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秋天的童話樹
-
2 # 貢雨
我的孩子剛剛完成了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從一個吃飯要讓人喂到現在自己知道每餐該吃多少,也是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
起初在幼兒園,因為老人都不在身邊,孩子兩歲就才上幼兒園了,在幼兒園老師的幫助下自己學會了吃飯,和小朋友們一起吃飯,人多,吃的也很好,還經常得到老師的表揚。可是每次回到家依然是爸爸媽媽追著喂。直到後來立了規矩,和大人一起吃飯,一起離桌,才開始自己吃。這段時間相當於是讓她有了自己吃飯的概念。
可是一段時間之後,她因為吃零食每到飯點又不好好吃飯,於是又立了規矩,零食可以吃,但是要在飯後吃,並且家裡不能有太多零食儲備。這樣一來到了飯點她會有點飢餓感,會主動多吃點。
老公是個女兒奴,看到我做的飯大多是大人的口味,主動請纓給孩子做飯,所以他在家的時候,孩子的飯菜花樣會很多,買了些模具,可以把米飯做成小動物形狀再澆上湯汁,會把蘿蔔弄成花樣,增加美觀,會把黃瓜挖成小水桶樣,填充進去各種餡料,會用蔬菜汁和麵做各種彩色麵食……反正在他的努力下孩子看到新奇的飯菜樣式會覺得新鮮,也會多吃點飯菜。
從女兒這幾年的變化我看到的是一方面給她制訂硬性的規矩,另一方面家長不定期換著花樣的給孩子做新奇的飯菜,鼓勵她多吃,會越來越好的。
如果孩子剛開始學習吃飯時,家長就習慣追著喂、哄著吃,或者只按孩子口味準備他們愛吃的食物,縱容他們挑食的行為,時間一長孩子自然會對被家長哄著騙著吃飯的模式習以為常,至於他們到了幼兒園為什麼能好好吃飯,那一方面是因為小朋友之間互相模仿的群體效應,一方面也是因為在老師面前不敢有恃無恐,但一回到家、回到熟悉的環境中恐怕就要故態重萌。
因此,家長與其驚訝孩子為何在家裡和學校表現不一致,不如反思是否是自己給孩子提供了維持錯誤行為的環境。如果家長能堅決要求孩子在餐桌上按時吃飯,不吃到點就收走,下餐前也不允許吃任何零食,應該很快就能讓孩子在家也好好吃飯了。
(圖片來自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