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囉嗦育兒
-
2 # 昨岸芷汀蘭
一,孩子也有自尊心,家長這樣做會傷了孩子的自尊,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上留下傷痕。
二,父母當著孩子的面,撕毀他喜歡的東西,更像是在洩憤,沒有有效的溝通,並不能解決什麼實際的問題。
三,父母這樣做行為很幼稚,有一句話叫孩子是看著父母的背影長大的,父母的行為在無形中會影響著孩子的一舉一動。
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時,也要剋制自己的行為,最後祝所有的父母都能教育出最優秀的孩子。
-
3 # 小迪養生知識大講堂
當面毀壞孩子心愛的東西,對孩子來說,一種暴力威脅:看啊,你不聽我的,我就把你最在乎的東西毀掉!
心理學有一個概念叫“情緒勒索”:以愛之名,透過要求、威脅、施壓、打擊、沉默、哭鬧、自殘等手段,讓被勒索者產生罪惡、恐懼、挫折等感受。
情緒勒索的核心特徵就是“威脅”:挑戰被勒索者的安全感,威脅他失去其害怕失去的事物,使其順從。
被威脅的孩子,是何其可憐。
他或許從此學會隱忍,也或許會恨自己弱小,在心裡種下暴力的種子,然後長成當年曾經痛恨的那個冷漠暴躁的父母。
很多犯罪者,在他們幼年時期,因為父母不當的教育導致了他們犯罪的心態,這跟他們原生家庭有很大的影響。
著名的家庭治療師維吉尼亞薩提亞曾經說過:“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而這種聯絡有可能影響他一生。
”為人父母,是一場終身的修行,孩子成長的路上,種種“意外”總是猝不及防。
現在的家庭中,孩子們的學習尤為重要,會引起家長的高度重視,特別是考試。
記得鄰居家有個女孩,她有個心愛的玩具——木偶娃娃,平日裡總抱在懷裡。有次考試因為沒有考好,媽媽幫她輔導,可是她就是不理解其中的題,媽媽頓時怒髮衝冠失去耐性,一把奪過懷抱裡的木偶娃娃,當著她的面,扯斷娃娃的胳膊和腿。
媽媽的臉看起來很冷靜,卻是那麼猙獰,她用哀怨憤怒的眼神看著媽媽,卻不敢吱聲,片刻後,她慢慢的蹲下抱著一堆碎片痛哭。
這件事後,她心裡有了隔閡,一直到長大成人,跟媽媽的關係都生疏得有很。
多年後她也有了自己的女兒,有一天,孩子因為玩弄手裡的玩具不肯洗澡,她不知為何突然暴怒,抓起玩具使勁往地上扔了下去。
女兒哇哇大哭,對她大喊:“壞媽媽,我恨你!”
那一刻她突然發現,自己活成了母親當年的樣子,在女兒身上重蹈著母親的覆轍。
那個小小的玩具裡,有著孩子大大的世界:是寶貴的童心,是最初的善良和淳樸。
記得演員黃磊在一次節目中,聊起“叛逆”的話題,他說:“為什麼青春期都需要叛逆呢?我就沒有啊。”
是因為他比較懂事嗎?不,他說:“是因為我需要的尊重和愛,都已經在童年裡得到了,所以不需要用叛逆來表達對父母的不滿。”
父母總愛說“都是為你好”,給予一切,決定一切,希望孩子成為自己期待中的樣子。
卻唯獨忘了給予接納和尊重,而這恰恰是孩子最需要的。
早教專家林怡在《別以為你會愛孩子》中說:“瞭解孩子的心,才能給他最好的愛。”
愛是什麼?
愛是付出和擁有,是給予和捍衛,是你喜歡所以我喜歡,是如你所是,而非如我所願。
願每個孩子的童年,都能不失所愛;願每一份快樂,都被細心呵護。
-
4 # 品品妄言
教育是為了什麼?
看這個問題,首先想起了易中天講過一段話。內容大致是,只有孩子更瞭解父母,而父母不瞭解孩子,個人覺得很有道理。所以當孩子可以說出自己的心聲,就像《少年說》一樣,才那麼惹人關注吧。
父母為了教育,當著孩子的面毀了他心愛的東西是對還是錯?不禁令人反思,教育是為了什麼?
記得以前在上高中的時候,同舍友講了一個自己在初中時候的事兒,得是二零零年初的事兒吧,那會兒她爸給她買了一個CD播放器,那種行動式隨身聽,什麼概念呢?大概就是當時一般我們要是有一個放錄音帶似的隨身聽,就很值得炫耀了。結果人家是用行動式CD的,家庭條件可以說是非常不錯了吧。但是他對學習不是很上心,喜歡抱著那個行動式CD機聽,然後她爸就把他的CD機給摔了,據她說碎的跟餃子餡似的。可能她真的不怎麼在乎吧,她談起這件事來的時候雲淡風輕的,但是當時我們舍友都覺得,哇塞!好歹也得心疼一下稀罕又高階的東西吧。
所以你看,我那同學對她心愛的東西再怎麼雲淡風輕,但是他爸的行為卻落在了她的心裡,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既然是孩子心愛的東西,出於興趣也好迷戀也好,孩子的心是在那兒的,毀了孩子心愛的東西,教育手段簡單粗暴,卻未必見效,但在孩子的心裡扎刀是肯定的。
換位思考一下,假設你有一對新盤的的獅子頭核桃吧,不管時間長或是短,你的孩子把它給敲了當普通核桃吃了,你會怎麼辦?你能怎麼辦?
看吧,父母和孩子的眼界是不一樣的。但結果是一樣的,對方都令自己很失望。
不同之處是,大人可以使用力量和權利,打著“我為了你好”的名義,換言之“為了教育”,忽略孩子的感受,專橫又不講理。
而孩子只能被動的接受,只是讓他的行為有所收斂,未必真的瞭解你的苦心,你們也從未做過真正有效的溝通。
所以,去了解孩子內心真正的想法吧,過度的習慣可以糾正,但要方法得當,粗暴的行為獅恐嚇和威脅,治標不治本,大人的耐心和技巧就顯得尤為重要,父母也是一門功課需要學習。
回覆列表
如果像題意所說的,是為了教育孩子,我認為那是沒有錯的,教育就是會有許多阻力,會有許多看似不應該,教育是長遠的目的,不是一時的得失。
我就有過類似經驗,當著我孩子的面,倒掉他心愛的可樂,丟掉別人送他的零食,讓他傷心欲絕,恨死我了,但重複幾次,他就知道,那些東西真是不能吃,不好。
當然,有時候是因為事先講好的事情,孩子又要賴,這也不行,可能條件就是孩子的心愛之物,原則上的事不能放過。
在教育方面,家長常常會在這種物與原則上矛盾,其實是家長自己捨不得,不然為了教育,該毀就得毀。
但是,前提是一定要是為了教育,因為有很多的父母。他們毀了孩子的心愛之物,往往是因為自己的面子,自己下不了臺,這樣是非常不好的,美其名曰教育,其實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