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巨頭:公認的前三大集換式卡牌品牌是《萬智牌》《遊戲王》《口袋妖怪集換式卡牌》,穩居前三之列,領先其他集換式卡牌。其次則是《星球大戰:命運》和《漫威/DC:反轉英雄戰棋》。之後,則是《Force of will》、《骰子大師》等一眾遊戲。

提到集換式卡牌就不得不提到當前世界上的“三大集換式卡牌”遊戲品牌——《萬智牌》、《口袋妖怪集換式卡牌》和《遊戲王》。這三家目前控制著集換式卡牌市場中的巨大份額,是集換式卡牌頂端的存在。
這是2017年春季發表的集換式卡牌排名,僅供各位參考,不過無論是怎麼樣的榜單,怎麼樣的排名方式,前三名幾乎都是“雷打不動”的:
雖然,這裡的次序是《萬智牌》第一,《口袋妖怪集換式卡牌》第二,《遊戲王》第三,但是實際上“三大TCG”之間並沒有本質的優劣和規模差距,處於“三足鼎立”狀態,誰也吃不掉誰,排名也有波動,比如《遊戲王》也曾登頂。
首先,是萬智牌,這是世界上第一款集換式卡牌遊戲,屬於威世智公司(Wizard of Coast)旗下產品,最初在1993年由美國一位數學教師——理查加菲設計,是當今集換式卡牌的鼻祖之一:
作為第一款集換式卡牌品牌,萬智牌不僅僅釋出時間早,而且為後來的很多集換式卡牌打下的雛形,基本地產費,法術力出牌等等很多成為流傳很廣的正規化。
(設計者理查加菲把自己做成了一張“傳奇生物”)
萬智自1996年之後便開始有中文版流傳,1998年便進入中國大陸,所以在中國大陸地區知名度很高,自《克撒傳》系列之後,簡體中文版已經是家喻戶曉。我身邊大多數人是在延伸系列《大戰役》前後接觸到的。
萬智牌的背景故事十分複雜,有各種平行時空存在,而玩家很多時候則扮演“旅法師”(一譯“鵬洛克”)在各種時空中穿梭。
儘管萬智牌是以實體卡牌為核心,以線下比賽為主體,不過也有電子化的產品,比如《旅法師對決》系列遊戲。部分遊戲已經登入steam平臺,如《Magic: Duels》等,既有劇情戰役,也有自由對決。
如果把萬智牌作為集換式卡牌“老大”,我覺得實至名歸。無論是從集換式卡牌的歷史地位,還是業界影響力,比賽規模都是首屈一指的,儘管並沒有和另外兩家拉開本質的差距。
第二家規模巨大的集換式卡牌品牌則是《遊戲王》系列。屬於科樂美旗下的卡牌遊戲品牌,既有實體卡牌遊戲又有虛擬卡牌遊戲:
這個系列相信無需多言,在亞洲地區可能是最為風靡的卡牌遊戲之一,多次登上吉尼斯世界紀錄卡牌保有量的排名榜首,也是日系集換式卡牌的巔峰作品之一。
遊戲王是一作傳奇式的集換式卡牌,說他傳奇是因為遊戲王的本體最初並不是卡牌遊戲。遊戲王的本體是高橋和希原作的漫畫作品,而且漫畫原作已經在較早的時候完結,而作為最初“衍生品”的卡牌遊戲卻成為了系列的核心,並且還在不斷推出新系列。
在一定程度上,遊戲王與“世界三大集換式卡牌”的另一家——口袋妖怪集換式卡牌(PTCG)較為相似,都有一個較為出名的動漫載體。不過,遊戲王系列本體並不是遊戲,甚至在萬代代理時期,卡牌還是走的動漫周邊的路線,不過科樂美時期完成蛻變,變成了集換式卡牌遊戲。
遊戲王現在的核心業務已經轉到集換式卡牌上,賽事規模僅次於萬智牌,而卡牌數量和玩家群體基本可以傲視群雄,而動畫也一直在出,不過算是卡牌的廣告番了,雖然收視率和口袋妖怪沒法比,依舊算是日本熱門動畫之一了。
與萬智牌不同,科樂美代理早期已經將遊戲王虛擬化,進入到包括掌機在內的各個平臺的遊戲之中,虛擬卡牌遊戲和實體卡牌遊戲都比較火熱。
三大TCG中的第三家則是口袋妖怪集換式卡牌PTCG。最初由Media factory代理,後來被The Pokemon Company收回:
口袋妖怪系列大家都不陌生,只是集換式卡牌確實在國內不火。口袋妖怪集換式卡牌其實引入並不晚,但是盜版居多,而且大家大多把此類卡牌當做動畫周邊,進行收集和交換。但是很少進行正規的卡牌對戰
實際上,口袋妖怪集換式卡牌推出得相當早,在1996年10月已經發售,甚至早於口袋妖怪的TV動畫,在港臺在迅速實現了中文化,不過相當短暫。主要的發行版本還是在北美流通的美版和在日韓流通的日版。北美地區正是由上述萬智牌的母公司威世智代理的,而卡牌封面都是由杉森建等口袋妖怪設計師繪製。
雖然,口袋妖怪的核心業務在主機遊戲以及動畫-劇場版電影等領域,但是衍生品之一的集換式卡牌依舊火得恐怖,隨著Pokemon系列風靡全世界,這款集換式卡牌成為了三大TCG之一。另外,口袋妖怪集換式卡牌的比賽舉辦得很早,在口袋妖怪實機對戰比賽興起之前,已經有集換式卡牌的大小比賽出現。
還有一點很有意思,一貫不做電腦遊戲的Pokemon,在集換式卡牌上開了先河,製作了《Pokemon Trading Card Game Online》遊戲,算是Pokemon系列最早的網路遊戲,沒有之一。
上述三家基本“瓜分”了集換式卡牌很大份額的市場,不過依舊還有幾家比較大的集換式卡牌遊戲品牌:
一個是《星球大戰:命運》系列集換式卡牌:
這個是根據星球大戰系列電影改編的卡牌遊戲,基本上以忠於電影作為核心賣點之一,遊戲本身也不乏創意。
遊戲本身是雙人遊戲,畫面甚至直接採取演員的頭像,透過骰子等方式進行回合制戰鬥。這款遊戲在亞洲影響力有限,但是在歐美相當風靡,卡牌店中不少有相關的專櫃。
雖然不及上述三家,不過基本屬於次於上述等級的全年齡向遊戲。
除了,《星球大戰:命運之外》還有一款人氣相當的集換式卡牌遊戲《DC/漫威 反轉英雄戰棋》系列:
顧名思義,這個系列是美國超級英雄品牌系列的下屬企劃,主要是利用深入人心的美漫形象和角色打造的集換式卡牌遊戲。
這套集換式卡牌遊戲包括了DC旗下的超人、蝙蝠俠等,也包括了漫威旗下的鋼鐵俠、綠巨人以及雷神等著名超級英雄,可以進行“亂鬥”。
不過,受到美漫本體的影響在北美之外的其他地區人氣很不理想,知名度不高,無法和三大TCG相提並論。
其他的集換式卡牌人氣則要更為低一些,知名度和規模都不如上述了,比如《force of will》以及《骰子大師》等等,儘管也有不低收益,不過知名度、影響力幾乎不能與三大TCG同日而語。而且對於集換式卡牌發展影響也遠遠不如上述。
如《force of will》採取了平行次元的背景故事設定,與萬智牌大同小異,而且法術力也是五個,不過改為了水、火、風、光、暗。
有一個“領主/裁決者”的牌,與萬智牌相異,也和口袋妖怪集換式卡牌中的主寶可夢相區別,而且設定了魔法牌獨立牌庫,用於降低隨機性。
儘管如此,這種集換式卡牌的獨創性和影響力依然不足。這款集換式卡牌的營收算是不錯的,依舊是前十之列,然而在大眾中知名度,業界歷史地位,以及對於集換式卡牌發展依然相當有限,無法和上述相提並論。
三巨頭:公認的前三大集換式卡牌品牌是《萬智牌》《遊戲王》《口袋妖怪集換式卡牌》,穩居前三之列,領先其他集換式卡牌。其次則是《星球大戰:命運》和《漫威/DC:反轉英雄戰棋》。之後,則是《Force of will》、《骰子大師》等一眾遊戲。

提到集換式卡牌就不得不提到當前世界上的“三大集換式卡牌”遊戲品牌——《萬智牌》、《口袋妖怪集換式卡牌》和《遊戲王》。這三家目前控制著集換式卡牌市場中的巨大份額,是集換式卡牌頂端的存在。
這是2017年春季發表的集換式卡牌排名,僅供各位參考,不過無論是怎麼樣的榜單,怎麼樣的排名方式,前三名幾乎都是“雷打不動”的:

雖然,這裡的次序是《萬智牌》第一,《口袋妖怪集換式卡牌》第二,《遊戲王》第三,但是實際上“三大TCG”之間並沒有本質的優劣和規模差距,處於“三足鼎立”狀態,誰也吃不掉誰,排名也有波動,比如《遊戲王》也曾登頂。
首先,是萬智牌,這是世界上第一款集換式卡牌遊戲,屬於威世智公司(Wizard of Coast)旗下產品,最初在1993年由美國一位數學教師——理查加菲設計,是當今集換式卡牌的鼻祖之一:

作為第一款集換式卡牌品牌,萬智牌不僅僅釋出時間早,而且為後來的很多集換式卡牌打下的雛形,基本地產費,法術力出牌等等很多成為流傳很廣的正規化。

(設計者理查加菲把自己做成了一張“傳奇生物”)
萬智自1996年之後便開始有中文版流傳,1998年便進入中國大陸,所以在中國大陸地區知名度很高,自《克撒傳》系列之後,簡體中文版已經是家喻戶曉。我身邊大多數人是在延伸系列《大戰役》前後接觸到的。

萬智牌的背景故事十分複雜,有各種平行時空存在,而玩家很多時候則扮演“旅法師”(一譯“鵬洛克”)在各種時空中穿梭。

儘管萬智牌是以實體卡牌為核心,以線下比賽為主體,不過也有電子化的產品,比如《旅法師對決》系列遊戲。部分遊戲已經登入steam平臺,如《Magic: Duels》等,既有劇情戰役,也有自由對決。
如果把萬智牌作為集換式卡牌“老大”,我覺得實至名歸。無論是從集換式卡牌的歷史地位,還是業界影響力,比賽規模都是首屈一指的,儘管並沒有和另外兩家拉開本質的差距。
第二家規模巨大的集換式卡牌品牌則是《遊戲王》系列。屬於科樂美旗下的卡牌遊戲品牌,既有實體卡牌遊戲又有虛擬卡牌遊戲:

這個系列相信無需多言,在亞洲地區可能是最為風靡的卡牌遊戲之一,多次登上吉尼斯世界紀錄卡牌保有量的排名榜首,也是日系集換式卡牌的巔峰作品之一。

遊戲王是一作傳奇式的集換式卡牌,說他傳奇是因為遊戲王的本體最初並不是卡牌遊戲。遊戲王的本體是高橋和希原作的漫畫作品,而且漫畫原作已經在較早的時候完結,而作為最初“衍生品”的卡牌遊戲卻成為了系列的核心,並且還在不斷推出新系列。

在一定程度上,遊戲王與“世界三大集換式卡牌”的另一家——口袋妖怪集換式卡牌(PTCG)較為相似,都有一個較為出名的動漫載體。不過,遊戲王系列本體並不是遊戲,甚至在萬代代理時期,卡牌還是走的動漫周邊的路線,不過科樂美時期完成蛻變,變成了集換式卡牌遊戲。

遊戲王現在的核心業務已經轉到集換式卡牌上,賽事規模僅次於萬智牌,而卡牌數量和玩家群體基本可以傲視群雄,而動畫也一直在出,不過算是卡牌的廣告番了,雖然收視率和口袋妖怪沒法比,依舊算是日本熱門動畫之一了。

與萬智牌不同,科樂美代理早期已經將遊戲王虛擬化,進入到包括掌機在內的各個平臺的遊戲之中,虛擬卡牌遊戲和實體卡牌遊戲都比較火熱。
三大TCG中的第三家則是口袋妖怪集換式卡牌PTCG。最初由Media factory代理,後來被The Pokemon Company收回:

口袋妖怪系列大家都不陌生,只是集換式卡牌確實在國內不火。口袋妖怪集換式卡牌其實引入並不晚,但是盜版居多,而且大家大多把此類卡牌當做動畫周邊,進行收集和交換。但是很少進行正規的卡牌對戰

實際上,口袋妖怪集換式卡牌推出得相當早,在1996年10月已經發售,甚至早於口袋妖怪的TV動畫,在港臺在迅速實現了中文化,不過相當短暫。主要的發行版本還是在北美流通的美版和在日韓流通的日版。北美地區正是由上述萬智牌的母公司威世智代理的,而卡牌封面都是由杉森建等口袋妖怪設計師繪製。

雖然,口袋妖怪的核心業務在主機遊戲以及動畫-劇場版電影等領域,但是衍生品之一的集換式卡牌依舊火得恐怖,隨著Pokemon系列風靡全世界,這款集換式卡牌成為了三大TCG之一。另外,口袋妖怪集換式卡牌的比賽舉辦得很早,在口袋妖怪實機對戰比賽興起之前,已經有集換式卡牌的大小比賽出現。

還有一點很有意思,一貫不做電腦遊戲的Pokemon,在集換式卡牌上開了先河,製作了《Pokemon Trading Card Game Online》遊戲,算是Pokemon系列最早的網路遊戲,沒有之一。
上述三家基本“瓜分”了集換式卡牌很大份額的市場,不過依舊還有幾家比較大的集換式卡牌遊戲品牌:
一個是《星球大戰:命運》系列集換式卡牌:

這個是根據星球大戰系列電影改編的卡牌遊戲,基本上以忠於電影作為核心賣點之一,遊戲本身也不乏創意。

遊戲本身是雙人遊戲,畫面甚至直接採取演員的頭像,透過骰子等方式進行回合制戰鬥。這款遊戲在亞洲影響力有限,但是在歐美相當風靡,卡牌店中不少有相關的專櫃。

雖然不及上述三家,不過基本屬於次於上述等級的全年齡向遊戲。
除了,《星球大戰:命運之外》還有一款人氣相當的集換式卡牌遊戲《DC/漫威 反轉英雄戰棋》系列:

顧名思義,這個系列是美國超級英雄品牌系列的下屬企劃,主要是利用深入人心的美漫形象和角色打造的集換式卡牌遊戲。

這套集換式卡牌遊戲包括了DC旗下的超人、蝙蝠俠等,也包括了漫威旗下的鋼鐵俠、綠巨人以及雷神等著名超級英雄,可以進行“亂鬥”。

不過,受到美漫本體的影響在北美之外的其他地區人氣很不理想,知名度不高,無法和三大TCG相提並論。
其他的集換式卡牌人氣則要更為低一些,知名度和規模都不如上述了,比如《force of will》以及《骰子大師》等等,儘管也有不低收益,不過知名度、影響力幾乎不能與三大TCG同日而語。而且對於集換式卡牌發展影響也遠遠不如上述。

如《force of will》採取了平行次元的背景故事設定,與萬智牌大同小異,而且法術力也是五個,不過改為了水、火、風、光、暗。

有一個“領主/裁決者”的牌,與萬智牌相異,也和口袋妖怪集換式卡牌中的主寶可夢相區別,而且設定了魔法牌獨立牌庫,用於降低隨機性。

儘管如此,這種集換式卡牌的獨創性和影響力依然不足。這款集換式卡牌的營收算是不錯的,依舊是前十之列,然而在大眾中知名度,業界歷史地位,以及對於集換式卡牌發展依然相當有限,無法和上述相提並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