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青山先生
-
2 # 明月上
那麼我們很有必要了解一下霍去病的戰績,戰神是徒有虛名還是名正言順!
初捷霍去病十七歲被漢武帝任命驃姚校尉,初次征戰僅率領800驍騎深入險境,遠離大軍數百里,把匈奴兵殺得四散逃竄,並斬首斬獲敵人2000餘人!
霍去病從小跟隨舅舅衛青學習騎馬射箭,所以弓馬嫻熟,在戰場之上表現英勇果斷,用兵靈活,此仗深受漢武帝賞識!
擊河西走廊十九歲的霍去病被封為驃騎將軍,由於匈奴在河西走廊十分猖獗。春,霍去病領軍一萬,出隴西。僅六天,在焉支山附近大破匈奴渾邪王部,斬首匈奴折蘭、盧侯王二王。俘虜渾邪王王子。斬殺匈奴8960(史記匈奴列傳:18000)人。
完成首次奔襲後,領軍迴歸,還順手收拾了折蘭王、胡盧王兩個匈奴小部落同年夏,霍去病跟隨公孫敖一同出兵,想要把最後的河西走廊的匈奴勢力殲滅。結果公孫敖半道迷了路,於是霍去病自己帶領軍隊深入兩千餘里,在祁連山下漢匈大戰,霍去病軍大勝,斬首30200人,俘虜酋塗王,領俘虜5王,大小王子幾十人,招降匈奴兩千餘人。
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匈奴此次戰役後的悲歌總結霍去病注重方略勇猛果斷,經常孤軍深入以少勝多,追敵千里,先後六次出擊匈奴,均大勝而歸!為西漢立下赫赫戰功,只可惜二十幾歲就得病而死,在人生巔峰畫上完美的句號!
霍去病是一位傳奇,是一位年少的英雄,不可複製的!
-
3 # 舊書齋
英雄都是有英雄所生長的土壤,這是大勢所趨,但並不意味著,有了這樣的肥沃土壤,隨便一個人都可以成功。我們沉浸在衛青、霍去病成功的光環之下,卻忽視了一個問題,漢朝在反擊匈奴的過程中,除了衛青和霍去病以外,其他名將對陣匈奴依然是勝少敗多。歷史事實告訴我們,衛青霍去病的攻擊,真不是隨便哪個人可以獲得的。
史記中記載了衛青霍去病的光輝戰績:
最大將軍青,凡七出擊匈奴,斬捕首虜五萬餘級。一與單于戰,收河南地,遂置朔方郡,再益封,凡萬一千八百戶。
最驃騎將軍去病,凡六出擊匈奴,其四出以將軍,斬捕首虜十一萬餘級。及渾邪王以眾降數萬,遂開河西酒泉之地,西方益少胡寇。四益封,凡萬五千一百戶。
他們的戰績過於輝煌,以至於人們幾乎認為,匈奴不堪一擊,西漢無敵於天下。要是看到其他將領的戰績,很多人就不會如此想了。
西漢帝國雙璧,衛青、霍去病
其他將領的戰績李廣
第一次反擊匈奴,李廣帶領一萬精銳騎兵,出雁門與匈奴大戰,結果全軍覆沒,自己被俘虜後逃脫,史記上雖然說,李廣在右北平駐紮,讓匈奴聞風喪膽。
可是,漢書中卻記載了這樣的事情,李廣在右北平和匈奴大戰,斬首三千級,自損四千人,獨身而反。在漠北之戰,李廣更是迷了路,戰功全無,被迫自殺。司馬遷對李廣的評價是“李廣才氣,天下無雙,而又自負其能”。而對衛青霍去病二人卻頗有微詞。無論司馬遷如何喜歡李廣,也無法改變一個事實,李廣無論是進攻戰還是防禦戰,都是勝少敗多,屢次全軍覆沒。
公孫賀
他也是漢朝時期的名將,戰績依然很不好看,唯一一次領兵作戰,是在元光六年,公孫賀帶領一萬精銳騎兵出雲中,然後,無功而返。令人尷尬的是,公孫賀依然因為軍功而封侯,但這些軍功,並沒有具體的內容,僅僅是在衛青麾下,立下了戰功。從元光三年的馬邑之謀算起,到元鼎六年,公孫賀最後一次獨立帶兵,他僅僅只是在漠南之戰立功封侯,其他時候,都是無功而返。
公孫敖
他的運氣比公孫賀還要差一點,第一次反擊匈奴,公孫敖帶領一萬精銳騎兵攻打匈奴,結果慘敗而歸,漢軍將士戰死七千多人。漠北之戰,歸入霍去病麾下,本來可以有軍功,卻不想,自己迷了路,無功而返。
和衛青、霍去病同一時代的名將中,除了衛霍二人,其他將領戰績,真的是乏善可陳。而衛青霍去病死後,漢朝更是面臨無將可用的局面,趙破奴、李廣利是硬拔出來的將軍,結果漢朝對匈奴的戰爭屢戰屢敗,出現了天下虛耗,戶口減半的危機。
漢武帝時期西漢疆域
不可複製的天才漢朝的確是憑藉強大的國力,最終擊敗匈奴,這是一個巨大的平臺,肥沃的土壤。但天才依然不可複製。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同樣的帶兵,同樣生活在這個時期,其他將領卻沒有創造出如此偉岸的功勳。只能說,衛青霍去病,毫無疑問是兩位天才將領。
漢武帝是幸運的,如果沒有衛青和霍去病的橫空出世,漢朝和匈奴的決戰,很有可能會是以漢朝的失敗而告終。回到問題,經過我們的對比,可以看出,霍去病的功績,不可複製。除了霍去病以外,任何一個將領,都達不到如此輝煌的成就。
回覆列表
可以,霍去病的戰功,除了個人能力之外,更多的是政治之功,所謂的軍事是政治的延續。
首先,霍去病的軍功是建立在漢武帝實行推恩令,中央集權,改變和親政策,決定北征匈奴的政治前提。也就是說如果才華橫溢的霍去病早生幾年,或晚生幾年,這都輪不到他去建功。漢武大帝中說的很好,這是一代人的使命。什麼使命?去改變和親政策,任匈奴人燒殺搶掠的境況要變,去討伐匈奴,去以血還血以牙還牙的使命,去確定我華夏榮耀的使命。所以這不僅是一個的使命,是一代人的使命,值得慶幸的是在這個歷史時期,遇到了霍去病,幫漢武帝更快,更好的去完成這一使命。但不是他,沒有他,也沒關係,這一任務終將完成,這是歷史的必然性決定的。
然後,霍去病的戰功可能不會由一個人去完成,但必然有一批人去完成。霍去病太厲害,縱觀歷史,也找不到幾個這樣天才的軍事家。
霍去病用兵靈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善於長途奔襲、快速突襲和大迂迴、大穿插、殲滅戰。17歲為票姚校尉,率領八百騎兵深入大漠,兩次功冠全軍,封“冠軍侯”。19歲指揮兩次河西之戰,殲滅和招降河西匈奴近10萬人,俘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連山。這是華夏政權第一次佔領河西走廊,從此絲綢之路得以開闢。漠北之戰消滅匈奴左部主力7萬餘人,封狼居胥。戰後拜大司馬,與大將軍衛青同掌軍政。
十幾歲封侯,二十多歲執掌天下兵權,這種事情亙古未有。但我們在看到霍去病偉大功勳和赫赫戰功的同時,也要看到漢武帝的功勞,他敢於用人,善於用人,霍去病是位偉大的軍事家,漢武帝絕對是位偉大的戰略家和指揮家。所以在這位高超的指揮家手裡,再出一位或一批軍事家並不稀奇。
總而言之,發展是歷史的必然性。推動歷史發展和延續的是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個人無法阻止歷史的發展與進步。所以霍去病的戰功,甚至漢武帝的功績,都是可以被取代的。可能一個人也可能是幾代人,或早或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