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晴窗茶館

    一樹樹梅子變得金黃,杏子也越長越大了;蕎麥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顯得稀稀落落。

    白天長了,籬笆的影子隨著太陽的升高變得越來越短,沒有人經過;只有蜻蜓和蝴蝶繞著籬笆飛來飛去。

    出自宋代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

    這首詩寫初夏江南的田園景色。詩中用梅子黃、杏子肥、麥花白、菜花稀,寫出了夏季南方農村景物的特點,有花有果,有色有形。前兩句寫出梅黃杏肥,麥白菜稀,色彩鮮麗。詩的第三句,從側面寫出了農民勞動的情況:初夏農事正忙,農民早出晚歸,所以白天很少見到行人。最後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蛺蝶飛”來襯托村中的寂靜,靜中有動,顯得更靜。後兩句寫出晝長人稀,蜓飛蝶舞,以動襯靜。

  • 2 # 讀書人生LNC

    原詩:四時田園雜興

    【宋】范成大

    晝出耘田夜績麻,

    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    

    也傍桑陰學種瓜。

     

    我的翻譯是:

    哦太陽出來了

    它象個蛋黃一樣

    懸掛在東方的晨曦邊上

    我趁著這清涼的輕風

    趕緊起床

    去村子的東頭

    把昨天還未耙好的田

    趕緊耙好

    免得老婆子又要嘟噥我半天

    她昨晚剝麻皮織布

    也熬了大半宿

    火氣也大

    再讓她不高興

    就實在太不像話了

    當我耙完田

    牽著老黃牛趕回家時

    太陽在頭頂惡毒地曬著

    把我的汗老孃都烤出來啦

    我經過村口桑樹林時

    看到有小孩在玩過家家

    他們無憂無慮

    好開心啊

    我打心眼裡羨慕他們

    有幾個小孩在樹蔭底下

    模仿大人的動作和神態

    扯幾根嫩綠的野草

    在裝模作樣地學種瓜

    有人鋤地

    有人灑肥

    有人挑擔

    一副鬧哄哄的場景

    就讓他們盡情地玩耍和歡樂吧

    待他們長大之後

    當他們品嚐到生活的艱辛與不易

    他們就再也不會

    體會到今時今日的快樂了

    (羅念初)

  • 3 # 粵北空谷

    我們必須先讀一讀全詩:

    四時田園雜興 宋 范成大

    梅子金黃杏子肥,

    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

    唯有蜻蜓蛺蝶飛。

    這首詩其實寫得很直白,沒有太多費解之處。

    全詩可以這樣翻譯:

    夏日裡,金黃色的梅子和肥大的杏子都已經成熟了;稻田裡麥花雪白,菜花也零星地開了幾處。

    灼熱的Sunny灑落在院子裡,籬笆拉出影子的小路上也沒有人過往,只有蜻蜓和蝴蝶在歡快飛舞。

    大家覺得這樣的翻譯如何?不妨把你的翻譯結果曬出來讓大夥一塊欣賞!

  • 4 # 蝸牛和犟龜

    《四時田園雜興》有兩首。都是描寫農村夏日生活中的場景。

    先說其一。白天出去耕田,晚上回來搓麻繩。村莊裡男的女的都分擔家務,沒有閒人。就連還不會耕地、織布,幫不上忙的孩子也不閒著,也在茂盛的桑樹底下學種瓜。書中解釋“傍”是傍晚,我更傾向於理解成靠近、附近。

    其二理解起來更簡單了,梅子金黃的時候杏子也長大了,蕎麥花一片雪白,這個時候油菜花卻開過了,顯得稀稀落落的。日頭升高了,籬笆的影子越來越短,門前沒有人走過,這個時候大家都在田裡忙活吧,門前一片寂靜,只有蜻蜓蝴蝶在飛來飛去。

  • 5 # 皓橘

    這個問題說實話有一點點龐大,因為《四時田園雜興》並不是指某一首詩,而是指南宋詩人范成大所創作的一組詩,整組一共60首。

    所以在本篇回答中我為你解析其中最為著名的兩首,《四時田園雜興·其一》、《四時田園雜興·其二》

    《四時田園雜興·其一》宋·范成大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四時田園雜興》宋·范成大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

    想要賞析一首詩,就先要了解詩人的人生經歷。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1]),字至能[2](《宋史》等誤作“致能”[3]),一字幼元,早年自號此山居士,晚號石湖居士。漢族,平江府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南宋名臣、文學家。

    晚年退居石湖,並加資政殿大學士。紹熙四年(1193年),范成大逝世,年六十八。累贈少師、崇國公,諡號“文穆”[4][5],後世遂稱其為“範文穆”。

    而《四時田園雜興》就寫作於其退居時期,所以文章相對比較簡單,但對於風景的描寫和畫面的闡述是值得學習的。

    先看其一

    註解:早晨外出前去耕田,到了夜晚回家搓麻線。村莊裡的男男女女們都各自承擔起了家庭的責任。孫子一輩的孩子們雖然沒有理解生活的壓力,既不會耕種,也不會織麻。但卻也並沒有閒著,一個個學著大人的模樣在桑樹下種瓜呢。

    賞析:初讀文章,我們能夠從口吻斷定這基本是詩人直抒胸臆的記錄了自己的所見所聞,並沒有以抒情主人公的的方式展現。

    時間應該是在初夏時分,那個時候稻田裡的草全都長出來了,農活加重,所以每天都很忙,早出晚歸,還有一個線索,是最後一句的桑陰,桑樹一般是春天張葉,但要到“成陰”就大概在春末或是初夏時分。

    詩人所描繪出的是一幅極具真實的畫面,大人辛苦的為了生活奔波,早出晚歸,即便是到了晚上都不敢休息,還要感覺搓麻線,織麻衣,字裡行間之中我們能夠感受到南宋王朝鄉村之中百姓的安居樂業,雖然每天很辛苦,但是也很充實,很溫馨。

    詩句的點睛之筆就在於最後的兩句,為鄉村生活添上了最具活力的一筆。孩子永遠是最天真的,他們不瞭解生活的壓力,所以沒有過多的是非,才過得更自在,但是鄉村裡的孩子也是懂事的,還不會耕種就開始學著父母的樣子假模假樣的做起了樣子。這不禁使人聯想到辛棄疾的《清平樂·村居》之中的:“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相似的意境,都同樣能夠感受出孩子的那股天真與爛漫。

    大人辛苦加上孩子的無憂無慮,共同構建了一副田園的人情畫作。

    再看其二

    註解:恰到了梅子金黃的時節,杏也長大了。田地裡放眼望去皆是一片雪白的蕎麥花,卻少見了油菜花的蹤跡,顯得稀稀落落的。到了中午,太陽昇高了,籬笆的影子越來越短,門前沒有人走過,也許這個時候大家都在田裡辛苦農活,門前一片寂靜,只有蜻蜓蝴蝶在飛來飛去。

    賞析:如果說《四時田園雜居其一》是一首寫百姓生活詩,那麼其二就完完全全寫的是田園間的景色。

    這首詩所寫的時期的應該是暮春時分,油菜花的花期及其的長,近乎能夠跨越一整個春天,初春時分開花,到了暮春才會漸漸調亡。杏子是在初夏時分可以吃,而它成長漸漸變大的時期是在暮春,根據這幾點線索,我們就可以基本判斷這首詩所寫的時期。

    詩人在用滿懷風景的目光去看待風景,春天是百花齊放的季節,既有豔麗的牡丹,也有奇香的臘梅,但是最不起眼就是這長在田野間的麥花與菜花,但恰恰也是這種植物,才能保證人們的食物,這是樸實的花,象徵著每一個平淡而又不平凡的農民。

    後兩句其實側面突出了農活時的辛苦,即使在晌午日頭最高,氣溫最熱的時候,農民們也依然在田地裡勞動,門前的籬笆叢裡只有蜻蜓和蝴蝶在翩翩起舞。

    看似寫景,其實往深處探究,還是在描述田園之中百姓的生活狀態。

  • 6 # 皖南李姨

    《四時田園雜興》是南宋詩人范成大寫的一組大型田園組詩,一共60首,現在我就選擇其中一首來回答吧:

    四時田園雜興·其二十五 范成大〔宋代〕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

    翻譯為:初夏季節,金黃的梅子成熟了掛滿枝頭,酸甜的杏子也顆顆飽滿,遠遠看去,田野裡麥穗開著白花,油菜花落完了正在結籽呢。季節的更替白天也變長了許多,農人們都在田間忙碌,我家的院落邊經過的人也少了,只有蜻蜓和蝴蝶繞著籬笆飛來飛去。

    全詩描繪了一幅初夏季節農村圖畫,充滿著寧靜閒適的氛圍。

  • 7 # 孤獨的人209381559

    《四時田園雜興》不只是一首詩,而是一組詩,是南宋詩人范成大的一生得意之作。我們都知道,作為一個風雨飄搖的朝代,南宋的一百五十多年的歷史,總體來說是一個屈辱的歷史。可是在這樣的一個屈辱的歷史時期,同樣的也有很多的仁人志士不甘受制於屈辱的時代,他們都想在政治上有所作為,以改變這個屈辱年代給國家和人民所帶來的心理上的壓抑。但是,這些仁人志士的努力,無疑都是化為了南柯一夢。腐朽的南宋當權者階層,只是滿足於苟安江南的醉生夢死,而不是去收復江南以北的半壁江山失地。正是由於當權者階層的不思進取,這就導致了很多的仁人志士在失望之餘,轉而走向山野中的田間地頭,過起了看似閒散舒適的田園生活,以排遣心中的怨氣,舒緩壯志難酬的悲憤之意。

    像南宋詩人之首的陸游,就多年生活在浙江的山村之中,寫下了“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足食餘雞豚。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著名詩句。

    作為陸游的同時代人的范成大,和陸游一樣,范成大也曾經渴望著能夠為國家建功立業,成就自己的一番事業。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無情的現實,還是澆給了范成大一盆又一盆的冷水,讓他一次次的在心中升起希望,又一次次的在心中澆滅自己的希望。終於,在五十多歲的時候,范成大致仕,也就是退休了。和陸游一樣,為了排遣心中的悲憤之氣,范成大把他的目光,轉向了山青水秀的鄉村,和純樸善良的農民們做起了朋友和鄉鄰。這位出生於今天的江西騖源的南宋詩人,在他致仕後,創作了《四時田園雜興》的詩歌組合,在中國古代的田園詩中,佔據了一席之地。

    《四時田園雜興》以描繪鄉村的日常生活為主,也反應了南宋統治階級對鄉村的殘酷剝削,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在《四時田園雜興中,描繪鄉村生活的,最著名的當然是這首:“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蔭學種瓜”了。你看,這繁忙的鄉村生活是這樣的:“人們都是在白天的時候去整理田地,夜晚的時候忙著織麻。這些村莊的兒女們,都是在忙碌的操持著自己的家。大人們是這樣的忙碌,而那些還沒有懂事的孫輩孩子們呢,他們也是沒有閒著,而是集聚在桑樹的濃陰下,有模有樣的學著大人種瓜。”大人們的緊張忙碌,和孩子們近似無知,卻又天真可愛的緊張忙碌,構成了一幅幅生機盎然的鄉村生活畫面。

    然而,看似平靜和諧的鄉村生活,不幸卻總是和它相伴相隨的:“小婦連宵上絹機,大耆催稅急於飛。今年幸甚蠶桑熟,留得黃絲織夏衣。”996的緊張生活,並不是只有今天的工薪階層“獨享。”在某些人心目中的盛世的南宋時期,996也經常光臨到貧窮的鄉村。“小戶連宵上絹機,大耆催稅急於飛。”南宋當權者階層為了維持自己一擲千金的奢糜生活,以及向金國上貢歲幣而獲得苟安。對於鄉村的壓榨雖然是說不上敲骨吸髓,但也是無所不用其極了。“今年幸甚蠶桑熟,留得黃絲織夏衣。”還好,老天爺還是給這些身處社會最底層的農民們,留給了丁點兒的生路。因為蠶桑業的豐收,在交完了皇糧國稅之後,剩下的那些絲綢,就可以用它們來打發今年的夏衣了。“吾鑿井而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帝力於我何有哉”的生活,其實何曾是光臨過總是伴隨著不幸的鄉村呢?

    《四時田園雜興》這部詩歌組合告訴我們,人類大多數時期所謂的繁榮,都是建立在鄉村的不幸和痛苦之上的。今天的我們,不要被那些“何不食肉糜”者階層的閒適言論所矇蔽,做了它們的精神上的俘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20年四大頂流、四大小花是誰?有沒有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