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和寶寶一起流浪

    《大染坊》這部劇,我一直不斷的翻看。每次看總能給我新的啟發,使我自己的困境有新的認識。有一個情節想必都知道,六子在剛開始印花的時候,出現了批次的事故。陳六子沒有追究責任人,卻叫他去門口抽根菸。現在發生這樣的事,老闆們能做到嗎?

    陳六子轉戰濟南,開始了自己的印花生涯。剛開始,總有很多不順利,總有很多差強人意的地方。印花的裝置安裝完後,廠家在這除錯機器。濟南這邊親戚朋友多,陳六子就沒有參與除錯。其實這麼多年過去了,陳六子也老了。自己有的時候也感覺力不從心,乾脆就把所有的工作都下放了。由於廠家是進口的,家駒就充當了翻譯官。外華人給車間工人講操作方式方法,家駒就充當了翻譯官。一切事情似乎進行的完美無缺,就等批次生產了。

    可是車間的員工畢竟和老闆有一條界限,這條界限是永遠無法消除的。主手看到老闆急於開工,明明沒有學會卻說會了。陳六子也相信自己的人掌握了應有的技能,所有馬上開工了。可是問題很快就來了,印出的花布成了花老虎。看著幾百米的花布,六子心疼的要命。不斷的追問這是為什麼,為什麼廠家一走產品就不行了呢?員工也很自責,承認自己沒學會。陳六子也就沒有說什麼,只是叫他到門口抽根菸。看到這我很感動,這樣的老闆恐怕只有在童話裡才能看到吧?批次的事故,大量的資金流失,這個責任誰來承擔?我估計現在員工犯了這種錯誤,也就不用幹了。稍微好點的話,也會有大額的罰單。

  • 2 # 邂逅飛逝時光

    《大染坊》這部劇我看了至少20遍,每次看都有不同的收穫。陳六子對自己勤儉節約,對工人如同兄弟,親如手足,就是兩個殘廢都要養活,並且過年獎金多發。工人只是犯點錯誤,出了次品,肯定不會打罵埋怨,因為他也是從工人學徒起步的,從基層做起的。他的智慧過人,人情味十足,愛國愛民守法,是少有的商業屆的奇才。對收購的新廠倒著四六分成,如同和盧家剛和夥時一樣,把人才和技術放在了第一位,他當時要求倒著四六分成,到他自己身上也能做到,這才是視錢財如糞土,重用人才,佩服佩服!

  • 3 # 著犁

    我認為《大染房》這部電視劇,把陳壽亭刻畫的太強大了,太無敵了。什麼技術,銷售,生產,政工,財務,他自己都幹了。一個人承包一切,其餘的人都是襯托他的。這是戲,不是真的。別說現在的老闆,無論哪個年代都不會對犯錯者坐視不理,姑息養奸。即使出發點是好的,但後果是嚴重的,損失是巨大的。要是不處理他,人人效仿的話,多大的染房也得垮!

  • 4 # 空閒看看

    這不是年代的問題,而是人的問題。陳六子讓他出門抽菸是讓他想想解決辦法,變相鼓勵,讓工人自己有壓力及動力,現在工廠管理是一樣的,主要看管理人員怎麼管理所以和那個年代沒多大關係

  • 5 # 文子心語

    在《大染坊》中,陳壽亭的智商和能力顯然高於身邊人,但他畢竟不是神,肯定也會有出紕漏之時。初次印花布時出現批次次品,就是一次驗證。

    面對這些被染花了的批次次品,陳壽亭僅用一句,“你去門口抽支菸吧”,輕描淡寫地處理了這件事。

    但這背後可以看出陳壽亭的領導管理水平和為人處事的作風。

    一、工廠批量出次品,他認為錯在自己,不會也沒有“甩鍋”給幹活的技工。

    按照陳壽的工作作風和習慣,印染的關健技術他都是“親力親為”。

    他13歲時敢向掌櫃的提出“辭了印染師傅”的建議,那是因為他透過“偷學”和實踐,掌握了染布的全套技術。

    他在青島初開柒廠時,敢和留洋學印柒的盧家叫板,以染布技術頂股,且四六分成,那是他在實踐中已經歷練成染布的行家。

    在青島開染廠,他總是住在廠裡,和工人在一個鍋裡攪鍋吃飯。所以印染上的紕漏,很難逃過他的眼睛。

    但這次濟南印花的裝置安裝,陳壽亭沒有像過去那樣自始至終的守著參與除錯。

    當然這其中有諸多因素:

    a、宏矩染廠比大華柒廠,盤子大,事情多,都需要陳壽亭調解指揮。

    b、畢竟多年風裡雨裡,原來那個精力充沛的陳壽亭已人到中年,體力不濟。

    c、印花和印染不同,畢竟是新的技術,含量較高。中間有個摸索實踐的過程。

    所以出了次品,陳壽亭有“也怪我”這句話,既然有責任,那就自己攬下,不一味地責備工人,也不給沒有話語權的工人甩鍋。

    因為陳壽亭是一個有擔當的人。

    二、陳壽亭有“慈不帶兵”的管理理念,但他更知道“以善待人”,對待工人像兄弟。

    陳壽亭管理工廠,一貫主張“慈不帶兵”;他也嚴於律己,對工人也要求很嚴格。

    陳壽亭的脾氣不好,愛罵人,在工廠那是有名的。就連大掌櫃盧家駒也經常挨他的罵。

    為了工人抬硫酸時的不規範,陳壽亭連打帶罵打懲罰了兩個小學徒。

    因為嫌炊事的師傅買的肉少,他劈頭蓋腦就是一頓臭罵。

    但陳壽亭對工廠的工人獎罰分明,非常有愛心。

    他打罵小學徒是為了他們的安全,打完氣消後又讓賬房老吳去安慰兩個小學徒。

    一般的工廠,管吃管住,大不了年終分幾塊布,幾塊錢。可陳壽亭覺得廠子收益不錯,讓老吳給每個工人分20塊年錢。

    廠裡兩個工人出了事故,陳壽亭不管走到哪裡都帶上這兩個殘疾人。

    陳壽亭還收留不少東北難民,並給他們添了新衣服。

    競爭激烈、形勢不妙,有人建議陳壽亭把機器停一停,把上海技工的工資降下來。

    可陳壽亭不同意。他說,降了技工的工錢,技工們興許就回了上海,林家肯定也不會用他們了。這是坑了人家!

    正是由於他對工人仁義有善愛,工人們也知恩圖報,願意為工廠賣命。

    而這個沒有學好技術的工人,會因為陳壽亭的不追責,因此而感恩,也一定會在今後的工作中更加認真努力。

    三,陳壽亭是一個懂技術的人,他明白從染布到印花需要一個摸索實踐的過程。所以他不會追究一個工人的責任。

    和其他印染工廠管理者相比,陳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他所掌握的所有印染技術和配方。幾乎都是他自己“偷學”或者在實踐中摸索出來的。

    孫明祖在青島開柒廠時間很長,他雖然有經驗,沒有自己的配方,技術方面多半是聽具體操作的師傅。

    所以陳壽亭的一個印染配方,便把他治得一愣一愣,虧損了很多。

    給八路軍印布,為了便於運輸,陳壽亭留了一手,連留洋回來的盧家駒、趙東初,都被陳壽亭的“溫度燙布”的那一幕“魔術”給驚住了。

    另外還有掛漿、以及整訾家父子所出的主意,那都是內行人才能出的點子。

    像林祥榮,趙東俊,孫明祖等企業家都做不到這一點。

    工廠上印花技術,連陳壽亭都感到頭疼,覺得是種挑戰,需要學習提升,怎麼能輕而易舉的怪一個普通工人呢?

    四,工廠出了批次次品,雖然給企業能造成了一定的經濟損失,但陳壽亭一定把它轉換給工人的獎勵。

    次布只是把布印花了,但布還在。陳壽亭絕不會把這些次品白白扔掉,他會在年終的時候發給工人們,這對貧窮工人來說也是一種變相收入。

    至於現實中有沒有陳壽亭這種做法,自己從來沒有進過企業,說不上來。但相信會有。

    因為看到過類似的故事。

    據傳段永平從小霸王廠出來時,一些員工及經銷商就願意跟著他做步步高。

    這應該就是領導人格魅力的體現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婆要離婚,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