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汝州寶媽聯盟

    年前在街上看到一個小女兒哭得撕心裂肺的,她媽媽就一直在一旁呵斥她,讓她不要再哭了。然而,小女孩卻哭的更兇了,媽媽只能使出殺手鐧“你再哭媽媽就不要你了。”小女孩即止住,臉紅紅的,眼睛也紅紅的,呆了一會後怯怯地跟著媽媽走了。

    這種場景似乎再尋常不過,但那令人揪心的聲音和之後膽怯的目光卻讓人不禁思考,為什麼就不能讓孩子哭一會呢。一直以來,幾乎人人都會教導孩子“不要哭了”,甚至如果是男孩子哭的話,還會被說“不像個男子漢”或者“男生哭多丟人呀”。哭泣,在大家看來,就是懦弱、無能、消極的體現,而愛哭鼻子的小孩子,則更是不懂事的表現。

    哭其實是很常見的情感表達方式,也身體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

    不會說話嬰兒用哭著向父母傳遞資訊,表明自己是是餓了、渴了、熱、冷、痛、尿床等,等當父母幫忙解決問題後嬰兒也就會停止哭泣了。對於成長期的孩子,依然會用哭來表達痛、恐懼、傷心、不滿等情緒。這都是十分合理、正常的,而且透過哭還可以釋放這些情緒,於心理、生理健康都有一定的益處。

    比如說,如果孩子磕到桌子角了,痛的哇哇大哭,這時候千萬不可立即阻止。不要說“不哭不哭,寶貝是最堅強的男子漢”,或者“都是桌子不好,來不哭了咱們打打桌子”。這些看上去沒什麼不對,實際上是讓孩子迴避問題,忽視情緒。孩子以後再撞到後不敢說疼,因為怕別人覺得自己不是男子漢,或者是無計可施,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所以說,有時候孩子哭了,不要急著阻止。

    坐在他身邊,讓孩子先哭一會吧。等孩子哭得沒那麼難過了,再從孩子的角度出發進行安撫。這樣,孩子的情緒就會漸漸恢復,也就更有利於家長與孩子進行有效開導、教育。久而久之,孩子會理解更多道理,也能更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就像之前孩子磕到了的事例,父母要先調整自己的情緒。孩子的哭聲確實會令很多家長感到頭疼,但是一旦帶上不良情緒再教導孩子是難免就會變得急躁。然後要接納孩子的情緒,明白孩子感到痛苦,此時需要表達。孩子哭得時候,陪在他身邊,輕輕對他說媽媽/爸爸知道你很疼,很疼就先哭一會吧。等他基本要平靜下來時,再告訴他說,你也知道了撞到桌子角會很疼了,所以以後走路的時候,是不是應該注意下週圍呢,這樣以後就不會再撞到了。

    孩子哭的時候,是最需要父母關心和幫助的時候。孩子應該有哭的權利,大人尚有時難以抑制哭泣,又怎能苛求孩子忍住淚水。

    父母或許可以簡單粗暴地阻止孩子哭,卻止不他內心的恐懼、擔心和害怕。面對孩子哭泣,父母最根本地是要幫助他解決問題。只有真正地與孩子達到共情,鼓勵他表達情緒,並耐心安撫和教導,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勇敢堅強。

  • 2 # 172808

    該打!這純屬慣的!孩子慣什麼有什麼!先講道理不行就打!小孩子打打還去災呢!什麼科學教養我才不信,就是打屁股!往往姥姥帶大的孩子都這樣!不打,長大以後也不孝順你!不會孝敬大人!

  • 3 # 半度科技

    首先家長一定要端正對待。這樣的脾氣有可能跟你或家人之前對他無理要求的一貫縱容而養成的,孩子有這樣的行為,做家長的第一個要深刻反省自己。消極點的做法是置之不理,讓他隨便哭隨便鬧,不理他,等他自己慢慢平靜下來。暴力點的做法是把他從地上拉起來打一頓,之後再告訴他為什麼打他。他錯在哪裡了。讓他記住以後再這樣不但達不到自己的目的,反而會捱打。以上兩種都不太建議使用,因為怕使用了會傷害孩子的心裡,還有一種辦法轉移注意力法,哄著孩子說如果他不這樣哭鬧可以帶他去吃他喜歡的東西或玩他最喜歡玩的東西,但就是不要滿足他哭鬧提出的要求,時間久了也會改過來。這個方法見效慢。再想多說句,習慣這東西挺可怕,一旦養成很難改掉,正因他之前一哭鬧就立刻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或想做的事立刻就可以做,才會有今天一不如意就哭鬧的局面。所以該如果給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該在什麼時候給孩子怎麼樣的心裡暗示很重要。

  • 4 # 巧媽

    這個的問題我相信每個家長都會遇到,我家寶貝也不例外。我是用以下方法讓寶貝放棄“哭”這個武器的。

    首先,建立共情或規則,並告訴寶寶不行的原因。比如寶寶想要吃糖,但是現在正咳嗽,不能吃。那麼你可以這麼說:“我知道寶寶想吃糖,媽媽也喜歡吃,但是寶寶現在感冒咳嗽了,吃糖會咳得更厲害,要不,等寶寶咳嗽好了,媽媽再買給你吃好不好?”這樣,寶寶會覺得家長不是站在自己的對立面,自己的需求得到認可,情緒上會更容易接受。也許有的家長會說,這樣沒用,試過多次,還是哭。這只是第一步,家長切勿省略這個步驟,因為這是建立良好溝通的關鍵。

    其次,家長情緒要平靜,切不可發火,更不能丟下寶寶離開。自始自終,家長都要用平靜的語氣跟寶寶說話,那怕假裝平靜也好。因為如果你一發火,就容易引起情緒對抗,最後弄得大人小孩都難受。更不可丟下寶寶離開,這樣會造成寶寶安全感的缺失,畢竟誰都不喜歡被丟下,特別是小寶寶。

    最後,如果寶寶還是哭鬧,可以這樣對寶寶說:媽媽也沒辦法,如果你想哭,那就哭一會吧,媽媽陪著你!這個很關鍵,這樣做是告訴寶寶:不是我不給你吃(或者買玩具),而是有原因(規則)不允許,規則我們都要遵守的,我們都沒辦法,但是,媽媽願意陪著你,你不是孤立的。

    做了這些,家長只需平靜地等寶寶平復情緒即可,或者可以輕輕的抱抱他,拍拍他。這樣一般十五分鐘到半小時,寶寶就放棄了。別覺得丟臉和沒耐性等下去,要知道,這樣一兩次後,可以省掉以後N多麻煩,值得的!

  • 5 # 春風化雨花草香

    孩子動不動就撒潑打滾、摔東西絕不是孩子的目的,而是一種手段,因為他知道這樣做,就能讓父母妥協,進而改變決定,他就會如願以償。如果這種習慣由來已久,那麼想要改變還真得一段時間的磨合。

    對待孩子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家長要給出明確的態度,不要看到孩子哭鬧就心軟堅持不下去。家長受不了孩子哭鬧就妥協的,孩子往往會用此法來要挾父母,並且可能會屢試不爽。這樣的孩子哭也沒有少哭,鬧也沒有少鬧,家長沒有少生氣也沒有少心疼,最後還不是滿足了孩子?所以,一開始家長就應該堅持原則,不能妥協。孩子是很聰明的,透過這種方法達不到目的,他自然不會哭鬧不止,反而會邊哭邊觀察家長的表現。在孩子哭鬧的時候,家長可以表明態度後,遠遠地看著,確保孩子安全的情況下,由他哭鬧。孩子看到大人的無動於衷,哭鬧累了自然就會停下來,以後也不太再會用這種辦法了。孩子少哭鬧,家長更省心了。

    作為家長一定要分得清什麼是愛,什麼是溺愛。我們對孩子的嬌慣,是對他的放縱,會導致他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吃更多的虧。想要改變孩子的壞習慣,父母雙方首先要達成一致意見,站在同一立場上,才能儘快把孩子糾正過來。

  • 6 #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我家孩子從小被我管得沒有題主說的這些毛病。

    不是因為孩子懂事兒、聽話,

    而是因為在很多問題上我是一個能夠守住底線的人。

    我這裡就以題主說的為例,說說我的處理方式吧:

    愛發脾氣、摔東西、情緒管理能力差

    首先每個孩子都會有的問題,別說是孩子了,就算是有些大人在情緒的管理上也是相當的差,否則就不會有各種“怒症”了。

    在這方面我是這麼看的,孩子之所以發脾氣,是因為孩子遇到問題了,這個問題可能是他認為他的自尊心受到傷害,可能是他認為委屈、可能是因為他想要什麼東西、可能是因為別人對他怎樣了……原因一定有很多。

    但是這個時候父母或者老人的處理方式往往會影響這孩子下次一次的處理方式。

    我舉一個例子:

    孩子走路磕著了,哇哇直哭,然後我就發現有些老人或者家長就願意跟孩子說“打它,打它,不哭不哭”一邊說一遍去拍打磕著孩子的物體,彷彿透過這種“報復”行為能夠得到安慰孩子的好辦法——所有人的目的只是為了不讓孩子哭,而不是讓孩子從中接受什麼教訓。

    我和這些人的處理方式截然不同,我也誰說話,我誰說的是“哎呀,可把XX磕壞了,你問問它它疼不疼啊,有沒有比你還疼啊?”我絕對不會只顧孩子自己的感受。有時候我也會讓他重新演練一下剛才的行為,然後告訴他為什麼會出現意外的原因,讓孩子知道的是解決問題的方式,而不是單純的只是安慰,更不可能讓孩子遷怒於其他物品或者人。

    再舉一個買東西的例子:

    小孩子想要這個想要那個是很普遍的情況,我是非常反對孩子只要張嘴要大人就給買的情況,也非常不贊成不給孩子買的理由也非常簡單。

    在我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從很小的時候我就會跟他做一個小約定——每次去超市只能選擇一樣東西哦~你會發現孩子的遵守承諾比成年人還要好,雖然他們會糾結會偶爾由於甚至想耍賴以達到目的,但是我都從來沒有妥協過。

    等到孩子稍微大點了之後,我就給他放寬了要求,我會跟他說,你要跟我講清楚你為什麼要買的理由,是什麼原因讓你認為你需要買這個東西,如果理由足夠充分,那麼我是會考慮的,否則我還是不會同意的。

    ……

    說真的,在很多問題上我認為就是因為大人的管教過於鬆散、妥協、溺愛這才導致了孩子的以自我為中心的主要原因。

    我孩子小時候在老人家住過一段時間,所以脾氣也不好,我區教育他他就給我耍脾氣,並且明顯的是在“哭”老人來幫忙,老人也很配合,溜溜的過來給孩子開脫。我根本沒理他們,直接把孩子抱緊房間揍了幾巴掌,然後明確的告訴他,我教育你的時候誰說什麼都沒用!你承認錯誤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出在哪裡我可以跟你講道理,但是你跟我耍賴試圖讓別人來替你阻擋,我告訴你,誰都不行!最後我就是讓他老老實實的認錯道歉。當然了,我也會跟他道歉,告訴他我動手打你也是衝動了,以後我們如果能夠好好說話正常溝通我一定不會在動手的(事實上後面還是動過幾次的)。

    但是從效果上看還是很好的,也許他還會繼續跟老人耍賴,但是絕對不會在我在的時候這麼做,因為他知道,跟我耍脾氣耍橫,我會比他更橫!

    為了孩子教育的事兒,沒少跟老人們爭吵……小時候吵,孩子上學之後也吵,我有時候就問他們:我小時候你們教育我的情景我可是歷歷在目,怎麼到了你們現在教育我孩子的時候就開始這麼溺愛了呢?他們的回答讓我哭笑不得:“這不是上年紀了嘛!”

  • 7 # 珍珠育兒日記

    如果是在家裡那就任由他哭鬧打滾,看著他哭鬧,有鼻涕有淚了,給他擦一下,直到他折騰累了,不鬧了,再講道理。

    如果在公眾場合,為了不影響其他人,可以選擇立即抱走,告訴他以後再這樣,我們就再也不到這裡來了。

  • 8 # 小一一心心

    讓她鬧,自己就準備好了紙巾,等著邊觀察她的表情。她鬧的沒意思了,就會理智過來,這個時候再幫她起來拍拍擦擦,然後開始教育詢問模式。一般都會乖乖訴說委屈表達不滿求安慰之類的,然後給予溫暖,再教育。

  • 9 # 幼兒園裡滴大朋友

    家長不要心軟覺得孩子哭了不忍心,馬上上前安慰,講道理,因為大多數孩子有情緒時一般都是給他說什麼都聽不進去的,家長可以告訴孩子,媽媽很理解你的感受也很愛你,但是你這樣哭鬧媽媽沒有辦法幫你解決問題。(給孩子一個心理上的安慰)這時應該站在觀察者的角度等到孩子的情緒穩定時在進行溝通,以朋友的方式去了解孩子的需求,跟孩子溝通教育時站在孩子的角度多一些理解和包容孩子才更容易接受你的意見。

  • 10 # 小猴貝的生活錄

    孩子在地上打滾哭鬧,原因不外乎幾種情況,純粹發洩情緒、或為了得到家長的關注,或要家長滿足自己的要求,不管哪種,家長的態度是很重要,溫和而且堅定的告訴孩子,哭鬧是沒有用的,家長不為所動。如果家長一次妥協,孩子會覺得只要自己哭鬧就能達到目的,他會一直用這個方法解決問題。

    當孩子在地上打滾哭鬧時,如果是在家裡

    家長的態度是不妥協,任由孩子哭鬧,不迴應他的要求,家長就在旁邊靜靜的看著他哭,最好把他抱進臥室,讓他即可以發洩,又沒有尖銳物品防止傷害。等孩子哭累了,情緒穩定了,再好好跟他說跟他講道理。講之前,先安慰下孩子,給他擦擦臉,不要立即開始管教。

    如果是在公共場合

    家長的態度還是不妥協,但是不能任由孩子哭鬧,影響公共秩序,家長應該把孩子立即抱離公共場合,到了私人場合再進行管教。

  • 11 # leerda樂兒達

    既然形成了打滾的鬧騰,首先那就不能再繼續這樣“慣著”,告訴他你小時候是如何聽話,如何不哭鬧的,這樣有利於樹立寶寶心目中對你的印象,因為寶寶喜歡跟大人學習!

  • 12 # 老九教育銳觀察

    一般能夠在地上打滾哭鬧的孩子不會超過10歲,家長要了解清楚孩子在地上打滾哭鬧的原因主要有這幾個原因:1、要挾家長滿足他的要求;2、引起家長注意;3、確實受到了委屈;4、病痛。對於不是因為病痛引起的哭鬧,家長均可以採用冷處理,不要太在意他的哭鬧,家長越對孩子哭鬧上心,孩子越會哭鬧的更厲害。如果家長對哭鬧不予理睬,時間長了自然就不鬧了,以後他也不會在採用哭鬧的方式滿足自己的無理要求了!

  • 13 # 靈魂曲手

    這個就要看具體情況了,要看孩子的年齡和具體原因,舉個栗子供大家借鑑~

    我家娃小時候非要拿我的口紅玩,那時候她有一歲多了,之前曾經弄斷了兩支了,而且都是趁我不注意偷偷的拿來玩。這次被我發現了,我要她還給我,她不肯,我講半天道理她根本不聽,後來我就硬奪下來了,見這情況,她馬上就嚎啕大哭起來,一邊哭還一邊往地上發展,從坐地上,到躺地上,後來就在地上滾著哭,我一開始比較冷靜的看著她,告訴她該起來,可是不見效果,於是我就學她的樣子,也躺在地上,並且學她的樣子哭起來,然後她就停了

  • 14 # 蘭阿姨北漂生活

    寶寶大哭大鬧是常有的事,許多家長往往一籌莫展,束手無策,這的確是件令人頭疼的事,但並非無解,下面就談談我帶寶寶的這方面的經歷。

    有一次,我家的兩歲寶寶大哭大鬧滿地打滾,當時急得我滿頭大汗,手忙腳亂,哄了好一陣才哄好。 事後查閱資料,又總結之前的經驗教訓,認識到,遇到這樣情況時也不必緊張,這個階段的孩子思維方式比較簡單,很多事物都不懂,沒有辦法進行商量溝通,哭鬧是他們表達訴求的一種方式,但不會因為幾次哭鬧就養成不好的習慣的。

    又有一次,我帶寶寶到林大新食堂前的噴泉池邊玩,場景很壯觀,寶寶玩的開心,手沾著噴出來的水很興奮。工作人員來了告誡我們,水中如果有漏電會危險,不要在這裡玩了。我準備帶寶寶離開時,她大哭且坐在地上抱不起來,再抱時就開始打滾……

    總結一下我們處理問題的辦法:

    1.轉移注意力。孩子哭鬧是有原因的,像我家寶寶正玩的開心時突然被制止了,電是什麼她不懂,後果就更不用說了,玩的好好地突然要走,自然會感到不滿,而寶寶發洩情緒的方法就是哭鬧。我邊抱緊受了委屈的寶寶,邊告訴她我們現在就回家看小豬佩奇,因為看這個電視片是寶寶的最愛,果然寶寶哭聲小了。

    2.找到原因。有的家長看到孩子哭鬧就急了,哄、打、罵、威脅等等,結果孩子愈鬧愈烈,這時家長不要打罵孩子,因為你的打罵只會讓孩子驚恐。也不要威脅孩子,說“你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我就走了”之類的話,這樣孩子會覺得沒安全感。也不要對孩子妥協,讓孩子重新表達清楚要求。孩子哭鬧一定是有原因的,要麼是想讓父母滿足的自己的要求,要麼就是有負面情緒,想發洩一下。所以父母要先找到孩子哭鬧的原因,如果是合理的要求就可以滿足,在事後告訴孩子哭鬧的方式不好。如果孩子發洩情緒,可以給孩子擁抱和關愛,平靜情緒;

    3.講道理。當懂事的孩子哭鬧時,不要過分關注她的表現,我們可以在身邊守著,也可以與旁邊的人聊一會天,就算有很多圍觀的人,也不要在乎,等孩子鬧夠了,情緒會慢慢穩定的。孩子哭鬧平靜後,家長心平氣和地跟她講道理。再與孩子溝通,並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真正的想法,然後表示自己很理解她的情緒,再告訴孩子你的想法和顧慮,最後抱一下孩子,這件事就過去了。當看到別的孩子哭鬧時,也可以教育自己的孩子,這樣的表達方式很不好,給孩子一些教育和啟發。

    總之,孩子在成長階段會有不同的心理變化和表達方法,家長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理解和關愛孩子成長。家長用心了,相信沒有哪個孩子會一直賴在地上打滾哭鬧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來了大姨媽還會不會長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