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平創醫療
-
2 # 九五後的孤寡老人
一定程度上自卑心理是有的,畢竟我們處在這個拼爹和看臉的社會,但是,在我看來,根本沒必要太過自卑,一個人家裡面有錢並不代表他(她)一定會比你優秀,儘管他(她)接受了比你好太多的教育,我們需要做的,就是透過自己的努力使自己變得不平凡!使自己的家庭脫離貧困!溫室裡的孩子永遠鬥不過大山裡的野狼!所以,換個角度來說,我們家庭貧困的孩子在很多方面比他們更加優秀,尤其是自立自強這一方面!所以,騷年!別自卑!我們可以!
-
3 # 伊子熙
我是一個八零後,這個問題從我個人的角度來看,家庭貧困給兒童心理帶來的陰影還是有的,現在社會環境複雜,就連大人們都有心累的表現,更何況是孩子了,當然,對比之下所產生的遺憾是可以用努力奮鬥的成果來彌補的,只是兒童的腦海中還很難意識到這一點。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應該先給孩子一個完整而溫暖的家,父母給孩子的溫暖永遠會大於物質的誘惑。
會,特別是在如今這個社會環境中。
這個觀點雖然有些讓人難以接受,但卻是事實。
朵媽在南方的一座小城長大,家境不算太壞,小時候算是生活得無憂無慮。鄰居夫婦做點小生意,他們有個女兒和我一般年紀,性格也是樂觀開朗。上小學之前,我們關係特別好,天天膩在一起玩。
後來,女孩父母做生意失敗,欠下了幾十萬的債,家裡值點錢的東西基本都被變賣。那年春節,鄰居夫婦向我爸媽借了300塊錢,才勉強置辦了一些年貨過年。
突如其來的拮据讓鄰居一家人性情大變,夫妻倆很少來我家串門了,小女孩也基本不再找我玩。印象很深的是,後來很多次在上學的路上,小女孩只要一見到我就趕緊低頭走路,我叫她,她也只是假裝沒聽見。
在學校裡,女孩變得越來越沉默寡言,總是一個人坐在角落裡發呆。
有一個整個夏天,她身上穿的衣服只在紅色連衣裙和藍色校服之間輪換。夏天快結束時,兩套衣服都已洗得泛白。
我問我媽,小女孩為什麼變成這樣?
我媽嘆著氣告訴我,家裡沒錢之後,小女孩的媽媽經常在她跟前唸叨生活的艱苦,抱怨她爸爸做生意的不精,拿自己家和有錢人家相比。更讓人沒想到的是,她竟然告訴小女孩,現在家裡沒錢了,所有人都看不起他們,讓小女孩少跟別人一起玩,特別是和我。
我媽當時就預言,這樣下去,這個女孩就被毀了。
後來,我家搬家,沒再和小女孩家做鄰居。再後來,我讀高中,大學,在大城市上班,嫁人,生孩子,很多年沒和女孩見面了。
今年清明回家的時候,我媽告訴我,當年的小女孩也結婚生小孩了。
我說,那挺好的。
我媽嘆了口氣,好什麼,女孩現在患有精神分裂,本來一直在吃藥治療,因為要生孩子,便把藥停了,結果導致病情加重。臨產那天,她都沒有去醫院,自己在家找了個地方偷偷把孩子生了,連臍帶都是自己找剪刀剪的,生完之後自己沒事兒人一樣到處亂走。這孩子變成現在這樣,她媽卻一直都不承認是自己家庭教育的問題。
聽完之後,我驚得下巴差點掉下來,回憶起小時候和她一起玩耍的情景,無比感傷。
她媽從小對她進行的自卑教育,不管承不承認,都是造成她如今境況的主要原因。
而這種自卑的起源,是她家境的突然貧窮。
from Pinterest
我和身邊的很多朋友探討過這件事,其中有些也是從貧窮家庭走出來的。
大多數朋友認為,家境的貧窮會對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以及孩子心理的成長產生很微妙的影響。
朋友A說,小時候在農村,他家都算是窮的。當時他媽媽天天跟他念叨,村裡人瞧不起他們,對他家不好,就是因為他家沒錢。後來A透過助學貸款好不容易上了大學,村裡有些沒上學的孩子做生意卻早早蓋了房買了車,他媽又開始唸叨,讀書沒用,你看那些人不讀書,照樣發大財。
A笑呵呵地說,他能心理健康地活到現在,沒去報復社會,真不容易。
朋友B回憶起大學時同學張羅著到處去旅遊,他卻只能每天不停地找兼職做,以補貼自己的生活費用。寢室室友聚餐,每次要A掉幾十塊錢,他一邊吃一邊默默心疼,還不好意思拒絕,因為他不想破壞室友們的興致,也覺得丟不起這臉。
B的大學是在兼職和圖書館中度過的,他也想像其他同學那樣,吹個薩克斯跳個舞什麼的,展現自己的多才多藝。但他不會,他的家庭條件不允許他小時候去學這些,於是他只能拼命讀書。他不願向命運低頭,於是無條件地相信了「知識改變命運」這句話。
幾年過去,這家創業公司如今估值已過10億美金,B錯過了這個更大的成功機會。
B坦言自己也後悔過,但又表示這是註定的結局。因為在一個貧窮的家庭中長大,那種瞻前顧後、患得患失的心態讓他難以擺脫,做任何事,他都不願意冒險。他羨慕那些做事果敢,勇往直前的人。
有人說,小時候家境的貧窮對人造成的影響是難以磨滅的,哪怕長大後再怎麼努力,那些性格深處的敏感、尖刻、自卑、過分的自尊心、極度的缺乏安全感,總會在不經意間出現。
但朵媽並不想聲討貧窮——任何一個社會,都有「貧」有「富」,這是不可避免的,我更想探討的,是貧窮之所以造成自卑的原因。
表面上看,鄰居女孩的悲劇來自父母的「自卑」教育。我們大可以批評她爸媽失敗的家庭教育,但我好奇的是,她的媽媽為什麼會在家庭變窮之後生出這樣的想法,並把這些亂七八糟的想法灌輸給自己的孩子?
我媽跟我說,他們那一輩小的時候,大家的貧富差距不大,所以貧窮並不會給人造成太大的心理負擔。
但在我們這一輩的成長過程中,窮人和富人開始兩極分化,社會對財富的過度追捧導致人的心靈開始異化。
經濟上的多寡,似乎成了判斷人生成功與否的唯一標準。
過年回家,被親戚追問年薪多少時的惱怒,便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這種唯一標準所帶來的心理傷害。
當別人問我們的工作時,其實他們是在問我們的收入,而並非真正關心我們的工作內容。假如你做的是一份很有社會意義但收入微薄的工作,別人也許會丟給你一個「很有情懷」的評價。
但在朵媽聽來,「情懷」這詞兒都快成貶義了。
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中,女孩本就受教育程度不高的父母難免產生偏激情緒,女孩在和同齡人的對比中產生心理落差也便在情理之中了。
在這個追捧財富的世界中,貧窮或多或少會造成孩子的自卑,這是一個讓人無奈的現實。
大的社會環境難以改變,但身為父母,我們卻依舊有責任把這種影響降到最低。
一方面,我們在努力改善家庭經濟條件;另一方面,不管家庭貧窮或富有,我們都不應該給孩子灌輸如此這般的觀念:
金錢決定你的社會地位;
金錢決定你的生活品質;
金錢決定你的未來;
作為父母,我們的財富觀便是孩子的財富觀。貧窮時不卑不亢,富有時不驕不傲,這是我們自己要樹立的財富觀,也是我們應該教給孩子的財富觀。
金錢不是萬惡之源,也不是左右我們生活的唯一標準。除了金錢,我們生活在世上應該還有更多的追求。
如何在漫天傳播的暴富故事中保持一顆平常心,是我們和孩子需要共同進行的一場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