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明月上
-
2 # 韶華傾夢
王朗,原名王嚴,後改名為王朗。其年輕時曾師從太尉楊賜,被拜為郎中。在老師楊賜去世之後,王朗棄官服喪,期間不論是舉孝廉,還是官府徵辟,王朗都一概推辭了。而在漢代這個注重名聲的時代裡,王朗也因此被他人所尊敬。
諸葛亮,原於荊州南陽躬耕當起了隱士。但在劉備三顧茅廬之後,諸葛亮被其所感動,也欣賞劉備執著於理想而不懈努力。所以,諸葛亮答應出山輔佐劉備。在諸葛亮的輔佐下,劉備的勢力蒸蒸日上,並且於公元219年左右晉升為漢中王。但不久,劉備薨於白帝城。諸葛亮以相父的身份繼承劉備的遺志,為復興大漢,一統中原而努力著。
題目所講的王朗被諸葛亮罵死前誇下了什麼大口一句,主要講的是三國演義,和正史無關。畢竟,在正史上,對於王朗和諸葛亮之間的那一場論戰,並沒有一絲記載。所以,這有可能是羅貫中本著“尊劉貶曹”的思想,為諸葛亮安排的一場大戲,直接突出諸葛亮所在的蜀漢是真正的得人心,而曹魏眾臣相助曹操,則是反賊的角色。
王朗和諸葛亮的這一場論辯,在某站的鬼畜區還是蠻火的,而其中的“蒼髯老賊,皓首匹夫”、“我從未見過有如此厚顏無恥之人”等名句,更是讓人印象深刻。
所以,現在我們大概來回憶一下兩人之間的對話,也看看王朗在此之前誇下了什麼開口。
當時,諸葛亮率軍北伐,在擊敗夏侯楙大軍,並佔據了天水三郡之後,夏侯楙等人急忙向洛陽的魏帝曹叡求救。曹叡得到訊息後,和眾臣商議,決定以曹真為主帥,率領大軍和諸葛亮對峙,而王朗隨軍出征。
曹真率領大軍來到長安,過渭河之西下寨,與王朗、郭槐等人共議退兵之策。也就是在這個時候,王朗誇下了海口。
朗曰:“來日可嚴整隊伍,大展旌旗。老夫自出,只用一席話,管教諸葛亮拱手而降,蜀兵不戰自退。”
次日,王朗信心滿滿的出戰,以老前輩的姿態叫諸葛亮出來打話。雖然雙方的旁餘氣勢都不輸,但王朗本身的裝扮卻輸給了諸葛亮。
門旗影下,中央一輛四輪車,孔明端坐車中,綸巾羽扇,素衣皂絛,飄然而出。
然後,王朗開始開始為諸葛亮素知天命,識時務,為何興無名之兵。而諸葛亮隨機應變,以漢獻帝為本,那曹丕篡漢為由,說是奉命討賊。其次,雙方各舉桓靈二帝的例子,為自己各自的政權辨證,再以此來反問對方不識時務。
但可惜的是,王朗的口才還是輸給了諸葛亮一籌,最後更是被諸葛亮以“蒼髯老賊,皓首匹夫”和“粗鄙之言”等來結束論戰。
最終,王朗被氣的大叫一聲,撞死於馬下,成為了諸葛亮的墊腳石。
-
3 # 糊了個逗
關於央視版的三國演義以及後來的陸毅版新三國。在這其中都有一個很經典的鏡頭,那就是諸葛亮陣前罵死了王司徒。王司徒是何許人也,為什麼後來的他位居三公之列呢?為什麼演義中諸葛丞相說他一生寸功未立,那麼他到底是怎麼做到三公的高位上的。要知道司徒可是三公重臣,如果王司徒真的是酒囊飯袋是絕對做不到這個位子上的。其實原本他的一生也是蠻精彩的。本文就來探秘演義之後的真實的王司徒。
首先,演義中所載的罵死王朗之役,發生於228年的諸葛亮北伐之戰。在此戰之中曹魏方面派出了大都督曹真出征。歷史上著名的街亭戰役也是發生在這個時候,曹魏方面出征的不僅有大都督曹真,而且還有另一名將,右將軍張郃。也正是因為張郃的出色發揮,馬謖大敗街亭丟失。響應諸葛亮而反叛的幾個郡縣紛紛被平定了。而在演義之中,司徒王朗擔任了曹真軍師,出征。陣前被諸葛亮大罵,當夜病逝。然而王朗真的出征了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歷史記載當年的12月王朗病逝。此時已經距戰役結束過去了大半年之久。顯然他不是被罵死的。
那麼歷史上真實的王朗又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物呢?王朗第一次出現在歷史的面前應該是他拜了時任的太尉楊賜為老師,在詩文上面很有才氣。累官到了博士。後來楊太尉去世,他辭官為師守孝。期滿之後舉孝廉而不應。在之後就是徐州陶謙舉茂才。然後他在陶謙的幕府做官。在這期間,發生了他第一次在政治上嶄露頭角事情。陶謙在他的勸說之下,向漢獻帝派出使節,表示要向朝廷進貢。這件事的結果就是,陶謙正式擔任了徐州牧,而王朗則是遷會稽郡太守。
關於王朗的這幾年的太守經歷。諸葛亮有一段經典的評價,翻譯成今天的白話文大概意思就是,王朗這個人天天就知道看孔孟,張嘴孔子閉嘴孟子,今年不打仗明年也不打,最終導致了孫策的做大,不過要注意的是,諸葛亮的這番話還捎帶上了時任的揚州牧。綜合這段話來看。王朗作為一個太守非常盡職的在推廣儒家文化,這個跟他的本職工作也是很相符的。然而這些事情最終的結果就是,孫策打來了。在他和孫策的戰鬥過程中,登場了又一位之後的江東名臣,虞翻。他勸王朗說,暫避鋒芒,可是王朗認為,他是漢朝大臣,理應守土有責,結果當然是他戰敗了。
王朗失敗之後,孫策敬畏他的名聲,一直不忍心殺他,勸投靠自己,可是王朗就是不從。不久之後,曹操徵召他進入幕府。王朗很高興的就北上了,但是由於戰亂,過了好幾年才到達許都。而在這段時間裡,曾經一次請他吃飯,在飯桌上嘲笑他丟失了會稽的事情。王朗心裡十分的不開心,說出了一個流傳千古的典故,王朗說人表現出最真實的自己真的是很難啊,當太守的時候我是漢朝的大臣,卻沒有守住領土。來到了許都之後,原本您是求賢的,但是卻沒有表現出求賢的態度。此事足可以看出,他是一個非常的有清譽的人。
在許都之後,直到曹操稱魏王,他以軍祭酒的身份擔任了魏都的太守,從此開始了他作為魏臣的歷程,在此後他陸續擔任了御史大夫,司空,直到最後魏國建立,他擔任了司徒的職位。曹丕建政之後,王朗的幾次出場就是勸解,另外還有在夷陵之戰的時候勸曹丕暫緩出兵。在徵召孫權長子但是不來的時候,勸解曹丕暫緩出兵。縱觀這個時候的王司徒,他的業績更多的是體現在了勸解皇帝的作用上,更多的表現為這是一個名望很大的老臣了。
而關於王朗的去世,則更不是隨曹真出征了。從上面我們可以看出來,王朗其人其實是一個很典型的儒生形象,思想也是很符合儒家經典,讓這樣一個人隨軍出征恐怕曹真還沒到前線就忍不住煩了。而且關於王朗的成就也更多地是體現在他的文學方面,他留下了不少的著作,是漢末三國的一位經學大師。這樣的一個人自然不是什麼出色的軍事家,在他丟失了會稽之後甚至想到要跑到交州避禍。大家可以試想一下,就算是在今天從江浙沿海航行到越南也是耗時不少的,而三國時期更是如此,王朗的一生真的是很令人感嘆。
回覆列表
司徒王朗向魏帝曹睿保舉曹真為大都督,並主動請纓要擔任軍師與曹真一同迎敵。並高調的表示明天看我兵不血刃拿下諸葛村夫!
擇日後,兩軍對陣,王朗先對諸葛亮使出一Q二兩,說時遲那時快,諸葛亮一個二技能輕鬆躲開,諸葛亮輕蔑的一笑:雕蟲小技還門弄斧,大威天龍!
王朗一看居然被躲過接著,使出鍵盤俠素質三連問,諸葛亮大吼一聲:般若諸佛,菠蘿麻嘛轟!
咳咳,皮了一下。三國演義中王朗先是與諸葛亮理論:表示漢世沒落,他接下來採取講道理、擺事實的策略,列舉魏國兩代皇帝的種種功績。天數有變,曹魏所歸,並勸降諸葛亮
然而諸葛亮沒有按照王朗的步路走,而是說:奉詔討賊。在表示爾等都是篡漢逆賊,這先是站在道德最高點,接著諸葛亮不聽王朗述說曹魏,而是問:漢世沒落,你在那裡?不復興漢室,反助曹賊?
這時候王朗已經亂了分寸,不但扣上不忠的帽子還背上曹賊罵名,於是諸葛亮使出得:理不饒人魔法技能。持續對王朗素質三連問,王朗大罵一聲,吐血倒地身亡!
你以為這樣就完了嘛?不不不,我還有話要說說,在這個裡給大家拜個早年!祝我找個女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