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龍平播客
-
2 # 辦公室裝X犯
當前全球變暖主流說法是因為溫室氣體導致,大量的二氧化碳沉積在大氣層底部,導致地表大氣層吸收大量的太陽能量而升溫。
題主所說的利用核冬天來減緩全球變暖,無非是說利用核彈製造大量細微顆粒漂浮在平流層阻礙Sunny到達地表,減少地表吸收的熱量,進而降低溫度。
且不論核冬天理論是否成立,權當它是對的吧。
當平流層充滿細微顆粒,時候,地表溫度逐步下降,降到適宜生物生存,且因為引力的關係,這些微粒會逐步掉落,最終還我們一個藍天白雲,想象很美好。
然而,當沒有了Sunny,植物和海洋中的蜉蝣生物光合作用減弱,但所有動植物呼吸作用還是要保證吧,那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將進一步提高,溫室效應依然存在,只要核冬天過去,溫度會在短時間內恢復。宗不能隔三差五賴個核冬天吧?哪有那麼多核燃料啊。
所有,想要阻止全球變暖,只能少生孩子多種樹。
-
3 # 1526052265被褐翁
核冬天,根本不是指氣候冷的冬天,而是比喻,核爆炸的土地幾十年寸草不生,整個地球就像冬天一樣荒涼。
試想,怎麼種莊稼?糧食從哪來?人類怎麼活下去?!這樣的冬天怎能渡過?!
-
4 # 來看世界呀
有一個末日題材的電影,講的是全球變暖人類向大氣中噴灑特殊的粉末遮擋Sunny,結果造成全球大幅度降溫人類末日。這種想法可能有用,但現代人類卻沒有那樣強的實力。
如果全球發生核大戰,那將可能是不惜代價的,因為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而那時大量的核爆激起的塵埃進入大氣,的確可以遮擋Sunny,將更多的Sunny反射回宇宙,那的確有可能造成全球大幅度的降溫,但是這並不不會是人類的本意,而且帶來的環境影響全人類都承受不住,那會造成全球大量的放射汙染,就連空氣中也有很多放射汙染,放射傷害會直接造成大量人死亡,沒死亡的也會有很多飽受癌症的折磨,而且部分基因突變會遺傳,造成很多人先天畸形;核子冬天會造成農作物產量大幅度降低,又會導致很多人餓死;人類用了幾百年建設的工業體系也會在核大戰中迅速崩壞,又會因為缺電等造成很多人餓死。其實不需要核大戰,歷史上曾有較大規模的火山噴發,就造成當地降溫數度,對全球環境也有影響。
那樣不計後果的作死,當然可以迅速改變地球的溫度,可是人類要將地球溫度降到可以接受的水平,該在大氣中撒多少粉塵,或者換算成核武器的當量,需要多大?這個很難計算,要知道前蘇聯的沙皇核彈也沒能降低全球溫度,只是有微弱的影響,那麼大的核彈該怎麼造?現代國際已經基本禁止那麼大規模的核彈試驗,通常是有核國家在收集足夠資料後利用超算模擬,而核彈激起的粉塵又是另一回事,不同的當量激起的塵埃量、高度、覆蓋範圍都不同,而不同地區的粉塵性質也有區別,這就造成粉塵在大氣中飄蕩的時間有長有短,而這些應該還沒有哪個國家收集到足夠的資料,基本無法計算需要多大的當量多大規模的核彈,如果貿然進行那樣的活動,結果是帶來不必要的危害,得不償失。
其實關於降低全球溫度的設想很多,還有的想法是在太空建設反光板,減少照射在地球上的光量,然而也因為建設成本很大而沒有實施。地球變暖既有人類活動的影響,也可能有地球自然變遷的影響,用核彈改造大氣的方式,應先因素很多,現在的人類還無力模擬核冬天,也無法承受核冬天的後果。
-
5 #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題主的問題有些腦洞大開,核冬天確實能一定程度遏止全球變暖。據美國政府的計算機模擬,即使是區域性核戰爭也可能引發“前所未有的”全球變冷,並減少多年的降雨量。 專家推測,大範圍的饑荒和疾病可能會隨之而來。 在冷戰期間,超級大國之間進行對等核威懾,就像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間人們擔心的那樣,美國和前蘇聯之間如果發生核大戰,預測會導致“核冬天”。
在這種情況下,數百次核爆炸會引發巨大的火災,在危險輻射水平的背景下,大火的煙霧、灰塵和灰燼會遮蔽太陽數週。大多數人類最終死於飢餓和疾病。 如今,美國是唯一的超級大國,核冬天只不過是一場噩夢。但是核戰爭仍然是一個非常真實的威脅——例如,在發展中國家的核大國之間,比如印巴。 為了瞭解這種區域性核衝突可能帶來的氣候影響,美國NASA和其他機構的科學家模擬了一場戰爭,涉及100枚廣島原子彈威力的核彈,每枚相當於15000噸TNT,僅佔世界現有核武庫的0.03%。
研究人員預測,由此引發的火災會將大約500萬噸的碳排放到對流層上部,也就是地球大氣層的最底層。 在美國NASA的模擬中,這些碳吸收了太陽的熱量,就像一個熱氣球一樣,很快飛得更高,在那裡煙塵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從天空中清除。 這些高碳雲造成的全球變冷不會像超級大國對超級大國的核冬天那樣災難性,但“其影響仍將被視為導致前所未有的氣候變化”。
地球目前處於長期變暖趨勢。模擬顯示,在一場區域性核戰爭之後,兩到三年內,全球平均氣溫將下降1.25℃。 根據模擬情況,在極端情況下,熱帶地區、歐洲、亞洲和阿拉斯加將會降溫3到4℃。研究人員說,由於風向和海洋環流模式的改變,北極和南極的部分地區實際上會變暖一點。 模擬預測,十年後,全球平均氣溫仍將比核戰爭前低0.5℃。 這是一段沒有夏季的歲月,地球可能會變得更冷、更飢餓。
農業可能會受到嚴重影響,特別是在易受晚春和早秋霜凍影響的地區。 類似於1815年坦博拉火山爆發後經歷的農作物歉收和饑荒的例子可能會很普遍,並持續幾年。那座印度尼西亞火山迎來了“沒有夏天的一年”,這是一個饑荒和動盪的時期。 科學家們說,所有這些變化也會改變熱帶大氣的環流模式,在一至四年內全球降水減少10%。根據模擬情況,即使過了七年,全球平均降雨量也會比衝突前低5%。
此外,保護性臭氧層大幅減少,導致更多的紫外線輻射到達地球表面,對環境和人類造成危害。 結論是即使是在沙漠中地區性的核爆炸也會產生全球性的後果。
回覆列表
首先要明白一點,【核冬天】理論是一個1960年代地球大氣物理學的猜想,並未得到證實。
實際上,近年來隨著地球物理學的發展和演算法、理論的進步,核冬天理論正在被證偽。
核冬天理論認為,當核爆炸時,巨大的能量將大量的煙塵注入大氣,有的還高達12公里以上進入平流層。由於核爆炸所產生的煙塵微粒有相當大部分直徑小於1微米(PM1.0),它們能在高空停留數天乃至一年以上,因為它們的平均直徑小於紅外波長(約10微米),它們對從太陽來的可見光輻射有較強吸收力,而對地面向外的紅外光輻射的吸收力較弱,導致高層大氣升溫,地表溫度下降,產生了與溫室效應相反的作用。
必須指出的是,核冬天是基於資料化模型的假設,對於該假設的準確性,當初並沒有決定性的論證。但是,由於冷戰時期的物理學界普遍反戰、反核,因此物理學家們對核冬天這個並未完全驗證的假設,也沒有普遍質疑,默許其在媒體、公眾中流傳。在最新研究中(2006),發現原版的核冬天理論的模型有誤,原先認為的14-20度大降溫只會持續幾小時,並在3-4個月內恢復正常。
再來說說全球變暖,全球變暖在過去造成的最大影響是海水升溫,珊瑚礁大量破壞,無法給魚類提供棲息之所這使得漁業受到了非常大的影響,許多地區魚類捕撈量顯著下降,畢竟漁業提供的食品產出也餵養了全球數億人口。況且這僅僅是魚類,有報道稱,海洋生態系統裡的大規模生物滅絕程序已經開始。海洋危機如此,陸地的生態系統也很難獨善其身。
當然了,不論全球變暖真的是人類造成的,亦或是地球週期性氣候變化的表現,人類目前的發展模式想改善全球變暖幾乎不可能。
所以,綜上所述,透過在沙漠中製造核冬天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