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北漂多年以後
-
2 # 鳳姐在西安
九盤山位於重慶市綦江縣(現綦江區)境內,當地人又稱“九盤子”。九盤山系大婁山東翼北沿的延伸山脈,山雖然不很高,但在地方的志書上,卻屢屢提到它。九盤山得名於它的山勢,在它的主山脊的一側,橫亙著九個圓形山,遠看就像是一個個圓盤子倒扣在山頂,耐是偉岸雄崎,川黔公路從中穿過,形成很多的“之”字拐,春夏之交,漫山都是競放的映山紅,極目遙望,全是花的海洋,紅得像火一般,把九盤山裝扮得更加妖豔。
中文名稱
九盤山
別稱
九盤子
所屬山系
大婁山東翼北沿的延伸山脈
地理位置
重慶市綦江縣安穩鎮(現綦江區)境內
明朝萬曆年間,四川宣撫史楊應龍造反,楊應龍是宋朝楊家將的後裔,武功十分了得,播州府(今遵義)、仁懷縣、桐梓縣都是他的疆土,朝廷到處調兵圍剿。公元1599年,石柱宣撫史秦良玉,曾率白桿兵在九盤山與楊應龍交戰;明萬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朝廷派大將劉綎(號稱劉大刀)率兵10萬,與楊應龍在九盤山擺戰場,直到楊應龍兵敗。
咸豐四年(公元1855年)桐梓縣楊湰喜造反,將重兵屯紮松坎場,綦江縣的人心惶惶,綦江縣令鄭兆荃與將領伍浚祥,率兵在九盤山設防,阻止義軍襲綦江。
據石壕場附近何總爺(名何德龍,大羅人氏,圍剿石達開義軍的將領之一)的墓碑(現墓葬已被盜挖)和《綦江縣誌·軍事》記載:1861年9月22日,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組織義軍攻打綦江縣城,七天七夜未下,決定將義軍主力撤退到南川和萬盛一帶屯紮。他派得力部將,前部(即先鋒)主將賴裕新和義女韓寶英,率義軍假道九盤山,避開何總爺的兵鋒,先去石壕場屯紮,等待與義軍主力翼王石達開會師。1856年9月,太平天國發生內亂,不久,翼王石達開率20萬大軍脫離太平天國,離開天京(即太平天國的首都南京)出走。他西進的目標是,在成都建立新政權,與天京形成東西呼應的形勢。但他的義軍攻下涪陵後,沒有辦法渡過長江,轉攻重慶依然無望,又攻綦江縣城不下,可以說,石達開已經遭受了戰略上的重大失敗,不能不讓他憂心忡忡。他的義軍主力到達石壕場時,正好是他離開天京七週年,當看到義女那天真的笑臉和考慮到義軍今後的前途生死,感觸系之,心情非常複雜,提筆寫成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入川題壁詩》。
-
3 # 夢想啟航2019
九盤山有哪九盤?
九盤山的名稱由來,不是因為哪九盤,而是因為在它的主山脊的一側,橫亙著九個圓形山,遠看就像是一個個圓盤子倒扣在山頂而得名的!
-
4 # 九二去旅行
九盤山位於重慶市綦江縣(現綦江區)境內,當地人又稱“九盤子”。九盤山系大婁山東翼北沿的延伸山脈,九盤山得名於它的山勢,在它的主山脊的一側,橫亙著九個圓形山,遠看就像是一個個圓盤子倒扣在山頂,耐是偉岸雄崎,川黔公路從中穿過,形成很多的“之”字拐,春夏之交,漫山都是競放的映山紅,極目遙望,全是花的海洋,紅得像火一般,把九盤山裝扮得更加妖豔。
-
5 # 燕児之秋
中文名稱:九盤山
別稱:九盤子
所屬山系:大婁山東翼北沿的延伸山脈
地理位置:重慶市綦江縣安穩鎮(現綦江區)境內
九盤山位於重慶市綦江縣(現綦江區)境內,當地人又稱“九盤子”。九盤山系大婁山東翼北沿的延伸山脈,山雖然不很高,但在地方的志書上,卻屢屢提到它。九盤山得名於它的山勢,在它的主山脊的一側,橫亙著九個圓形山,遠看就像是一個個圓盤子倒扣在山頂,耐是偉岸雄崎,川黔公路從中穿過,形成很多的“之”字拐,春夏之交,漫山都是競放的映山紅,極目遙望,全是花的海洋,紅得像火一般,把九盤山裝扮得更加妖豔。
-
6 # 神車黃哥
九盤山位於重慶市綦江區,當地人又稱“九盤子”,不是九個盤子,九盤山得名於它的山勢,在它的主山脊的一側,橫亙著九個圓形山,遠看就像是一個個圓盤子倒扣在山頂,耐是偉岸雄崎,川黔公路從中穿過,形成很多的“之”字拐,春夏之交,漫山都是競放的映山紅,極目遙望,全是花的海洋,紅得像火一般,把九盤山裝扮得更加妖豔
-
7 # 胡哥改房車行
九盤山位於重慶市綦江縣(現綦江區)境內,當地人又稱“九盤子”。九盤山系大婁山東翼北沿的延伸山脈,山雖然不很高,但在地方的志書上,卻屢屢提到它。九盤山得名於它的山勢,在它的主山脊的一側,橫亙著九個圓形山,遠看就像是一個個圓盤子倒扣在山頂,耐是偉岸雄崎,川黔公路從中穿過,形成很多的“之”字拐,春夏之交,漫山都是競放的映山紅,極目遙望,全是花的海洋,紅得像火一般,把九盤山裝扮得更加妖豔。
-
8 # 臨沂揹著煎餅去越南
九盤它是城嗎?不是! 它是鎮嗎?不是! 那它是風景區嗎?更不是! 它只是一個小山村,是一個把美麗和柔媚隱藏起來的小山村,它既有巴山的壯麗,也有蜀水的神韻,它含蓄而迷人,羞澀而誘人,多情而醉人。 它飛臥在雲霧山的山腰上,海拔上千米,連山珠翠,動嶺含脈,森茂林密,碧植滿坡,是大竹與渠縣在318國道線上交界的一個山村。交通異常便利,向東南下山可達竹城,朝西北下山可通渠城,是春季賞春之佳地,夏季避暑之佳所,秋季閱色之佳點,冬季嘗北國風情之佳境。 318國道線畫著優美的弧線把九盤先東西分開,然後又南北分開。國道線像一幅巨毯輕輕地飄落在九盤山上,這幅巨毯充滿著蜀國的神秘,引誘得九盤人分巨毯兩側而居,這難得的巨毯給九盤帶來了源源不斷的現代化春風和新時代綠意。 青山疊翠,綿延環抱,九盤就在山的搖籃裡。九盤的美景也藏匿在這青山之中,它們絕非是傲氣逼人的一聳八九十度的陡峰,這些青山幽雅,秀美,更有些許別緻。每一座青山之上都有著無數絕妙的風景:它們或柳暗花明,或峰迴路轉,或百花列宴,或翠竹燦綠,或柳沙別屋,或青松植磨,或錦繡鋪林,或霧鎖山腰,或隱世桃源,或成都借影,或峨嵋醉態。。。。。。 青山溝裡的美則更添幾分醉人。如果說山上有美景,則山溝裡就有雅景:它們或雲南微縮,或細水流淌,或小澗幽歌,或膩粉輕鋪,或星星飛點,或繽紛絢爛,或亂石疊景,或羊腸曲徑,或原始古樸,或典雅依然。。。。。。 九盤它是城嗎?不是! 它是鎮嗎?不是! 那它是風景區嗎?更不是! 它只是一個小山村,是一個把美麗和柔媚隱藏起來的小山村,它既有巴山的壯麗,也有蜀水的神韻,它含蓄而迷人,羞澀而誘人,多情而醉人。 它飛臥在雲霧山的山腰上,海拔上千米,連山珠翠,動嶺含脈,森茂林密,碧植滿坡,是大竹與渠縣在318國道線上交界的一個山村。交通異常便利,向東南下山可達竹城,朝西北下山可通渠城,是春季賞春之佳地,夏季避暑之佳所,秋季閱色之佳點,冬季嘗北國風情之佳境。 318國道線畫著優美的弧線把九盤先東西分開,然後又南北分開。國道線像一幅巨毯輕輕地飄落在九盤山上,這幅巨毯充滿著蜀國的神秘,引誘得九盤人分巨毯兩側而居,這難得的巨毯給九盤帶來了源源不斷的現代化春風和新時代綠意。 青山疊翠,綿延環抱,九盤就在山的搖籃裡。九盤的美景也藏匿在這青山之中,它們絕非是傲氣逼人的一聳八九十度的陡峰,這些青山幽雅,秀美,更有些許別緻。每一座青山之上都有著無數絕妙的風景:它們或柳暗花明,或峰迴路轉,或百花列宴,或翠竹燦綠,或柳沙別屋,或青松植磨,或錦繡鋪林,或霧鎖山腰,或隱世桃源,或成都借影,或峨嵋醉態。。。。。。 青山溝裡的美則更添幾分醉人。如果說山上有美景,則山溝裡就有雅景:它們或雲南微縮,或細水流淌,或小澗幽歌,或膩粉輕鋪,或星星飛點,或繽紛絢爛,或亂石疊景,或羊腸曲徑,或原始古樸,或典雅依然。。。
-
9 # 魚籽China
大家好,首先呢,在這裡我非常榮幸可以有這個機會為你解答這個問題,這讓我感到十分開心,下面呢,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吧。
九盤山並不是因為九個盤子而得名的。
九盤山位重慶市綦江縣(現綦江區)境內,當地人又稱"九盤子"。九盤山系大婁山東翼北沿的延伸山脈,
①即今浙江臨海市東南涌泉、溪口、蘭田、梓林諸鄉鎮交界處之九支山。《輿地紀勝》卷12台州:九盤山“在臨海縣東南七十五里。以其路縈迴九轉,故名。絕頂可眺大海”。
②又名九盤寺山。在今四川大竹縣西。明曹學佺《蜀中名勝記》卷28大竹縣:“九盤者,治西十里,有山高峻,盤旋九折,行者憚之。”
④在今四川南川市東十二里。《方輿紀要》卷69南川縣:九盤山“峰巒高遠,九折而上”。
-
10 # 映山紅145922952
九盤山位於重慶市綦江縣(現綦江區)境內,當地人又稱“九盤子”。九盤山系大婁山東翼北沿的延伸山脈,山雖然不很高,九盤山得名於它的山勢,在它的主山脊的一側,橫亙著九個圓形山,遠看就像是一個個圓盤子倒扣在山頂,耐是偉岸雄崎,川黔公路從中穿過,形成很多的“之”字拐,春夏之交,漫山都是競放的映山紅,極目遙望,全是花的海洋,紅得像火一般,把九盤山裝扮得更加妖豔。是欣賞美景的好去處。
-
11 # 粵中游玩攻略
九盤山位於重慶市綦江縣(現綦江區)境內,當地人又稱“九盤子”。九盤山系大婁山東翼北沿的延伸山脈,山雖然不很高,但在地方的志書上,卻屢屢提到它。九盤山得名於它的山勢,在它的主山脊的一側,橫亙著九個圓形山,遠看就像是一個個圓盤子倒扣在山頂,耐是偉岸雄崎,川黔公路從中穿過,形成很多的“之”字拐,春夏之交,漫山都是競放的映山紅,極目遙望,全是花的海洋,紅得像火一般,把九盤山裝扮得更加妖豔。明朝萬曆年間,四川宣撫史楊應龍造反,楊應龍是宋朝楊家將的後裔,武功十分了得,播州府(今遵義)、仁懷縣、桐梓縣都是他的疆土,朝廷到處調兵圍剿。公元1599年,石柱宣撫史秦良玉,曾率白桿兵在九盤山與楊應龍交戰;明萬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朝廷派大將劉綎(號稱劉大刀)率兵10萬,與楊應龍在九盤山擺戰場,直到楊應龍兵敗。
咸豐四年(公元1855年)桐梓縣楊湰喜造反,將重兵屯紮松坎場,綦江縣的人心惶惶,綦江縣令鄭兆荃與將領伍浚祥,率兵在九盤山設防,阻止義軍襲綦江。
據石壕場附近何總爺(名何德龍,大羅人氏,圍剿石達開義軍的將領之一)的墓碑(現墓葬已被盜挖)和《綦江縣誌·軍事》記載:1861年9月22日,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組織義軍攻打綦江縣城,七天七夜未下,決定將義軍主力撤退到南川和萬盛一帶屯紮。他派得力部將,前部(即先鋒)主將賴裕新和義女韓寶英,率義軍假道九盤山,避開何總爺的兵鋒,先去石壕場屯紮,等待與義軍主力翼王石達開會師。1856年9月,太平天國發生內亂,不久,翼王石達開率20萬大軍脫離太平天國,離開天京(即太平天國的首都南京)出走。他西進的目標是,在成都建立新政權,與天京形成東西呼應的形勢。但他的義軍攻下涪陵後,沒有辦法渡過長江,轉攻重慶依然無望,又攻綦江縣城不下,可以說,石達開已經遭受了戰略上的重大失敗,不能不讓他憂心忡忡。他的義軍主力到達石壕場時,正好是他離開天京七週年,當看到義女那天真的笑臉和考慮到義軍今後的前途生死,感觸系之,心情非常複雜,提筆寫成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入川題壁詩》。
回覆列表
九盤,是貴州黔西南與安順交界處北盤江中下游的黔滇要塞,是明朝至清朝中期富甲一方的古渡口、古驛站。九盤,因地域偏僻,鮮為人知,已被人們遺忘在歷史的角落。興仁縣與關嶺縣、貞豐縣三縣交界處,北盤江水變得溫順平緩,江水切割出東部關嶺縣海拔1300多米高的懸崖絕壁,懸崖上,有一處巖壁好似一匹騰空飛起的馬,懸崖因此而得名“馬馬崖”。江水的西面,地勢梯次疊加,村落犬牙交錯,這一帶是興仁縣馬馬崖鎮的九盤村、崩當村。九盤村分為上九盤和下九盤,下九盤緊挨北盤江,居住著十幾戶人家。當過小學校長的周玉才退休後,仍然居住在古樹環抱的下九盤賦閒,他家距江邊不到10分鐘的路程。在他的帶領下,我們走進他家側面的一片密林。 密林恍若秘境,古樹參天之中,隱藏著石頭鋪成的行道,行道被歲月的腳步打磨得十分光滑,兩邊分佈著荒廢的民居建築,能看出當初設計之精美。這是典型的江南民居,兩尺見方的石頭壘砌成20多米高的馬頭牆,上蓋青瓦,牆內建四合院式、雕樑畫棟的瓦屋。再往下的民居年代更加久遠,已經坍塌到只剩下牆院的拱門和窗孔,院內有遺棄的石臼、磨盤等過去的生活工具。
“這些,就是古驛站了。”老周用帶有濃重布依語調的漢語指著約2000平米的範圍說:“我們老輩人是明洪武年間由江西遷移而來。聽老輩人講,這些古建築都是當時的驛站,祖輩靠在江邊擺渡為生,一邊擺渡,一邊經營驛站。收入最高的時候,一天要用鬥(一種計量工具,大概20公斤為一斗)往家裡抬銀子三到四次,銀子還要成色好的,不好的挑出來扔江裡。” 周玉才的話,讓我們感到異常驚訝。九盤擺渡人日進斗金的收入雖然值得商榷,但從眼前的建築不難看出當初的繁華與富庶。為了考證,老周又帶我們參觀了他家太公(爺爺的上一輩)祖屋。 這是馬頭牆式四合院,佔地300餘平方。屋基長40餘米,高10米,用1米長、30釐米左右尺寸的石頭鏨平後整整齊齊砌成,工程量相當浩大。拾階而上,由老宅唯一的一道宅門進入,便是馬廄、牛圈、草料間等輔助用房,再透過一道廊房,才來到正房前的院壩。 “這間正房是人居住的人字瓦屋,聽爺爺講,有一年失火,燒得只剩下石牆,馬上又從關嶺、百屯兩邊調杉木來新建。”周玉才繼續說:“這棟老宅子費了好多功夫,修了好幾年。住房最先修,門前的堡坎就砌了兩年,圍牆和鋪地面的石頭,又用了幾年。最難的是石頭加工,都是人力一點一點的打鑿出來的。” 老周家的祖宅僅石頭體量就相當龐大,工藝又細絲密縫,在沒有機械和普及炸藥的時代,對於普通人家要建這樣的住宅,沒有雄厚的經濟基礎,完全不可能完成。從石頭到木料,再注入雕樑畫棟的元素,無法估算老周家的祖宅到底要花費多少銀兩。放眼望去,不次於他家這樣規模的坍塌建築,還有十餘棟之多! 曾經的富庶,竟化作眼前的荒蕪。那麼,九盤經歷了怎樣的浮沉?從荒廢的驛站密林往東出來,穿越香蕉林地往下約10分鐘,便是北盤江九盤渡口。九盤渡口一東一西兩座碼頭,東屬關嶺,西屬興仁,如今草木依舊,江水若兮,唯不見,奔忙於江上的舟楫與擺渡人。 北盤江,即古之豚水、牂牁江,最早見於《史記》,其次是《華陽國志》。三國時期,牂牁太守朱褒反,李恢奉命征討追至北盤江,朱褒燒燬渡船而逃。北盤江是經黔入滇之天險,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從古至今,人類都在征服北盤江。南宋時期,北盤江南岸的黔西南地區,屬於東爨烏蠻建立的自杞國、毗那國等方國,北盤江被彝族先民稱為濮吐珠液。明朝,朱元璋將貴州作為扼制雲南土司的戰略要地大修驛道、驛站(所)屯,並屯重兵,使得貴州長期以來的戰亂得到平息,人民得以休養生息,經濟社會開始出現繁榮。明初,跨越北盤江的主通道是位於關嶺縣與晴隆縣交界的盤江渡口。據明弘治《貴州圖經新志》載:“盤江渡,在衛城(安南衛,今晴隆縣、興仁縣)東四十里,普安楊彝詩:湍急沙崩壞石樑,毒龍腥水溫如湯。西坡去馬爭朝涉,南口鳴雞促曉裝。瘴溼黃茅常帶雨,露薄白草不成霜。將軍既濟焚舟去,逐客終朝一葦航。”“盤江渡,在頂營司(永寧州,今關嶺縣)西盤江之上。”“盤江渡,在州(普安州,今盤縣及黔西南)東一百九十里。”嘉靖年間,盤江渡口空前繁盛,嘉靖《貴州通志》載:“盤江渡,在頂營(永寧州)司西,原額慕役司出渡船一隻,沙英寨官渡船一隻,俱三年一次輪流修造,安莊、安南二衛新增造官船各一隻。”天啟六年(1626),貴州普安監軍副使朱家民在此修建盤江鐵索橋。 清朝,隨著西南部人口的增加,商貿往來頻繁,北盤江上的通道增多,在盤江鐵索橋上游有簸所渡、上盤江渡、下盤江渡,下游有九盤渡和花江渡,其中簸所渡、上盤江渡、下盤江渡只通小船,而九盤渡和花江渡通大船。清初的永寧州跨越北盤江入普安州到達雲南的通道有三條:一條是北線走盤江鐵索橋進入普安縣(今普安縣),中線走九盤坡進入安南縣(今興仁縣),下線走花江坡進入貞豐州(今貞豐縣)。據清道光《永寧州志》載:“西道由州至西關坡、梅子關、黃土鋪、新鋪、北極觀至盤江鐵鎖橋,出安南大路,計程四十里。西南分道由西關坡、阿康寨、蘿葡寨、東瓜嶺、上掛汛至九盤坡九盤渡共計程八十里。”又載:“九盤渡,在州屬西界,由興義徑道,通大船。”咸豐《安順府志》也載:“九盤渡,州志雲:在州西界,通興義,大舟。” 九盤渡口,大致形成於清康熙年間,直至清光緒年間廢止,歷時200多年。 清乾隆年間,九盤渡口馬幫過往頻繁,《永寧州志》說:“九盤山官道極險,乾隆二十年吳元吉修石街數十里山,半山下,建二亭,施茶計費千金。” 為了方便行走,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吳元吉(是官是商未查到此人傳記)沿著陡峭的九盤山修建數十里的盤山路下到山腳的九盤渡口,並在山下建兩座供馬幫休息的涼亭,但是一杯茶卻賣出天價的“計費千金”。這一宰客行為,被清乾隆年間的貴築貢生陳文政一首《九盤坡》寫得淋漓盡致:“九曲盤空天際頭,鳥飛不過人何遊。虛教名利窮途客,一度峰迴一度愁。”大致意思是說:九盤山的山已經很高了,鳥兒都飛不過來人怎麼走呢?一杯茶你們要收這麼多銀兩,不要讓名利斷了人們的去路呀!唉,每走這裡一次,總是讓人傷心一回。 從《永寧州志》短暫的文字描述和下九盤周氏傳下來的“日進斗金”之說,得知九盤渡口屬民渡而非官渡,相關史料記載中,也未見到行政機構在九盤設定驛站,課稅也沒有對九盤進行徵收,也就是說,當南來北往的客商抄近道行經這裡的一段時間裡,九盤自然行成了渡口,下九盤的擺渡人因此才發了一筆橫財,我們也才看到了今天荒廢的驛站。 地理形勢及位置,是直接導致九盤渡口衰敗的原因。關嶺縣境內的九盤山據說有九十九道彎,即使修了官道,光上下這座山就要花去半天的功夫。下游又一快速通道花江鐵索橋的修建,直接造成了九盤渡口的沒落。據《關嶺縣誌訪冊》卷一記載:“清光緒二十四年貴州提督蔣宗漢捐廉修石橋以利行人,橋將告竣尚未加尖,忽大水驟發,坍塌無存。後又於距此橋數丈處修鐵索橋,因兩端扣鐵索岩石不堅牢,仍崩塌。二十六年矢志復修”。面臨下游花江鐵索橋和上游盤江鐵索橋的雙面夾擊,九盤渡口漸漸失去了區位優勢而走向衰落。 北盤江是一條非常有故事的江,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展,彷彿也在重複著歷史的沉浮,跨越它的橋樑最有代表性的由下而上依次是:關興公路北盤江大橋、滬昆高速北盤江大橋、滬昆高鐵客運專線北盤江大橋、杭瑞高速北盤江大橋,其中滬昆高鐵客運專線北盤江大橋是世界第一高鐵大橋,杭瑞高速北盤江大橋是世界第一高速公路大橋。 九盤渡口,來去匆匆,留下了人類征服北盤江的歷史印記。九盤,作為興仁縣唯一的低熱河谷地帶,幾乎沒有冬天,是早熟蔬菜種植區和香蕉主產區,這裡,還發現了100多隻野生獼猴,加上古渡口的歷史遺蹟,興仁會不會成為具有長壽之鄉之美譽的令人神往的養生休閒度假勝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