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5
回覆列表
  • 1 # 心理教育

    1、“言傳身教”這是我們對以身作則的理解。

    人在小的時候學習的機制是透過模仿周圍人來成長的,他們並沒有判斷力,知道哪些行為是好的,哪些行為是不好的。

    2、孩子每天都在觀察身邊人的言行,特別是父母,他們模仿父母的說話,並且模仿他們處事的方式。聽朋友講了一件事,有次他家孩子很認真的跟他說,長大了他也要打自己的孩子。因為那個朋友那天打了自己的孩子,孩子的話讓他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孩子小時候會崇拜自己的父母,他們會把父母的言行當作榜樣。

    3、當父母要求孩子遵守某些規則時,自己也要遵守,不要訂雙重標準。很多家長,自己看電視卻要求孩子讀書,自己打麻將,卻要求孩子寫作業。如果這樣,孩子又如何會認真寫呢。孩子非常清楚,你在娛樂。

    所以,請以身作則,給孩子一個正面積極的榜樣。

  • 2 # 育兒健康說

    個人認為,教育孩子一定要“言傳身教”,而並非必須“以身作則”!先給大家舉個例子:我是一個四歲男寶的媽媽,也是一名兼職撰稿人,由於白天需要帶孩子,所以工作時間都大多在晚上。孩子小的時候這個辦法還是可以的,但到他三歲以後,每次一覺醒來發現我還沒睡的時候就會開始發起質問了:“媽媽,你讓我早睡,你問不要睡呢?”並且經常以此為理由不按要求休息。後來,在我以不工作沒錢為理由,斷了他兩次購買新玩具的情況下,他才終於慢慢接受了“他與爸爸媽媽都有自己的生活規律,不能混在一起”的說法。其實,在帶孩子的過程中,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事實上,孩子出生以後,生命的前幾年裡,由於年齡與身體發育的限制,其判斷力和辨別力是比較薄弱的,但是他們的模仿、學習力卻很強。而恰恰這幾年,也是他們與父母(或其他監護人)接觸最為親密的時間,所以父母的言行舉止以及性格、脾氣等,均會成為孩子模仿、學習的物件,並且孩子這種的學習結果往往會影響他們很長時間,甚至是一生。因此,我們說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不是說教,而是言傳身教!但相較之下,個人認為 : “以身作則”,卻並不十分適合用於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上。“以身作則”的大概意思就是以自身的行動為標尺來帶帶動孩子,但若應用於實際生活中,卻又並非是合理的。畢竟,孩子與家長處於一個極度不同的人生階段,所以,生活的規律、要完成的任務、時間的安排等等都是有很大區別的。所以,為了教育孩子就非要與孩子的日常生活完全保持一致的做法,不但著實有些讓人勉為其難,有時還會讓孩子產生一種比較自我或極端的認知,反而會得不償失!

  • 3 # 思寶媽媽成長記

    爸爸媽媽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應該言傳身教,以身作則

    經常聽見,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那麼好?我家的就是熊孩子那?

    我特別想請問一下:你怎麼不問一下,你自己是不是熊家長那?

    天天打罵孩子,不孝順父母,

    從來都不學習,還想有個上進的孩子,

    沒有幫助過別人,遇到小事還斤斤計較,

    公共場所,大聲喧譁

    請問就這樣的家長可能教育出好孩子嗎?

    我認為,家長做什麼事都要想想是不是給孩子做了好榜樣?

    從自身的小事教育孩子,讓孩子從生活中一點一滴的積累好的思想,具有優良的品質和良好的習慣。

  • 4 # 天魁育兒分享

    孩子的教育,需要以身作則嗎?教育二字,非常廣泛,那要看哪一方面,教育孩子方方面面都很重要,那需不需要以身作則呢?那要看怎麼說,孩子呢無論多大,模仿力都很強,你大人怎麼做,孩子就怎麼做,那你在教育他的時候,你想讓他怎麼辦?你首先要做到。

    我家是龍鳳胎,有些時候呢,看著姐弟倆,好的時候能開開心心在一起,一起寫作業,一起玩兒啊,但也有矛盾的時候,他們兩個就來告狀,有些時候,他們就在那大聲喧譁,吵鬧,發脾氣,大喊大叫。這兩個孩子的性格,真的是我身上的影子,看著他倆就像看到我了,因為我個性特別要強,脾氣倔強,性格耿直,心直口快。所以,我在看他倆互相發脾氣大喊大叫的時候,我才發現,這是我教育上的一種失誤。我就跟他們講道理:告訴他們人都有缺點,沒有十全十美的,媽媽也一樣,也有缺點,媽媽的脾氣不好,是媽媽的缺點,你們不要學習缺點,要學習媽媽的優點,要跟媽媽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嗯,好不好?那孩子就會很開心的接受我的意見。

  • 5 # 舊時光笑

    細究發現,出問題的是孩子,病根卻在大人身上。一些家長不僅做不到言傳身教,而且對孩子的頑劣視而不見,甚至採取放任的態度,認為孩子還小不懂事,調皮是孩子的天性等等,對孩子不文明行為進行無原則庇護。

    更多的家長,是在教育理念上出了偏差:注重孩子的物質需求,忽視精神培養;重視學習成績,輕視素質教育;注重保護孩子天然個性,卻忽視培養必要的禮義廉恥心。結果就是,孩子無形中養成了缺乏規則意識、唯我獨尊、不拘小節的壞毛病。

    孩子是一張白紙,兒童時代是個人成長的關鍵時期,其間形成的生活習慣、待人接物方式對其一生影響深遠。有人說“有了孩子自然成了父母”,然而事實卻是,要成為“合格父母”還需要大人們對孩子花更多心思,並以身作則。

    國民素質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國民素質應該從娃娃抓起,更應該從家長抓起。一張成績單絕不是孩子成長的全部,維護個性也應有度,這些都是家長需要深刻意識到的。教育部門也應積極與社會組織聯動,加大家庭文明理念規範的宣傳和引導。與此同時,當孩子的行為觸犯法律法規時,應依法對監護人實施懲戒。

    教育父母,應該從父母自學和對父母開展社會教育兩個方面來努力。前者強調,每位父母應抱著培養孩子也是一種事業的理念,加強學習,與孩子一起成長。向生活實踐學習,不斷認識自我、認識孩子,掌握科學的教育、心理知識,尋求符合自己孩子成長規律的教育方式和方法,解決孩子成長中的問題。後者則主要是政府及有關部門動員社會力量,弘揚先進的教育理念,普及科學的教育規律;積極開辦各類講座、培訓班,普及現代家庭教育知識。

  • 6 # 品味延安

    孩子總是把父母當作效仿的榜樣,父母的一言一行對孩子都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從父母的欺騙行為中會逐漸體驗到:對別人說話不一定都要兌現,有時是可以說假話的。很多時候,孩子說謊都是被逼出來的。如果說實話可以得到實惠,那誰還願意冒險去說謊呢?很多的孩子都有一個困惑—為什麼大人可以說謊,而小孩就不能呢?孩子在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說明他已經發覺了大人是經常說謊的。父母給孩子的解釋往往是辯解說我們的謊言是“善意的。但對孩子來講,善意的也好,惡意的也罷,那都是謊言。所以,在與孩子的交往中,父母在注重誠信。從小時起,父母就要教育孩子不能騙人、不要食言。父母作為孩子的道德導師,會對孩子今後的生活起著重要的作用。父母要樹立良好的道德榜樣,因此,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所作所為隨時都可能會成為有力的道德教育。父母要把孩子培養成一個誠實的人,自己首先要做一個誠實的人。在要求孩子說話算數時,父母首先要做到說話算數這樣在孩子幼小的心靈裡才能對誠信的重要性有一個深刻的印象和理解。

  • 7 # 萃辰天心書院

    同言而信,信其所親;

    同命而行,行其所服。

    今天《顏氏家訓》說的是同樣的話語,親近的人說給我們聽,我們更容易相信;同樣的命令,自己所佩服的人發出的,就更容易去執行。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老師。孩子心目中最初父母都有著高大的形象和崇高的地位的,父母的威信也依然存在。這時,“同言而信,信其所親”的效果是非常顯著的,孩子都願意接受父母的管教和建議。但隨著孩子的成長,與父母的交流逐漸增多,如果父母沒有提升自我,依然是用小時候的方式對待孩子,或者對孩子表現得不誠信,孩子心目中的家長形象會逐步坍塌,最終就會演變成叛逆。“同言而信,獨不信其所親”的現象比比皆是。所以,父母想要“信其所親”一直有效,那就需要加強學習,嚴於律己,做孩子的榜樣與朋友,讓他真正從心底信服自己的父母,切忌用父母威嚴強勢打壓,那樣只會適得其反。

    孩子對信服的人的話,多半都會去切實執行。我們經常說“易子而教”,當父母發現“信其所親”已經失效時,可能就要考慮“易子而教”了。那麼,問題來了,選擇誰去帶孩子呢?答案是孩子所敬佩信服的人。

    1968年,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羅森塔爾和助手們來到一所小學,說是要進行七項實驗。他們從一至六年級各班中選了18個班,對班裡的學生進行了“未來發展趨勢測驗”。之後,羅森塔爾以讚賞的口吻將一份佔總人數20%寫的“最有發展前途者”的名單交給了校長和授課老師,並叮囑他們一定要保密,否則會影響實驗的正確性。8個月後,他們再次來到這所小學,對那18個班的學生進行復試。結果奇蹟出現了:凡是上了名單的學生,個個成績都有了較大的進步,且活潑開朗,自信心強,求知慾旺盛,更樂於和別人打交道。

    其實,當初那份“最有發展前途者”的名單只是羅森塔爾教授隨機挑選出來的,不過這個謊言對老師產生了心理暗示。在這8個月裡,左右了老師對名單上的學生的能力評價,老師又將這一心理活動透過情感、語言和行為傳染給了學生,使學生強烈地感受到來自老師的熱愛和期望,從而使各方面得到了異乎尋常的進步。現在人們就把這種由他人的期望和熱愛,而使人們的行為發生與期望趨於一致的變化的情況,稱之為“羅森塔爾效應”。

    因為羅森塔爾教授是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是老師和學生都很敬佩的人,所以他們才會按照他的命令去執行,堅信不疑。所以,如果能發現孩子所敬佩的人,讓他去讚賞孩子,鼓勵孩子,那樣將會激發出孩子的潛能,讓他變得更加優秀。

    用嚴於律己的身教,去讓“同言而信,信其所親”持續保鮮,一直與孩子做最好的朋友;發現孩子佩服的人,讓他去協助孩子行為習慣的養成,那也是不錯的選擇。

    最後,讓我們再誦讀一遍,回顧一下今天所學:

    同言而信,信其所親;

    同命而行,行其所服。

  • 8 # 瓶子裡的動畫

    ▂ ▄ ▅ ▆ ▇ █ 精彩分享 █ ▇ ▆ ▅ ▄ ▂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我是一名兼職撰稿人,由於白天需要帶孩子,所以工作時間都大多在晚上。孩子小的時候這個辦法還是可以的,但到他三歲以後,每次一覺醒來發現我還沒睡的時候就會開始發起質問了:“媽媽。

    你讓我早睡,你問不要睡呢?”並且經常以此為理由不按要求休息。後來,在我以不工作沒錢為理由,斷了他兩次購買新玩具的情況下,他才終於慢慢接受了“他與爸爸媽媽都有自己的生活規律,不能混在一起”的說法。其實,在帶孩子的過程中,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

    事實上,孩子出生以後,生命的前幾年裡,由於年齡與身體發育的限制,其判斷力和辨別力是比較薄弱的,但是他們的模仿、學習力卻很強。而恰恰這幾年,也是他們與父母(或其他監護人)接觸最為親密的時間。

    所以父母的言行舉止以及性格、脾氣等,均會成為孩子模仿、學習的物件,並且孩子這種的學習結果往往會影響他們很長時間,甚至是一生。因此,我們說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不是說教,而是言傳身教!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孩子玩手機不寫作業怎麼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