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默刀鋒

    育兒“四不責”的教育方法:

    1.家長不要在大庭廣眾之下或當著熟人的面訓斥孩子,也不要將孩子的糗事當笑料,反覆說給別人聽。

    常讓孩子出醜,不僅會傷了孩子的自尊,更會使孩子不以為恥,習以為常,在無形中強化錯誤行為。

    特殊情況,比如打人,無緣無故發脾氣,家長才要馬上制止,並嚴肅告知此行為不可容忍,把孩子帶到安靜的地方,及時幫他分清是非。

    2.家長不要雪上加霜地批評,而要及時表揚孩子知錯就改,簡單地強調此錯誤不可再犯。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曾說:“有千百種方法可以讓孩子失去自尊心,但重塑自尊卻是一個緩慢而困難的過程。”

    孩子知道自己錯了,有悔過之心,家長不宜再批評。

    這樣做會消除孩子的內疚感,感受到父母無條件的愛,孩子態度會更加積極樂觀。

    3.家長不要在睡前責備孩子,既沒有效果又影響孩子睡眠,點到為止即可,切莫嘮叨。

    沒有效果因為孩子想睡覺,但是怕家長的威嚴,表面是在聽,其實根本沒有聽進去,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而生長激素在入睡約2小時後分泌到峰值,孩子因壓抑和緊張難以入睡,睡眠不足就會影響到生長髮育,將來長不高。

    4.家長不要在吃飯時責備孩子,會影響孩子食慾,長期孩子甚至出現厭食,可在飯後再慢慢引導教育孩子。

    孩子帶著情緒吃飯,都會食不知味、難以下嚥,消化功能也會出問題,長期就會影響孩子的生長髮育。

    吃飯時家長應該讓孩子回憶一天中愉快的經歷,享受互相陪伴的樂趣。

  • 2 # 奇葩揀選

    看到這個問題讓我想起很久以前看過的一則新聞,大意是一個成績優異的高中生,因為某一次考試成績下滑,父親在晚自習時找到學校裡,當著老師和同學的面對他進行嚴厲地斥責和打耳光。一開始這名學生只是默默忍受,在父親不停的當眾訓斥下,終至情緒失控,當場跳樓身亡。

    類似這樣的新聞似乎還有不少,被家長當眾打罵,也有一些孩子不甘默默忍受,選擇頂撞甚至還手。

    中國的傳統教育倡導“人前教育”,孩子一旦犯錯,無論何時何地,父母要馬上糾錯教育。父母總覺得孩子小,當場當眾責罵會讓孩子長記性,過去就沒事了。實則不然,再小的孩子也有自尊心,同成年人一樣也有“丟臉”的感受。長此以往,孩子會變得自卑孤僻,脾氣暴躁和個性壓抑。

    古人早就提出“七不責”的教育理念,其中一條就是“當眾不責”,就是告誡家長不要在大庭廣眾之下或當著熟人的面訓斥孩子。但是,“當眾不責”並不是姑息縱容,如果是原則性錯誤,父母還是應該及時制止,嚴肅告知這種行為是錯的,不允許的,並將孩子帶到安靜的地方嚴肅但心平氣和地進行教育。

    孩子在年幼的時候,對父母損害自己“面子”的行為,有些孩子會領情,但或多或少會影響親子之間的親疏,有些孩子只能默默選擇容忍,努力忍到羽翼豐滿的時候,逃離越遠越好,或是用同樣極端的方式還給父母,試想,這該是多麼可怕的事.....

  • 3 # 知困

    “揚善於公庭,規過於私室”。批評孩子最好是在私下的場所,只有家長和孩子在的情況下,避免在公開場合批評孩子,損傷孩子的自尊心。孩子雖小,也是要面子的,當著眾人批評孩子會讓孩子很難堪,也很難接受批評。“揚善於公庭,規過於私室”是晚晴名臣曾國藩總結的管理經驗,就是說表揚的時候要在公開場所,才會有更好的效果,而批評則最好在比較私密的場合。因此,如果孩子在公開場所犯了錯誤,可以先制止錯誤,但是深入的批評可以帶孩子回家後,或拉到一旁教育。批評的及時不是立刻馬上,等到了合適的場合再批評批評仍然是“及時”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感覺自己還沒長大,能要孩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