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聊聊二胎
4
回覆列表
  • 1 # 冉冉媽媽

    二胎開放,好多家庭會選擇生二胎,婆婆要你生二胎,也是為了響應國家號召,那就要看看你家的實際情況嘍,看看自己是否有時間照顧二寶和大寶,經濟是否獨立,會不會影響到大寶的生活質量。

    婆婆這麼說也是為了也他現在還年輕,可以幫你帶帶,如果再過上幾年,人的經歷,還有體質就會下降,想給你帶也不能帶了,你的正確理解婆婆的要二胎

  • 2 # 我媽超正

    有趣的提問。在生孩子問題上,除了你本人,話語權按照順序似乎應該是:你先生,你父母,你公公婆婆。你是否先問過你自己,希望這個小生命的到來麼?然後,你是否與你人生的另外一討論半-你的先生,你們倆都期待第二個孩子麼?是否做好了準備?接著,你還可以同你的父母敞開心扉,說一說你對二胎的想法,聽一聽爸爸媽媽的觀點和建議。

    最後的最後,才是你提問標題上面的人物角色。如果前面幾輪都有了明確的答案,你自己心裡面也肯定有了自己的打算。不要本末倒置。

  • 3 # 秋寶媽

    生與不生,看你自己的想法。

    如果你不想要,任別人說什麼也沒用。

    如果你想要,那麼可以與老公、老大說清楚自己的想法,有家裡人的支援,到時帶老二才不會那麼累。

    你婆婆提出想讓你要,說明她可以幫你照看。有了二胎後,有人搭把手,總是好的。看你們相處的如何,別生了老二後,各種不融洽,那還不如不要。

    如果家裡有孩子性別歧視或是必須二胎生男或女,那自己一定要想清楚,生男女不由得咱們控制。如願了家和萬事興,如果沒有如他們的願,你的壓力會很大。

    孕期,產後還要照顧兩個孩子,主要還是以你為主的,看自己是否有這個精力,是否真心想要。畢竟孩子不是生完就完事了,要陪你一輩子的。

  • 4 # 向日葵之語

    是否生二胎是你和你老公的事情,需要你們夫妻倆共同做決定。而不是說婆婆或是媽媽讓你生,你就需要生。雖然有時候婆婆會說她幫著你帶,但是你要明白現在的孩子不是簡單的吃飽穿暖,還需要教育,把他撫養成人。所以請慎重。

  • 5 # 堯媽成長記

    生不二胎首先要得自己想清楚,和老公聊一下,看老公什麼意思,再根據你自己目前的生活處境判斷自己到底要不要二胎!

    如果你自己真心不想要了,而且心有餘力不足,那麼OK,就不要二胎嘛,給婆婆和身邊的親人說明白你不要二胎的理由,說明你的觀點,讓他們明白你的意思!

    如果自己特喜歡孩子,而且非常有一種慾望就是想再生一個,做好充足的心理準備,那麼OK,那就再生一個!

    至於別人怎麼評價都無所謂,路是你自己的,不要活在別人的眼光底下,有自己的生活主見是非常有必要的!

  • 6 # 糯米麻麻Coco

    婆婆要你生不生不重要,關鍵看你想生不想生。生二胎主要是你跟你老公兩個人商量好了就行,因為最主要還是你們養孩子不是婆婆,一個二胎,要花很多財力和物力,不是生一個孩就結束了。想想自己到底想不想生二胎,省二胎的目的是什麼再決定,遵從自己的內心,不要受婆婆的影響。

  • 7 # 姬鵬

    關於生孩子的事情,政策歸政策,可回到家庭的層面上而言,終歸還是一筆“經濟賬”。只是“經濟賬”怎麼算,卻能反映出價值觀的趨向。社交媒體上,有關“生二胎”的話題時有冒出,但多數都在探討“政策趨向”、“生孩子成本”,基本上是就事論事在爭辯,而非糾結於家庭中的生孩子博弈。

    不過,有關“婆婆騙我要二胎”的話題,卻一反常態被推上熱榜。一位37歲的“全職媽媽”,在生二胎前,婆婆對她說:“生出來我帶,錢都我出”。結果孩子出生後(雙胞胎兒子),“全職媽媽”很無奈,為兩個孩子,自己的爸媽不得不拿出全部積蓄供養,而婆婆只給拿出4萬元,然後就沒有然後。

    對於這樣的話題,輿論上瞬間炸鍋,但基本是以批駁媳婦或婆婆的視角在聲討,卻很少有人追問,生孩子的初衷是什麼?生不生孩子靠什麼決定?撫養孩子的責任在誰?可這些問題本身,卻在人們的生活中真實的存在。

    不可否認的是,在傳統觀念的驅使下,生孩子總還被傳宗接代的意識裹挾,而不是單純的就是想要一個孩子,想體驗一下養孩子的人生經歷。所以,生孩子的決定權就顯得比較複雜,有組建家庭穩固的要求,也有經濟能力可承受範疇的限制,更有來自市井傳統的綁架。

    可這裡要強調的是,生孩子本身而言,其實就是自己的事情,不管父母和周遭怎麼看,那都是非決定性因素,而自己要不要養育孩子,或許才是其中的核心問題。作為生兒育女的事情,自己本來已經是成年人,對於能不能擔負起養育孩子這種問題,最先應該考慮自己的能力,而非考慮雙方父母的能力和責任。

    雙方父母在養育孩子的問題上,給予一定的經濟支援與補貼,那是因為親緣之愛,但如果父母們自己的生活經濟能力有限,不能不貼也不是什麼丟人事,甚至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事情。只是,作為哭喪“婆婆騙我要二胎”的事情上,著實就有點“巨嬰”的邏輯了。

    而這種巨嬰的邏輯裡,實則也不是單方面的驅動,甚至也不是個例的存在。我們時常能聽到相關的報道和看到真實的場景,現在的很多年輕人只管生孩子,卻不管怎麼養孩子。一些女性一邊打著不做“生孩子機器”,一邊卻又將自己徹底推向“生孩子機器”的泥沼裡難以自拔。

    實際上,我們都很清楚,作為“生孩子機器”的催生,是婆媳雙向淪陷的一次共謀。婆家人在迎娶媳婦時有多卑微,媳婦就會在生孩子問題上有多卑微,這實際上也是對等的。而交易的達成基本上是以“生孩子機器”和“物質交換”在共生。

    所以我常講,中國的婆媳關係裡,大多數都彼此不討好,甚至是一種雙輸模式,而非是一種共生。很多人跟我說,婆媳是一對冤家,但卻很少有人說出冤家之冤到底是什麼?作為婆媳而言,中間的介質就是兒子或丈夫,而矛盾的產生就是兒子或丈夫歸屬權的爭鬥。

    可實際上,兒子或丈夫並不屬於誰,能否將家庭理順,關鍵在於兒子或丈夫要有獨立人格,而非寄生於妻子或者母親之間。我們常講,婆媳關係好的家庭,除卻婆媳都比較識趣,也在於中間的兒子或丈夫的調劑,而作為將婆媳關係預設為矛盾的對頭,實際上就是為“巨嬰人格”和“親緣綁架”找出路,而這樣的出路終將不會有出路。

    所以,當媳婦在哭喪“婆婆騙我要二胎”時,就註定自己已經是生孩子機器,而作為“機器人設”,終將會被拋錨。對婆婆而言,實際上也沒什麼好下場,撫養費照樣出,還落得被媳婦埋怨,這著實很難堪。

    而這些難堪之中,最大的問題就在於沒有劃分清楚自己的責任和可干預的範圍。說到底,除卻客觀存在的事實,大多數無奈的結果,都緣於不識趣的選擇。而這其中最大的問題在於,有的人只願享受結果,卻不願付諸行動,可這樣的傾斜的世界真的存在嗎?就算存在,又能維持多久呢?

    我不反對啃老,但反對主動啃老。很多人買不起房子,父母幫扶一下,這沒得說。作為這一代年輕人,能靠自己買得起房子的並不多。可作為現在的社會,如果說自己生活難以過得去,養育孩子難以過得去,只能說是不願意付出勞動,不願意努力奮鬥。

    養孩子負擔重,可以選擇不要二胎,生孩子的主導權在自己的身上,為何非得讓別人決定。說到底,就是想又得利益又不想付出責任,到頭來自然雞飛蛋打。很多人也許會說,生孩子不就是為婆家人生嗎?對於這種愚昧之聲,只想說“請滾回到古代去”。

    作為現代人,生孩子只是家庭組織和個人意願的選擇,那種以婆家人為主導的生孩子習氣,非但不會讓家庭組織關係變好,只會讓媳婦以生孩子為功勞向婆家人施壓,最終的關係自然很緊張。而作為媳婦一方,如若生孩子不利,就又會陷入讓婆家人施壓的境地,這種彼此碾壓的模式真該改一改了。要不然,不是媳婦哭喪,就是婆婆哭喪,終究難以辨明情理,走向共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學鋼琴或者小提琴,對孩子升學有直接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