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上學不是忘了帶這個,就是忘了帶那個。
13
回覆列表
  • 1 # 心理有話

    孩子還小,丟三落四的現象還是比較正常的,問題不在於孩子丟三落四,而在於家長要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整理習慣,具體方法包括如下要點。

    1、事前提醒

    父母可以在可以把控的關鍵時間點,如上學前、睡覺前、放學前提醒孩子及時檢查學習用品是否齊全。可以透過變一些口訣來方便孩子記憶,這樣當孩子準備出門的時候,這個時間點就會觸發孩子默唸口訣的行為,進而檢查物品是否帶齊。類似“身手鑰錢”的簡單地口訣可以有效避免忘帶、遺漏現象。

    2、事後反饋

    孩子進行物品自檢的意願其實是不足的,在這裡家長可以建立一些正向反饋,比如用日曆的形式,每天主動檢查一次就貼個小紅花或者蓋章,增強孩子的動力。堅持一個月可以帶孩子去看電影或者做他們喜歡的事情。

    一般來說,這種行為習慣,一到三個月都可以固化下來。

    3、後果自負

    很多情況下孩子並不會一下子做好,還是會出現遺漏的情況。這時候要讓孩子承擔丟三落四的後果,增加孩子的不便利感。單純的批評和指責,孩子會失去了反省的機會,也不會體會到丟三落四的苦頭,最終還是不能改變。比如紅領巾丟了,要製造各種麻煩的體驗,讓孩子覺得重新獲得一條紅領巾是那麼寶貴。有些行為可能影響到班級、學校的榮譽,這樣,就要孩子主動向老師、同學道歉或者做出各種補救措施。這樣才能讓孩子徹底的吸取教訓。家長千萬不要越俎代庖了。

    4、允許犯錯

    家長一定要從內心認識到兒童成長需要“試錯”。孩子從生活中汲取的經驗教訓,比口頭講一百遍道理都印象深刻。“犯錯誤”是孩子成長中的必修課,只有修夠一定的“課時”,他才能真正獲得舉一反三、自我反思、自我完善的能力。家長要理解過失的價值,看到在孩子成長中,他的過失與成就具有同樣的正面教育功能。

    至於偶爾的過錯給孩子及家長帶來的時間、經濟方面的損失,算作培養孩子成長必交的學費,可以換回他的成長、成才、成功。建立正確的兒童觀,用期許的眼光看孩子那些闖禍行為,就會感到它們是良機而不是壞事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被狗爪子劃了清洗後很長時間沒感染也不疼有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