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新拾光

    孩子們其實不是沒有話題,是不知道怎麼把話題轉化成有意思的作文。其中缺乏的是觀察。

    不僅小孩子,現在大人也缺乏觀察,對周圍的實物,看到的聽到的習以為常。

    缺乏觀察自然就覺得沒有什麼可寫。

    因此家長訓練孩子的作文,不如從幾方面做起:

    第一,學會觀察,父母和孩子去周圍公園,可以觀察花草樹木,觀察樹的四季有什麼不同,樹和樹之間的形態,紋路有什麼不同。

    可以觀察螞蟻、瓢蟲,看到路邊的薔薇開了,蹲下來看看,會發現嫩莖上佈滿蚜蟲,旁邊有螞蟻穿梭,隨時享用蚜蟲排出來的甜味便便,有瓢蟲飛來吃蚜蟲,螞蟻會衝上去和它們戰鬥……

    第二,可以仿寫,仿寫一些有意思的繪本,我認識一個孩子,讀了繪本《感嘆號》後,仿寫了一系列逗號,問號,書名號的,都特別有意思,其中還有的被髮表了。

    第三,有事物可以寫了,怎麼才能準確描述呢,讓孩子多說,多描述,做到書面化,流暢,注意前因後果,前後呼應。

  • 2 # 家長範兒

    作文其實誰都會寫,關鍵是如何寫好。我們生活中經常遇到這樣的現象,孩子說起一件事情來滔滔不絕,讓他拿起筆來卻一個字也寫不出來,問題就在於孩子不知道作文的門道在哪裡。

    我們針對孩子的訓練不妨就從孩子說話開始。記敘一件事,自然是孩子說,家長指出孩子的話問題在哪裡(考慮到篇幅,可以分段分步驟一點點改,邊組織變改)。

    改的話從這幾處著手:

    1.是否缺要素。一篇好的作文,必然包括事情的起因,時間,地點,人物,發展和結果。這些自然是不能少的。

    和孩子一起把這些歸納起來,一篇作文就初步成型了。

    2.順序結構和詳略。一起分析,怎麼排列順序行文更吸引人。哪些是重點應詳寫,哪些不是重點,可以忽略或者略些。把這些做完,作文已經及格了。

    3.錦上添花做修飾。做完上面的工作,看看自己寫的語句,怎樣修改更好,該用成語的地方儘量用成語,哪些地方可以插入名言和詩詞。哪些句子可以改為比喻句或者誇張句。哪部分可以用排比。

    4.作文還有一部分工作不是必要選項,但是加分項,那就是讓孩子學會蒐集資料,把相關的資料補充進作文,讓自己的習作更豐滿,富有營養。

    5.學會對比和借鑑。寫一篇文章可以有參照物,看看人家的文章好在哪裡,哪些優點可以借鑑。哪些語句可以摘抄(必要的話準備一個摘抄本)。另外要多讀書,讀好書。

    6.有句話說的好,磨刀不誤砍柴工,這些工作看似煩瑣,但堅持一段時間會發現大有裨益,越往後越得心應手,特別是考場作文,這樣做好就得靠平時的積累和訓練。

  • 3 # 老穆說語文

    三年級的學生,思維方式還不成熟,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還沒有正式形成。因而作文往往會缺乏縝密性、邏輯性和條理性!

    對於一個三年級的學生而言,要想作文寫得好,離不開老師的指導。當然,如果家長善於引導的話,更有利於孩子作文的提高!

    孩子作文不好,一般有如下原因:

    關於具體辦法,穆老師不再贅述,之前文章講過。感興趣的可以去關注。

    作文三年級孩子的父母,該如何去引導孩子呢?

    1、引導孩子觀察。

    2、引導孩子表述。

    如下圖:“飯菜”與“愛、責任”的關思維引導過程

    當然啦!厲害的父母還可以扮演老師的角色,傳授孩子作文技巧,例如:如何開頭與結尾?如何豐富文章內容?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等等等等

    希望穆老師的回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4 # 睿心媽媽

    寫作文可能是學生最感到頭痛的事情,今天我改的作文的標題就是《我的煩惱》,有的學生寫的《我的煩惱》就是每次面臨寫作文的時候,不知如何開頭,不知採用什麼樣的材料,不知怎樣讓文章語言優美。當然,我所面對是初中的學生,而面對小學三年級的孩子,家長們是怎麼進行作文寫作指導的啦?

    我覺得小學三年級是孩子作文的開頭,家長如果在這時候能夠起到積極的指導作用,對孩子作文提升應該有很大的幫助。那麼作為家長,應該從哪些方面來指導孩子寫作文呢?

    第一,讓孩子多看書,從書中吸取營養。讓自己寫作文的時候做到有話可說,有內容可寫。

    第二,讓孩子學會觀察。觀察的時候,要讓孩子調動自己的所有感官,比如說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寫人身的時候,還可以觀察人物的外貌、動作、心理活動、神態等。

    第三,讓孩子養成寫日記的習慣。小學三年級的孩子,不要求他能夠寫多長,只要他每天能夠寫下幾十個字,上百個字都可以。讓孩子寫日記的時候要抓住一個重點來寫,不能寫流水賬。

    第四,教給孩子寫作文的方法。比如說寫一件事讓孩子寫清楚誰做什麼事?在什麼地方?他是怎麼做的?你覺得他是個什麼樣的人?告訴孩子要點題。比如說觀察一朵花,你要寫出花的顏色,花的形狀,花的香味,然後再寫你對這這種花的感情等之類的

    第五,多給孩子鼓勵。小學三年級的孩子剛剛開始寫作文,不能有太高標準。只要他能夠寫,寫得比較通順,我們都應該加以鼓勵,讓孩子在鼓勵當中增強寫作的信心。

    只要讓孩子做到多讀多看多練,相信孩子的作文水平一定會有很大提高。

  • 5 # 愛伊兒

    二年級的看圖寫話,孩子可以直觀地看到圖片,到了三年級開始寫作文,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讓孩子感受到寫作文並不難,只要把自己做過的、看見的、聽見的、想到的寫下來,讓人看明白了,就是作文。

    第一步、引導孩子將準備要寫的作文在腦子形成畫面,比如寫人物作文《我的媽媽》,讓孩子試著閉上眼睛,想象出音容相貌來;比如寫《玩具寶貝》,讓孩子在腦中放一場小電影,回憶或者想象和自己的玩具寶貝相處的事件,來體現對寶貝的喜愛或者其他感情。

    第二步、按照腦中所想,結合作文要求,寫出作文提綱。作文提綱必不可少,這是寫作的一個良好習慣,做好了事半功倍,如果家長能引導孩子畫出思維導圖更好。

    第三步、儘量讓孩子能一氣呵成寫完全篇,只要條理清晰,邏輯合理即可。

    第四步、幫助孩子完善 推敲文章的句段,選出凸顯主題的部分做細節擴充。這步是孩子作文提升的關鍵。我舉例講解。

    比如《玩具寶貝》,孩子寫到:“我很喜歡我的灰灰小布偶。”可以新增融入感情:“我很喜歡我的灰灰小布偶,我每天睡覺時都把它放在我的枕邊,讓它陪伴著我進入甜蜜的夢鄉。”

    再比如《難忘的一件事》,孩子是寫騎腳踏車:“我握住車把,慢慢地向前騎,很快就騎穩了。”

    這段過程可以採用連續性的動作描寫,細節生動:“我趕緊緊握車把,目視前方,雙腳也不由自主地動了起來,一點一點地向前騎著,爸爸一直在我的左後方跑著護著我,我的心慢慢放鬆下來,越騎越穩了。”

    三年級孩子剛開始寫作文,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就是沒細節。針對這個問題,家長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引導:

    一、擴句練習。讓孩子做到言之有物,表達一定要具體;言之有序,過程一定要清晰有條理;言之有理,描述經得起推敲;言之有情,一定要融入自己的感情感受;言之有文,即文章有優美的語句。

    二、積累素材。孩子寫不出細節,就是因為腦子裡沒有素材。閱讀中有感悟的語段要做記錄背誦,並能學會仿寫。

  • 6 # 平涼家長之家

    本期主題:家長如何輔導作文系列4,拆掉將作文與生活隔絕的思維之牆

    所以,祁祁喵根據崆峒區小學生、初中生的作文學情診斷及多年輔導作文的經驗,精心設計並推出“家長如何輔導作文系列專題課”,以圖手把手教會家長如何成長為一個作文輔導業餘專家,以自身的能力和能量引領、帶動自家孩子走上作文高分之路!

    本期是繼上期家長輔導作文要配合“五步走”的第四步:一個輸入法

    1、中小學生作文能力學情診斷,家長配合“五步走”

    怎樣寫好作文呢?應當根據小學、初中、高中不同學齡段來具體分析和輔導。常規來說,家長所能夠提供幫助的階段,只限於小學作文、初中作文階段,到高中高考作文時候,大多數家長就無能為力了。但話說回來,只要小學階段、初中階段的作文基礎牢靠了、紮實了,到高中時候,透過高考前的魔鬼式綜合訓練,高考高分作文就自然而然了,家長們也不必再費心和操心了!

    為了方便非跟讀的家長準確捕捉本課程重要資訊,有必要重複說明一下中小學生作文能力學情診斷的五個原因,以及家長成為自家孩子作文輔導專家的“五步走”:

    五個原因:一是寫作文門檻定得太高。二是學生自己心理設限而生出了畏難情緒,認為“我不行”。三是把寫作文從語文課和生活中,完全獨立了、脫離了。四是寫得太少。五是寫了不改。

    五步走:第一步,一通電話。第二步,一個故事。第三步,一次“惡作劇”。第四步,一個輸入法。第五步,一臺家用印表機。

    孩子作文能力學情診斷的五個原因,以及家長必須學會並熟練掌握、反覆應用的這“五步走”,既是針對學情診斷五個原因分別制定的五個相應解決策略,也是祁祁喵在輔導孩子們作文時候,根據不同學齡段同學的不同作文能力,針對性實踐過的,且是確確實實可以快速見效的。但前提是八個字:好好照做,持續操練。

    “家長如何輔導作文系列專題課”到第四步,已經拆掉了“寫作文的高門檻”、“寫作文我不行”的錯誤認知標籤,以及“寫作文與生活完全脫離”的思維之牆,接下來的兩節課,是透過現代化科學技術的作文化應用,減少寫作文時間,降低寫作文難度,真正從心靈最深處挑動起中小學生對作文的興趣,從而徹底解決中小學生“寫得太少”量的積累問題。

    簡言之,家長配合“五步走”的第四步“一個輸入法”,是透過倡導現代科技進步成果在學生寫作文過程中的運用,使中小學生享受寫作文時候輕鬆地、愜意地感受,從而解決“寫得太少”這個問題。寫作文簡單了、方便了,就當然願意多寫了。新拿駕照的司機上得路多了,手就不生了,心就不慌了,刮刮蹭蹭地事故就少了。作文也一樣,量的積累到了相當程度,質的突破便順理成章。

    2、“一個輸入法”的設計思路和原理是什麼?

    不少家長反映,孩子做作業普遍拖延,寫作文更是拖延癌重症災區。

    孩子為什麼會拖延呢?歸根到底,不過就是兩個字:畏難

    畏難是人類最正常的情緒和心理,面對陌生的知識領域,面對自己不能掌控的某些未知,人總是會害怕的。成年人尚且不能避免,何況中小學生呢?

    解決中小學生作文畏難情緒和拖延症的小妙招兒:在手機上下載一個語音輸入法。比如我自己常用的“訊飛語音輸入法”,非常方便,一分鐘錄入速度可以有四百字。

    有家長說這不是教著孩子偷懶嗎?其實不是,不信家長自己可以試試,你對著手機語音錄入一篇文章,除非你自己確實成竹在胸——腦子裡既有框架,又有素材,還有清晰的行文導航地圖,你才可以一個點接一個點不間斷地說下去。

    所以,語音輸入實質上是對孩子作文思維的要求更高了,只不過,大部分的寫作前準備工作是在大腦中高速完成的,就像傳統寫作要提前草擬提綱、蒐羅素材一樣。語音寫作,要求孩子在正式開始錄音之前,就要積極地、高效地進入寫作文的狀態。

    進入寫作文狀態前的大腦內部活動程式,至少包括三個環節

    第一是對寫作主題進行頭腦風暴,要準確破題、解題。

    第二,要根據解出的主題在大腦庫存中搜索素材,並對素材進行正相關性、負相關性等邏輯篩選。

    第三,是對口頭語言表達能力與書面語言表達能力完美結合的實踐性自我訓練。

    第四,透過這樣簡單易行的寫作過程,除掉了恐懼源,改掉了拖延症,拓展了認知視野,加速了心理成長,並鍛鍊了綜合語文素質和控場演講能力。

    總之,即便錄音過程中,從頭到尾全是大白話,那又怎麼樣?一把牌捏在手裡永遠不出,再好的牌也是爛牌。只要敢出,就有贏的機會,因為每出一回牌,技能就不知不覺中有了強化訓練和加速提升。大白話直接記錄下來,那也叫作文。用得好且用得妙了,那也叫面目可愛。中小學生作文,完全可以從口語化開始啊,只要不愁不畏難,只要敢於寫、樂於寫,寫著寫著,那些語文課本上、課外讀物上、五花八門途徑上烙印下的字詞語篇自然而然就用進去了,自然而然就趨向於考試的高分作文要求:名家名言、詩詞歌賦等傳統文化的書面化應用。

    3、“一個輸入法”如何解決“寫得太少”這個問題?

    “一個輸入法”是如何解決“寫得太少”這個問題?又為什麼要倡導“作文無感”的中小學生們使用語音輸入法呢?主要是消解關於作文的四個錯誤認知,即消解“四不要”

    第一,不要用“難”或“困難”去定義寫作。孩子們最常聽的調調兒是這樣的:老師語重心長重複了再重複——同學們,要把作文寫好,是一件很難的事哪!要多背古詩詞,要多閱讀課外書,要像《小苗與大樹的對話》中季羨林說的那樣,小學階段最起碼要背200首詩、50篇古文,要成為中西貫通、古今貫通、文理貫通的“三貫通”人物才能真正寫好作文……叭拉叭拉,誰聽著不愁啊?這難度也太大了!

    還有家長,家長也時不時會在茶餘飯後感慨一兩句——作文啊,我從來就沒寫好過!太難了,可是真討厭啊,中考和高考的作文分值越來越高了。語文啊,那是很難的,可是真討厭,中考和高考的語文總分越提越高了…嗶哩嗶哩,誰聽著不愁啊?這挑戰也太過了!

    再加上自古以來,一些古聖先賢、文學大家們的所倡導的:兩句三年得、文章本天成,愛好由來落筆難、一詩千改始心安,還有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等等,都是把寫作之難,推向了難於上青天的程度。

    問題是,時代變了,環境變了,要求自然也變了。誠然,古詩詞是很難寫,要求多、講究多、規範多。但是,自從勇敢的文學鬥士魯迅先生堅決倡導白話文以來,白話文語境下的現代文門檻就很低了,再加上網際網路時代的全民化寫作,作文這事兒簡直比街邊攤賣麻辣串難度還低。只要備好竹籤子、各色菜和調料,再加上一盤油和煤氣罐,隨便誰都能來,區別無非是口感好或口感差罷了。中小學生的作文也一樣,孩子們每天每時每刻所說的口頭語,與寫作文的書面語應用之間,幾乎是零門檻、零壁壘。可是古文呢,寫在書面上的古文,與勞苦大眾日常生活中的張嘴交流能是一回事麼?明顯就是兩個星球的好吧。

    第二,不要用大作家作品的標準嚇唬中小學生。人們之所以習慣性用大作家作品的標準跟中小學生比對,骨子裡還是“士大夫情結”在作祟。潛意識裡還認為“寫作文”是特殊階層陽春白雪的高大上事,是“識文家”們的專利。前文強調了四個變——時代變了、環境變了、要求變了、語言變了。白話文運動之前,士大夫階層與庶民之間,不但社會階層不同,而且該階層的語言體系也壁壘森嚴。庶民們倒是想說那樣高大上的之乎者也呢,可是連識字的機會和權利都沒有,如何之乎?何以者也?

    如今不一樣了。社會確實有階層,可是普羅大眾日常使用的語言,除了普通話與方言之間的隔閡之外,口語和書面語之間的區別,無非是普通作者與大作家之間的差別罷了。全世界那麼多的中小學生,使用不同語言所創作的學生體作文,一學年加起來得有幾百上千億篇,都拿大作家的高質量作品去衡量,有幾篇能符合標準的?更何況,就算是成名的大作家,一輩子寫了的知名作品,也是少之又少的,大部分都是籍籍無名的,甚至有的只有作家自己知道,完全失敗到不曾見過光。拿我自己來說,至今寫作不少於兩千萬字了,過了百萬+的,也就三瓜兩棗——但這,就能妨礙到我繼續寫作麼?就能阻隔我與文字的相對歡喜麼?

    第三,不要再拿“寫作文費時間”當藉口

    如今的小學生,最缺的是時間,各種各樣的家庭作業,各種各樣的課外輔導班,每天跟戰火紛飛戰場上的戰士一樣,沒有一刻放鬆的時間。家長和老師如果要求他多寫幾篇作文練練手,他們的第一反應就是懟回來:哪有時間!

    是啊,哪有那麼多時間!一篇六七百字的作文,一筆一畫地寫下來,再加上寫前構思、寫後修改、改後再抄,至少也得一個半小時吧?這還算是手快的。要是擱了手慢的,至少兩個小時!這麼一大塊時間,確實騰不出來!可是什麼20分鐘呢?20分鐘完成一篇六七百字的作文,能騰出時間吧?

    啊?20分鐘完成?有這麼好的事?真有的話,當然能——這就是語音輸入了。對著手機噼裡啪啦一頓說,十多分鐘就是兩三千字。咱不要求這麼高,咱要求二十分鐘吭吭巴巴說上六七百字,這個簡直太容易了有木有?

    說完以後,把手機交給父母,完事!爽得不要不要,有木有?

    父母屁顛屁顛給打印出來,孩子像課堂上牛氣哄哄的老師那樣,拿支紅筆劃拉劃拉,這修修,那改改,成了!再交給父母,再打印出來,OK,一篇佳作完成了。

    第四,不要再拿“字不會寫”當藉口。中小學生不會寫的字、詞確實不少,寫作文過程中也經常會因此而卡住,要麼用拼音替代,要麼去查字典,要麼另換個會寫的字詞,但換著換著越換越彆扭好吧?想寫下去的慾望和熱情大打折扣,到最後,簡直太折磨人了,苦啊!

    語音輸入法,剛好是個極強針對性的緩衝工具。中小學生寫作文過程中,確實有些字、詞不會寫,可是不會寫,不等於不會說啊!課本語篇中、課外拓展閱讀中,還有各種各樣五花八門的被動灌輸,所接觸的資訊量如此之大,一切的學科與知識資訊統統都沒有了門檻,中小學生們耳濡目染,腦海裡自動存下的字型檔和詞庫,遠比他們自己想象的要多得多。透過語音錄入工具的使用,綜合優勢一樣子就發揮到了極致,一舉四得、一箭四雕哪,比射鵰駙馬郭靖可厲害多了!

    4、“一個輸入法”實施步驟和注意事項是什麼?

    “一個輸入法”的實施步驟?呵呵,拿起手機,下載輸入法,就OK了。

    注意事項:無。

    喵兒曰:操千曲然後曉聲

    只要有草,羊是吃著吃著就會長大的。同理,寫作,不是讀著讀著自然會的,“操千曲然後曉聲”,寫作是需要不斷練習的。

    “世上本無路,只是走得人多了,也就成了路”。中小學生本不會作文,只是寫得多了,也就會了。

    祁雲:專注於家庭教育、親子關係、作文輔導、好書評讀、語文綜合素養提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幼小銜接時,孩子的心態最常見的反應方式,或者說父母該如何及時把握好孩子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