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猴子媽媽會魔法
    幼小銜接時孩子心態最常見的反應方式,或者說父母該如何及時把握孩子的心態。

    就像當初孩子奮力衝出母體,睜開眼睛,好奇地看見這個世界一樣,幼小銜接也是人生的一座重要里程碑。

    不管收費多麼高昂理念多麼先進的幼兒園,或者是普通的幼兒園,幼兒園的生活都是以吃喝玩樂為主,美其名曰在玩耍中探索世界。

    突然到了這麼一天,牽著父母的手,背上小書包,就要成為一名真正的小學生了。每天要有固定作息,要上課認真聽講,下課有作業,還要參加各種各樣的課外活動,更重要的是還要面對形形色色的考試。新鮮過後是諸多的不適應。孩子很容易產生厭學的情緒,懷念幼兒園時的老師小朋友和生活。這是一種正常的心理反應。

    作為家長應該緊密關注孩子的一切,當孩子出現畏縮厭學情緒的時候,要及時的鼓勵讚美,幼兒園美好的生活回憶只是小朋友的專利,就像毛毛蟲破繭而出,成長為美麗的蝴蝶一樣,想成長為一個勇敢有智慧的大孩子,就要在老師的帶領下學習各個學科的文化知識,學會各種各樣的本領,解決自己腦子裡那麼多的小問號。寶貝你能行,你一定會棒棒的。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悉心的陪伴。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某些時刻孩子的成長需要自己艱難的蛻變。也許當時難過一些,但是過後他會更加的堅強。

  • 2 # 戒和同修

    小學孩子最常見的問題是”爭當班幹部“和作業”拖漏抄”,升入小學階段,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和正確的榮譽觀,不要被一些不好的現象所誤導,我認為這就是您的重點。

  • 3 # 呱呱其談

    家長不要先替孩子緊張,而且家長也是從幼小銜接過來的,沒必要為此大費心思的,孩子也是在經歷中成長的,這個過程是要有的。父母這個階段注意陪伴、注意觀察、耐心引導,幫孩子養成正確、良好的學習習慣,這點很重要。可以看我的文章《教孩子知道感恩,家長便不會再有孩子叛逆期的困擾》,裡面有幼小銜接的注意問題。

  • 4 # o犇犇o

    其實,不管是幼小銜接階段,還是以後孩子歷經的各個階段,父母都保持一顆平常心是最好的反應方式。有的時候,孩子沒感到緊張,看到父母的焦慮和緊張,也會變得緊張。而已經很緊張的孩子,會因此更緊張。父母的平常心和淡定的表現會讓孩子感覺其實也沒有什麼。本來幼升小就是人生中一個小小的點。

    平常心和淡定並不等同於不重視或忽略。比如幼小銜接階段,我們家長還是應該一如繼往幫助孩子養成各種好習慣(比如主動閱讀),關心他們的身心發展,支援他們的興趣愛好,做他們願意傾訴的朋友。

    然後就是儀式感,恭喜、鼓勵以及滲透其中的對自己負責的態度也是在這個時期必不可少的親子交流中的一項。

  • 5 # 王麗霞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因為從提問中,就可以看出我們家長走錯了方向。

    不論孩子是哪個階段,我們家長要把握的是自己的心,自己的心態,而不是孩子的心,孩子的心態。

    心與心是相連的,尤其是親子之間。所以,如果把握了自己的心,就會知道該如何與對方溝通交流,就會更加貼近孩子的心,也就間接地把握了孩子的心和孩子的心態。

    缺少了把握自己心和自己心態的過程,就會演化成為對孩子的控制,所以,很多時候,表象相同的行為,會產生完全相反的效果,大體就是這個因素。

    比如,在孩子幼小銜接之時,或孩子有什麼狀況時,您先看一下自己的心是如何的?是擔心?是害怕?是生氣?是內疚?是憂慮?是緊張?.....

    這些心的起伏,有些是一種假象,是暫時的,如果您可以辨識出來,它就會消失;如果您不去針對這種起伏做對抗,它就會漸漸平息。那麼,您的生活就會很簡單,您不會把孩子那些不是問題的事情擴大成為問題。

    舉個例子,"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推動了無數的家長投入到了給孩子早教的大潮中,並愈演愈烈。現在,您可以再仔細地看這句話,您只需靜靜地問自己:這句話是真的嗎?真的起跑線決定了孩子的未來嗎?真相總是很簡單,也很清晰。然而,促使家長們失去理智,離開真相的是什麼?是家長們自己恐懼的心。這種心的恐懼就是一種假象。

    許多事情,在我們急功近利的初期,確實很有效果,然而,幾年之後,甚至幾十年之後,它的影響才會突顯。因為假象就是假象,永遠無法成為真相。

    所以,回過頭來,說幼小銜接。先把握我們家長自己的心:不慌張,不害怕孩子應付不了,出現什麼再應付什麼,多陪伴孩子,在陪伴中,孩子會感到安全和放鬆,允許孩子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出錯,也允許自己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出錯,和孩子一起學習。您學習成為合格的父母,孩子學習成為獨立的自己。......

    當家長有了穩定的心之後,對孩子的影響會是:彷彿這種定心丸就在孩子自己的內在,孩子在篤定的狀態下,會放心地沉浸在自己的成長與吸收之中。這對孩子會是一種無限的動力。而這種時候的家長也會是最為輕鬆的狀態。

    家長知道自己的心,還有更為重要的意義。我們的心是受了過往束縛的,然而,我們需要在我們受束縛的基礎之上,幫孩子通往心的自由。這種對立與衝突必然也會體現在親子關係中。家長需要在其中學習平衡的藝術。

    一方面,需要解放孩子的心,讓他們得到最大的心的自由;另一方面,也需要約束孩子的行為,幫助他在心的自由與行動的約束之間達到一種平衡。那麼,這種磨合就會透過家長的心的感受進行。所以,這也就更加需要家長將關注點放在自己的心上。如果家長自己感覺很難接受的行為或語言,那就需要用溫和的方式,清晰地告訴孩子,您的感受。這會幫助孩子意識到他們語言行為的不合理之處。而他們一旦意識到不合適,他們內在的動力就會想要變化。

    可以細說的內容還有很多,這裡不宜多寫了。希望這些從另一個側面回答了您想了解的內容。

    最後,祝福您!祝福您的孩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了孩子性格培養,你會特意的規範自己的行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