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愛心輔導媽媽

    (1)學拼音。幼小銜接第一項任務就是拼音的學習,因為拼音對一年級的孩子來說是重、難點。只有兩個月的學習時間,學不會的孩子大有人在,所以,幼小銜接先把拼音基礎打好,開學了,孩子進入一年級學習就沒有那麼困難了。

    (2)學生字。學習生字不只是認字,得用筆寫字,主要是學習書寫漢字筆順。孩子在幼兒園裡,動筆的時候相當少,孩子們會認讀一些生字,但不會書寫。有的孩子已經會寫一些生字了,可寫的字一點也不美觀,筆順也不正確。然而一年級是孩子寫好生字的最重要的一年,所以,幼小銜接要交孩子書寫漢字的筆順。筆順正確了,寫出來的漢字又快又好。

    總之,幼小銜接,以上兩點是重中之重。家長如果幫孩子做好這兩件事,你的孩子在班級裡將是最優秀的那一個。

  • 2 # 冉冉媽媽

    幼小銜接這個銜接不僅僅銜接一年級的知識還有孩子的作息時間,早睡早起,晨起閱讀;讓孩子學會獨立完成一些事情,例如洗自己的小襪子,小內衣;在規定時間內獨立完成一些事情,讓孩子做事起碼有一定的時間觀念;讓孩子學會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溝通,可以對給孩子許多一些書籍,

  • 3 # o犇犇o

    既然叫做銜接,就是一個過度,應該是包含但不僅限於知識的過度。

    1.知識的過度:幼兒園和小學學習內容不同,側重點不同。如果說幼兒園側重美勞,小學側重德智體。

    2.習慣的過度:幼兒園和小學的作息時間的差異,飲食習慣也相應地發生變化。每日餐食的次數,午覺以及晚上睡眠都會發生變化。這些雖然不用學,也是影響孩子在入學後的課堂質量。還有就是學習方法,學習習慣,也都是這個過度期應該涉及的。

    雖然幼小銜接不一定要去報班,但是都不應只是知識的學習。

  • 4 # 圖圖和媽媽

    幼小銜接學知識這方面,是所有家長最最著急的事,恨不得自家的娃一步登天成為學霸。但除了學習還有學什麼呢?

    1.培養生活自理:自己整理書包、背書包、學會管理好自己的學習文具(不要天天遺失學習用品),早上不睡懶覺。

    2.培養獨立的學習習慣:放學回家獨立完成作業,寫作業速度快、字跡端正,能夠完成第二天的預習,同時能看會兒課外讀物。

    3.培養積極向上的心理:在校期間和同學友好,課間不打鬧,上課積極舉手發言,小朋友有問題能夠主動幫助她們,配合老師做個小幫手。

    從幼兒園過度到小學生,每個孩子都會有些不同症狀的不適應感,作為家長這段時間需要額外的關注,讓孩子儘快適應小學生活進入角色。

  • 5 # 韭韭

    幼小銜接,究竟銜接的是什麼?這真是一個問題。

    是知識嗎?一大波育兒專家告訴你,千萬不要哇,都學會了上小學時反而不認真學,一二年級還好,三年級就見分曉了。事實上也有這樣的案例,鄰居生怕他兒子小學跟不上,讀了兩年學前班,一二年級考試成績頂呱呱,到了三年級掉下來了,家長呱呱叫也沒用,做個作業拖拖拉拉從晚上七點到十點鐘,實在奈不何每月在一千大洋送到作業託管班去了,家長花錢買了清靜,然而孩子成績總是不見進步,現在唯有搖頭嘆息他娃不是讀書的材料。

    不學知識嗎?又有一大波作為過來人的家長或教過低年級的小學教師來告訴你,不學,肯定跟不上老師的腳步,到時候孩子家長老師都得焦頭爛額,娃上個一年級也會鬧得雞飛狗跳。

    那麼只有走中間道路,不能不學,也不能學太多,這多考驗人家長呀?誰知道學的那個適合度的具體點呀?這不令人更加無所適從了嗎?

    其實,幼小銜接,正如每個小孩都有他的脾氣,需要家長根據自己小孩的實際情況,自然而然地進行過渡。

    大的方向,不管是公立還是私立幼兒園,都會給孩子們做做幼小銜接。兒子所在的幼兒園就做得很好,大班時有教簡單拼音寫字算數,還帶去小學實地當了一天小學生。

    我只徵對他好動的特點,制定了提高專注力的方案,和孩子一起練習,希望他上小當時上課能坐得住,現在有點效果了。

    他也逢人便驕傲地說:“我九月份就要上一年級,要成為小學生了。”

    不管銜不銜接,都要成為小學生,而學習成績,與銜沒銜,街得咋樣,關係真不太大。

  • 6 # 陪伴成長

    許多人都簡單地認為提前學些小學的教材,就可以減輕入學的壓力,就是為入小學做好準備,因而有一些幼兒園將小學生行為規範等搬到幼兒園來,往幼兒頭上套。比如:對老師要絕對服從,不許頂嘴,不許辯解。上課要專心聽講、不許開小差、玩小動作,說話等。精神要集中,回答問題要舉手,課間要安靜的休息。要求幼兒尤其是即將升入小學的大班孩子像小學生一樣以學為主,刻苦學習。講課則一味向幼兒灌輸知識,沒有從幼兒學習的特點入手,缺少幼兒園應有的教具演示、生動的遊戲等。

    孩子的學習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每個階段該學什麼,怎麼學習都是有方式方法的。而不是強加於孩子。這樣會適得其反。

  • 7 # 月月媽媽親密育兒

    幼小銜接涉及面很廣,有很多家長為孩子報班。首先要求孩子學習拼音,因為拼音在小學很重要,只有兩個月的時間。如果家長有時間和能力的話,可以在家自己教,但教育孩子發音要準確。另外需要學習生字,幼兒園階段,孩子一般不要求會寫生字,大都能認字。這時家長應該教會孩子怎樣握筆及書寫筆畫,筆畫一定要正確。其次,要培養孩子好的習慣和時間觀念: 透過時間觀念的訓練,使孩子學會認識時間,合理利用和珍惜時間,並會制定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時間表。減少和避免磨蹭、做事拖拉的壞毛病。

  • 8 # 為你踮起腳尖

    幼小銜接如果就是學知識的話,那就太過於片面了。幼小銜接更多的是習慣,課堂秩序的習慣,主動學習的習慣,預習課程的習慣,放學後寫作業的習慣,上學放學時間,作息習慣……所以要注重幼小銜接,但不是就是注重知識。

  • 9 # 20快樂17

    為避免出現幼兒園“一頭熱”現象,筆者認為,小學與幼兒園要加強合作,積極配合,以幼兒為中心,進行有效互動與連結,既要發揮各自的優勢與獨立性,又要在某些方面保持一致性與連續性。幼兒園與小學的銜接不僅僅是知識上的儲備,更重要的是能力素質的銜接,尤其是幼兒心理上、習慣上、社會適應性等方面的準備,所以關注幼兒心理上的獨立、生活上的自理、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自信心的形成等能力素質的提高遠遠要比知識上的準備來得重要。

    幼兒園與小學是兩個不同的教育階段,但人的發展不會因為由一個階段變成另一個階段就發生驟然轉變。因此,幼小銜接工作絕不能離開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和規律來空談,要用一種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幼小銜接問題,而不是隻關注一年級孩子的當下適應問題。小學應給幼兒一個充分的時間去適應生活,去調整自我,為幼兒營造一個輕鬆適宜的成長環境。

  • 10 # 愛吃糖果的小公主

    幼小銜接家有幼兒園孩子的家長,最焦慮的一個事情。幼小銜接我覺得銜接的是孩子的學習習慣和能力的培養和持久專注力的培養,而不是知識的學習。知識性的學習是最簡單,最容易入手的,相反孩子的學習習慣持久的專注力和思維方式培養才是最難得。

  • 11 # 夜空中最亮的星77

    對於父母和孩子來說,幼小銜接大概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學習相關知識,其實比知識更加重要的是能力與素養,還有行為習慣的養成與持久。

    幼小銜接是一個過渡性概念,既要教會孩子如何做事,又要教育他們如何做人。父母需要和老師相互配合,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作息和學習習慣,尤其是寫作拿筆姿勢等,還要讓孩子保持對於學習的濃厚興趣,至少願意學習,願意和小朋友交朋友。

    另外,還要教會孩子如何與小朋友交往,鍛鍊他們與人相處和打交道的能力,使他們迅速適應小學生活。

  • 12 # 贏在起點月老師

    幼小銜接主要是側重培養孩子上小學需要的各項綜合能力,如專注力,語言表達,數學邏輯思維等。會做很多這些方面的專項訓練。另外對於想要考取一流民辦小學的孩子還會包括面試真題訓練和模擬面試,讓孩子提前熟悉面試流程,可以在真正面試時表現更自然,發揮的更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這樣讓小朋友適應幼兒園教育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