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青寶貝

    父母要想讓孩子形成良好的的就餐習慣,不用打罵,不用天天講道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引導。

    首先,家庭形成就餐的儀式感

    每天儘量按時開餐吃飯,家庭每位成員都需要按時上餐桌吃飯,吃飯時一心一意吃飯,不可以看電視,玩手機。孩子每餐吃飯也得上餐桌,從小養成這種就餐儀式。

    其次,父母從改變自己開始,少嘮叨,少講道理,儘快行動

    每次到點吃飯前,就提前提醒孩子,吃飯時就提示孩子一次,不嘮叨,不講道理,父母自己儘快上餐桌吃飯。孩子不來也不催促,過點就收碗筷、收菜,孩子沒有及時上餐桌吃飯,後果由他自己承擔,讓他等到下餐再吃。

    最後,提前與孩子說好,吃飯定好時間,過時收碗

    孩子吃飯時總愛說話,三心二意,不專心吃飯,一餐飯能吃一個小時。你怎麼說、怎麼講道理也沒用,孩子依舊我行我素。那就跟孩子協商好,每餐飯吃多長時間,過時收碗,沒吃飽那就只能等下餐。

    只要父母以身作則,做到以上三點,長期堅持,孩子就能養成就餐好習慣。

  • 2 # 埃米爾

    首先,父母要做到規矩,在餐桌上吃飯,在餐桌上才能吃飯,不吃飯就餓肚子。

    其次,父母一定要堅持執行規矩,自己不能邊看電視邊吃飯,養成不好的習慣,孩子他會學。

    最後,定規矩跟孩子事先說明,吃飯是人的本能,不吃飯餓肚子的是誰呀?沒有零食吃他會不吃飯嗎?一定要狠下心來餓幾次。最怕的是一邊勸導吃飯一邊捱罵孩子不吃,果斷地拿出零食來給他吃!這樣子是沒法立下規矩,不吃飯反正不吃有的零食吃。推薦一本肚子裡有個火車站繪本。

  • 3 # 夜空中最亮的星77

    在面對吃飯問題上,要為孩子養成良好習慣。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同時要為孩子立下規矩。什麼事情可以做,什麼事情不能夠做,吃飯的禁忌有哪些,包括就餐禮儀等,一方面要為孩子劃線,另一方面也要讓孩子有樣學樣。正面示範引導,而不是過度嘮叨評價,會讓孩子擁有更強的自主意識,將吃飯內化為一個良好習慣。

  • 4 # 小王子愛上狐狸

    一個孩子的就餐習慣,實際上反映了一個家庭的教育水平和家長的素質。我們常常說,這個人有沒有教養,其實從他吃飯就可以看出來。所以,培養自己的孩子的用餐禮儀和習慣。非常有必要。

    首先,家長自己要有一個良好的形象,給孩子樹立正確的榜樣。示範好吃飯時的各種禮儀,是先決條件。

    其次,給孩子設立一個吃飯的規則,飯前飯後一小時不拿零食給孩子,要讓他只吃飯菜。堅決執行,絕不妥協。

    最後,把飯菜做得更加豐富多彩一些,注意營養搭配和擺盤造型。讓孩子吃得開心,看得賞心悅目,吃飯時可以放一些舒緩的音樂,讓孩子心情愉快地進餐。

  • 5 # 堯媽成長記

    不聽話的孩子養成良好的就餐習慣,我覺得不聽話是父母給孩子貼的標籤,什麼樣才算聽話的孩子呢?就是按部就班,不打不鬧聽大人的指揮就是聽話的孩子了?

    我覺得小孩子好動是他們的天性,如果孩子本本分分的坐在那吃飯又不正常了!所以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就餐習慣就是讓孩子坐在那吃飯就可以了,根本就阻止不了孩子動啊。

    只要在孩子不吃飯我們就不追著趕著給孩子餵飯,越這樣孩子就越不好好吃飯了,孩子說不吃了,吃飽了,那麼好,不吃就不吃了,收拾碗筷,慢慢的孩子就會意識到吃飯必須吃飽了,好好吃,要麼會捱餓的!

  • 6 # 十八線mama

    覺得不用打罵,不講道理,想讓孩子形成良好的就餐習慣,父母就做好自己該做的,自己擁有良好的就餐習慣,透過生活中的日常潛移默化的接觸,來帶動孩子,形成良好的就餐習慣。另外,父母也應該尊重孩子,不要處處勉強孩子,當孩子表示吃飽了就不要繼續勉強孩子了。

  • 7 # 三寶的快樂成長號

    就餐當然不能用打罵來教育孩子。要養成良好的就餐習慣,除了孩子要改變,最重要就是父母要做榜樣,立規矩。家庭就餐氛圍很重要。

    就餐儀式,媽媽做好飯菜,除了味道好,好要精緻用心的擺盤。

    家人一定到齊禱告後才能開飯。

    父母一定要做好榜樣,飯桌上不看手機,不聊與就餐無關的話題,不在飯桌上訓斥孩子。

    該有的就餐禮儀一定要教孩子。給孩子立規矩。不能邊吃邊玩,不能沒吃完隨意下餐桌,不能用筷子敲玩,吃飯菜要先吃自己面前的等等。

    有的孩子就是不願意好好吃飯。就是零食吃多了,家人沒給立好規矩。

  • 8 # TT三寶麻麻

    我家的規矩是必須在餐椅上吃飯。

    跟孩子講規矩就是要堅持。只要是制定好的規矩,無論孩子怎麼哭鬧,決不妥協。面對孩子哭鬧的時候,做父母的不能情緒激動,而是要循循善誘,首先堅定自己的原則,在此基礎上給她情感上的撫慰,讓她自己調節心情,明白有些事情是必須要做的,也就很自然的養成習慣,每次都乖乖坐到餐椅上吃飯了。

  • 9 # 愛讀書的媽媽轅鳶

    我覺得首先父母自己都要有良好的就餐習慣。我們對孩子如何要求,自己要先做到。

    然後我們給孩子定規矩,定好了就不要變,無論孩子多麼哭鬧撒潑,絕對不妥協。對其他方面的規矩也是這樣。

  • 10 # 王子小巖巖的故事屋

    對於小孩子來說養成一個良好的就成習慣來說是非常的重要,那麼在看到身邊有很多的爸爸媽媽非常頭疼自己的孩子吃飯不好好吃,那麼我介紹一些我平時使用的想法,第一種我們可以使用遊戲,給小孩子準備一個遊戲的角色比如說小勇士啦=奧特曼啦=勇敢其實啦=把吃飯變成一個小遊戲,讓這些小勇士把一點一點的蔬菜一點一點的食物把它裝進自己的肚子裡,這樣來說小孩子對吃飯就是有一個比較好玩的心態。

    但是如果說讓小孩子自動養成良好的習慣來說的話可能小遊戲對一部分家長來說覺得太麻煩了。

    1、要注意的是在吃飯前儘量不要讓小孩子多吃零食。

    2、吃飯必須要在餐廳裡,不能邊玩邊吃把所有的玩具都從餐廳裡撤走,專心的吃飯。

    3、在給孩子吃飯之前的話盛飯可以讓小孩子自己決定乘多少,建議可以讓小孩子自己盛飯。

    4、父母在做小孩子吃的東西的話要儘量色香味美一點,讓孩子多一點食慾。

    那麼當小孩子出現不好好吃飯的情況下,要去看一下是肚子不餓呢還是吃的東西不太喜歡,或者平時養成談條件再吃飯,這些的話都是需要大人去關注的。另外尊重小孩子的選擇,相信孩子餓了會好好吃飯,因為有些孩子他其實已經吃飽了但是大人過度的讓他多吃多吃反而讓小孩子沒有食慾。覺得吃飯是一件比較痛苦的事情。

  • 11 # 寧靜育兒

    對於孩子來說,良好的就餐習慣,莫過於從小養成。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讓他習慣於天天吃飯,必須坐在餐桌旁邊和大人一起進行,不能看電視,不能玩手機,更不能讓爺爺奶奶追著去喂。有的時候,可以給孩子必要的教訓。我家大寶,曾經有一段,被奶奶爺爺寵壞了,每每吃飯的時候總是不吃,吃過之後就去吃零食。我特意把家裡的零食全部都藏了起來,餓了一下午。晚上的時候乖乖坐在飯桌前開始吃飯。自此以後,知道媽媽說的是真的,不好好吃飯,零食沒得吃。

  • 12 # 天使寶貝成長記

    孩子的習慣養成在幼兒期尤為重要, 特別是我自己兩個小孩深有體會。孩子小,每次吃飯都有浪費。幼兒養成良好的節約行為習慣將受益一生。因此我們可以根據幼兒實際情況,採取以下幾種方法。

    1 家人樹立榜樣,榜樣的力量是很大的,日常小細節就要注意。比如家長吃飯就只是吃飯,而且認真品嚐味道和孩子分享美食的感受。

    2父母最好在快開飯前就讓寶寶坐在餐桌椅上,關掉電視,拿走玩具,等飯做好就跟寶寶說“我們要吃飯了”,“還有一個菜就好了”。這樣有了等待的過程,寶寶對於食物的專注度會有一個明顯地提高,而不僅僅是機械地吞嚥飯菜。

    3 對於寶Bora說,吃飯的過程其實也是認識事物和學習語言的機會。父母可以告訴孩子這個綠色的是什麼菜,那個黃的又是什麼菜,什麼是甜,什麼是鹹等。不要小瞧這些,這樣對寶寶認識不同食物、提高視覺和味覺感受有很大的好處。這樣可以更喜歡食物,杜絕浪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公立幼兒園和私立幼兒園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