防佳節元宵後,便是煙消火滅時。
螃蟹詠(第三十八回)
其一(賈寶玉)
持螯更喜桂陰涼,潑醋擂姜興欲狂。
饕餮王孫應有酒,橫行公子卻無腸。
臍間積冷饞忘忌,指上沾腥洗尚香。
原為世人美口福,坡仙曾笑一生忙。
其二(林黛玉)
鐵甲長戈死未忘,堆盤色相喜先嚐。
鰲封嫩玉雙雙滿,殼凸紅脂塊塊香。
多肉更憐卿八足,助情誰勸我千觴。
對斟佳品酬佳節,桂拂清風菊帶香。
其三(薛寶釵)
桂靄桐陰坐舉觴,長安涎口盼重陽。
眼前道路無經緯,皮裡春秋空黑黃。
酒未敵腥還用菊,性防積冷定須姜。
於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餘禾黍香。
-
5 # 言又言
《紅樓夢》是中國清代的一部章回體長篇小說,作者曹雪芹嘔心瀝血增刪十載,雖然稱不上字字珠璣,但是其中文字的珠玉比比皆是,令人讚歎。
《紅樓夢》的語言之美體現在3個方面:
文章開篇就以起名和隱喻開始,然後以精美的判詞詩句,統攜全篇小說開端,先寫了無材補天的頑石成為一片美玉的故事,以頑石的視角去看人世間的金釵故事,同時以一個傳說故事開端,交代了寶黛的前世,引出今生的悲劇,構思嚴密精巧。
小說開頭貌似毫無關係得寫了甄士隱和賈雨村,其實以世俗的故事引出小說故事,更見小說主體故事的美妙之處。用甄賈的故事暗喻小說在真假之間“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有哲學的意味。
小說第五回,就以賈寶玉夢遊仙境引出紅樓十二釵組曲,以十二金釵的判詞歸結了金釵們的人生,每一首判詞都有對金釵性格和命運的描寫,文辭優美,寓意深厚。黛玉和寶釵並列的“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裡埋。”巧妙的將林黛玉和薛寶釵的名字嵌入其中,同時暗示她們不幸的結局。
作者以小說人物之口所作詩句辭賦。作者塑造釵黛們為文學少女,一眾金釵在大觀園開詩社,作者借各位金釵之口做出的詩句既彰顯了她們的性格特徵,又美輪美奐精美無匹。
其中林黛玉尤其為才女代表,反映林黛玉孤高性格的“孤標傲世偕誰隱,一樣花開為底遲?”林黛玉所作《葬花吟》“花開花謝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讓人深刻體會她孤身寄人籬下看時光匆匆的人生感悟。
薛寶釵是僅次林黛玉的才學者,“任是無情也動人”,所作的“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體現她的人生目標和女性魄力。
“富貴閒人”賈寶玉雖“天下無 能第 一”,不能保住他的丫環晴雯,但為晴雯做《芙蓉女兒誄》是全書裡最 長的詩賦作品,洋洋灑灑香草美人式的古文,體現了賈寶玉深情和尊重女性的一面。
小說裡點綴其間的精闢文詞和句子。小說開始不久,就由道人之口唱出一首《好了歌》: 世人都曉神 仙好,只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
而甄士隱和詩“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前者通俗朗朗上口,後者更加深刻優美,都表達對世人的勸誡,也是全書主旨的一個表現。
小說中點綴的人物出場的詩句,形容賈寶玉“無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傻如狂”,敢於大力貶低,看到後來卻是“多情公子”。
小說中的起名,賈寶玉給林黛玉取小名“顰兒”,大觀園的院落起名“怡 紅院,瀟湘館,蘅蕪苑,秋爽齋,稻花村“等,無不切合人物個性,精闢得當。
體會《紅樓夢》文字之美,可以從文字的詩句入手,體會文字閃光的地方。《紅樓夢》作為一部通俗小說,文字為小說主題服務,是值得寫作者好好學習的。
-
6 # 閆方9t4R
有人背紅樓夢裡的詩詞,但它的故事情節對於熱愛的人來說,不需用被,都耳熟能詳,我也是一個紅樓夢的熱愛者,所以比較喜歡紅樓夢啊!
-
7 # 大白兔1990
錢鍾書先生應該是可以的;
另外有矛盾先生能背誦《紅樓夢》的逸聞;
還有一個是陳獨秀,聽老師提到過,不過時間過的有點久了,我不太確定。
-
8 # 睡前讀書
與其說紅樓夢語言美倒不如說紅樓夢語言出神入化。話如其人。紅樓夢七十多萬字,想把它背下來估計是痴人說夢。
紅樓夢裡寫了很多詩歌,我覺得這些詩歌倒是可以背下來。如黛玉的《葬花吟》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遊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 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釋處。 手把花鋤出繡簾,忍踏落花來複去。 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再如詠白海棠限門盆魂痕昏
半卷湘簾半掩門,碾冰為土玉為盆。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月窟仙人縫縞袂,秋閨怨女拭啼痕。嬌羞默默同誰訴,倦倚西風夜已昏。這些詩我覺得寫的很美,很值得喜歡紅樓夢的人去背。
紅樓夢的人物語言描寫很出色,紅樓夢的語言準確地反映了人物的身份和性格。
“你又來做什麼?死活憑我去罷了,橫豎如今有人和你頑,比我會念,又會作,又會寫,又會說笑,又怕你生氣,拉了你去哄著你,你又來做什麼呢?” “我難道叫你疏遠他?我成了個什麼人了呢?我為的是我的心。”這些話只有黛玉說得出來,其他人是不會這樣說的。黛玉嫉妒湘雲,因為她愛寶玉。同時黛玉的語言又尖酸又刻薄,讓人聽起來總有點不那麼自在。
再比如王熙鳳的話。
天下真有這樣標緻人兒!我今天才算看見了!況且這通身的氣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孫女兒,竟是個嫡親的孫女兒似的。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嘴裡心裡放不下。一隻可憐我這妹妹這麼命苦:怎麼姑媽偏就去世了呢!”王熙鳳是出了明的潑辣,但她聰明幽默,討人喜歡。你看看她夸人,不僅誇了黛玉還順帶把其他姑娘都給誇了一遍。這段語言描寫充分表現了王熙鳳的性格特點。
所以說紅樓夢不必全部背下來,只需要記一記紅樓夢的詩詞、人物外貌描寫和語言描寫就夠了。
-
9 # 亦有所思
近代中國,能背下的紅樓夢的人有許多。比如茅盾,比如鄭振鐸,據說吳晗也能背下來。
錢鍾書肯定能背下來,張愛玲在她的《紅樓夢魘》中說“不同的本子不用留神看,稍微眼生點的字自會蹦出來。”顯然,不愛顯擺的張愛玲如此娓娓道來,其背後真正的含義恐怕也能背下來。
周汝昌先生沒有說過是否能背下來,但終其一生做紅學研究的大家,若說背不出來,恐怕無人相信。何況對他們來說,能背下來紅樓夢並不能證明有多了不起?
鄙俗如小可,一遍紅樓夢也沒讀全的水貨,但是要我背上一段紅樓夢也是可以做到的,當年紅樓夢裡的詩詞也是如數家珍那個級別。
其實在古代,四書五經雜書奇志能背下來的人多如過江之鯽,比如王安石,比如黃庭堅,若是學者級別則會更加恐怖。近現代那些國學宗師家裡藏書很少,因為沒有必要,全印在腦子裡了。
比如白居易《賣炭翁》隨便一句“市南門外泥中歇”,陳寅恪先生就可以引經據典,來分析出這一句與大唐當時的長安佈局的聯絡,甚至還相對應出當時長安集市情況,宦官與黑社會勾結情況等等不一而足。
只是一句詩而已,透過蛛絲馬跡,抽絲剝蠶,還原真相,這才是真水平。而錢鍾書先生在尋常聊天時,對於那些經典或者非經典的中外著作,隨口就來,毫不遲頓,要知道許多著作都不一定是名著級別,甚至三流作者的作品也在其內。
中外文史,一網而盡,恐怖如斯!
回覆列表
我曾想背《紅樓夢》,
是因妙語如泉湧。
如今猶記是詩詞,
沁人心脾時常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