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行到水窮處1
-
2 # 潮花語錄
控制慾太強的父母,是為孩子做得最多也最累的那一些父母,同時,他們也是最易侵擾到孩子自主性和創造性的父母。父母把自己的慾望強加到孩子身上,就會讓孩子感到被“入侵”,出於個體存在的本能,孩子將會用殼“包裹並封閉”住內部那個自由自在自主的自己。因此,孩子也就變得屈從而缺乏鮮活的生命力。
這樣的父母和孩子,在我們身邊,俯拾皆是。
我的一位前同事,是個年輕的小夥子。在公司裡非常努力,但是為人處事總有些欠考慮,衝動,與同齡人相比,身上總顯得稚氣、“單純”。後來熟悉後得知,他有一個大包大攬的媽媽。這位操勞的媽媽家務全自己做了,家人孩子的衣食起居無不悉心照料。與此同時,媽媽管他也很嚴格,死死地控制住了他的生活。如他自己說的:
我下班了,要跟朋友晚上出去玩,就必須得和我媽打個電話,報備下,如果她答應了,我才能去赴約。不答應的話,我就得馬上回去。有一回,跟朋友一起玩得晚了些,我媽就說,你怎麼還不回來,我心臟難受死了。我當時在開車,聽了我媽的話,心理就莫名煩亂,就開始亂開車,差點出了意外。我爸近些年來身體不好,我也希望自己能夠更強大些,為家裡分擔,我還想搬出來獨自住,讓我媽少照顧一個人。可是隻要我在家裡待得時間少了,我媽就會在我面前哭,怪我不孝順。我若是花錢送女朋友一些禮物,我媽也會過問……
正是年輕有為的時光,他卻一直為了如何處理好和父母的關係,如何周旋於媽媽和女朋友之間而煩惱,甚至自責。回到家,他覺得缺少可以自由呼吸的空間。當他離開家,媽媽又會開始指責他“不孝順”,甚至以自己的身體健康做要挾。他找的每一個女朋友,媽媽總好像不能夠滿意,甚至經常有敵意。為此,他曾難過地說:
我是個沒有人格的人,我沒有辦法為自己做主。
從心理學角度說,這是一個和媽媽未脫離共生關係的孩子。媽媽一直把他當做小孩兒看待。他認同了媽媽的評價,屈從了媽媽的控制,一直以一個孩子的姿態而存活,稍有想要長大的意願,內疚指責各種道德壓力就接踵而至。他未真正長大過,所以,如何在生活的其他領域中顯得“成熟”起來呢?就是這樣,他配合著媽媽的控制,沒法變得更好(真正長大、與父母分離)。因為“好了”(與父母分離),媽媽不放心。
我還認識一位女性朋友。她也有一個非常強勢的媽媽。家庭中,媽媽說一不二,且對丈夫孩子擁有無休止的不滿、指責。於是,好脾氣的爸爸成為了一個被排斥的邊緣角色。直至最後,爸爸被排擠出了這個家——父母離婚了。至此,媽媽仍然在女兒的耳邊,不停地在埋怨,她的父親,如何如何不好。媽媽對女兒說的最多的話是:“你不能這樣……你應該那樣……你可別像你爸那樣……”這個女孩長大後,很難與人建立親密關係,遲遲不敢走入婚姻。因為母親的控制,早已將她畫地為牢,困在一個促狹而孤單的模式裡了。
是的,控制慾過強的父母,往往對應的就是過得不太好的子女。在這樣的親子關係中,父母揮著“愛”的大刀,傷害著無法設防、無處可逃的孩子的身心。
-
3 # 滴滴答答的不是雨
我出生在六口之家,父母生育了四朵金花。在重男輕女的80年代,父母也因此受盡了白眼。爺爺奶奶看著4個女娃,正眼都不瞧!甚至聯合外人給媽媽使棒子,然後引發奶奶和媽媽的口水仗。。。。媽媽在這樣的環境下把我們姐妹撫養長大,其中的艱辛沒人能體會。
我們成年後打工賺錢了,或許是媽媽覺得他付出了太多太多,是我們回報他的時候;也或許是怕我們沒有計劃,沒有節制的花錢,時時提醒我們姐妹要節約,不該花的不花,比如賭,奢飾品、大吃大喝等,要求我們每月工資上交60%代為保管。我心裡都清楚,父母是在像我們要養老錢,怕以後我們向長大的鳥兒各自飛了,留下他們無依無靠。我也按他們的要求把剩餘的工資寄給父母,不為別的,只為他們心裡好受,所謂的安全感吧!
在我們到了出嫁的時候,父母把畢生的積蓄和我們姊妹孝敬他們的錢在縣城買了一套養老的房子。姊妹都差異父母哪來的錢買房,原來父母把我們寄的工資都存著,存夠了就買了一套房。後來父母告訴我們,在農村沒有兒子的人是很吃虧的,被看不起,她們也受夠這種不公平待遇,也不想村裡人村裡人看不起我們姊妹,比如某某生了幾個孩子,父母一輩子都住鄉下,孩子也窩囊廢湊不齊錢父母買房。。。
現在父母有了房,過著他們的好日子。有時父母去女兒家住住,有時女兒是父母家住住。父母的索取不一定是壞事,他們心裡高興就好。
-
4 # 嫵玥1
不管遇到什麼樣的父母,只要是不違法,不違反道德的前提下,都應該無條件地接受,畢竟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給了我們生命而又撫養成人的恩情,今生今世都報答不完。
-
5 # 愛行者vlog
百善孝為先。“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烏鴉反哺,羊羔跪乳”……古今中外,孝敬父母報答養育之恩都是天經地義,尤其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當我們為人父母,就更懂得了父母恩情比山高比海深。
所以,回報父母是我們應盡責任和義務。盡己所能,想父母之所想。我們在孝養父母的同時也能得到幸福快樂。
當然,可能有些父母會有你說的情況,一味索取,不問兒女能力。我感覺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還是自己心裡有桿秤,不可能完全按照父母要求不計條件的照做。衡量一下父母需求,對照自己實際情況,儘可能做得完美,如果得不到父母的滿意,至少自己內心無愧。
如果我們不能滿足父母所需所求,坐下來好好跟父母溝通,說明情況,得到父母諒解,我想天下父母心哪有不為孩子著想的道理?!祝你家庭和諧幸福!
-
6 # 幸福微甜886
做好自己能做的,對父母多些溝通,告訴他們自己的實際情況和自己能給他們的幫助,把所有的話都說開了相信結果會發生改變。
-
7 # 邊走邊唱覓芳草
別太在意,做好自己,多敬孝道,畢竟父母生你養你不太容易,天下不是所有的父母對子女的付出都任勞任怨,無怨無悔,再說了,你的回饋配得上父母的付出嗎?
-
8 # 冷風M
針對你提出的問題我有幾點不同的看法:
父母給孩子們要錢財不能用”索取“這個詞,俗話說養兒防老,孝敬父母是天經地義的事沒有質疑,也是我們做孩子們應盡的義務和美德!
父母為什麼在跟我們討功討勞?我們要從自身找問題,看看我們哪裡做的不盡父母之意!父母從小給我們養大,受苦受累不容易他們是為了什麼?天下父母都是想讓子女過得好,成龍成鳳成為一個有出息的人!我認為父母給我們討功討勞是提醒你,他們的付出沒有得到孩子們的認可,或他想要的收穫!懂得感恩父母我們才會有幸福生活沒有煩惱。
我們要改變對我們父母的思想觀念,第一,父母沒有欠我們的,是我們欠父母的太多。第二,父母是我們孝敬的物件,不是我們長期的義務工!第三,家庭輩分要分清,父母是我們尊敬的長輩不是我們的出氣筒!不要牴觸父母,和父母說話要柔聲輕語快快樂樂的,對我們來說是件很容易做到的事。俗話說:家有一老,如獲一寶。父母永遠是我們最親的人也是在困難時候最能幫助我們的人!
父母其實要的不是我們的錢財,他要的是我們的關心和問候,如果你總感覺父母在給你要東西時,我們是不是想一想,父母應該得到的你那份孝心你補上了沒有,我認為你如果我們做到了,父母就不會在我們跟前嘮叨“討功討勞”的話了。
-
9 # 九鬥麻袋被佔
我媽就是這樣的人。我是80後,獨生女。
大三的時候,父親去世(肺癌晚期)。父親是在我讀高三的時候,被查出來的,因為父親的病,整個高三期間,讀得恍恍惚惚,考試也沒發揮太好,只考上了二本大學。父親在世時,是公職人員,母親是家庭主婦(病退在家多年)。我也知道給父親治病確實也花光了家裡所有積蓄,還背了些外債。這段經歷導致我媽平時不管幹什麼,都特別節約。因為她窮怕了。
現在再介紹下我媽的基本情況。她在某省會城市居住,因為病退,工齡只有23年。現在她退休金只有2k多點,另外家裡還有一套住房出租,租金2k每個月,都是她在收取。
我近兩年收入也不穩定,大概每年只有10萬左右。前幾年收入更少。算了下這幾年給她的現金累計有4萬左右,給她置換家裡的電器花了也小3萬,另外簡單裝修出租屋,我也花了4萬多點。也會經常在網上給她買吃穿用的物件,花了也有小1萬。
我不在體制內,就是一般企業打工人員,中間還失業過一年多,(失業期間我媽也沒有補貼我一分錢,相反在每個節日、她生日,該孝敬她的紅包一分也沒少過。)我自認為能做到這樣待她,還算不錯了吧。但是我媽並不滿足,老是懷疑我把掙的錢全給婆家用了。說來慚愧,現在每個月婆婆都會資助我們小家庭2k,而我也從來沒給過我公婆錢,因為我工作的城市和母親不在一個城市,但跟公婆在一個城市,偶爾單位發的東西,我會拿到公公婆婆家裡。我媽知道後,就罵我眼裡沒有母親,單位發的實物本來就不值幾百塊,我相信正常人都會給公婆家,而不會選擇寄給外地的父母家吧。但是在她看來,就是我極為不孝。
這次大年初二,我又被我媽罵了一天,原因是今年過年紅包只給了她2k,她認為我把掙得錢給公婆家裡花了,沒給她用。我覺得我媽心裡不健康,有點扭曲。她還經常在我面前說,以前養我花了多少多少錢,人家哪個小孩又多乖多孝順,給了家裡多少多少錢,諸如此類的話,也罵我嫁那麼遠就是拋下她,怎麼怎麼的……其實我遠嫁有一部分原因確實是不想跟她呆在一起,因為她從來不考慮我的感受,負能量爆棚,什麼事都想控制我,我就是她發洩的物件。但凡我內心不夠強大,可能早就抑鬱自殺了。
這就是我的母親!我該怎麼辦???雖然我是獨生女,但是我也有自己的生活,總不能我自己一分錢不花,全給她用吧。自從走出校門後,她是一味地在我身上索取財物,也不管我過得好不好,有時候覺得自己真可憐,遇上這樣的母親。很羨慕別人家的母親,互相扶持,或無私地奉獻。(ps我結婚時,我母親也沒來參加過我的婚禮,沒有一句祝福,也沒有任何嫁妝。甚至連外地親戚給我的禮金,也被她佔為己有。每次過年回家,都要給她充水電氣費。另外我今年36歲了,我媽從來不關心我生小孩的事,她只關心從我身上能拿多少錢,她是一位非常自私的人。)
回覆列表
這件事應該分兩方面去看,第一,確實是有這樣的父母,我父母就是這樣的,甚至是有點作,對於這樣的,只要盡到孝心就好,沒必要事事順著,因為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生活!第二,可能是父母真的沒有那個能力,所以才會想依靠兒女,這個時候,作為兒女如果有能力就幫幫,實在沒有能力,一定要和父母好好談談,證明自己也沒有這麼大的能力,並且表示,今後如果再有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事,即使他們替自己答應了,自己也辦不到!有些時候不是一味地愚孝就是真的孝順了,要讓父母知道,我可以孝順,但是也不要強迫我去做我做不到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