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蔥油餅不帶蔥
-
2 # 美麗不退休
你好!今天我剛好發了面,準備製作包子和饅頭。就看到你的提問,非常高興為你解答包子饅頭涼了就會變硬的困惑。
變硬的原因大概有4種
1. 面沒有完全醒發
2. 製作好後沒有進行2次醒發
3. 火太小沒有快速
4. 涼了的饅頭包子冬天食用時需要重新加熱
饅頭包子使我們居家必備的食品之一,在家裡如何製作出暄軟可口的包子饅頭,首先從發麵開始。
1. 所需材料:麵粉、發酵粉、白糖、水或者牛奶,醪糟(可以不放)
2. 和麵:取一大的盆,根據需要放入適量麵粉,依次放入發酵粉、白糖、醪糟少許,拌勻各種食材,冬季用30度左右的溫水,夏季用常溫水就行。開始和麵,製作饅頭的面需要和的稍硬些,吃時口感才好;製作包子的面需要和的稍軟些,這樣吃時口感才更豐富,包子皮暄軟可口,包子餡鮮香味美。
3. 醒面:面和好後醒5分鐘,再揉一遍,讓麵糰更柔軟勁道,保鮮膜密封發酵。發酵時間由溫度而定。發至2倍大蜂窩狀,用一手指插下去不反彈就好了。
4. 製作:案板上撒上乾麵粉,揉搓發麵排氣。搓條、切劑、擀皮,包包子;饅頭就是搓條切劑,重新揉搓增加勁道,整理成饅頭狀。蒸鍋放入涼水,蒸屜刷油,擺上饅頭放入蒸鍋,不要開火,進行2次發酵,大約10-15分鐘左右。開大火燒開,轉中火,包子20分鐘,饅頭30分鐘。關火,5分鐘後開蓋出鍋。
5. 品嚐美味!
-
3 # 愛上雪碧的可樂
剛出鍋的包子很鬆軟,一涼就變硬了,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概括的講是技術問題,具體來講,一是麵糰配比水的量少造成的,二是沒揉到位造成的,三是二發沒到位造成的,四是存放不當造成的。
1、說麵糰的配比水量少的問題。一般情況下面團的水量是麵粉的一半,做包子的麵糰相對而言要一半強些,又四季節的變化,從夏到冬逐步增加用水量,有時達到麵粉的六成,一些水煎包的面有時甚至達到七成。說明水多少對包子鬆軟起相當的作用。
2、說揉麵沒到位。如沒到位其實是水和麵各自分離當然會發硬,這一點是肉眼看不到,但確實存在,應該揉到麵粉與水充分融合才能保障蒸熟的包子不硬,外觀看是外表光滑內部細膩,具體作法是揉一次醒一會如此反覆三四次方可達到外表光滑內部細膩的程度。
3、說二發沒到位。包子面用酵母做引子必須有二發,否則蒸出來就發硬更別說放涼了,二發的標準是包子鬆軟稍變大手摸有點粘性,此時可開水蒸制,保障二發的條件是環境溫度35度左右溼度70左右,這樣有15分鐘就醒發好了。
4、說如何儲存。任何包子不加防護的儲存都會皮發硬,應該怎樣才不會發硬呢,做法是包子涼後放入食品級塑料袋中系口放冷藏室儲存,食用是再加蒸鍋中熱四五分既可,口感如才蒸出來一樣。
-
4 # 楚香村
包子饅頭硬,其實和和麵的水溫,水量、面發的好不好,二次醒發是否到位都有關係。
包子饅頭生胚製作好以後不要立即上鍋蒸,二次醒發關乎包子饅頭是否柔軟,所以要再次進行發酵,等包子褶皺舒展開了,饅頭體積明顯變大,輕輕按摩表皮後會立即回彈,這時才可以上鍋蒸。
-
5 # 松鼠魚77的美食私廚
第一:麵粉和水的比例不對。蒸饅頭的麵糰比例需要2:1的比例。500克麵粉需要加入250克的溫水。包子的麵糰要稍微軟一些,500克麵粉大約需要265克水。水量太大,麵糰就會變軟,揉麵時就需要揉進大量的麵粉,就會造成饅頭、包子放涼後發硬。
第二:發酵完成後,麵糰沒有揉到位。發酵後的麵糰一定要仔細揉勻,但不可摻入太多的麵粉。多揉幾遍,大約需要20分鐘左右才能揉好。
第三:醒發不夠。第一次的發酵要到位,發酵好的麵糰比原來大了2倍,用手指沾麵粉戳個洞,洞口不回縮不塌陷才算發酵完成。做好的饅頭包子坯子需要二次醒發,但切記不可移易醒發太久,夏天大約15分鐘,冬天大約25分鐘就好,否則饅頭包子口感會很差。
第四:儲存不當。蒸好的饅頭包子吃不完,晾涼後要裝保鮮袋密封儲存起來,暫時吃不完可以冷凍。完全暴露在空氣中,誰去水分過多肯定要發硬。
這是我做的茴香雞蛋包子,您可以參考一下。
食材:茴香400克,雞蛋3個,麵粉500克,水260克,白糖10克,酵母5克,植物油適量,鹽適量,料酒1勺,大蔥1根,老薑1塊,雞精1勺,香油適量
【製作步驟】
1、準備好所需要的各種食材。主食材:又香又嫩的小茴香1小把大約400克,3個大雞蛋。
-
6 # 且聽美食記
蒸包子涼了變硬,主要是面沒醒好,蒸包子面的水比蒸饅頭的水要稍微多一點,而且水溫在35度左右正好。一斤麵粉270克水,5克酵母,5克糖,少許豬油或者色拉油;放糖能促進面的發酵,放油後的包子皮口感更好,不粘牙。以下是本人做的包子供你參考
-
7 # Fang糖
剛出鍋的包子很鬆軟,一涼就變硬了,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概括的講是技術問題,具體來講,一是麵糰配比水的量少造成的,二是沒揉到位造成的,三是二發沒到位造成的,四是存放不當造成的。
1、麵糰的配比水量少的問題。一般情況下面團的水量是麵粉的一半,做包子的麵糰相對而言要硬些,又有四季節的變化,從夏到冬逐步增加用水量,有時達到麵粉的六成,一些水煎包的面有時甚至達到七成。說明水多少對包子鬆軟起相當的作用。
2、揉麵沒到位。如沒到位其實是水和麵各自分離當然會發硬,這一點是肉眼看不到,但確實存在,應該揉到麵粉與水充分融合才能保障蒸熟的包子不硬,外觀看是外表光滑內部細膩,具體作法是揉一次醒一會,如此反覆三四次方可達到外表光滑內部細膩的程度。
3、二發沒到位。包子面用酵母做引子必須有二發,否則蒸出來就發硬更別說放涼了,二發的標準是包子鬆軟稍變大手摸有點粘性,此時可開水蒸制,保障二發的條件是環境溫度35度左右溼度70左右,這樣有15分鐘就醒發好了。
4、如何儲存。任何包子不加防護的儲存都會皮發硬,應該怎樣才不會發硬呢,做法是包子涼後放入食品級塑料袋中系口放冷藏室儲存,食用是再加蒸鍋中熱四五分既可,口感如才蒸出來一樣。
回覆列表
我們可以發現很多的包子變冷了之後就會比較難咬,這裡最主要的原理就是熱脹冷縮。也就是包子在受熱的情況下很容易膨脹,就會存在著很多的空隙,相對來說,柔軟度就會比較好一些。而當包子變冷的時候,麵糰之間就會有所收縮,導致裡面的氣體跑掉,就相當於被壓實了,吃起來也就會有點硬。
我們從初中的時候就了解到了熱脹冷縮的原理,也就是一樣東西如果在受熱的情況下,就會有所膨脹,分子與分子之間的間隔就會變大,這樣流動性就會更大一些。當一樣東西在比較冷的環境下,分子與分子之間的距離就會變小,這樣裡面的流動性相對就會更小一些。一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們的水在液體的狀況下,流動性非常的好,而水在0℃度以下就會結冰,就會變得非常的硬。同樣的道理,包子在受熱的情況下很容易膨脹,裡面的分子之間存在一定的間隔,而間隔裡面就有空氣;當冷了之後,間隔就會變小,空氣也就跑走了,吃起來就比較硬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