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趙沐Chaos

    很多家長都有相同的問題——畢竟想孩子好,不想讓孩子壞,這是父母共同的初衷

    我先問您三個問題:

    您信任孩子嗎?信任自己的教育方式嗎?信任自己嗎?

    您擔心孩子,本質上就是不夠信任您的孩子,也就是間接地不信任您的教育方式,

    最終,您不信任的就是您自己

    您想改變自己這種心理,就得按這個流程走

    信任自己→信任自己的教育方式→信任孩子

    信任是基於愛的,而擔心則是基於恐懼的

    所以信任是一種祝福,擔心則是一種詛咒

    我想沒有誰不愛自己吧?如果愛的話,就不用擔心啦

    您只要能自信、自愛,其餘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 2 # 巧妙媽育兒

    能理解您,為了孩子擔心受怕,也說明你是一位焦慮型的家長。

    當我看到負面資訊時,第一反應是,很同情這孩子,再思考是什麼樣的家庭教育讓孩子出現那樣的行為,對自己家庭教育有哪些警醒,我對孩子的愛真常嗎?

    如果你時常處於這樣的心理,對孩子肯定有影響,因此建議:

    1.給予孩子積極的期待。

    心理學上有個“皮革馬利翁”效應,你期望什麼,你就會得到什麼,你擔心什麼,什麼就會實現。 這是因為,對孩子的期待不同,對孩子就會採取不同的養育方式,孩子受到的影響就會不一樣。 你擔心孩子會怎樣,那麼孩子就有可能那樣。 因此,當看到不好的事,你要相信自己的孩子不會那樣,你的孩子會做得很好。如看到欺負別人的孩子,你就想,我的孩子是很有愛心的,他會與人友善。用積極的心態去想自己的孩子,對他們充滿積極的期待。

    2.調節自己的情緒。

    從現象看,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你是比較焦慮的。

    希望你找到一些適合自己的調節方式,如給自己空間、寵愛自己、聽放鬆的音樂、堅持一項運動,讓自己放鬆,慢慢轉變自己的情緒,生活中不只有孩子,還有自己的生活。

    人的生命就像一株植物,只有讓它經歷風霜雨露,它才能茁狀成長。如果像小王子的玫瑰養在玻璃罩下,它只會越來越失去活力。

    雖然您把所有的愛都傾注在孩子身上,但是對自己的孩子還不夠了解,不夠信任,您對自己的孩子成為好孩子不夠自信。

    相信不良事件,會引起人們的反應,會促使大家去尋找應對策略,同時也可警醒為人父母者。

    可以把看到的,回去與孩子分享,問問孩子如何看待這件事,要如何處理?

    如果孩子的觀點是積極的,就要誇孩子的正確做法。

    因此,做為父母,都會精心呵護自己的孩子,希望把孩子培養得很優秀,希望他們有個美好的未來,這些美好的期許是好事,但過度緊張則無益。

    凡事皆有度,適度則會促進孩子順利成長,過度則會阻礙孩子成長。祝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一要5000生活費多嗎?